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呃逆,又称"打呃"、"哕症",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当呃逆发作频繁,症状典型,持续时间超过48 h为"顽固性呃逆"。现代医学称之为膈肌痉挛,是由于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受到刺激所致的一种非特异性症状。对于呃逆的治疗西医多采用镇静止  相似文献   

2.
呃逆古称"哕"、"哕逆";俗称"打嗝"、"打呃忒".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证[1].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各种原因导致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兴奋,反射性引起膈肌痉挛,伴随喉肌痉挛的病症[2].短者数次或数分钟可止,长者可达数十年不愈.久患呃逆致损伤正气,严重影响健康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呃逆可偶然发生,为膈肌痉挛所致;也可见于其他病的兼症,如胃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疾患、尿毒症等,多呈连续或间歇发作.中医对"气逆"传统的治则为"逆则平之",对胃气上逆引起的呃逆主张和胃降逆平呃.  相似文献   

4.
李菊莲 《中国针灸》2004,24(Z1):7-8
呃逆,古称"哕",又称"咳呃",由多种因素刺激膈神经,引起膈肌痉挛而致.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顽固性呃逆患者无论有无器质性病变,多伴有情志方面的改变,或在发病之初有精神刺激因素,或在疾病过程中长期抑郁不舒,或烦躁易怒,故在治疗时配合以调理神志,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呃逆是膈肌痉挛引起的临床表现,现代医学称膈肌痉挛,是指膈肌产生间歇性的收缩运动.中医认为呃逆是以胃气不降,上冲咽喉而致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有声无物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又名哕、发呃,病位主要在中焦.  相似文献   

6.
针刺膻中穴为主治疗顽固性呃逆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俗称"打呃忒",古称"哕",是指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证.现代医学称膈肌痉挛,是一种不自主的膈肌间歇性收缩而引起的疾病.轻者不治自愈,或经过一般的处理能缓解,严重者昼夜不停,痛苦不堪,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生活.临床上一般把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者称为顽固性呃逆.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苍龟探穴法针刺膻中穴为主治疗顽固性呃逆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呃逆是因气逆动膈致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控的病症,相当西医学的膈肌痉挛,本病位在膈,基本病机为气逆动膈,多为饮食不当,情志不舒和突然吸人冷空气而引发.呃逆使患者不舒,呃逆频率高引起饮食困难,仍致引起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活动和引起患者恐惧.现将笔者采用针刺治疗呃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郭岩岩  张洁  程小柯 《光明中医》2012,27(11):2289-2290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呃逆轻者常不治自愈;重者24小时甚至数日不愈。持续呃逆3d以上临床诊断为顽固性呃逆。《内经》称为"哕",相当于西医学的膈肌痉挛。呃逆病位主要在膈、胃,与脾、肝、肾、大肠有关。凡能使胃失和降、胃  相似文献   

9.
呃逆是指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症的病症[1],俗称"打嗝",常与腹胀、嗳气、胸闷等症状并见,呃逆既可以作为一种疾病在临床中单独出现,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膈肌痉挛;亦可作为其他疾病的伴随症状,如功能性胃肠病、胃炎、胃扩张、胸腹腔肿瘤、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等引起膈肌痉挛之呃逆.一般轻症呃逆可不治自愈,而就医者多...  相似文献   

10.
<正>呃逆俗称"打嗝",在临床中颇为常见,病因较多,主要表现为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控。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膈肌痉挛",呃逆症状顽固,发作频频,时间持续超过48 h以上者称为顽固性呃逆~([1])。笔者自2014年以来,采用膈俞穴刺络拔罐治疗因单纯性膈肌痉挛、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等引起的功能性、顽固性呃逆,效果良好,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12.
"元神"乃"元始之神"——"脑为元神之府"刍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时珍所说“脑为元神之府”的“元神” ,到底是否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 ,有必要加以澄清。为此详细论述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元神”的原意 ,并结合《内经》理论 ,指出此“元神”实际是“元始之神” ,指的是命门与脑存在的生命初始本原物质 ,这种物质并且决定了一切生物体的生长壮老已 ,而并不指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3.
小儿自出生之后,就开始了自身的阴阳平衡,其阴阳平衡是阳气占主导地位的阴阳平衡。"少阳为枢"是"少阳学说"的理论核心,用"少阳为枢"来解释小儿不断枢转、变化的"阴阳平衡"十分恰当。随着"阳生阴长",新的阴阳平衡不断取代旧的阴阳平衡,构成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基本生理特点。同时,该理论也可解释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因此,少阳学说可以涵盖"纯阳学说"和"稚阴稚阳学说"。  相似文献   

14.
论述吴鞠通"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博涉知病:辨三焦、辨脏腑、辨病因、辨病机、辨湿热与温热、辨阴伤程度、辨昏迷抽搐。多诊识脉:分表里、辨虚实、审病机、定治法、判预后。屡用达药:创新方剂以羽翼伤寒、研究性味以立方遣药、灵活加减推广应用、和合刚柔以相辅成。  相似文献   

15.
陈雷  李德新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41-1842
《内经》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 ,其间不乏脑髓的论述 ,但始终未提及脑主神的理论。后世医家在临床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脑与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鼎 《中医药文化》2001,18(3):19-21
李鼎老师: 我是针灸医师,诊余在家,喜欢读些古代医籍,在我印象中,宋元之时对针灸理论重在整理和总结。请您指点有什么代表作,并请介绍其内容。 山东聊城读者 孙 平孙平学友: 正如您信中所说,针灸理论到宋元进入一个整理总结阶段。谈到代表性理论著作,要数元代滑寿的《十四经发挥》;若论理论落实到临床实践,不能不提《十四经合参》了。 从元代滑寿的《十四经发挥》到明代张权的《十四经合参》,反映出由宋代到明代对经络腧穴理论的若干认识。《发挥》继承了宋代的《圣济总录》和元代的《金兰循经取穴图解》等书,对全身经络及其腧…  相似文献   

17.
"方证相对"与"方证相关"内涵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方剂与证候等基本概念入手,对方证相对、方证相关等源流、内涵及其现代研究思路与进展进行简要的梳理和分析,以期对方证关系及其概念得以明确表述。  相似文献   

18.
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质量.亚健康状态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亚健康状态的产生与身体和精神均有关系,对其进行调整也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心包括"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因此,对于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可以由心出发,从调整心的气血及心与其它脏腑的联系入手,通过运动、心理等非药物方法与中医药的干预,使人的身心状态和谐,而达到调整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刘以敏主任通过体悟《幼科全书》、《小儿药证直诀》等古籍,认为小儿厌食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在厌食治疗中重视辨证论治,认为厌食一病病变脏腑在脾胃,与肝脏关系密切,治疗中主张以"运脾"和脾"为主,同时注意疏肝理脾。  相似文献   

20.
千百年来"阴火"一词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众说纷纭。笔者追溯了"阴火"学说的历史源头,经反复分析与梳理各家理论,对"阴火"的实质,做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与厘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