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高血压病(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患者共432例,依据左室肥厚及年龄,分别分为左室肥厚、非左室肥厚及年龄≥60岁、〈60岁各两组。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按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推荐的方法测量]和24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结果合并左室肥厚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33.76%,显著高于非左室肥厚组的9.82%;在≥60岁患者中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60岁患者(P〈0.01);有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者常合并缺血性ST段改变。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早期积极控制血压是减少发生左室肥厚,进而预防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键,从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隆海文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8):123-124
目的探讨青年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心律失常关系的临床研究。方法对198例青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及Holter检查,比较有LVH及无LVH两组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198例青年高血压患者并发LVH86例(占43.43%),LVH组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非LVH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LVH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为45例(占52.33%),显著高于无LVH组的12例(占10.71%,P〈0.01)。结论青年人高血压LVH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应加强对青年高血压病的重视,积极逆转左室肥厚,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探讨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大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的关系。方法:用超声心动图对124例高血压患者测定左心室肥大,并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测定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结果:伴左心室肥大的高血压组(A组)和无左心室肥大的高血压组(B组)的HRV分析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5);A组的复杂性心律失常(Lown氏分级≥Ⅲ级以上)的发生率(68.75%)显著高于B组(15.78%),P<O.005。其中尤以成对的室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两组比较P<O.01及P<0.005。结论: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大存在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与讨论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及可能的原因。方法将伴左心室肥厚及不伴左心室肥厚的9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分析,使用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仪和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比较及分析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的比率。结果左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比率高于非左室肥厚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易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在室性心律失常中尤易并发复杂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5.
李志文  姚为学  周宁  劳雁 《吉林医学》2009,30(13):1283-1284
目的:为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心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检测85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心结构改变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其心律失常发生率,并以45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构形正常者为对照。结果:①单纯左心室肥厚者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67.3%)和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51.9%)均显著增高(P均〈0.05);②左心室肥厚并左心房内径增大者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72.7%)、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69.7%)、复杂室性及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60.6%,54.5%)均显著增高(P均〈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左心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观察70例单纯性高血压和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状况,结果显示: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LVH)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早搏(VPC)显著高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P<0.05),且LVH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显著增多(P<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室性心律失常对心脏结构改变与功能的关系。方法:动态心电监测采用美国HP公司生产的双通道动态心电图系统。室性早搏按Lown分级法均大于Ⅱ级以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用美国ATL公司Ultramark-9型,探头2.25MHz。结果:室性心律失常伴冠心病和高心病、肺心病组左心房、左心室扩大及射血分数下降的三组比较无显差异(P>0.5)。以上三组与心肌炎组比较差异显(P<0.01)。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有左心室扩大组显高于无左心室扩大组(P<0.01)。>60岁老年人组室性心律失常伴左心房及左心室扩大、射血分数降低显大于<60岁非老年人组(P<0.01)。结论: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是对左室压力过度负荷,而形成左心室肥厚及心脏扩大有着密切关系,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运用超声心动图及24h动态心电图对12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左室测定及心律监测。结果:左室肥厚组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组(分别为5116%,1558%,P<0001)。结论:高血压病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及心肌缺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对心脏重构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2006年2月至2009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中,按就诊顺序连续入选386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晨峰组(146例)和非晨峰组(240例),均同步记录24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观察24h动态血压参数,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及ST段偏移;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房内径等指标。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LVMI分别为(119±21)g/m^2和(93±12)g/m^2(P〈0.01);左房内径分别为(46±11)mm与(38±10)mm(P〈0.05);房性早搏检出率分别为98.6%与84.2%(P〈0.05);房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分别为54.1%与20.8%(P〈0.01);心房颤动检出率分别为24.0%与0(P〈0.01);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分别为79.5%与57.9%(P〈0.05)和6.8%与2.5%(P〈0.05);检出ST段水平型压低率分别为33.6%与13.8%(P〈0.01)。两组左室肥厚的检出率分别为67.1%与30.4%(P〈0.01)。53.2%的心律失常和57.6%的ST段压低发作出现在清晨6:00~8:00。相关分析表明,清晨血压和血压晨峰升高与对应时域ST段压低呈正相关。结论与无血压晨峰的高血压病患者相比,具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更显著,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更常见,且多出现在清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收集1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资料,对其超声心动图左室重量指标的测定,与其静息同步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有无相关性.结果 左心室肥厚组平均左室重量指标水平为(152.6±15.8)g/m2,和左心室正常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左心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87.18%和44.87%,明显高于左心室正常组(29.80%和8.65%),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相关性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的程度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梁华文 《四川医学》2004,25(12):1318-1318
目的 分析 60例 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的QT离散度 (QTd)。方法 以 47例单纯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者与 3 0例正常人的QT离散度 (QTd)作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者QTd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病人 ( 82 .71± 12 .8vs 65 .2 4± 8.5 1ms ,P <0 .0 5 )及血压血糖正常者 ( 82 .71± 12 .8vs 43 .72± 11.1ms ,P <0 .0 5 )。结论  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者QTd明显升高 ,可能是本病患者易发生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尔对伴左心室肥厚高血压病人治疗前后QTd的影响。方法:42例伴左心室肥厚高血压患者分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1例)和常规治疗+卡维地洛尔10-20mg/d组(观察组,21例)测量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QT离散度(QTd)。结果:对照组常规治疗2周后,其QTd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卡维地洛尔治疗后QTd显著缩小(P<0.01)。结论:卡维地洛尔可降低伴左心室肥厚高血压病的QTd,可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覃永生  梁凌 《广西医学》2001,23(5):1058-1059
目的:分析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的变化,观察药物在降压同时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以期减轻/或逆转靶器官的损害。方法:60例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拜新同组31例和科素亚组29例,治疗前后分别测24小时动态血压和免疫球蛋白;另取50例健康人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较正常健康人免疫球蛋白升高(P<0.01),有左室肥厚组较无左室肥厚组更高(P<0.05)。经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在血压下降的同时,免疫球蛋白下降(P<0.05);拜新同组有左室肥厚者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免疫球蛋白升高;拜新同与科索亚在降压同时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减轻靶器官损害,其中以拜新同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7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左室肥厚组(n= 31)及无左室肥厚组(n= 39),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从12 导联心电图同步测量QT离散度(QTd)、QTcd 并分析两者间相互关系。结果:高血压伴左室肥厚者QTd 及QTcd 较无左室肥厚者明显增大(P均< 0.01);高血压Ⅰ期、Ⅱ期、Ⅲ期之间比较,显示:Ⅱ、Ⅲ期与Ⅰ期相比,P 均< 0.01;Ⅱ期与Ⅰ期相比,P> 0.05。左室肥厚伴室性心律失常者QTd 及QTcd 与无心律失常者两组相比,P均< 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伴左室肥厚组QTd 及QTcd 比无左室肥厚组明显增大。左室肥厚组伴室性心律失常比无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增大。高血压Ⅲ期与Ⅰ、Ⅱ期患者QTd 及QTcd 相比,差别有显著性,P均< 0.01;QTd 与LVMI两者呈正相关(r= 0.4,P< 0.05)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心率变异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虹 《广西医学》2001,23(5):1071-1073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心室肥厚的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及与左心室肥厚程度的关系。方法:对98例EH患者和41例正常人行24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无左室肥厚组的SDNN、rMSSD、PNN50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EH左室肥厚组上述指标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EH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比较上述指标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EH患者的SDNN、SDANN、rMSSD、PNN50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呈负相关。结论:EH左室肥厚组患者的HRV降低,HRV与左室肥厚的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在LVH逆转与QT离散度(QTd)及室性心律失常(VA)姝关系。方法:90例老年高血LVH患在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ECG及Holter检查,比较LVH逆转前后QTd的改变及VA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3个月,LVH即有明显逆转,6个月时LVH逆转更明显,LVM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2)QTd也随LVH逆转而缩短,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3)VA及复杂性VA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LVH患经持续降压治疗,LVH逆转,QTd改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大(LVH)患者Q-Td变化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120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经超声确定LVH68例,无LVH52例,两组均采用日本产3321Y型12导同步心电机测定Q-Td。40例正常成人作对照。结果:LVH组Q-Td65.80±11.2ms,无LVH组Q-Td43.86±12.34ms,两级间差异显著(P<0.05)。正常对照组Q-Td32±10.2ms,与LVH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与无LVH组比较无差异(P>0.05)。LVH组Q-Td≥60ms52例,室性心律失常(VA)31例(59.6%),Q-Td<60ms16例,室性早搏(VP)3例(188%)无LVH组,Q-T≥60ms12例,VP3例(25%)。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5,P<0.01)。结论:高血压病LVH患考Q-T增大与定性心律失常有一定关系。测量Q-T对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对256例老年(≥60岁)高血压病患者依据是否伴有左心室肥厚分为左室肥厚组(lvh)与不伴有左室肥厚(nlvh)组,进行24h动态血压(abpm)检测。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1)lvh组与不伴有lvh组比较,24hsbp、24hpp、dsbp、nsbp、bpf、bpl、lvmi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2)lvh组以非杓型血压为主,占75%,而不伴有lvh组,以杓型血压为主,占79.41%;(3)lvh组lvmi与24hsbv、24hpp、dsbp、nsbp、sbpl正相关(r=0.477~0.795,P〈0.1901),与sbpr、dbpf负相关(r=-0.358,-0.289,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发生与sbp、24hpp、sbpl和bpf相关。  相似文献   

19.
张丽 《中原医刊》2011,(7):63-64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分为肥厚组与无肥厚组。同时选择50例血压正常患者为对照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与正常对照组或无肥厚组24h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肥厚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压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变异性除白昼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关系密切,后者对前者有促进作用,前者对后者的风险性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谢萍 《广西医学》2002,24(7):975-976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EH0患心率变异情况。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40例,不伴左心室肥厚患44例,年龄相当的正常人30例为对照组,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24小时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结果:(1)EH患HRV各指标均显低于对照组(P<0.01);(2)与无左室肥厚比较,伴左室肥厚24h每5mi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明显增高(P<0.01),而24h每5min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S),24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h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数(PNN50)显降低(P<0.05,<0.01,<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心脏交感、副交感神经活动平衡失调,伴左室肥厚这种改变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