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血管功能紊乱性疾病病因的关系 ,以便更有效的将血清HP抗体检测方法用于临床。方法 采用间接EIA技术检测了 4 2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CagA -HP抗体 ,结合询问病史中是否有其它血管功能紊乱性疾病的表现 ,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在冠心病伴原发性头痛 ,肢体远端间歇不适的患者中血清CagA -HP抗体检测阳性者较多。结论 有HP感染同时伴其它血管功能紊乱病症的冠心病患者可能更适合采用抗生素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eter pylori,HP)感染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发生的关系。方法:用胃镜结合病理学检测了55例CHD患者和60例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HP感染情况,并进行血清脂质浓度的检测。结果:39例CHD患者HP阳性与对照组26例HP阳性比较差异显著(OR:2.71,X2=5.742,P<0.05),HP阳性病例的血清TG、TC和LDL浓度明显高于HP阴性病例(P<0.05)。结论:HP感染与CHD的发生可能有明显的关联,其机理可能是HP感染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及脂质代谢异常,诱发利促进C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冠心病组(74例)和对照组(56例)血清HP抗体(HPIgG),同时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TC、TG.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P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4.05%vs26.78%,P<0.01),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患者血清HPIgG阳性率高于其他类型冠心病(P<0.05),HP阳性冠心病患者TG含量高于HP阴性患者(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与冠心病多发病呈正相关(P=0.047).结论HP感染与冠心病有相关性,有HP感染的冠心病患者易于发生心肌梗死和心绞痛,HP感染可能通过免疫反应或改变脂质代谢等机制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血清HP抗体(HPIg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ApoB)浓度由全自动生化仪分析获得。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P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各组患者血清HPIgG阳性率无显著差异,HP阳性冠心病患者TG含量高于HP阴性患者,HP阳性冠心病患者TC、HDL-C、ApoA、ApoB的水平与HP阴性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HP感染与冠心病有一定的相关性,HP感染的冠心病患者可能通过免疫反应或改变脂质代谢等机制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CagA抗体测定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姒健敏  高敏 《浙江医学》1998,20(12):720-721
为了解HP感染后致病性与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的关系及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检测价值,对经胃镜和病理检查诊断为良性胃疾病患者110例,通过现有HP敏感方法确定是否有HP感染后分组取血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CagA-IgG抗体。结果显示CagA-IgG测定敏感性79.5%,特异性28.1%,CagA-IgG在HP阳性的不同严重程度胃病中的阳性率明显不同(P<0.05)。表明血清CagA-IgG抗体的测定虽然对HP感染后疾病严重性的估计有意义,但其特异性较差,需寻求其它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苏州儿童抗幽门螺杆菌抗体IgG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和探讨苏州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的感染状况而开展了本次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对苏州167例儿童血清抗HPIgG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67例儿童血清抗HP抗体IgG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4岁以上年龄组抗体体平较高,2岁和4岁年龄组抗体水平各有个峰值,且在4岁年龄组时已达高峰。结论ELISA法适合在儿童中开展HP的流行病学调查,同时也提示在预防和控制HP感染时,不应忽视儿童的感染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幽门螺杆菌(HP)混合感染的相关性,了解CP、HP混合感染在冠心病(CH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ABI胃幽门螺杆菌快速检测盒和微量免疫荧光法测定276例患者血清CP特异性抗体IgG(CPIgG)和HP特异性抗体IgG(HPIgG)。结果:CP、HP感染在致CHD的过程中存在正交互作用,二者混合感染使CHD的发病率升高,与二者单一感染相比,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结论:CP、HP感染在CHD的发病中起互相促进作用,二者混合感染时CHD的发病率较单一感染为高。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乔竹风  洪阳  周力 《海南医学》2010,21(3):38-4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不同毒力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其对血清免疫学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286例冠心病患者和10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血清HP特异性抗体(HP IsG、HPIsM),及其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特异性抗体浓度,结果冠心病组血清幽门螺杆菌1gG,IgM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血清幽门螺杆菌HPIgG阳性率及HPIgM阳性率高于其他类型冠心病患者(P〈0.01)。冠心病组产细胞毒素HP IgG阳性率(50.26%)与对照组(14.71%)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不同毒力的HP感染与冠心病有统计学意义,即产细胞毒素HPIgG阳性与冠心病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血清中细胞毒相关蛋白CagA和空泡细胞毒素VacA抗体,观察不同菌株对胃黏膜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139例HP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血清中CagA和VacA抗体.这些患者胃黏膜病理变化均经胃镜证实。观察不同毒力的HP菌株对胃黏膜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中CagA及VacA抗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且CagA抗体阳性组患者胃黏膜炎症活动及萎缩的程度较CagA抗体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而在肠上皮化生方面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具有CagA及VacA基因的幽门螺杆菌可能在诱导胃黏膜炎症及萎缩方面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龙敏  李妍  罗军  曾方银  宁云山  李明 《广东医学》2007,28(7):1036-103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NAP)抗体水平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ELISA方法,对正常人和HP感染患者外周血中的NAP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并用PCR方法检测HP临床菌株中nap基因存在状况.结果 所有检测的HP临床菌株中都存在napA基因;正常人血清中NAP抗体阳性率为42.6%;胃癌患者血清HP-NAP抗体阳性率为97.5%,明显高于胃溃疡患者92.9%和慢性胃炎患者85.7%的抗体阳性率;胃癌患者NAP抗体水平明显高于胃炎患者,但与胃溃疡患者无明显差异;NAP抗体水平与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NAP抗体水平与胃癌有一定相关性,提示NAP蛋白可能有致胃癌的作用.本研究为HP相关性胃癌的致病机制、诊断和疫苗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血清P^53抗体检测在胃部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思源  曹勤 《中华综合医学》2002,3(8):714-714,770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P^53抑癌基因突变型抗体在胃部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对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的患有各种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胃癌的病人共150例。用快速尿素酶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P^53抗体。结果:HP感染者的P^53抗体中位值明显高于未感染者(P<0.05),胃癌中P^53抗体阳性占37.5%,萎缩性胃炎中位值1.1-1.6间明显增高,且大部分有不典型增生。结论:P^53突变基因与胃内HP感染具有相关性,胃癌中血清P^53抗体增高明显,萎缩性胃炎或伴不典型增生者抗体值也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2.
酒渣鼻的病因不明,而胃肠功能紊乱可能与其发病有关[1].近年来有学者认为酒渣鼻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有关,并且通过根除 HP 感染可减轻或治愈酒渣鼻患者[2].为了进一步探讨 HP 感染在酒渣鼻中的作用,我们采用 ELISA 技术,测定酒渣鼻患者血清中抗 HP-IgG 抗体浓度,并对阳性患者给予抗 HP 治疗,观察其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用胃镜病理检测52例CHD患者和56例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HP感染情况,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结果:36例(69.2%)CHD患者HP阳性与对照组26例(42.8%)HP阳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OR:2.6,x~2:5.7334,P<0.05=,HP阳性病例的血清TG、TC、LDL浓度明显高于HP阴性病例(P<0.05=。HP阳性病例HDL浓度较HP阴性病例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结论:HP感染与CHD可能有明显的关系,其可能的机理是HP感染可导致血管壁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及脂质代谢异常,刺激炎症细胞对LDL-胆固醇的吞噬,从而诱发和促进发生CHD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复发性腹痛儿童中进行血清HP-IgG抗体检测。探讨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56例2-14岁因反复腹痛在儿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病人的血清中检测HP-IgG抗体。结果:检测156例复发性腹痛儿童HP抗体阳性患儿125例,阳性率80.1%,其中男性患儿阳性率85.1%,女性患儿阳性率72.6%,发病1月内就诊阳性率72.2%,半年内84.8%,1年87.2%,2年内86.4%,结论:复发性腹痛儿童与HP感染关系密切,HP抗体的存在与HP活动性感染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并认为HP抗体的检测对于儿童不仅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亦可用于HP感染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为更好地防治HP感染相关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HP抗体,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以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比较,PLT、PCT、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P阳性组的MPV、PDW较阴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可能影响骨髓增生功能,导致血小板MPV及PDW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临床医护人员的血清HP抗体阳性率;了解人群中HP感染率,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对200名临床医护人员,145例非临床医务人员及201例消化科病人共546例应用酶联法测定血清HP抗体。结果发现临床医护人更血清HP抗体阳性率高于非临床医务人员血清HP抗体阳性率,几乎接近于消化科住院病人血清HP抗体阳性卑,有消化不良症状者的血清HP抗体阳性率高于无消化不良症状者血清HP抗体阳性率,有消化性溃疡家族密切接触史者成员的血清HP抗体阳性率高于无消化性溃疡家族史者的血清HP抗体阳性率。(1)临床医护人员与病人密切接触是易受HP感染的高危人群,提示HP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2)HP感染与症状有关。(3)HP可能在家庭中或配偶间交叉感染或两者来自同一感染。  相似文献   

17.
对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各30例作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及其它免疫学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冠心病组的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的阳性率和血清IgG、IgA、Ig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认为此抗体的检测对探讨冠心病的体液免疫状态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通过检测血清中抗 HPIgG抗体、C反应蛋白 (CRP)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 ,研究HP感染对血清中CRP和HDL调节在冠心病发生中的作用。结果 :冠心病病人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在抗 HPIgG阳性的冠心病病人中CRP明显高于抗 HPIgG阴性组 (P <0 0 1) ,而HDL则相反 (P <0 0 1)。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CRP升高和HDL降低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小儿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RAP)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对RAP患儿进行血清HP抗体检测,明确是否合并HP感染,阳性者予以HP根除治疗。结果117例RAP患儿中,HP-IgG抗体阳性者61例,阳性率52%。治疗后,显效率为40.6%,总有效率84.4%。结论小儿RAP在排除肠炎及其它外科疾病后,应该检测HP,阳性者给予H2受体拮抗剂、抗HP及胃黏膜保护剂等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HP感染和NSAID在胃粘膜损伤中的相互作用。方法 :对 198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 ,其中 5 4例有口服NSAID病史 ,对所有患者进行纤维胃镜检查 ,并进行HP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血清抗HP -IgG抗体检测 ,根据HP阳性或阴性分为两组。结果 :5 4例口服NSAID患者中HP阳性者 2 2例 ,HP阴性者 3 2例 ,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 ,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明显增高( 5 4 5 %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浅表性胃炎 ,胃粘膜糜烂及粘膜下出血和胃溃疡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4 4例未服NSAID的患者中 ,HP阳性者 5 0例 ,HP阴性者 94例 ,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 ,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 ( 2 8 0 % )。在口服NSAID和未服NSAID的HP阳性病人中 ,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HP感染可以增加口服NSAID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的危险性 ,HP感染和NSAID在致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