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楼,拳参二药自《神农本草经》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版均有收载。由于两者外形相似.加之近代不少重要的中药书藉将重楼与拳参同时称为草河车、蚤休,以致不少临床医生和药房人员混淆难辨,把重楼当拳参.将拳参当重楼。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现将两者名实略作辨析,以澄清目前的混乱状况。其区别如下。重楼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接【ParisPolyPNilasin;tbvar.Yunnanensts(Franch)Hand-mazz」或七叶一枝花[ParispolyphyllaSmithvar·Chlnensls(Franch)Har]的干燥根茎.在历代本草文献中有蚤体重楼金钱、金钱重接、…  相似文献   

2.
中药市场上对五加皮和香加皮的供应存在混乱现象,把五国中皮和香加皮混为一种药,如此混淆,是错误的。1990年版《中国药典》就明确列出,五加皮和香加皮是两种不同的药材。可是近几年还有混淆现象。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现对两种药物进行比较鉴别。1来源1.1五加皮始载于《神农本草  相似文献   

3.
通草与小通草在<中国药典>一部中为两个品种,但仍存在混淆使用问题.本文从两种药材的来源、性状及功能等方面对两种药材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4.
通过本草考证、商品调查、药材形状,弄清当前市场中杜仲及各种混淆品辨别。 杜仲为常用中药,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功效。全国各地所用的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陕西、江西、河南等地。为多年生乔木,多系栽培,也有野生。本文从本草考证、商品调查、药材形状鉴别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历代本草有关九香虫的记载较多,但描述较为简略,且部分混淆品与其形态相似,导致目前九香虫商品品种混乱,需要深入开展九香虫的本草考证。目前九香虫野生资源骤降,人工养殖规模尚未形成,亟待寻找新药源。本文通过查阅历代中医药典籍、炮制规范,结合现代研究,对九香虫的名称、基原、性味归经、主治功效、炮制沿革进行系统的考证,对九香虫混淆品的药用价值进行分析。考证结果表明,古籍中所述九香虫可能是蝽科多种形似昆虫的统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是历代中药九香虫主要来源物种;九香虫历代药用以壮阳,治疗膈脘滞气为主;同时其炮制方法多样,包括净制、焙、清炒、酒炒,但各省市炮制规范在清炒、酒炒方法上存在较大出入,需进一步规范炮制工艺,确保药材质量。文献记载和药理研究均表明,九香虫部分混淆品功效与其相似,具有成为九香虫新药源的潜力。本文可为九香虫的开发利用与炮制研究提供依据,有利于九香虫混淆品药用研究,提高资源利用度。  相似文献   

6.
拳参主要含黄酮、酚酸、蒽醌、鞣质等化合物,具有清热、镇静、理湿、消肿的功效。对拳参的本草学、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全面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重楼、拳参二者本不是属于同科植物,而且药效也有不同之处。由于拳参和蚤体(七叶一枝花)在药材商品中习称“草河车”,实为同名异物,所以,长期以来部分地区在临床上将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药葎草进行本草考证,为该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历史参考,也为进一步挖掘其新的药用功效提供线索。方法:以“葎草”“本草考证”“地方标准”“药性”“功用”“Humulus scandens.(Lour.)Merr.”“Materia medica”“Local standard”“Medicinal properties”“Function”等为关键词,在维普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10年1月-2020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并查阅《中国植物志》及历代本草典籍。比较葎草在11个地方标准中质量标准内容的差异,从其名称、产地及采收、形态、药性、功用等方面进行本草考证。结果与结论:葎草以“勒草”为药名首载于《名医别录》,此后基本以“葎草”为通用药名;全国各地均有出产,为蔓生草本植物且生长分布广泛,采收于夏、秋二季;植物形态描述及绘图表明,葎草无混淆品且与《中华本草》记述基本一致;药性方面主要为“性寒,味甘、苦,入肾、肺经”;主要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退虚热的功用,可治疗淋症、小便不利、虚热烦渴、肺痈、热毒疮疡、止泻止痢等,其外敷还可治虫蛇咬伤。本研究对葎草进行的本草考证可为国家制定该药材的中药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进一步开发其新功效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周磊 《首都医药》2013,(10):63-64
目的纠正临床上将鸡血藤与大血藤两种饮片混淆的现象。方法以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8版(新版)《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和2011版(新版)《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为依据,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对两种药材的来源、植物形态、饮片性状、化学成分、功能主治、使用剂量、处方药味应付等作对比分析。结果 2种药材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结论鸡血藤与大血藤虽名称十分相似,但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尤其适应症各有所偏,故临床应用时需注意区分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中医师应注意准确书写易混中药饮片名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耀军  黄洁思 《首都医药》2006,13(20):50-50
中医药是祖国的瑰宝,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长期的历史沿革中,中药的名称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药材名称存在一物多名,一名多物的情况,甚至出现以讹传讹、张冠李戴的现象。因此,中医师在开处方时,准确掌握易混药名的种类,并在遣方用药时准确书写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为方便医师掌握易混药名的书写方法,特将常见的几种易混中药饮片名称的正确写法(包括正名和别名)进总结,供医生临床用药参考。1、拳参与重楼为两种药材,不可混淆,二者的别名亦不可混用。2、菖蒲与节菖蒲为两个药材品种,二者虽疗效相似,但并非一物,应注意区分。…  相似文献   

11.
本草考证表明,降香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紫藤香一名,造成对降香原植物描述与豆科植物紫藤(WistariasinensisSweet)的混淆;也曾有过很长时期被误称降真香的芸香科植物山油柑[AcronychiaPedunculata(L.)Miq]与降香在药材性状上的混淆,最后得出结论:(1)障香不宜释名紫藤香。(2)山油柑不能作降香用。目前国产降香商品药材均来自海南产豆科植物降香檀(DalbergiaodoriferaT.Che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明确与常山相似名称药材的正名,为临床用药提供文献依据,确保中医临床疗效.方法 以谢宗万先生创立的中药品种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品种本草考证的思路与方法,对常山、臭常山、土常山、滇常山、海州常山及白常山等相似名称的品种从古至今的发展进行系统的考证研究;利用文献考证与植物标本、药材标本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常山等药材品种的基原植物古今大致相同,早期文献中对几种药材的名称并未作严格区分,造成异物同名相互混用.对名实不符的异物同名品,要根据它们本身的不同性质区别对待.首先要恢复它们的本来面貌,按照本来固有的药名和药性功能去应用,即“统一药名”的原则是“一物一名”,使其标准化,以避免因异物同名而造成的混淆错用.结论 常山、臭常山、土常山、滇常山、海州常山及白常山属于不同的药物品种,为保证安全合理用药,在中医临床及中药材流通领域对此六种药材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分别其用,不应混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幅员辽阔,中药品种众多,产区广泛。由于历史上本草文献记载不一、地方用药习惯不同、现代医药学分科过细和医不通药等原因,导致中药应用中存在着品种混乱、名实不符的现象,影响了中药的疗效和信誉。蓼大青叶与大青叶及两种常见的地区习用品在临床中就极易混淆,使用中须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白前的深入研究以及开发利用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实地走访湖北新洲、团风和江西庐山白鹿镇梅溪村等当前白前主产地以及中药材市场进行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对白前进行本草考证,梳理总结白前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加工及炮制方法、性味功效等方面的沿革。结果与结论:白前始载于《名医别录》,为常用中药。该药材别名石蓝,又名嗽药等,但历代本草中均以“白前”为正名。古代医家常将白前与白薇混淆使用,缘于宋《本草图经》所附图示之误;后北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完全沿用《本草图经》中对白前和白薇的描述和图示,故从宋代开始,各白薇产地以“叶如柳”的白前误为白薇;至明《救荒本草》开始,医家对前人的错误进行了修正,从叶形态上将“白薇”和“柳叶白前”区分开。至民国,鹅绒藤属及其基原植物分类有较大争议,《植物学大辞典》与《中国药学大辞典》都将白前归类到夹竹桃科白前属下。现代本草书籍对于白前基原记载趋于一致。白前资源从江苏、浙江一带的长江流域沿岸逐步往长江流域中部、南部转移,其与白前生境特点的生长环境发生地理位置变化有关,并与今白前主要栽培产区湖北新洲、团风一带环境一致。白前以根茎粗壮、须根长、无杂质泥土者为佳,但其内在质量还需有效成分分析和药理学证据来佐证。性味功效方面,元代以前,白前皆“味甘”,但“微温”还是“微寒”的记载不同,现多记载为“辛、苦,微温”。可见,有必要在厘清白前古今基原植物、产地、加工炮制的基础之上,开展化学成分、品质、药效及分子鉴定方面的研究,制定白前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以满足其药材交易和流通中按质论价的需求,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正> 根与根茎(变态茎如根状茎、块茎、鳞茎或球茎)通常都生长在地下,外形也有相似之处,并且有些生药如大黄、黄连、甘草、人参、桔梗、龙胆草等,其根与根茎都可入药。因此,商品习惯上常将这两类生药统称为“根类生药。”从历代本草到当今国家药典所收载的药材中,根类药材占大约1/3的比例。由于根与根茎为两种不同的植物器官,其性状虽有类似,但在某些方面和组织构造上仍有区别。现把根和根茎的一些鉴别要点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7,(11):999-1005
目的建立鹿茸和鹿角与其混淆品狍子角、坡鹿角、驯鹿角和驼鹿角的水溶性蛋白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Native-PAGE)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鉴别方法,并对2种电泳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Native-PAGE和SDS-PAGE两种电泳系统分别对不同产地鹿茸和鹿角与其混淆品水溶性蛋白的组成及其分子量分布范围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NativePAGE图谱中,花鹿茸、马鹿茸、梅花鹿角和马鹿角均具有4条特征谱带,而混淆品狍子角、坡鹿角、驯鹿角和驼鹿角均具有1条特征谱带。正品组与混淆品组间特征谱带大小和位置有明显差异,但鹿茸和鹿角的电泳行为相似。在SDS-PAGE图谱中,花鹿茸、马鹿茸、梅花鹿角和马鹿角的特征谱带数目分别为4条、7条、3条和4条,而混淆品狍子角、坡鹿角、驯鹿角和驼鹿角均具有1条特征谱带,4种鹿茸和鹿角药材及其混淆品的特征谱带的大小和位置存在明显不同。结论 Native-PAGE法不能区别鹿茸与鹿角,但可区分它们与其混淆品药材。而SDS-PAGE法的图谱具有更多鉴别谱带,可明确区分鹿茸与鹿角及其混淆品药材,本研究为鹿茸和鹿角质量综合评价和控制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藻类及真菌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考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纠正由于分类系统变化、种等级分类群的鉴定和归并、中文名混淆等原因引起的药材标准中真菌类和藻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的问题。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有关药材标准及孢子植物相关著作,对基源存疑的种,从分类系统、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源于真菌类和藻类的植物共有17科52种,其中植物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34种,其中,由于分类系统变化而造成拉丁学名或中文名混淆的8种,种等级分类群的处理和鉴定问题的2种,中文名混淆的8种,并对这些种进行考订纠正。结论 真菌类、藻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存在一定问题,经研究考订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考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厘清由于分类系统和种分类等级的变化、种鉴定等原因引起的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情况,并纠正药材标准中有关蕨类植物基源的相关问题。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药材标准,找出收载来源于蕨类植物的药材,对原植物基源有疑问的种类,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源于蕨类植物的共有27科88种,其中植物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53种,由于分类系统变化而造成拉丁学名或中文名混淆的5种,种等级分类群的处理和鉴定问题的11种,中文名混淆的19种,并对有混淆的种类进行考订纠正。结论 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有一定问题,但经过研究考订,这些问题都能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萆薢,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绵萆薢与粉萆薢是从199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至今的两种药材,两者利湿祛浊、祛风通痹之功效较为相似,名称也易混淆。本文从中药材植物的来源、形态、性状、功能主治等方面对二者作了对比鉴别。  相似文献   

20.
探析大青叶与蓼大青叶的区别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耀军 《首都医药》2012,19(20):48-49
目的纠正临床上将大青叶与蓼大青叶两种饮片混淆的现象。方法以《中国药典》和《北京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为依据,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对两种饮片的药材来源、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种饮片在原植物、药材来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上各有不同之处。虽然两种饮片都具有靛蓝和靛玉红,但其含量相差很多。其适用病症亦各有不同。大青叶(菘蓝叶)在抗癌、抗菌、解热作用上优于蓼大青叶(蓼蓝叶);蓼大青叶(蓼蓝叶)在抗病毒、抗炎作用上则优于大青叶(菘蓝叶)。结论由于大青叶与蓼大青叶存在上述诸多差异,建议医生在用药时需仔细斟酌,以便于药效的发挥,同时在书写方面要注意按《中国药典》规定,准确书写,即需用菘蓝叶写"大青叶";需用蓼蓝叶写"蓼大青叶",药学人员在调配时亦应按《饮片调剂规程》准确应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