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病期和反复发作的特点,采取防治结合的综合措施.方法:在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应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为主.伴发喘息时,应予解痉平喘的治疗.对临床缓解期宜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复发为主.应宣传、教育病人自觉戒烟,避免和减少各种诱发因素.结果: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西医各有策略,具体根据患者体征和医院条件施治选用.  相似文献   

2.
宋辉 《福建中医药》2002,33(4):25-25
5a来,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采用药物穴位注射治疗10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治疗,观察比较两者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治疗总有效率(P0.05)。结论: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可靠,可以显著提高治疗疗效,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5.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建都 《河南中医》2005,25(6):37-38
笔者近年来用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6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抗菌药物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5月8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抗茵药物配合中药治疗,本组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采用抗菌药物结合临床症状对症治疗的8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43例,有效32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31例,总有效率71.2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t=4.685,P=0.0098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配合中药标本兼治,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可靠的疗效与较高的安全性,可作为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与年龄有密切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相应增高,50岁以上的人发病率高达10~15%;与气候也有一定的关系,冬季发病率较高。近年来,我们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法.分三组治疗300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述评吉林省人民医院(130021)郭京丽蚊河市医院于春鹏,李贤华【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防治,综述慢性支气管炎是以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症,常在寒冷季节反复发作,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慢支在发病初期...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8年我院收治慢性支气管炎272例,对其中17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72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符合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专业会议制定的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标准[1].将2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72例,男118例,女54例;年龄49~79岁,平均64.8岁;病程1~30a,平均9.6a.对照组100例,男68例,女32例;年龄43~83岁,平均66.7岁;病程1~34a,平均10.5a.按照文献[2]2组病情与体征在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见表1.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3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施治采用补肺汤合二陈汤加减,两组均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及肺部啰音、哮鸣音等体征。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1%,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能提高疗效,增强免疫力,减少复发,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4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所有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其中72例患者仅常规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作为对照组;72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另加小青龙汤加减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4%、73.6%,观察组疗效明显比对照组好,且患者咳嗽、咳痰及喘息等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具有确切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素(沐舒坦)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96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庆大霉素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沐舒坦注射液15mg联合地塞米松5mg加入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结果:治疗组在短时间内改善肺部罗音的效果,总有效率及治愈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氨溴素联合地米松塞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可缩短住院病程,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素(沐舒坦)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96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庆大霉素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沐舒坦注射液15mg联合地塞米松5mg加入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结果:治疗组在短时间内改善肺部罗音的效果,总有效率及治愈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氨溴素联合地米松塞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可缩短住院病程,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黄连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钠、止咳化痰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黄连注射液。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9%,治疗组总有效率94%,2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黄连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培菲康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缓解期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51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培菲康、安慰剂治疗,疗程6个月,于治疗前后观察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CD4,CD8患者各项免疫指标的改变。结果经治疗培菲康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由22.2%下降到3.7%,对照组由20.8%下降到16.70h,两组具有可比性。培菲康组免疫球蛋白IgG和IgA数值有所下降,IgM和c3数值有所升高,与用药前比较IgG明显降低(P<0.05),C3明显升高(P<0.05);培菲康组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CD4无显著变化(P>0.05),CD8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用药前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CD4,CD8,CD4/CD8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培菲康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有免疫调节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可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藏药智托洁白丸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15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采用智托洁白丸治疗和对照组86例进行疗效观察并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8%,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藏药洁白丸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鼻渊汤运用于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和分析,着重探讨中医药在慢性鼻窦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治疗组患者采用口服中药鼻渊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中医辨证论治下,运用鼻渊汤加减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有进一步做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经验总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医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只要辨证准确,施药得当,往往能够取得理想的疗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绝大多数郜伴有咳嗽和咯痰,随着痰量的减少或消失,咳喘亦得以好转和缓解.因此,对痰的辨证和治疗在本病中占有特殊位置.文章主要从"痰"入手,详细论述了临床常见的寒痰、湿痰、热痰、燥痰、壅痰的产生机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策略;并根据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亏虚的情况,分别论述了培补先天之本的方法.对临床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