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效果.方法 21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5例颈椎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98例颈椎牵引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明显缓解、消除疼痛,经临床疼痛的测定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与牵引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牵引下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和方法.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颈椎牵引下作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颈椎牵引治疗.两组均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测评,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后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8%,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cGill简化量表检测表明,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牵引下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旋转斜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9例采用旋转斜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114例采用颈椎牵引治疗,2组均以治疗3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疼痛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症状、体征及疼痛积分2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斜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较好的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孙氏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配,将6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孙氏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部牵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评定2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结果: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自身差值比较:治疗组在颈肩部的疼痛与不适、上肢疼痛与麻木、远端感觉、肌力、spurlnig试验自身积分差值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工作和生活能力受影响、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孙氏旋转手法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牵引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结合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采用单纯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59例采用颈椎牵引结合葛根汤加味内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颈肩疼痛与上肢麻木积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为78.8%(P〈0.05);治疗后两组颈肩疼痛和上肢麻木的积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牵引结合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牵引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牵引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用牵引配合侧偏拉伸旋转手法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加牵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7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牵引配合侧偏拉伸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仰卧位三步整颈手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仰卧位三步整颈手法治疗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双氯芬酸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x2=5.9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仰卧位三步整颈手法配合颈椎牵引疗效确切,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骨推拿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牵引加手法的有效性。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疗效判定提供科学的方法。方法:将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单纯牵引治疗;治疗组予以颈椎牵引、推拿疗法。结果:两组患者在症状,体征变化上有显著差异。经统计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引加手法治疗和单纯牵引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一定疗效:牵引加手法治疗较单纯牵引疗法更为显著;牵引加手法疗法发挥了两种疗法的协同作用,提高和巩固了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侧卧位定点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予侧卧定点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仅以颈椎牵引治疗。30天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对照组为77.50%,2纽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疗程后治疗组积分降幅大于对照组,差并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定点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活动度的观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心用颈椎活动仪观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活动度方法及其对旋提手法疗效的意义。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10例,脱落12例,其中试验组106例(缺失5例),对照组104例(缺失7例)。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应用头盔式颈椎活动仪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天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8个时间点测量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活动度。结果:两组间颈椎前心、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活动度治疗胁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P〈0.01,P〈0.05),而且手法改善颈椎活动优于牵引(P〈0.01,P〈0.05)。结论:头盔式颈椎活动仪操作简便,数据准确,对于评价颈椎功能和手法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旋转斜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3 例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119 例采用旋转斜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114 例采用颈椎牵引治疗,2 组均以治疗3周为1 个疗程.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疼痛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症状、体征及疼痛积分2 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斜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较好的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12.
王子振 《光明中医》2014,(6):1257-1258
目的观察针刺、手法复位配合颈椎牵5I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gI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手法复位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85%优于对照组的66.15%,观察组平均症状、体征评分(4.67±2.19)分较对照组(9.14±3.12)分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手法复位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迅速缓解病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3例患者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5例运用定位旋转斜扳手法治疗,对照组98例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明显缓解、消除疼痛,采用“疼痛自评量表VAPS”评定,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与传统推拿手法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痊愈率高、显效快等良好疗效,并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由此将定位旋转斜扳法法作为一种新的推拿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值得我们进一步系统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颈椎关节松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颈椎关节松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积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自主疼痛积分均比治疗前减少(P<0.01),治疗后两组间自主疼痛积分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颈椎关节松动法与常规推拿手法均可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症状;颈椎关节松动法在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症状方面疗效确切,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采用卧位拔伸定点旋转手法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给予卧位拔伸定点旋转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9% (P<0.05).症状、体征总积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及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卧位拔伸定点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曲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旋提手法+颈痛颗粒+颈椎康复操),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疗法(颈椎牵引+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佩戴颈围),2组均治疗2周,分别在病例筛选入组当天及末次治疗后拍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进行颈椎曲度测量并记录。结果2组治疗后颈椎曲度均较治疗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可以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曲度,可能是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3例患者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5例运用定位旋转斜扳手法治疗,对照组98例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明显缓解、消除疼痛, 采用"疼痛自评量表VAPS"评定[1],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与传统推拿手法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痊愈率高、显效快等良好疗效,并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由此将定位旋转斜扳法法作为一种新的推拿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值得我们进一步系统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针灸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分别给予温针灸合推拿手法、温针灸合颈椎牵引、温针灸合药物导入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PRI、VAS及PPI评分3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分别与两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显愈率(92%)明显高于对照一组(74%)和对照二组(68%)(P<0.05).结论:温针灸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无内服药副作用,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康复后肩臂疼痛症状复发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240例,治疗组给予脊柱旋捉手法治疗、口服中药、颈椎康复操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口服西药、佩戴颈围的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后疗效及1个月后随访临床控制、显效患者肩臂疼痛症状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控显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可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且有复发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牵引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配合牵引手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牵引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3.妣;对照组愈显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牵引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比单纯运用牵引手法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