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血管旁路手术的临床护理经验,证明术前加强护理,术后注重病情观察,主要是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观察、肢端血液循环的观察、抗凝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出院时侧重抗凝药的应用和观察的指导,对于提高术后血管的通畅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总结8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旁路手术的术后护理体会。结果:术后77例顺利康复,无任何并发症发生;1例手术后第4天排便时突然发生心跳骤停,不治死亡;l例于手术后4个月患肢突发疼痛确诊为人工血管阻塞,行取栓术,术后症状消失。结论人工血管旁路术是目前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法,手术创伤小,效果良好。但是,由于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术后观察不及时及护理措施不当,易发生心脏以外等各种并发症、而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前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之变化,加强术肢的观察及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及大小便护理并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严密观察抗凝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做好心理护理等是手术成功及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比较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 2015 年 1 月至 2017 年 1 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治疗的 84 例老年 ASO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开展治疗, 对照组使用下肢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观察组使用腔内血管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踝 – 肱血压指数(ABI)变 化、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的 6 个月通畅率、保肢率、病死率、再狭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但观察组 3 年通畅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前、 术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的 ABI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1 个月,两组患者的足背动脉的内径、 血流峰速、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老年 人 ASO 的近期通畅率相当,腔内血管成形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有可重复性,但下肢人工血管旁路移 植术的远期通畅率更高,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手术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老年人常见病 ,其主要症状是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和肢体远端的溃疡或坏疽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院 1995年 3月— 2 0 0 1年 11月共对 3 7例 ( 4 3条下肢 )患者施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手术 ,效果满意 ,现将手术期间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 7例中 ,男 2 6例 ,女 11例 ;年龄 53~ 87岁。按Fontaine分类法临床分期 :Ⅱ期 9例 ,Ⅲ期 17例 ,Ⅳ期 11例。合并高血压Ⅱ~Ⅲ期 2 3例 ,糖尿病 6例。有脑梗死史 8例 ,冠心病史 17例 ,有长期吸烟史 17例。2 术前准备2 1 心…  相似文献   

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ioselerosis Obliterans ASO)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结果使动脉壁增厚、僵硬、迂曲和失去弹性,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发生阻塞,使肢体出现相应缺血症状的疾病.长期以来,传统的旁路转流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主要方法[1],疗效确切,但创伤大、并发症多.近年来,下肢动脉缺血的腔内治疗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腔内治疗具有创伤小、可重复、围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传统手术不可比拟的优势,治疗达到与外科手术相近的结果.我院自2006年5月~2009年3月采用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3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的舒适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血管外科技术不断发展,血管旁路移植术可缓解大多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的症状,对下肢严重缺血病例肢体获救率达80%~90%。ASO患者由于疾病特殊、病程长、手术复杂而感到极大的痛苦焦虑,甚至悲观绝望。本院根据台湾“萧氏双C”护理模式对8例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实施整体舒适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常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对有高血压病史、高血脂、长期吸烟、酗酒者更为多见.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和血管介入治疗等方法.后者指经皮血管内球囊扩张成形+支架植入术(PTA),由于其创伤小、疗效佳、可重复等优点,近年得到广泛的应用.[1]总结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以来开展PTA治疗ASO患者3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为动脉因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主要侵犯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等大、中型动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动脉中层变性和继发血栓形成而逐渐形成管腔闭塞,使下肢发生缺血。据大量病例观察,每年约有10万例下肢缺血者接受血管重建手术治疗。而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难度大,并发症较多。近年来,随着血管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ASO正逐步向微创手术—经皮血管腔内手术治疗的方向发展,这为ASO患者提供了多种创伤小、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的手术方法[1]。我院血管外科2004年3月—2006年2月对5例ASO…  相似文献   

8.
辨证施护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静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73-107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由于下肢动脉硬化性病变导致动脉的慢性退行性增生,最终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远端的血流减少,引起相应肢体供血不足等症状。此病属于中医学的“脉痹病”、“脱疽病”范畴。临床表现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发凉与怕冷、肢体营养障碍症状、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温降低、溃疡与坏疽等。笔者认为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虽发局部,但根源于整体,缘于心脾肾阳气渐虚,寒痰瘀湿阻滞,瘀久化热生毒所致。因此在护理上应着眼于症状评估,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9.
喻文球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文球教授是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外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第三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现将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六虫胶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治疗组17例。所有患者术后均长期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六虫胶囊。观察6个月后的临床症状的变化,1年后的人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手术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间歇性跛行发生率治疗组(11.76%,2/17例)较对照组(26.67%,4/15例)明显降低(P<0.05),截肢率治疗组(5.9%,1/17例)低于对照组(20%,3/15例)(P<0.05)。术后1年人工血管通畅率治疗组84.21%,对照组62.50%(P<0.05)。  相似文献   

1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全身动脉硬化症累及周围血管的局部表现,以患者肢末端发冷、麻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严重者下肢溃疡、坏死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多于女性.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改变,使该病具有病程长、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特点,且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现代医学采取药物、介入、手术等治疗手段,但临床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仍有部分患者不得不高位截肢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2.
针药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中医属“脱疽”范围 ,《灵枢·病疽》谓 :“发于足趾多日脱疽。其状赤黑 ,死不治 ,不赤黑 ,不死不衰 ,急斩之 ,不则死矣”。  笔者 3年来在临床治疗中 ,采用针灸与西药配合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一般资料   1 998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 ,3 8例患者 ,住院病例 2 6例 ,门诊病例 8例 ,其中男性 3 0例 ,女性8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3 7岁 ,病程最长者 4年 ,病程最短者 1年。2 诊断标准  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陈贵廷主编 )。3 治疗方法  取患侧的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解溪、昆仑。卧位常规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在本院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的患者26例,手术均在硬膜外阻滞麻醉或腰麻下进行。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为26.92%(7例/26例);其中心梗7.69%(2例/26例),残端坏死11.54%(3例/26例),创面感染7.69%(2例,26例)。结论:术前准确判断截肢平面,选择合适的麻醉的方法;术后注意心、脑、肾功能维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动态随机分析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模式,观察组则开展疼痛护理干预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康脉注射液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择84例诊断明确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用康脉注射液治疗并总结疗效。结果本组临床痊愈25例,显效38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2%。结论康脉注射液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成年男性,患者常有多年吸烟史,伴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危害.介入治疗是近年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项新技术,可有效改善肢体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7.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引起的慢性闭塞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下肢大、中型动脉,三期Ⅰ级ASO系该病的严重阶段,肢端出现坏死,其范围未过趾跖关节,如病情进一步发展,则截肢机率显著增加,故此阶段治疗十分关键,护理亦颇为重要.现将20例三期Ⅰ级ASO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西洛他唑、前列地尔和肢通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西洛他唑和前列地尔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的7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股动脉、腘动脉和足背动脉内径和血流量均有明显增加;且治疗组治疗后下肢动脉内径和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活血化瘀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探讨芪麦通络饮加减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5月,于我科就诊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0例,单盲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女16例,男14例;平均年龄(56.08±9.71)岁;对照组女15例,男15例;平均年龄(56.98±9.43)岁。2组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和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基础治疗和芪麦通络饮加减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静脉血,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下肢超声检测股浅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血流量、血管内径和峰值流速。结果:2组患者组内比较治疗后除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升高(P0.05)外,其余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均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对FBG、2 h PG、TG、TC、LDL等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HDL的升高水平也优于对照组(P0.05)。2组组内比较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水平均比治疗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和全血黏度低切等血液流变学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组治疗后股浅动脉和足背动脉血流量、血管内径均比治疗前大(P0.05),峰值流速较治疗前慢(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显著提高股浅动脉和足背动脉血流量、血管内径(P0.05),同时明显降慢峰值流速(P0.05)。结论:芪麦通络饮加减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方法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血小板功能,同时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溶栓汤为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6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焕勇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135-1135
目的:探讨溶栓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溶栓汤(大黄、壁虎、地龙、虫、水蛭、乳香、没药、全蝎、穿山甲、蜈蚣、延胡索、黄芪)治疗本病165例。结果:总有效率92.1%。结论:溶栓汤为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