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流程在急诊颅脑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广东省吴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急诊颅脑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予科室统一制定的急诊临床护理流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恢复、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抢救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生存率、恢复情况、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抢救费用、残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科室统一制定的急诊临床护理流程来护理急诊颅脑外科手术患者,可提高其生存率与满意度,改善疗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颅脑手术使用两种不同引流装置引发颅内感染因素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407例,观察组188患者使用的引流装置为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对照组219例患者使用传统硅胶引流管外接一次性引流袋,对比分析2组患者发生颅内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颅内感染21例(9.59%),观察组发生颅内感染2例(1.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颅内感染患者引流管留置管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颅内感染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显著比观察者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使用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能够缩短引流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医用明胶海绵在颅脑外科手术中改良应用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进行脑外科手术患者5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术中行明胶海绵改良方法止血,对照组行明胶海绵常规止血法.分别于术中进行止血效果的观察及术后24 h出血量的观测,并对2组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创面即刻止血率为93.10%,明显好于对照组的65.51%;观察组术后平均失血量为(30±8)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5±12)mL,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医用明胶海绵在颅脑外科手术中改良应用的止血效果确切,有效减少术中及术后的的失血量,可作为颅脑外科手术中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手段.  相似文献   

5.
张林  曹海鹏 《广西医学》2003,25(5):814-815
我科自 2 0 0 0年 2月以来 ,在 4 2例腮腺手术后采用小口径的微型负压引流器进行术后引流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 2例病例中 ,男性 2 7例 ,女性 15例。年龄 17~ 81岁。其中多形性腺瘤 2 3例 ,沃辛瘤 6例 ,单形性腺瘤 2例 ,粘液表皮样癌 3例 ,腺样囊性癌 1例 ,血管瘤 1例 ,慢性炎症 3例 ,淋巴上皮病 3例。手术方式 :31例腮腺浅叶切除术 ,9例腮腺区域切除术 ,2例腮腺全叶切除术。1.2 方法 :负压引流器采用上海医用诊察仪器厂生产的外径为 2毫米 ,长度为 4 5厘米的硅胶负压引流管。术后抽尽创腔中血液 …  相似文献   

6.
7.
颅脑手术后伤口引流的方法很多。我科自1997年5月~1998年5月,在60例各种颅脑手术中,硬脑膜不漏水紧密缝合后,采用硬脑膜外放置带侧孔的导尿管,通过一段30~40cm的乳胶管延长后,与一次性胃肠负压引流袋相连接的方法,做术后引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60例,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2~76岁。颅骨缺损钛网板修补10例,硬脑膜外血肿清除9例,脑对冲伤额叶切除8例,脑胶质瘤颞叶切除4例,高血压脑溢血血肿清除8例,脑胶质瘤切除8例,脑膜瘤切除6例,小脑髓母细胞瘤切除4例,颅内后交通动脉夹闭术3例…  相似文献   

8.
陈萍 《吉林医学》2012,(26):5759
颅脑术后患者经常安置引流管,对156例患者安置了新型封闭式引流装置,可知正确使用引流装置,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状,不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而且对患者的恢复及预后,提高生存率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在重度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3年3月于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开颅去骨瓣手术治疗的4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TCD检查,分析Helsinki CT评分与TCD参数的相关性。其中进行颅内压监测的37例患者根据颅内压水平不同,将其分为颅内压正常组(n=3)、颅内压轻度升高组(n=14)、颅内压中度升高组(n=11)、颅内压重度升高组(n=9),比较四组患者的TCD参数。结果 Helsinki CT评分与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均呈正相关(r=0.91、0.89,P<0.01),与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nd of diastolic velocity,Vd)呈负相关(r=–0.92,P<0.01),Helsinki CT评分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ystolic peak velocity,Vs)无相关性(r=–0.39,P=0.08);不同颅内压患者的PI、Vd、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颅内压患者的V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能较好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可对病情恶化起到预警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姜连浩  孟春  梁禹  张秀山  刘海根  王文胜 《吉林医学》2012,33(13):2777-2779
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抑制剂帕瑞考昔,作为超前镇痛药物,用于颅脑外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我们选定了60位接受颅脑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ASAⅠ~Ⅱ,年龄18~65岁,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0例):超前镇痛组(Ⅰ组),麻醉诱导时,缝合伤口时以及诱导后12 h分别给予40 mg帕瑞考昔;对照组(Ⅱ组),麻醉诱导时,缝合伤口时以及诱导后12 h分别给予生理盐水2 ml。术中应用瑞芬太尼,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疼痛程度用疼痛视觉评分量表进行测定,当评分为4或者超过4分时,静脉点滴吗啡进行镇痛。术后。分别测定术后24 h内,每4 h患者的疼痛程度,记录吗啡的使用量以及观察生命体征,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及肾功能。结果:在术后24小时内,在疼痛视觉评分不超过4分的情况下,相比对照组,超前镇痛组能明显减少吗啡的使用量。两组药物中,超前镇痛组产生的不良反应更轻、更少。术前术后的凝血功能及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对于缓解颅脑外科手术术后疼痛,帕瑞考昔并不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然而,帕瑞考昔却能明显减少术后镇痛药物(吗啡)的使用量,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提高该类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改善预后。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的51例采用开窗引流术治疗的颌骨囊性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相关内容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颌骨囊性病变男性为54.9%,含牙囊肿为71.0%,年龄在0~30岁之间为61.3%.巨大颌骨囊肿为29.4%。采用口内切口行开窗减压术治疗并随访30个月,90%囊性病变痊愈无需二次刮治,10%进行了第二次刮治术。无一例复发,无一例面部畸形。结论开窗引流术是一种经济、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的手术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喷他佐辛对颅脑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行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术毕给予喷他佐辛,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前(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氧饱和度(SpO2),分析两组苏醒期Ramsay评分、躁动评分、CRBD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T1、T2、T3、T4时的MAP、SBP、DBP、HR和SpO2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MAP、SBP、DBP、HR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数量侧孔的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引流效果。方法将360例患者分成三组:A组用单侧孔引流管;B组用双侧孔引流管;C组用三侧孔引流管;术后观察三组的引流时间、引流量、引流液性状、引流管阻塞、引流管顶压肺脏、引流管侧孔外露或侧孑L脱至胸壁内、有否包裹性液气胸。结果三组患者的引流量和引流带管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单侧孔组为22.5%,双侧孔组为10.0%,三侧孔组为20.O%。A组与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B组与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A-B<O.05,P_B-C〈O.05)。结论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用双侧孔引流管并发症少,较适合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但气胸患者锁中线第二肋间置管用单侧孔胸引管较好,可以减少顶压肺脏,侧孔外露或脱至胸壁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73-175+179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重症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临床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重症颅脑外伤且需行相应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传统组与研究组。传统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急诊手术护理,研究组并在此护理基础上实施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相关指标[院前急救耗时、院内急救耗时、住院耗时、病情危重预警评分(MEWS)]、急救成功率以及术后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患者对临床医护工作的认可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急救成功率(100.00%)以及术后不良风险事件总发生率(5.56%)与对临床医护工作的总认可度(97.22%)均显著优于传统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88.89%)以及术后不良风险事件总发生率(22.22%)与对临床医护工作的总认可度(8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亦在院前急救耗时、院内急救耗时以及MEWS评分等一系列急救相关指标中均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在给予重症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常规性急诊手术护理的同时对其进行急救护理流程优化,不仅能够在有效减少院前与院内急救耗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急救成功率,且还可最小化术后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对临床医护工作的认可度,构建良好护患关系,从而不断优化急诊手术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次性使用干封式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非盲的非劣效性临床试验,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进行随机化分组.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接受肺叶切除术治疗且术后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要求随机分配进入试验...  相似文献   

16.
两种吸痰方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全吉  王蓉华 《西部医学》2011,23(4):765-766
目的比较两种吸痰方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收住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分别应用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种(实验组)吸痰方法,对吸痰量、血氧饱和度、肺部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种吸痰方法在吸痰量上有显著差异,密闭式吸痰的血氧饱和度较开放式吸痰有显著升高,肺部感染率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密闭式吸痰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率及低氧血症发生率,对患者愈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体化肺保护性通气对颅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肺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4例择期行颅脑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个体化组(n=27):常规组给予传统容量控制机械通气,个体化组给予个体化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的肺保护性通气。检测并比较麻醉诱导前(T0)、切皮后(T1)、机械通气1 h(T2)、机械通气2 h(T3)、气管拔管后30 min(T4)血气分析、平均动脉压、肺动态顺应性,气道平台压术后1 d胸部CT,并记录患者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较,个体化组患者T1、T2、T3时氧合指数以及肺动态顺应性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T1、T2、T3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一次性胃肠负压装置与普通乳胶侧孔引流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引流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方法,对2011年以前的40例患者用普通乳胶侧孔引流(对照组)与2011年以后40例一次性胃肠负压装置引流(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皮下积液,患肢肿胀,皮瓣再植的情况,患者的舒适性.结果实验组发生皮下积液4例,对照组13例,皮瓣再植:实验组1例,对照组8例.患者的满意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胃肠负压装置能很好地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创面的引流,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刘巍 《吉林医学》2014,(14):31-32
目的:探讨真空负压引流瓶在创伤急诊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治疗的皮肤缺损创伤患者60例,都积极给予基于真空负压引流瓶的综合治疗。结果:急诊后患者的感染均得到较好地控制,皮瓣均全部一期成活,且质地外观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着手术时间的推移,患者的创面菌落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空负压引流瓶在创伤急诊术后的应用能降低细菌数量,减少炎性反应,最大限度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颅脑损伤术后应用咪达唑仑与芬太尼镇静镇痛治疗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ICU颅脑损伤术后46例需行镇静镇痛治疗的患者,均持续静脉泵入小剂量咪达唑仑与芬太尼,在给药前及给药后15min及药物持续状态下记录患者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变化,评价联合应用小剂量咪达唑仑与芬太尼的治疗效果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患者的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在用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的镇静镇痛评分明显好转,基本可达治疗目标;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且均给予及时处理。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对ICU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联合应用可消除机械通气患者的焦虑及人机对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