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体液中中分子物质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莹  程洁銮 《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2):760-762
中分子物质是分子量在500~5000道尔顿的物质,许多实验证明,中分子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本研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40例)手术前后的血液及脑脊液中中分子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手术前后血液中中分子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而术前脑脊液中中分子物质含量明显高于术后,并且脑脊液中中分子物质含量与疼痛的程度及髓核突出的程度呈正相关。研究的结果提示脑脊液中中分子物质含量的增高源于脑脊液中因梗阻所致的蛋白质含量的增高,并认为脑脊液中中分子物质可能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化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异丙酚、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中术中知晓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0例无痛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用异丙酚、异丙酚+芬太尼进行静脉麻醉。术后监测患者术中知晓情况。结果术中知晓在A组中有5例,B组中未发生。结论术中知晓可在无痛人工流产中发生,联合使用芬太尼可有效防止术中知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1日到2019年1月1日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开腹手术的81例患者,比较低体温组和非低体温组的临床资料,并探索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结果 81例患者中,术中发生低体温32例。低体温组与非低体温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HGB、WBC计数、PLT计数、TB、AST、ALT、ALB、PT、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温组患者的术中输液量及术中出血量均高于非低体温组患者,且肝切除比例高于非低体温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和手术类型是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开腹手术中低体温与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和手术方式有关。对于术中出血较少的患者,可通过限制术中输液量,以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而对于术中出血较多者,加温补液可能会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处理。方法:32例中2例中转开腹止血,其余均在术中有效止血。结果:所有病例术中出血均得以控制。结论:术中仔细操作是防止术中出血的关键,必要时需及时中转开腹止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测定97例中低位直肠癌组织中VEGF浓度及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VEGF-CmRNA在中低位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O.01);VEGF-C mRNA与中低位直肠癌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有淋巴转移的中低位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者(P〈0.01)。结论 中低位直肠癌组织中VEGF-C与癌肿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术前癌肿组织VEGF-C mRNA可作为评价中低位直肠癌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6.
背景 术中阴茎勃起是泌尿外科手术中发生率较低的一种并发症,一旦发生可使手术操作困难.虽然至今对于术中阴茎勃起的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但是已有的研究表明麻醉方法和麻醉药可影响术中阴茎勃起的发生和发展. 目的 旨在增加临床医生关于麻醉对术中阴茎勃起影响的认识. 内容 系统阐述了术中阴茎勃起的机制,麻醉方法和麻醉药对术中阴茎勃起的可能影响. 趋向 使用恰当的麻醉方法和麻醉药可有效阻止术中阴茎勃起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阐述剖宫产产妇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风险预测、医务人员术中体温管理及干预现状,并对剖宫产术中低体温风险预测、提高医务人员术中体温管理及干预措施实证研究进行展望,旨在为剖宫产产妇提供有效的个性化体温管理,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确保母婴术中安全.  相似文献   

8.
术中B型超声在急诊胆道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鸥  金焰  孙志为 《腹部外科》2001,14(5):305-306
目的 通过总结 37例急诊胆道手术中应用术中B型声扫查 ,阐述术中B型超声的优越性。方法 应用术中B型超声扫查Calot三角、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结果  37例急诊胆道手术无胆道损伤 ,11例急性胆管炎无胆漏发生 ,2例急性梗阻性胆囊炎患者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 ,6例急性胆管炎术前未发现结石者术中B型超声证实结石存在。结论 术中B型超声应用在急诊胆道手术中可避免术中胆道损伤、胆漏及残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吴妮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280-281
目的:阐述胃镜检查中护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方法:通过仔细分析海外医疗服务中胃镜检查失败原因查找护理工作的不足之处。结果:海外医疗服务中胃镜检查过程中护理工作存在术前告知、术中心理辅导等方面不足。结论:胃镜检查过程中通过加强护理干预,可提高胃镜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TGFβRII和Smad4在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畸形组织中TGFβ3RⅡ和Smad4的表达,以探讨血管瘤组织中两者的关系及其在血管瘤增生退化过程中可能的作用。结果示TGFβ3RⅡ和Smad4在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呈低-中度表达,退化期血管瘤组织中均呈中—高度表达,而在血管畸形组织中低表达或无表达。提示TGFβ信号通过Smad4依赖形信号转导通路在退化期血管瘤中发挥作用,可抑制血管增生和促进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HO)病人血中氟的浓度高于持续性不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作者发现血清中氟通过铜仿膜完全超滤(99%±4%)。在HD时氟的含量发生急骤变化,这与透析开始时血浆中氟同透析液中氟的梯度有密切关系。当透析液中氟的含量低于开始透析时血中浓度时,血中氟的浓度降低。相反,当透析液中氟的含量高于开始透析时血中的浓度,血氟的含量增加。在  相似文献   

12.
皮层诱发电位(CSEP)在脊柱手术监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术中皮层诱发电位监护减少术中脊髓损伤。方法:用体感诱发电位仪对68例脊柱手术行CSEP监护。结果:68例中,56例术中即出现波形改善;11例术中监护及术后波形无改变;仅1例术中监护未见异常,而术后出现不全瘫,16h后恢复。结论:术中皮层诱发电位监护可有效降低脊柱手术后四肢瘫的发生并可预测患者术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肝静脉出血的原因及防治原则。方法检索关于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肝静脉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相关文献,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进行综述。结果术中肝静脉出血作为腹腔镜肝切除术中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通过术前的精确评估,术中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手术技巧,以及术中控制静脉内外压力差可明显降低术中静脉出血的发生率。对已发生的肝静脉出血,术中正确的评估和处理能够将对手术疗效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结论正确理解和认识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肝静脉出血的原因,术前及术中做好各项预防和处理技术,才能更安全地开展腹腔镜肝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4.
术中知晓可能增加医患纠纷,目前仍是麻醉学界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近些年关于术中知晓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术中知晓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解决此类问题提供参考。术中知晓的基本概念术中知晓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大脑皮质组织内麻醉药物浓度在维持有效麻醉深度时持续性或阶段性不足,未能使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在手术全过程中持续抑制达到意识消失的状态。术中知晓被定义为全身麻醉下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了有意识的状态,并且在术后可以回忆起术中发生的与手术相关联的事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52例术中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术中行钛夹、电凝、压迫等方法止血。结果:52例术中均得到有效控制,无术中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致中转开腹者,无术后继发出血者,无术中止血致胆管损伤者。结论:术中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熟练细致的操作、及时有效的处理可以避免术中、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胆管结石及急性重症胆管炎 (ACST)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素 (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 3 0例胆管结石及 5 5例 ACST患者术中、术后 7d、14 d外周血中 ET及CGRP的浓度。结果 胆管结石得从术中至术后 14 d外周血中 ET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CST患者术中外周血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0 .0 1) ,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两组病例术中外周血 ET的浓度差异也有显著性 (P<0 .0 5 ) ;术后外周血中 ET的浓度逐渐下降。胆管结石患者从术中至术后 14 d外周血中 CGRP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ACST患者术中外周血中 CGRP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术后外周血中 CGRP的浓度逐渐下降。结论  ACST患者外周血中 ET的浓度可以反映出肝胆系统及全身的病理损害程度 ,外周血中 ET的浓度与 ACST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外周血中 CGRP浓度增高 ,对拮抗 ET对组织细胞的损伤 ,促进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局部托盘制取藻酸盐印模后的石膏模型精确性。方法利用局部托盘的方法,通过灌注硬石膏,在上颌部位制作藻酸盐标准模型的印模。而后依次测量龈缘近中边缘至远中边缘(4牙位)距离,以及远中边缘至近中边缘(2牙位)的距离,将上述两种距离与正常标准值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参照局部托盘选择材料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铝制和钢制局部托盘两组;参照测量时间的不同,划分为1h和12h两组,上述各组依次测量6次。结果在近中边缘至27远中边缘距离测定时,全部的模型组与标准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远中边缘至近中边缘的距离对比分析时,标准与钢制托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各组模型与标准模型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时间对比方面,1h和12h两组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两个时间段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藻酸盐印模制取的过程中,远中边缘至近中边缘的距离与标准的实体更相吻合;而近中边缘至27远中边缘钢制与铝制托盘印模的准确性基本一致;在临床中,制作近中边缘至27远中边缘距离,以及远中边缘至近中边缘两种印模,材料以及石膏模型的规格比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用于预防全麻患者术中知晓的效果.方法 检索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Pubmed、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有关BIS监测与未应用BIS监测全麻患者术中知晓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应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法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评价指标为术中知晓发生率.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项研究,包括34181例患者,其中应用BIS监测患者17432例,术中知晓发生率0.132%;未应用BIS监测患者16749例,术中知晓发生率0.245%,BIS监测组与未应用BIS监测组术中知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麻醉方式不同进一步分析:在吸入麻醉中,应用BIS监测患者13288例,术中知晓发生率0.128%,未应用BIS监测患者13202例,术中知晓发生率0.113%,BIS监测组与未应用BIS监测组术中知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凭静脉麻醉中,应用BIS监测患者4144例,术中知晓发生率0.145%,未应用BIS监测患者3547例,术中知晓发生率0.733%,BIS监测组术中知晓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应用BIS监测组(P<0.01).结论 监测BIS可预防全凭静脉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但不能预防吸入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术中自体血回输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患者的围术期血液保护。对于肿瘤患者,术中回收的自体血中可能存在循环肿瘤细胞,应用自体血回输具有潜在的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因此,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否用于肿瘤患者尚存争议。本文主要从术中自体血回输的应用现状、术中自体血回输在肿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术中自体血回输对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肿瘤患者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临床外科杂志》2014,(1):20-20
作者投稿时,原稿中若有图示,每幅图表应单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应冠有图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