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在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006年至2007年收治的265例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26例,女39例。左侧183例,右侧65例,双侧17例。平均年龄4.5岁,其中年龄小于1岁34例。根据症状、超声、静脉尿路造影(IVU)或核磁水成像明确诊断,对重度肾积水患儿行肾核素扫描了解分肾功能。均行腹部横行小切口离断性肾盂成形术(Anderson—Hynes术式)。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梗阻症状消失、。肾盂变窄或肾实质增厚为治愈标准。病理诊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并高位输尿管最多见,占93.2%。265例(282侧)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8.5%。结论新生儿肾积水多为生理性,有白行改善的可能,绝大多数不需要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首要病因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有明显梗阻症状、肾盂进行性扩张或。肾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者需手术治疗,首选离断性。肾盂成形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重肾双输尿管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190例重肾双输尿管畸形病例中,6例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解剖结构及处理方法等.结果 重肾双输尿管畸形患儿190例,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6例,占3.16%.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0 d至3岁7个月,平均13.8个月.围产期行B超检查发现肾积水4例,泌尿系感染1例,腹部包块1例.病变位于左侧3例,右侧3例;3例为重肾完全型双输尿管,3例为重肾Y型输尿管,其中1例为右重肾Y型输尿管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及下肾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3例重肾完全型双输尿管病例中,1例行上组肾及输尿管切除+下组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2例行下组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3例重肾Y型输尿管中,2例行上肾输尿管下肾盂端侧吻合+下组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1例行上组肾及输尿管切除+下组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B超及IVP显示肾积水明显好转,无并发症.结论 重肾双输尿管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发病率低,易误诊.术前B超、IVP及MRU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临床应根据患儿肾功能及解剖异常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致肾积水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UPJO致肾积水患儿63例的临床资料.患儿均经彩超筛查、静脉肾盂造影(IVP)、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或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尿路成像(CTU)确诊.单侧肾积水55例中47例行一期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切除无蠕动功能的肾盂输尿管狭窄段和大部分扩张的肾盂;5例因重度肾积水先行患肾穿刺造瘘引流3~6个月,其中3例二期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另2例因肾脏无功能行肾切除术;3例保守治疗.双侧肾积水8例中3例一期完成双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5例分次完成.结果 术后B超随访,肾积水均有改善,肾盂前后径缩小,肾实质增厚;IVP均证实肾盂输尿管吻合口通畅.肾脏积水导致肾功能受损者,术后肾动态显像榆查患肾功能均有恢复.结论 彩超为UPJO诊断最常用的筛查方法,IVU、MRU及CTU是确诊UPJO的可靠方法,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是造成肾积水的首要原因、肾盂进行性扩张或肾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者需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致肾积水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 对26例小儿UPJO致重度肾积水,采用B超与静脉尿路造影(IVU)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Anderson—Hynes手术)治疗,总结其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诊断正确,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恢复好。24例获随访6个月~2年,无血尿、尿频、腹部包块、腹胀等症状,尿常规正常,临床治愈。B超示扩张的肾较术前缩小、肾实质厚度增加;IVU示手术侧肾显影时间提前、杯口形态改善,其中20例输尿管显示良好。结论 B超和IVU相结合是诊断小儿UPJO极有效的方法;Anderson—Hynes手术是治疗UPJO的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双J管引流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161例。常规采用双J管作内支架引流。术后1~2个月拔除双J管。1个月复查B超,6个月复查同位素。结果 肾盂积水好转,吻合口通畅,肾功能逐渐恢复。尿常规检查无严重尿路感染。结论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有效方法。术中使用双J管内引流能减少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肾双输尿管合并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性肾积水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86~2004年间收治重肾合并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肾积水8例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6例,年龄7个月~10岁,平均4.8岁。病变位于左侧3例,右侧5例;上肾积水2例,下肾积水5例,上下肾积水1例;3例为重肾完全型双输尿管,5例重肾Y型输尿管。结果 3例重肾完全型双输尿管中,上肾积水1例因肾实质薄无功能行上肾切除术,下肾积水伴上肾输尿管膨出症1例行上肾切除下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另1例下肾积水因临床症状轻微,IVP示积水半肾的肾盏变钝不明显,未行手术门诊随诊。5例重肾Y型输尿管中,上肾积水1例行上肾盂与下输尿管吻合,下肾积水3例行上肾输尿管下肾盂吻合 下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1例上下肾均积水行上下肾盂吻合 下肾盂成形术。术后3~6个月复查IVP肾积水明显好转。结论 重肾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肾积水发病率很低,术前不容易明确诊断或被误诊。腹部B超、IVP或MRU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治疗应根据息肾功能、形态而定,如息肾功能严重受损,行患肾切除,反之,根据积水的部位、输尿管的形态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小切口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作者采用腹部小切口腹膜外入路行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儿33例,分析其手术入路、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3例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9±37)min,平均出血量(16±12)mL,伤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3~12个月,无吻合口狭窄、尿瘘、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患儿肾盂均不同程度缩小,肾实质增厚。结论腹部小切口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操作简单,损伤少,并发症少,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肾积水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小儿肾积水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42例均行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术后10d闭管,48h后无腹痛、发热及呕吐等症状,拔除肾盂引流管,均痊愈出院。随访1个月至5年,临床症状消失,B超提示肾实质增厚,肾盂积水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小儿肾积水可通过B超、CT和IVP确诊。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是治疗小儿。肾积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腹膜后腹腔镜下Anderson-Hynes手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介绍腹膜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方法 采用后腹腔途径对5例确诊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梗阻的患儿施行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结果5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130~190min。术中出血20~50ml,术后3~24个月B超复查,手术侧肾积水基本消失,3例术后1年IVU检查UPJ吻合口无狭窄,肾盂输尿管排尿功能好。结论后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UPJ梗阻有效、安全及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幼小婴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32例幼小婴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平均年龄51.5d的幼小婴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结果32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但其中出现尿外渗2例;吻合口狭窄1例,因周围粘连和瘢痕压迫吻合口而被迫重新二次手术。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分别行B超检查,均未再出现肾盂增大,未出现肾盂肾盏分离加大趋势,证实吻合口通畅。结论产前和产后的B超检查是比较可靠的辅助手段,对产前肾积水胎儿,建议产后7~10d首次常规B超检查,并于生后6周继续复查;如果B超观察肾盂未再继续扩张,可继续观察;反之,则应积极手术治疗,以防止影响肾功能;小儿肾积水一般均应考虑保留肾脏,肾皮质在2mm以上,肾脏无明显发育异常,应争取保存患肾;离断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效果最好;同时应该积极进行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1.
小儿先天性肾积水主要是由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ction,UPJO)引起,发病率报道不一,一般为0.13%-0.16%,目前公认最合理的手术方法是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Anderson—Hynes术),此术式裁剪肾盂,切除了肾盂输尿管狭窄处及肌细胞发育异常的部位,吻合口宽阔、低位、漏斗形,使连接部蠕动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2.
微创开放切口离断性肾盂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微创开放切口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经验.方法 2008年2月至2008年12月连续开展了57例微创开放切口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取腰肋部开放切口,长度1.5~2.0 cm(平均1.7 cm).最近14例小于3岁的患儿切口均为1.5 cm.手术年龄18 d~7.6岁(平均1.6岁).所有手术均经腹膜后间隙完成.手术时间55~75 min(平均63 rain).结果 所有患儿均在术后5 d内出院.术后随访,所有患儿均有肾形态和/或功能的改善.结论 微创开放切口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安全、有效,且容易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肾核素动态显影在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中的应用。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共收治52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肾积水患儿,采用99Tcm-DTPA肾动态显影对52例患儿进行检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并对21例进行手术前后GFR比较。结果肾影像及肾图曲线随病情不同而出现特征性表现,GFR随病情的加重而出现显著性下降(P<0.01),术后GFR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99Tcm-DRPA肾动态显影可作为诊断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术后病情观察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完全性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8年8月夺院收治的3例Y形输尿管病例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1例。病变位于左侧2例,右侧1例。结果3例不完全性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中,1例为左不完全性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下肾部肾盂和输尿管连接部狭窄,Y形输尿管汇合于近下肾部肾盂和输尿管连接处。行下肾部肾盂与上输尿管端侧吻合术。1例为有不完全性输尿管重复畸形,有膀胱输尿管返流Ⅲ~Ⅳ级,Y形输尿管汇合于输尿管中下段,行有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为左不完全性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下肾部肾盂和输尿管连接部狭窄,Y形输尿管汇合于输尿管中部,行下肾部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术后随访6,15个月,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不完全性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发病率低,术前不容易明确诊断或被误诊。腹部B超、IVP、DR或CTU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治疗应根据患肾功能、形态等多种因素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所致肾积水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所致肾积水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小于3岁婴幼儿UPJO所致肾积水46例51只患肾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均行B超检查,提示UPJO诊断者共46例51只肾.46例均行静脉尿路造影(IVU),其中16例16只肾影像明确肾盂输尿管连接处迂曲狭窄;对未显影的16例和虽肾盂显影而输尿管未显影的14例再采用膀胱镜检,此30例中25例30只肾成功输尿管逆行插管造影而确诊;另5例根据IVU及B超检查疑诊而手术.所有患肾均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Anderson-Hynes术),术后恢复好,均I期成功.术后均获得B超随访,积水消失或不同程度改善,肾盂前后径缩小,肾实质增厚;26例28只肾术后获得IVU随访,均证实肾盂输尿管吻合口通畅,且术后肾盂显影时间明显较术前提前.结论 B超、IVU及必要的膀胱镜检输尿管逆行插管造影是诊断婴幼儿肾积水的有效可靠的方法;婴幼儿肾积水宜早诊治;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仍是治疗婴幼儿患者最好的术式;除脓肾外,都应保留患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尿管拖出法"在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中的手术技巧,总结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5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2个月至8岁。因胎儿期发现肾积水出生后随访积水进行性加重8例,因腹痛就诊行超声检查发现肾积水7例。患儿均接受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术中采用输尿管拖出法处理病变段。收集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术后定期门诊超声随访。结果 15例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无留置J管相关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43(116~24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2~15)mL。术中留置双J管耗时平均6(3~10)min。术中留置双J管困难,发现输尿管远端狭窄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5~10)d。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提示肾盂积水较术前明显减轻,肾实质厚度稳定。结论在腹腔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中采用"输尿管拖出法"处理输尿管,并留置双J管安全可行,有精确触觉反馈,能够提高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合并输尿管中、远段病变的检出率,降低手术初学者难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采用离断式肾盂成形术(Anderson-Hynes)后,放置输尿管支架管和肾盂造瘘管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39例因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在本院行Anderson-Hynes术,术后放置输尿管支架管和肾盂造瘘管的患儿临床资料,对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拔管时间等进行分析. 结果 139例患儿行144侧Anderson-Hynes术,其中5例为双侧.术后23例出现并发症:12例(8.3%)血尿、2例尿路感染(1.4%)、1例尿性囊肿(0.7%)、2例(1.4%)暂时性吻合口梗阻、2例(1.4%)尿漏.拔除肾周引流管平均时间4.2d.拔除输尿管支架管平均时间9.6d.拔除肾盂造瘘管平均时间13.3 d.平均住院天数14.8 d.术后随访0.5~24个月,没有发现因吻合口再次梗阻等原因需再次手术的病例.结论 小儿肾盂成形术后使用输尿管支架管和肾盂造瘘管引流,减少了尿漏和吻合口狭窄的可能,也未增加术后尿路及切口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肾盂输尿管交界部迷走血管压迫致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8年6月本院收治的34例迷走血管压迫性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中,男30例,女4例,左侧28例,右侧6例。平均发病年龄9.5岁。手术方法为离断性肾盂成型术(Anderson—Hynes术式),术中同时将迷走血管移向肾盂后方。病理检查证实12例合并肾盂输尿管交界部狭窄,术后半年行IVP复查,积水缓解,症状消失。结论小儿肾盂输尿管交界部迷走血管压迫致梗阻性肾积水发病年龄较大,腹痛明显,积水较轻。治疗上在采取离断性肾盂成刮术的同时,应将迷走血管转移到肾盂输尿管交接部的后方。马蹄肾合并肾积水时迷走血管压迫是主要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9.
胃管作支撑引流管在小儿肾盂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最常见手术,但在术后尿液引流方式,吻合口是否需要支撑等问题上仍存在争议。我们回顾性总结7年来采用胃管作支撑引流管行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的300余例患儿资料。方法 1994年6月至2001年9月,采用胃管作支撑引流管行离断式肾盂成形术300例。共304侧,均为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患儿,其中又侧4例。19例患儿(19侧)另放置了肾造瘘管。术后随访B超,IVU,利尿性肾图,尿常规等,随访期6个月至7年,结果 3例患儿(0.98%)出现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再狭窄。2例术后出现尿路结石,其余患儿随访显示吻合口通畅,肾功能得到保存或提高,未见尿路感染。结论 胃管作为支撑引流管应用于肾盂成形术是可靠的,具有反应小,引流完全,术后处理简便,可行冲洗,造影,测压检查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微创小切口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2009年12月至2013年6月,我们共收治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68例,其中231例采用微创小切口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231例中,男152例,女79例;左侧156例,右侧58例,双侧17例。年龄6d至5岁11个月。诊断依靠超声、MR及ECT检查,部分病例选用静脉肾盂造影或cT检查。Grignon分级:Ⅲ级12例,Ⅳ级85例,V级134例。患儿均行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肾盂输尿管吻合术。术后前半年每6~8周行超声和尿液检查,后半年每2~3个月复查1次,术后1年行静脉肾盂造影(we)和(或)核素肾图(ECT)检查。结果231例中,188例选用1.5~2cm切口顺利完成手术,27例延长切口至2—2.5cm,6例切口2.5~3cm,10例切口3—4cm。231例中,超声检查肾积水明显减轻者211例,积水无加重者19例,1例吻合口不通畅予再次手术。术后1年行IVP和(或)ECT检查,肾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婴幼儿及部分正常体重的学龄前儿童,微创小切口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技术上是可行的,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