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胸部X线平片与低剂量螺旋CT在肺结节中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检查进行确诊为肺部结节性病变的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胸部X线平片与低剂量螺旋CT扫描检查,根据扫描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X线平片)和观察组(低剂量螺旋CT),对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收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肺结节的检出数量以及形态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均检出结节数93枚,观察组对钙化、空洞、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征、胸膜黏连征形态学检出数多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患者中,对照组扫描测量肺结节直径约为(6.42±5.47)mm,观察组扫描测量肺结节直径约为(13.19±7.86)mm,两组患者测量结节直径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56,P=0.000)。结论低剂量螺旋CT在对肺结节的诊断中,对肺结节检出数量以及形态特征表现方面较胸部X线平片更具优势,且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者受照剂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袁铭  张肖  杨守红  周丹丹 《大家健康》2016,(10):288-289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排螺旋胸部CT骨算法重建,MIP后处理软件灵活应用对提高职业性尘肺病筛查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职业病体检中心职业性尘肺病健康监护胸部CT影像结论为双肺小结节影的影像资料46例,分别用标准算法重建肺窗、和骨算法重建MIP后处理软件处理图像后阅片分析。结论:胸部CT标准算法在发现职业性煤工尘肺病影像可能存在盲区,利用多排螺旋CT骨算法MIP后处理软件处理图像有利于职业性煤工尘肺病相关阳性征象的发现,利于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X线胸片联合多排螺旋CT检查对新生儿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8例新生儿肺炎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皆行多排螺旋CT检查和X线胸片检查,对多排螺旋CT、X线胸片及X线胸片联合多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进行统计。结果 X线胸片联合多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明显比单独的多排螺旋CT诊断、X线胸片诊断高(P0.05)。结论 X线胸片联合多排螺旋CT检查用于新生儿肺炎诊断,可使患者诊断准确率得到提高,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吴玮  仲崇浩 《当代医学》2021,27(29):146-147
目的 分析肺磨玻璃样结节患者在早期肺癌筛查中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的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早期癌筛查研究,均接受X线扫描与多排螺旋CT筛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肺磨玻璃样结节检出率及多排螺旋CT肿瘤征象和肿瘤性质.结果 多排螺旋CT第1次和第2次肺磨玻璃样结节检出率均高于X线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排螺旋CT筛查显示,良性肿瘤毛刺2例(20.00%),分叶2例(20.00%),空泡征3例(30.00%),胸膜尾征3例(30.00%);肺癌毛刺10例(33.33%),分叶5例(16.66%),空泡征例5(16.66%),胸膜尾征10例(33.33%).多排螺旋CT肿瘤性质在第1次和第2次检测中,检测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肺癌筛查中肺磨玻璃样结节患者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肺磨玻璃样结节检出率高,对良恶性肿瘤征较敏感,且对早期肺癌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排多层螺旋CT在胸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胸部创伤患者怀疑或X线平片诊断肋骨骨折进行16排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所得图像进行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技术分析,并与X线平片结果比较。结果148例胸部异常患者,112例肋骨骨折,胸椎椎体骨折14例,横突(附件)骨折18例,肩胛骨骨折20例,胸骨骨折5例。结论 16排多层螺旋CT对胸部病变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横断面扫描及多平面图像重建(MPR)为常规扫描方法,对临床诊断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包家福 《中外医疗》2013,(35):167-168
目的 探讨应用16 排螺旋CT 对胸廓及肋骨骨折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用该院2010 年1 月-2012 年12 月期间在门急诊就诊的胸部外伤患者71 例,其中53 例患者应用飞利浦16 排螺旋CT 被诊断为胸廓及肋骨骨折,相同的患者同时行X 线检查,并进行对比.结果53 例患者中,共有77 例骨折(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肩胛骨骨折、胸椎骨折),X 线检查共有50 例,多层螺旋CT 检查较X 线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对于胸部外伤及骨折的病人,16 排螺旋CT 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胸部外伤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检查,并对照其X线平片结果。结果:30例患者中普通X线摄片诊断肋骨骨折22例,可疑骨折4例,正常4例;肋骨骨折45根,可疑4根,后经CT扫描诊断肋骨骨折28例62根,包括1例肋软骨骨折。X线明确诊断的有22例,肋骨骨折为45处,不能显示肋软骨骨折,骨折显示率为72.6%;而多排CT扫描后MIP及CPR及3D后处理后肋骨骨折显示率几乎可达100.0%,同时还发现创伤性湿肺1例,气胸1例,胸腔积血5例。结论:16层螺旋CT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是胸部外伤中肋骨骨折疑难复杂重症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在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肺结节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6例。参照组患者行胸部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研究组患者行胸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比较2组患者的扫描结果。结果2组患者均分别检测出肺结节病理组织35处,2组患者在钙化、空洞、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征和胸膜粘连征等生理指标的检出数量方面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在肺结节患者的临床鉴别诊断中,胸部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与胸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在病理组织检出率,以及影像学表征展现状态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两种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大致相当。但低剂量扫描检查方法由于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更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检查在足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足部外伤患者分别进行X线和多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后处理。结果多排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能发现X线检查无法显示的骨折及各关节面的情况。结论普通X线检查在足部骨折中仅为初步检查手段,易漏诊,应将CT检查尤其是多排螺旋CT检查作为重要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胸部CT影像表现与肺通气功能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86例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纳入尘肺病组,早期煤尘肺病HRCT分期法分为Ⅰ期33例、Ⅱ期29例和Ⅲ期24例,另选取86例同期行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HC)组,均接受胸部CT检查和肺通气功能检查,采用Camiciotoli视觉评分法评估两组胸部CT影像肺间质纤维化评分,记录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CV)、最大自主通气量(MMV)。分析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胸部CT影像表现;比较尘肺病组和HC组胸部CT影像肺纤维化评分和肺通气功能指标水平;比较不同分期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胸部CT影像肺纤维化评分和肺通气功能指标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胸部CT影像肺纤维化评分与肺通气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胸部CT影像主要表现为小结节影、小结节聚集、纤维斑块形和小叶间隔增厚、胸膜斑;尘肺病组胸部CT影像肺纤维化评分为(20.16±5.01)分,其FEV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在我院行CT扫描发现的50例肺结节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CT常规剂量和30 mA低剂量进行胸部扫描,对肺结节数量的检出情况和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两种剂量的检测方法均检查出68枚结节,低剂量扫描检测钙化、空洞、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征和胸膜粘连征等肺结节形态学的结果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扫描测量肺结节直径为(11.2±6.5)mm,低剂量扫描测量肺结节直径为(11.3±6.1)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低剂量胸部扫描与常规扫描的价值等同,且低剂量CT扫描对患者的辐射危害性小,可见低剂量CT用于肺结节的诊断是可行的,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乔婷  温学慧  缪颜嵘  董智慧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5):121-123+169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6年10月27日~2017年10月27日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81例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将检查结果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患者在不同检查期间的心率水平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者64例,占比79.01%;主动脉夹层9例,占比11.11%;肺动脉栓塞8例,占比9.88%。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者64例,占比79.01%;主动脉夹层10例,占比12.35%;肺动脉栓塞7例,占比8.64%。两种检查方式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患者的心率水平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患者对多层螺旋CT检查的满意度为96.30%,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于急诊胸痛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对其病因的检出情况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似,且对患者的心率影响小,属于临床诊断急诊胸痛的理想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面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多层面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术和临床确诊的PE患者影像资料,其中12例采用常规螺旋平扫和螺旋增强扫描,15例采用了回顾性的心电门控技术和分段数据采集方式。结果27例PE患者常规多层面螺旋肺动脉血管造影术和心电门控多层面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术都能明确诊断,但心电门控多层面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术图像更清晰,避免了心脏和大血管搏动伪影的干扰,能显示更细肺动脉的栓塞。结论心电门控多层面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术图像清晰,可作为PE检查的首选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尘肺观察对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尘肺观察对象行胸部多层螺旋CT高分辨率扫描(HRCT),并将扫查结果与传统高仟伏X线胸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HRCT检出p影46例、s影38例,p影主要分布在双侧中上肺野,其中45例以小叶中心性分布为主、1例以淋巴分布为主;s影主要分布在双侧中下肺野,其中33例表现为肺内不规则线状影伴肺纹理增多且走行僵直扭曲、4例表现为小叶中心性磨玻璃样结节、1例伴有"界面征";另有8例表现为单纯小叶中心性分支状阴影、12例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3例未发现异常。结论 HRCT较传统高仟伏X线胸片更能确切地显示尘肺观察对象的肺内影像学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轴面与平面重组(MPR)表现在诊断胸骨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 3年3月26例胸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证实。26例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胸部扫描,比较轴位图像与MPR图像上胸骨粉碎性骨折的检出率及合并其他胸部创伤的种类。结果MPR图像对胸骨粉碎性骨折检出率100%高于常规轴位CT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患者并发胸腔积液18例,胸骨后纵隔血肿10例,胸骨后纵隔气肿7例,肺挫伤15例,多发肋骨骨折16例。其中常规轴位CT检查出胸骨后纵隔血肿6例,漏诊4例;其余并发胸部创伤均检查出。MPR图像对胸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胸部创伤的检出率均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的MPR图像对胸骨粉碎性骨折的检出率较高,还可准确判断患者合并的胸部创伤,对患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煤工尘肺大阴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对比分析确诊的尘肺大阴影病人的X线胸片与螺旋CT的影像表现并加以比较。结果 42例尘肺大阴影中CT检出直径10mm的融合结节和团块影42例,X线胸片检出40例,CT检出尘肺并发肺气肿38例,X线胸片检出24例,CT检出尘肺并发肺结核16例,X线胸片检出肺结核12例,CT检出尘肺并发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大或钙化4例,X线胸片检出2例。结论螺旋CT显示尘肺大阴影的影像学特征及并发症的检出优于X线片,对尘肺大阴影的正确,综合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40例肺结核患者,均接受常规胸部CT扫描及低剂量CT扫描,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辐射剂量的差异,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对肺结核病变特征的显示情况,包括病灶数目、毛刺、结节、空洞、实变、磨玻璃影、钙化及胸膜粘连.结果 低剂量扫描CT剂量指数[(29.8±3.6)vs(43.2±6.3)]及剂量长度乘积[(34.3±4.2)mGycm vs(138.7±27.6)mGycm]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5%和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剂量CT扫描比较,低剂量CT扫描对病灶数目、结节、空洞、实变、钙化及胸膜粘连征象显示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剂量CT扫描对毛刺(38.0%vs 51.1%)及磨玻璃影(36.4%vs 49.6%)的显示率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能够显示肺结核病变特征,且具有辐射剂量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R及多层螺旋CT薄层平扫及SSD三维重建在外伤性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分别进行CR、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的36例肋骨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比较骨折的检出率。结果 36患者中,CR检查明确诊断骨折69处,诊断准确率85.18%;螺旋CT薄层扫描明确诊断总骨折81处,诊断准确率100%;SSD三维重建诊断骨折79处,诊断准确率97.53%。CR与螺旋CT薄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T薄扫与SSD重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能够立体、直观、多角度地显示肋骨骨折,且对骨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R检查,是肋骨骨折首选的、比较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127-130
目的比较胸部X线与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7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进行胸部X线与CT检查。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性及可见症状情况。结果 CT检查的准确率为97.14%,高于胸部X线检查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的敏感度为97.22%,高于X线检查的6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可见症状为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肺纹理增粗、肺实变、肺泡炎、间质性肺炎,明显高于胸部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胸部X线检查,CT检查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准确性更高,并能够提升肺部症状的可见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