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十年来,在腹泻的病原研究中发现,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感染率最高.ETEC菌产生LT(不耐热)和ST(耐热)两种肠毒素,可引起腹泻.目前检测LT的方法很多,有动物试验、免疫学方法、基因探针技术等,1994年本室对常用的平板免疫溶血试验法、家兔肠袢试验法和Biken’s试验法三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试验菌株系近几年我省从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共256株,其中34株LT阳性株经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鉴定证实.6株标准菌株:LT阳性2株,LT—ST阳性2株,LT阴性2株,由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相似文献   

2.
从健康人手分离出产肠毒素豚鼠气单胞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在1988年对健康人手指细菌学检测中,分离出两株生化不同的产肠毒素的豚鼠气单胞菌。以往文献报道豚鼠气单胞菌不产生肠毒素和溶血素,但本次分离菌株经乳鼠和家兔肠攀结扎试验均产生耐热肠毒素(ST),产生量和毒性均高于阳性对照产毒性大肠杆菌。其中1株能产生 ST和 LT(不耐热肠毒素)。  相似文献   

3.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常见的腹泻病原菌之一,有关其致病性、毒力等方面已有一些文献报道。ETEC不耐热肠毒素(LT)的产生受质粒控制,目前测定LT肠毒素的主要方法是平板免疫溶血试验和LT基因DNA—DNA分子杂交试验。为了解ETEC质粒携带情况与其平板免疫溶血试验结果的关系,我们对本省腹泻病人粪便分离得到的333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用LT基因探针试验检测了从已排除其它肠道致病菌的急性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挑出的109株大肠杆菌(每例病人1株),同时用平板免疫溶血试验及家兔肠段结扎试验检测ETEC进行比较。结果LT基因探针试验检出率最高,达66.06%,比平板免疫溶血试验的6.42%及家兔肠段结扎试验的5.50%均高了约10倍,证实了LT基因探针试验具有极高度的敏感性,适合于一次过地大量筛选出含毒素基因的菌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临床和环境分离副溶血弧菌菌株的毒力基因特征。方法 对近年从食物中毒病人、临床散发病人和外环境 (小水产品 )中分离的 174株副溶血弧菌菌株 ,应用PCR技术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 (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 (trh)的检测。结果 临床来源的副溶血弧菌 (94株来自食物中毒病人和 34株来自散发腹泻病人 )菌株的tdh携带率均大于 97% ,trh携带率为 0 % ;而所有 4 6株分离自环境 (小水产品 )的副溶血弧菌菌株未见有tdh携带 ,仅 1株trh阳性。 1株tdh阴性、trh阳性的副溶血菌株 ,其尿素酶试验为阳性 ,而在其他所有trh阴性的副溶血菌株中 ,不管其tdh是阳性或是阴性 ,尿素酶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引起杭州地区食物中毒及散发腹泻的副溶血弧菌主要为tdh阳性、trh阴性菌株 ,外环境中存在的trh阳性的副溶血弧菌也是一个潜在的病原  相似文献   

6.
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中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肠毒素大肠株菌是引起急性腹泻病的主要病原苗,目前已引起全球许多国家的重视。为了探讨我省分离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其不耐热肠毒素(LT)与抗毒血清的中和状况。近年来,我们对一些苗杆的LT与抗毒血清进行中和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菌株来源:ETEC菌株是从我省霍乱样腹泻病人分离的:吕乱邓首569BN株是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防治研究所赠送的。2.肠毒素液的制备:产生肠毒素菌株接种于pH7.6的3%脉际水20~30ml中,大肠杆菌于37”C孵育4天;吕乱弧菌569BN株孵育1天。其培养液加人1/万硫柳汞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徐汇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徐汇区6家医院肠道门诊的腹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采用PCR方法检测其常见致病菌,对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阳性菌株进行耐热肠毒素(ST)和不耐热肠毒素(LT)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常见致病菌54株,检出率为9.31%,其中ETEC占阳性菌株的57.41%,20~39岁年龄段人群致病菌检出率最高(14.15%),ETEC肠毒素类型以ST为主(ST>LT>ST/LT),ETEC对头孢他啶全部敏感。[结论]ETEC是徐汇区感染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应对ETEC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从海南地区111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检测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的结果,用乳鼠灌胃法检出耐热性肠毒素(ST)9例11株,病例阳性率8.11%;用DNA基因探针技术检测不耐热性肠毒素(LT),阳性24例30株,病例阳性率为21.62%,ST和LT均阳性的1例,ETEC病例阳性率(ST和LT阳性合计)为28.8%,证实了本地区存在ETEC引起急性腹泻。同时对检出的ETEC菌株做了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9.
利用大肠菌不耐热肠毒素(LT)和霍乱毒素(CT)间免疫学上的交叉反应性,建立了测定LT 的抗 C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 CT-ELISA).并与 Y-1细胞试验进行为对比,68株大肠菌两法符合率为97%,抗 CT-ELISA PN 值与 Y-1细胞反应强度密切相关(r=0.88)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从急性腹泻病人分离的大肠菌株多数能产生耐热肠毒素(ST)和不耐热肠毒素(LT)。有人将引起腹泻的LT致病作用和霍乱肠毒素比较,证明与霍乱腺苷环酶(Adenyl cyclase)刺激作用非常相似。但ST引起腹泻的作用方式尚未明瞭,仅产生ST的大肠杆菌一向被认为是动物腹泻的病因,最近,Sack氏等在墨西哥城从三名腹泻旅游者  相似文献   

11.
产肠毒素大肠肝菌(ETEC)是人类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在腹泻病原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ETEC所产生的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与腹泻密切相关。多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LT和ST的检测,但对编码LT和ST的Ent质粒研究较少。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泰州市水产品及腹泻病人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情况,并对检出的所有阳性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和耐药性的比较研究。方法 对采集的水产品和腹泻病人的粪便样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及鉴定,运用荧光PCR技术检测副溶血弧菌的tlh(不耐热溶血素)、tdh(耐热直接溶血素)、trh(相关耐热溶血素)这3种毒力基因,采用WHO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分别对所有阳性菌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泰州市2014-2017年采集的水产品和腹泻病人样本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4.3%(37/108)、1.2%(18/1548),55株阳性菌株中tlh均为阳性,trh均为阴性,水产品分离株均未检出tdh,但腹泻病人分离株tdh的检出率为94.4%(17/18)。腹泻病人分离株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四环素的耐药性高于水产品分离株,其中腹泻病人分离株和水产品分离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达到61.1%(11/18)、54.1%(20/37)。结论 本市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副溶血性弧菌是导致食源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腹泻病人分离株的tdh携带率较高而水产品分离株均未携带tdh;腹泻病人分离株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四环素的耐药性高于水产品分离株,而且两种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均有较高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我市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病原菌中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下称 ETEC)的流行状况,对市区内部份腹泻病人进行了该病原菌的调查,检测了不耐热肠毒素(简称 LT),对 LT 阳性株进行生化和药敏试验。结果如下:标本来源本次调查系金华市中心医院小儿科门诊病例,采因腹泻就诊的婴幼儿粪便,作为分离培养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快速、敏感、特异和精确的方法检测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P).方法在耐热溶血毒素(TDH)结构基因序列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探针和引物,应用克隆杂交方法检测30株不同来源的VP,同时对10株不同KP反应的VP DNA行PCR-TDH检测.结果 30例实验菌株,26例KP阳性株克隆杂交出现阳性信号,其余4例杂交阴性(2例KP弱阳性、2例KP阴性).用PCR检测的10株VP中,6例KP阳性株TDH基因均阳性,但有1株KP弱阳性和1株KP阴性株也呈TDH基因阳性.PCR阳性结果均用Southern blot法证实.结论应用克隆杂交技术检测TDH基因在合适的条件下能有效地鉴别致病性与非致病性VP.PCR检测TDH基因为研究VP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在临床上可作为一种检测致病性VP的快速敏感的初筛试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产肠毒索大肠埃希氏苗(ETEC)引起人类腹泻的病例逐年增多,从而相继推出了一些检测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索(LT)的方法。本文采用超声波击碎菌体,取上清液,按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从腹泻病人中分离到的29株大肠杆菌进行不耐热肠毒素(LT)检测,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肠毒原性大肠杆菌(ETEC)以外的肠道致病菌的不耐热肠毒素(LT)的情况,我们应用国内LT基因探针检测了志贺氏菌属等9种肠道菌共200株,并用健康人大肠杆菌102株作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PCR的方法检测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耐热肠毒素(ST Ia和ST Ib)基因。方法:设计引物和探针,优化实时荧光PCR检测STIa和STIb基因的反应条件。检测ST阳性或阴性的20株大肠埃希菌和2株霍乱弧菌以评估方法的特异性。对90份腹泻病人肛拭子标本,经BP增菌4 h后以煮沸法提取DNA模板,直接检测STIa和STIb基因,阳性标本以普通PCR检测ST基因进行复核,并从阳性的初始肛拭子标本中分离鉴定携带ST的菌株。结果:实时荧光PCR具有较高的特异性。90份腹泻病人标本中,9份标本ST Ib基因阳性(10.0%),2份标本为ST Ia基因阳性(2.2%);阳性标本以普通PCR复核,符合率为100%。在9份STIb基因阳性和2份ST Ia基因阳性的初始肛拭子标本中,分别有8份和2份分离到STIb基因阳性的ETEC和STIa阳性的ETEC。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可用于ETEC菌株ST毒力基因鉴定和临床腹泻粪便标本的直接快速筛检。  相似文献   

18.
大肠菌杆不耐热肠毒素(LT)和霍乱肠毒素(CT)的检测,对于腹泻病的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用于检测的方法较多。其中以分子杂交方法及ELSA。较为敏感、特异和稳定。本文报道三种ELISA对检测LT及CT的比较结果。材料与方法一、材料 (一)LT单克隆抗体(LT—McAb)  相似文献   

19.
一株同时具有08∶K8,0114∶K90抗原产ST(耐热肠毒素)、LT(不耐热肠毒素)大肠艾希氏菌是从一起食物中毒的病人粪便和剩余食物(卤鸡爪、烤鸡、烤鸭)中分离,培养液经小白鼠腹腔注射毒力试验,使小白鼠全部致死。血清学、家兔回肠结扎段试验定为一株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MGB-TaqMan探针建立产耐热肠毒素大肠埃希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编码大肠埃希菌耐热肠毒素Ⅰ基因片段设计引物、MGB探针,采用外标法,绘制标准曲线,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检测范围,重复性及稳定性等.做阴性对照,排除假阳性,采用UNG酶抗污染.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引物、探针特异性良好,该方法的灵敏度可达到每反应3DNA拷贝,特异性强,检测范围在100~109拷贝每反应,重复性及稳定性较好,整个过程只需要2 h.结论 该方法能快速、灵敏、特异检出产耐热肠毒素大肠埃希菌,对控制由耐热肠毒素引起的腹泻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