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新喜 《中外医疗》2011,30(35):47-48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60例,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细菌感染是大部分患儿的病发因素,60例患者血培养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40例,占66.7%,其中22例为葡萄球菌,占55%。早发组高于晚发组革兰阴性感染率(P〈0.01)。本组60例患者中,治愈50例,4例自动出院,占6.7%;死亡6例,占10%;死亡病例中5例为早产儿,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败血症各1例,克雷伯菌败血症2例,链球菌败血症1例。1例死于呼吸衰竭。早发组死亡5例,占83.3%,晚发组死亡1例,占16.7%。早发组显著高于晚发组病死率(P〈0.05)。结论早期新生儿败血症多因产时感染或宫内感染所致,临床表现在早期无特异性,且病情相对较重,早期明确诊断,及时选用合适抗生素进行治疗可提高患儿的治愈率,本组早发组死亡率高于晚发组,有统计学差异。故需对产前、产时的感染加强预防,早视早期治疗,对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病死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与晚发型败血症(LOS)病原菌分布及炎性因子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60例,其中30例EOS患儿作为早发组,30例LOS患儿作为晚发组。比浊法检测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水平,血培养进行病原菌检测,MIC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EOS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窒息、母孕期感染、胎膜早破和宫内窘迫发生率要显著高于LOS(P<0.05)。早发组感染革兰阴性菌菌株数显著高于晚发组,而感染革兰阳性菌菌株数则显著低于晚发组(P<0.05);早发组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26.67%)和肺炎克雷伯菌(16.67%)为主;晚发组病原菌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0.0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6.67%)为主;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均较高,对头孢曲松耐药率均较低。与晚发组相比,早发组血白细胞(WBC)、hs-CRP和PC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PLT)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36 h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学。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7年2月濉溪县医院儿科124例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依据败血症发病时间将病例分为早发型组和晚发型组,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住院新生儿败血症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3.4%(124/3634)。其中早发型占54.8%(68/124),主要表现黄疸,呻吟、青紫、呼吸困难、反应低下,C反应蛋白增高;晚发型败血症占45.2%(56/124),主要表现发热、气促、黄疸,合并局部感染灶;早发型组羊水污染和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晚发型组(P<0.05);早发型组黄疸、呻吟、青紫、呼吸困难、反应低下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晚发型组(P<0.01);早发型组肺炎、合并局部感染灶的发生率低于晚发型组(P<0.01和P<0.05)。败血症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占88.7%,革兰阴性菌占11.3%;革兰阳性菌对夫西地酸、万古霉素、米诺环素高度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结论: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各有特点,早发型临床症状较重;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是我院儿科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临床医生根据其临床特点及常见致病菌选择抗生素,再据血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9,(8):1098-1101
目的:调查274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74例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法,根据不同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败血症98例、晚发型败血症176例,研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败血症患儿的血标本病原菌培养为单一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分别是154株(56.2%),114株(41.6%),6株(2.2%);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57.1%);晚发型败血症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64.2%);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比例明显低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P<0.05),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大肠埃希菌感染比例明显低于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P<0.05)。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最高,对青霉素G敏感率最低;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结论:新生儿早发型、晚发型败血症常见病原菌不同,临床在治疗时应根据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药物,并注意监测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败血症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为预防、治疗及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收治的7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和细菌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大部分患儿存在引起细菌感染的原因.葡萄球菌为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病原菌,其次是大肠埃希菌与克雷伯菌.早发组革兰阴性菌感染率明显高于晚发组(P<0.01).发病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早发组明显高于晚发组(P<0.05).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的病原体,对可疑败血症新生儿应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根据病原菌特点和药敏结果合理地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晚发新生儿败血症高危因素与局部感染发生率及各种病原菌感染。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94例,其中早发新生儿败血症(出生7 d内发病)35例,晚发新生儿败血症(出生7 d后发病)59例。对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对常见高危因素、局部感染率和病原菌感染指标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总结分析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高危因素、局部感染率和病原学特点。结果新生儿败血症高危因素主要是早产、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脐带绕颈、宫内窘迫、羊水发臭或粪染和生后窒息;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中主要存在呼吸道感染、皮肤黏膜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等局部感染,晚发组患儿皮肤黏膜感染率高于早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以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为主,晚发组患儿革兰阳性菌感染率高于早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高危因素为早产及胎膜早破等,多伴随局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方法 将 14 4例新生儿败血症住院患儿按发病日龄分两组 ,早发组≤ 7天116例 ,晚发组 >7天 2 8例 ,经桡动脉抽血进行血培养 ,用ATB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药敏分析。结果 血培养金黄色葡萄菌 70例 ,占 48.6% ,表皮葡萄球菌 45例 ,占 3 1.2 % ,其它葡萄球菌 17例 ,占 11.8% ,杆菌 12例 ,仅占 8.3 %。找到感染灶 82例 ,占 5 7.2 % ,以脐炎、呼吸道感染为主 ;不明原因 62例占 42 .6%。两组菌种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 ,以感染早期新生儿为主 ,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完善 ,母乳不足 ,院内感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细菌感染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并探讨革兰阴性(G-)菌和革兰阳性(G+)菌所致晚发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早期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8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收治的62例晚发细菌感染败血症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血培养结果分析其病原菌构成,并分为G-菌组和G+菌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母孕期情况、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发病率为10.53%(62/589)。感染病原菌中G+菌占71.9%(46/64),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37.0%,17/46);G-菌占28.1%(18/64),阴沟肠杆菌(33.3%,6/18)和肺炎克雷伯杆菌(33.3%,6/18)并列排在首位。G-菌组预后更差(放弃或病死率显著高于G+菌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及腹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G+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菌是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细菌感染败血症的主要细菌,G-菌感染后的临床表现更多为腹胀、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依据患儿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可增加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林泽军  王俊平 《当代医师》2013,(12):1718-1719
目的探讨新生儿B群溶血性群链球菌(GBs)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近5年诊治的GBS感染2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22例患儿分为早发型与晚发型感染两组,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GBS患儿多以败血症为主要表现,常合并肺炎、脑膜炎等;细菌培养获得GBS依次为血14/22例、脑脊液8/12例、尿2/7例等;早发型多合并肺炎,晚发型多合并脑膜炎。结论新生儿GBS感染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血液和脑脊液培养阳性率较高,对血培养阳性患儿应尽早做脑脊液培养,有利于早期确诊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所致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晚发型的临床特点及药敏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3例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晚发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晚发型中革兰阳性菌53例,占63.9%,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30例,占36.1%,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检出的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青霉素敏感率最低,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部分敏感,万古霉素高度敏感。检出的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噻吩、氨苄青霉素敏感率较低,对头孢他定、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部分敏感,美罗培南高度敏感。革兰阳性菌感染多见于足月儿,革兰阴性菌感染多见于早产儿,对比两组围产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脐部感染多引起革兰阳性菌败血症。血小板降低多见于革兰阴性菌败血症,而在白细胞、杆状核细胞/中性柱细胞、CRP 上无差异。结论: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晚发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需结合胎龄、感染部位、非特异性指标变化,抗生素应用应依据药敏结果。  相似文献   

11.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新生儿败血症71例,其中早发型28例,晚发型43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发型患儿硬肿、反应差发生率显著高于晚发型(均P〈0.01)。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晚发型,而晚发型化脓性脑膜炎显著高于早发型(均P〈0.05)。早发型PLT值明显低于晚发型(P〈0.05),WBC及CRP值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晚发型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病原菌方面都有其不同特点,应根据不同特点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本院新生儿败血症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特点,以指导临床早期用药。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246例,分为社区感染组和院内感染组,并对其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社区感染早发组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为主,晚发组以CNS、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院内感染早发组和晚发组病原菌均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一代头孢菌素、红霉素耐药,对二代头孢菌素部分敏感,对利福平高度敏感,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菌对氨苄青霉素、一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对加酶抑制剂部分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为100%。结论社区感染早发型经验性选择抗生素应兼顾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晚发型应选择主要针对葡萄球菌的抗生素;对院内感染,无论早发型还是晚发型均应选择加酶抗生素,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首选。根据病情、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药物,加强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能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101例血培养阳性结果且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败血症发病时间将病例分为早发型组和晚发型组,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住院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是3.2%,临床表现以黄疸、反应低下、肺炎、合并局部感染灶、体温异常、血C反应蛋白升高和需要机械通气为主。早发型组羊水污染的发生率高于晚发型组(χ2=3.918,P=0.048);早发型组黄疸的发生率(79.0%)高于晚发型组(23.1%)(χ2=30.659,P=0.000);早发型组合并局部感染灶的发生率(9.7%)低于晚发型组(38.5%)(χ2=12.044,P=0.001);早发型组肺炎的发生率(27.4%)低于晚发型组(51.28%)(χ2=5.873,P=0.015)。败血症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占80.2%,革兰阴性菌占13.86%,真菌感染占5.94%。革兰阳性菌大多对力奈唑胺和万古霉素高度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敏感;真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均敏感。结论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具有各自的特点。临床医师应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常见致病菌的特点选用抗生素,再根据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14.
《热带医学杂志》2021,21(6):748-751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败血症病原菌类型与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苏州明基医院收治的330例住院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7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败血症(感染组),293例未发生医院感染败血症(未感染组)。同时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100名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液,鉴定及分离培养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评价PCT、WBC和CRP诊断败血症的准确性。结果 37例发生医院感染败血症患儿,共培养分离病原菌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株占22.06%,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20株占29.42%,以热带假丝酵母为主;革兰阳性菌33株占48.53%,以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病原菌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以红霉素和青霉素G最高。感染组患儿WBC、PCT和CRP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临界值中,以CRP3 mg/L,PCT1.5 ng/L,WBC升高为标准时,PCT和CRP诊断败血症的准确率较高;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指标联合时,CRP+PCT诊断败血症的准确性最高。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PCT、WBC和CRP对诊断医院感染败血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学创新》2016,(35):42-46
目的:研究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和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点的异同,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153例患儿临床资料,对搜集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发型败血症占新生儿败血症总发病人数的38.56%,晚发型败血症占61.44%。与晚发型败血症相比,早发型败血症中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比例更低,OR分别为0.481、0.478;母亲胎膜早破及发热的比例较高,OR分别为2.270、3.529;与晚发型败血症相比,早发型败血症患儿中呼吸暂停及喂养不耐受的比例低,OR分别为0.410、0.400;辅助检查上,早发型败血症较晚发型败血症更容易出现血小板减少,OR为2.438。结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患儿出现呼吸暂停及喂养不耐受时需特别注意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而母亲发热、胎膜早破、血小板减少的患儿需警惕早发型败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和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点的异同,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153例患儿临床资料,对搜集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发型败血症占新生儿败血症总发病人数的38.56%,晚发型败血症占61.44%。与晚发型败血症相比,早发型败血症中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比例更低,OR分别为0.481、0.478;母亲胎膜早破及发热的比例较高,OR分别为2.270、3.529;与晚发型败血症相比,早发型败血症患儿中呼吸暂停及喂养不耐受的比例低,OR分别为0.410、0.400;辅助检查上,早发型败血症较晚发型败血症更容易出现血小板减少,OR为2.438。结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患儿出现呼吸暂停及喂养不耐受时需特别注意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而母亲发热、胎膜早破、血小板减少的患儿需警惕早发型败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住新生儿病房的166例新生儿败血症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败血症(EOS)组和晚发败血症(LOS)组,分析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结果 EOS组121例(72.9%),患儿呼吸系统症状、皮肤脓疱、母亲羊水浑浊及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高于L O S组(P<0.05);LOS组45例(27.1%),黄疸、消化道症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早期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构成比高于EOS组(P<0.05).EOS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7.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大肠埃希菌及无乳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LOS以革兰阳性菌为主(62.2%),CN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致病菌.5年间革兰阳性菌以CNS为主,革兰阴性菌年度分布变化较大.常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克林霉素、大环内脂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菌株;常见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碳青霉烯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结论 CNS是昆明地区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病原体,EOS与LOS临床特征及病原菌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脐血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高危因素晚期早产儿早发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早产儿早发感染早期发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收治的高危因素晚期早产儿130例进行研究,根据是否感染将患者分为早期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其中感染组56例,非感染组74例,对所有患儿进行脐血PCT和CRP的检测,观察两组新生儿脐血PCT和CRP水平,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例感染新生儿中,肺炎19例,占33.9%,败血症11例,占19.6%,其余为肠道感染、颅内感染等;感染组患儿脐血PCT和CRP分别为(1.50±1.63)μg/L和(17.67±14.38)mg/L,均高于非感染组的(0.31±0.17)μg/L和(3.80±2.9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新生儿脐血PCT和CRP的阳性率分别为76.8%和64.3%,显著高于非感染组的5.4%和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PCT和CRP水平对于高危因素晚期早产儿的早发感染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利于临床早发现,从而降低患儿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病原菌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糖异常、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的变化。 方法 选取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08例,按照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将患儿分成革兰阳性菌组46例、革兰阴性菌组43例及真菌组19例,分析3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与临床表现情况,比较3组患儿的血糖异常、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的变化。 结果 在10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中,感染革兰阳性菌46例(42.59%),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4.07%)、屎肠球菌(9.26%)为主;感染革兰阴性菌43例(39.81%),其中以大肠埃希菌(21.30%)、肺炎克雷伯杆菌(14.81%)为主;感染真菌19例(17.60%),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9.26%)为主。 革兰阳性菌组的胎龄和出生体重显著优于革兰阴性菌组和真菌组,3组患儿在胎龄及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组的发病日龄显著大于革兰阳性菌组和革兰阴性菌组,且革兰阴性菌组的发病日龄显著大于革兰阳性菌组(P<0.05)。革兰阴性菌组、真菌组的血糖异常比例(34.88%、31.58%)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组(13.04%)(P<0.05);真菌组的白细胞计数异常、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的比例显著低于革兰阳性菌组和革兰阴性菌组,且革兰阴性菌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的比例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组(P<0.05);革兰阴性菌组、真菌组的血小板计数降低的比例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组(P<0.05)。 结论 当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白细胞计数明显异常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上升时,细菌感染的概率较大;当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时,感染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概率较大。且革兰阴性菌组、真菌组的血糖异常比例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抗菌治疗所使用的药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28例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儿的资料、治疗措施及预后,以及无乳链球菌菌株的敏感程度。结果 28例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儿中,早发型22例,晚发型6例;合并肺炎者21例(早发感染19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例(晚发感染2例);通过细菌培养结果表明其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及万古霉素较为敏感,但是此细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5.0%及67.9%;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42.8%;对利奈唑胺的耐药菌株为1株,耐药率为3.6%。结论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菌株对很多抗菌药品的耐药率偏高,临床中主要以头孢菌素、青霉素及万古霉素为首选;针对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要尽早使用能够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