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活检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活检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术(PTCD)。术中利用PTCD通路行病理检查。结果 42例中41例获得活检病理结果,操作成功率97.62%(41/42);31例获得阳性结果,阳性率73.81%(31/42)。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诊断为低位梗阻的12例中,3例活检病理获得阳性结果,阳性率25.00%(3/12)。PTC诊断为高位梗阻的30例中,28例活检病理获得阳性结果,阳性率93.33%(28/30)。高位梗阻患者的阳性率高于低位梗阻患者(χ~2=20.704,P0.05)。42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1例活检阳性患者中6例于肝功能好转后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与活检病理结果相符。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活检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安全、有效且成功率及阳性率均较高,尤其适用于高位梗阻患者。  相似文献   

2.
徐泽 《腹部外科》1989,2(1):20-22
本文通过一例黄疸病例的诊疗教训,对梗阻性黄疸病人鉴别诊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首先宜鉴别是肝细胞性黄疸抑为梗阻性黄疸,否则对前者可能误行手术,加重肝功能损害。如确定为梗阻性黄疸,则应进一步定位鉴别是肝内梗阻抑为肝外梗阻,定性鉴别是良性黄疸抑为恶性黄疸,以利于治疗方法及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42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分别行单侧/双侧穿刺入路,充分胆道内外引流后,置入支架。其中肝总管内置入单枚支架19例;双侧肝管穿刺,行左肝和右肝胆管同时置入支架11例;采用单侧肝管穿刺入路,于左-右肝管间和肝管-胆总管间均置入支架12例。共置入支架65枚,其中3枚为覆膜支架,其余均为自膨式裸支架。结果42例病人中,手术成功率达100%,其中2例病人分别于术后4个月和9个月发生支架内梗阻,行二次介入治疗;1例病人于胆道支架置入术后17个月发生十二指肠梗阻,再行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1例病人于围手术期因严重胆系感染而死亡.全部病人随访3~112周(平均49周),均获得满意的减黄效果。结论根据不同梗阻部位,采用多种胆道支架置入技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途径与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途径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136例,其中经ERCP途径53例(ERCP组)中低位梗阻44例、高位梗阻9例,经PTCD途径83例(PTCD组)中低位梗阻24例、高位梗阻59例。比较2组的手术成功率、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结果①2组手术成功率:ERCP组和PTCD组手术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位梗阻者在ERCP组和PTCD组间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位梗阻者在ERCP组的手术成功率明显低于PTCD组(P0.05)。②2组临床疗效:ERCP组和PTCD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位梗阻者在ERCP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PTCD组(P0.05),而高位梗阻者在ERCP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PTCD组(P0.05)。③2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ERCP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TCD组(P0.05),2组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ERCP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TCD组(P0.05),其中低位梗阻者在ERCP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TCD组(P0.05),而高位梗阻者在ERCP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TCD组(P0.05)。结论经ERCP和经PTCD途径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梗阻性黄疸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对于低位梗阻患者而言经ERCP更有优势,对于高位梗阻患者而言经PTCD途径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恶性胆道梗阻是由胆道或其他转移性恶性肿瘤所致的胆道梗阻性疾病,主要以梗阻性黄疸、胆管扩张、肝损伤为其临床表现,后期患者肝功能恶化,容易合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及肾衰竭等病症,大部分患者就医时已为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放置鼻胆管引流、支架以及胆道腔内射频消融、内镜下光动力治疗等作为姑息性微创治疗手段,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而且与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相比,ERCP具有患者痛苦少、操作相对简单等优点。本文整理相关文献,综述经ERCP内镜下解除恶性胆道梗阻的主要方法及其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恶性黄疸术前减黄的争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恶性梗阻性黄疸系指由恶性肿瘤直接浸润或压迫肝外胆道所致的胆汁排出阻碍,根据其梗阻部位,一般可分为低位胆道梗阻及高位胆道梗阻.低位胆道梗阻指壶腹周围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通常包括胰头癌、胆总管下端癌及壶腹癌等.高位胆道梗阻即指肝门部胆管癌所致的胆道梗阻,部分胆囊癌可向肝管方向浸润发展,也可致高位胆道梗阻.低位胆道恶性梗阻的经典治疗手段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的经典治疗手段是行胆管癌切除(或肝脏部分切除)及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或肝肠吻合).  相似文献   

7.
经皮肝穿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是复发性胆道恶性梗阻的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1999年4月至2003年3月间,我科对15例胆道恶性梗阻手术后复发再出现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了PTCD术,对其中12例病人成功地放置了金属胆道内支架。为病人解除了胆道梗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不同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42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胆道支架置入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42例不能根治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记忆金属合金胆道内撑支架经开腹手术置入(n=18)、经PTCD置入(n=17)及经ERCP置入(n=7)治疗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胆管末端支架置入达到内引流.支架植入术后胆红素均在术后第1周下降约100 μmol/L; 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谷氨酰转肽酶在术后第1周开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2周,平均生存(32.89±33.87)周.全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为4.76%.主要并发症有胆管炎8例,胆道出血3例,肝功能衰竭2例.结论 胆道支架经开腹手术置入、经PTCD置入及经ERCP置入均可有效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管梗阻,改善肝功能; 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局部及全身情况选择不同的置入方式,提高安全性及有效性,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后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37例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或不愿行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下行PTCD,术后1周在DSA下经PTCD窦道置入胆道金属支架,经此途径将体外引流转换为内引流.结果 137例患者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274.7±151.5)μmol/L,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到(150.1±100.6)μmol/L (P<0.01),肝功能明显改善(P<0.01),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9.29 ±0.77)个月.结论 经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具有安全、简便、创伤小、可重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 ( PTCD)是一种传统的胆汁外引流法 ,用于治疗梗阻性黄疸。 2 0 0 0年 2~ 7月 ,我院普外科在 PTCD基础上 ,对 6例恶性胆道梗阻的病人实施 PTCD管 -鼻胃管胆汁内引流术 ,以改善全身症状 ,为解决梗阻或最终的手术治疗做准备。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6例病人 ,男 2例、女 4例 ,年龄 56~ 73岁。胆总管癌 3例 ,壶腹部周围癌 1例 ,胰头癌 2例。病程最长 5个月 ,最短 2个月。 6例病人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黄疸的症状。实验室检查均表现肝功能异常 (详见表 1 )。术前未作特殊检查和治疗。1 .2 方法PTC…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2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资料,比较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途径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两种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 14例患者采用经PTCD引流的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8.35±9.22)岁;胆肠内引流组11例,男性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8.45±8.57)岁。PTCD组与手术组相比同样有效解除患者胆道梗阻,降低胆红素,改善肝功能,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TCD途径胆道引流可有效解除胆道梗阻、改善全身状况,与胆肠内引流效果相当,特别对于高龄、身体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更具有优势,故PTCD胆道引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在梗阻性黄疸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治疗中,部分患者可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跳骤停等胆心反射现象,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57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在接受PTCD治疗中并发胆心反射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PTCD)放置引流管患者28例,对其进行围术期、心理疏导、管道护理及密切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的预防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28例均成功完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期间未出现大出血、医源性胆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黄疸均有所消退,肝功能指标恢复良好。其中18例患者后期行择期手术。结论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围手术期期实施心理、管道、病情观察等综合护理措施,能提高引流手术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自1952年Carter和Saypol用腰穿针完成首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至今已50余年,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无论在操作技术、器械及医生的临床经验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临床应用也日趋广泛,尤其在恶性肿瘤所引起的黄疸病人中,胆道介入治疗更成为首选方案。其适应证:(1)以降低手术风险为目的的术前胆道减压和减黄,(2)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胆道梗阻的姑息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是否需要术前减黄的观点逐渐发生了改变,过去仅以胆红素水平作为主要减黄标准的方法基本被摒弃,代之以病人的全身因素如营养状态、重要器官功能、肿瘤位置(高位或低位梗阻)等作为评估标准。许多胆道、胰腺及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术前不进行减黄手术,直接行手术切除,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术后并发症率及死亡率并无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6.
���Թ����Ի�������ǰ����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恶性梗阻性黄疸系指恶性肿瘤直接侵及或压迫肝外胆道致胆汁排出受阻。根据肿瘤起源及胆汁排出受阻的部位一般可分为低位胆道梗阻及高位胆道梗阻。低位胆道梗阻指壶腹周围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 ,包括胰头癌、胆总管末端癌及壶腹癌等 ,部分起源于壶腹附近的十二指肠癌及淋巴瘤等也可致低位胆道梗阻。高位胆道梗阻主要指高位胆管癌 ,即肝门部胆管癌所致的胆道梗阻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tin瘤。部分胆囊癌可向肝管方向浸润发展 ,也可致高位胆道梗阻。低位胆道恶性梗阻的经典治疗手段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的经典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胆囊癌侵袭能力强,就诊时有20%~40%出现黄疸,在晚期胆囊癌黄疸发生率高达90%。梗阻性黄疸是胆囊癌较突出的临床问题,这种恶性胆管梗阻如不能解除,常由于进行性胆道梗阻并胆管炎致肝功能衰竭而加速死亡,预后很差。因此对于胆囊癌并胆道梗阻的病人应持积极的治疗态度,即使不能做到治愈性切除、姑息性手术,也应解决胆道梗阻性黄疸所导致的肝损害和全身性影响,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重度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的应用价值。方法 接受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1例重度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血清总胆红素>350umol/L)进行回顾分析。按术前是否行PTCD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21例,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引流2~3周,待血清总胆红素降至100umol/L左右即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B组20例,术前未行PTCD而直接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比研究两组病人术后的临床结果。结果 术后1、3、7、14天APACHE Ⅱ评分系统的 APS分值,A组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 12例次,B组 33例次(P<0.01)。A组无手术死亡,B组死亡4例(P<0.01)。结论 对于重度恶性梗阻黄疸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人,术前PTCD能明显减少术后应激反应的程度和期限,降低并发症发生和手术死亡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梗阻性黄疸时,胆道梗阻的部位和梗阻距肝门的距离,作者用MRC快速自旋回波重T_2加权成傢技术处理,对梗阻性黄疸病人9例进行MRC检查。结果均显示梗阻部位和梗阻距肝门距离,且与手术探查相符。提示MRC是对梗阻性黄疸时确定梗阻部位的一种无创性方法,且安全简单,为判断肿物能否切除提供了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odel for end-stage-liver disease,MELD)对梗阻性黄疸手术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梗阻性黄疸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按照MELD评分结果将两组患者分为3个小组。观察组患者于Ⅰ期行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PTCD),Ⅱ期再行开腹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对照组患者未经PTCD,直接行开腹手术,解除胆道梗阻。结果观察组MELD评分10分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相同MELD评分小组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10分≤MELD20分组及MELD≥20分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相同MELD评分小组(P0.05)。结论 MELD评分在评估围手术期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手术风险方面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