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例1 男,72岁,患冠心病,阵发性房颤(AF)11年加重4年。1978年开始发作AF,1~2次/年,不伴多尿。1985年9月起发作频繁,每次伴多尿。发作半小时后开始多尿,约每2小时排尿1次共2~3次,总量700~800ml。近2年来服胺碘达隆(胺碘酮)(现0.2×3次/周),AF未再发作。吸烟30多年。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前血浆醛固酮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阵发性房颤患者91例,所有患者入选后行心脏超声、长程心电图和血生化检查,测定空腹清晨窦性心律时血清醛固酮浓度。结果随访18±6个月,86例完成随访,其中15例进展为持续性房颤。持续性房颤组在年龄、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功能不全和醛固酮水平(302.7±78.3 pg/ml vs 234.3±69.6 pg/ml,P<0.01)与阵发性房颤组有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和醛固酮是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进展为持续性房颤前血清醛固酮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3.
男患,73岁.于1988年1月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每天饮水5升,不伴多食、咳嗽等症,曾多次在我院门诊查血糖、尿糖及尿浓缩稀释试验等均正常,未能确诊。1988年4月出现咳嗽,咳少许白痰,伴轻度胸痛,消瘦,无咯血,拍胸片提示右肺下叶背段有8×6cm大小椭圆形阴影,边缘有毛刺,遂以肺癌收入院。查体:呼吸平稳,消瘦体质,表浅淋巴结不肿大,气管居中,心肺腹检查无异常。血沉123mm/h、血糖4.49mmol/L、血钾2.9mmol/L,Hb80g/L.住院诊断为肺癌,异位内分泌综合征.经一般治疗多饮、多尿及咳嗽等症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AF)是较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我们对3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和30例慢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为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动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症状发生的特性及倍他乐克的干预作用。方法经24 hHolter监测确诊的阵发性房颤患者50例,分析其症状的有无及发生比率。经倍他乐克治疗3个月后再次行Holter监测,分析房颤症状的变化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阵发性房颤症状的有无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50例患者中26例(52%)为无症状房颤发作,24例为有症状房颤发作。经倍他乐克治疗后,24例有症状房颤患者中13例症状完全消失,其中10例为窦性心律,3例为无症状房颤;在26例无症状房颤患者中,9例仍有无症状房颤发作。房颤的症状与性别有关,女性更易产生症状(P<0.05),与左房内径呈负相关(P<0.01),与心室率及心率差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中无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倍他乐克既可减少房颤病人的症状,又可减少无症状房颤的发作。女性、心室率快、心率差值大者更易产生症状,左房内径大者不易产生症状。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昼夜规律,采用动态心电图对4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24h心房颤动的发生、持续时间以及终止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持续时间均有两个高峰,发生高峰为(09:00、00:00);持续时间的高峰为(03:00~06:00,13:00~15:00);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与其发生的时刻有关,不同时刻发生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各不相同。终止高峰(08:00~10:00)与持续节律形成相反趋势。本文认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持续时间和终止存在着昼夜规律,其规律可能对心房颤动的治疗和预防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差异,探讨自主神经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动态心电图的基础上测量分析2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24h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LF;HF;LF/HF)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差异有显著性。结果:2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SDNN显著增高(172.0±44.95:126.2±19.87,P〈0.05)其余指标LF;HF;LF/HF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存在着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迷走神经功能增强可能是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房颤)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及严重并发症,其中阵发性房颤占房颤的30%~40%[1],其危害性与持续性房颤相似,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78例阵发性房颤临床资料分析,旨在探讨其病因、临床特点、抗凝治疗现状及预防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阵发性心房颤动进展为永久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对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患者的长期观察 ,分析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永久性房颤的影响因素。 35 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 ,男 178例、女 180例 ,年龄 6 6 .86± 12 .2 7岁。当患者经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均未再记录到窦性心律 ,时间持续 6个月以上时判定转归为永久性房颤。结果 :随访 4 .9± 2 .7年 ,共有 6 4例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永久性房颤 (17.9% ) ,永久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比较 ,瓣膜性心脏病 (2 9.3%vs 16 .4 % ,P =0 .0 4 3)和心力衰竭明显增多 (P =0 .0 0 1) ,孤立性房颤较少。在合并用药中 ,永久性房颤组应用地高辛明显多于阵发性房颤组(P <0 .0 0 1)。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永久性房颤组左房内径≥ 4 0mm明显多于阵发性房颤组 (P =0 .0 2 4 )。多因素回归分析 :左房扩大 (OR 2 .0 73,95 %CI 1.80 1~ 3.4 94 ,P =0 .0 4 7)和服用地高辛 (OR 4 .15 3,95 %CI 2 .0 13~ 8.5 71,P =0 .0 0 1)为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永久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左房扩大和应用地高辛可能是预测阵发性房颤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 (Af)是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 ,该病呈上升趋势。虽然阵发性Af不是致命性心律失常 ,但它往往是慢性Af的先兆 ,并且是脑卒中的重要诱因之一。我们通过 68例、10 8次阵发性Af的发作分析 ,旨在了解其发作、持续和终止是否均存在昼夜规律。1 资料与方法从 1992年 7月~ 2 0 0 0年 12月的5 988例动态心电图记录中 ,筛选出 68例 10 8次阵发性Af的资料。其中男 40例 ,年龄 3 1~ 81( 61 18± 11 5 )岁 ;女 2 8例 ,年龄 2 8~ 79( 5 3 43± 10 78)岁。通过对患者病史的询问及各种检查 ,排除病态窦房…  相似文献   

11.
1病历报告 女,65岁。持续心慌、胸痛3h于2002年1月1日入院。患者于一年前出现发作性心慌,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发作时间超过半小时,常出现胸痛、胸闷,心慌缓解后症状消失。动态心电图提示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特点.方法 对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24 h心房颤动的发生、持续时间和次数进行统计.结果 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时间均有2个高峰,发生高峰在0∶00~1∶00和15∶00~16∶00,持续高峰在2∶00~4∶00和16∶00~18∶00时间段,终止高峰在8∶00~10∶00.结论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持续均有2个高峰期,有着昼夜节律性规律,夜间发作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疾病、年龄偏小、男性患者,持续时间较长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疾病、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及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检出率.方法 应用DCG对399例进行监测,分析结果.结果 检出PSVT 169例,其中16例合并PAf.结论 DCG能明显提高PSVT及PAf的检出率,是最简便、最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3例新生儿心房颤动(简称房颤),1例伴随心房扑动和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1例伴室上性心动过速,有2例房颤的f波频率高达750次/分。患儿均分别存在早产、卵圆孔未闭、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和病毒性心肌炎等潜在诱因。在经过积极解决合并症的同时积极抗心律失常治疗下,3例新生儿均成功地恢复窦性心律,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11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动态心电图的观察与分析,探讨阵发性房颤发生规律及昼夜分布节律变化.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心房颤动进行24小时监测,统计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的时间、发生的频率、心率的变化以及合并其它的心律失常.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以冠心病的发生率最高(48.3%);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老年组检出率最高,与其它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存在昼夜节律;发作时老年组心室率较慢;发作前后多并有心律失常,其中以室上性心律失常占首位.结论 指出房颤的发生取决于心房本身的病变及体内的调节因素,提示阵发性房颤与触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生理过程相似.  相似文献   

16.
患者×某,男,52岁,当地农民。三年前因口干多饮多尿在某医院诊断为糖尿病,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近日加重就诊于本科。发病以来无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否认糖尿病家族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迷走神经介导性阵发性心房颤动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目前的研究认为 ,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对一些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1],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本文报道我院近2年来临床资料较完整的10例迷走神经介导型心房颤动。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性7例 ,女性3例 ,年龄36~66(46±4)岁 ,其中2例有原发性高血压史 ,其余病例否认有心血管疾病史。心脏X线片、超声心动描记术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均无异常发现。2.临床表现10例患者均表现为阵发性胸闷、心悸 ,突发突止。其中在夜间熟睡时发作8例 ,晚餐后休息时发作2例…  相似文献   

18.
阵发性心房颤动24h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昼夜规律,采用动态心电图对7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24h心房颤动的发生、持续时间以及终止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有两个高峰(14:00、21:00~24:00)和两个低谷(04:00~06:00、12:00);其持续的高峰(13:00)与发生的高峰相接近,而终止的高峰(04:00~05:00)与发生低谷相对应,认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昼夜节律可能对心房颤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特殊类型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以胸腔积液为首发表现,疑似"结核性胸膜炎",最后经手术病理检查、胸水细胞学检查及追踪确诊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均以胸腔积液为首要表现,1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其余11例无其他淋巴组织损害,胸水均为渗出液,最后经胸水细胞学、手术病理检查及追踪诊断为淋巴瘤。结论:少数淋巴瘤患者以胸腔积液为首发表现,可能与原发于胸膜淋巴组织有关,诊断困难,易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对抗结核治疗反应欠佳且胸水腺苷脱氨酶明显增高者,应特别警惕淋巴瘤可能,宜尽快行胸腔镜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患者×某,男,52岁,当地农民。三年前因口干多饮多尿在某医院诊断为糖尿病,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近日加重就诊于本科。发病以来无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否认糖尿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