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涛  刘建平 《家庭用药》2014,(12):24-24
俗称的“派特”(PET—CT),是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成像的缩写,即是由PET和CT整合后形成的一种融合型医学影像诊断装置。2002年面世并开始进入临床使用的PET—CT,作为一种全新的融合医学影像诊断装置,在PET上加入了之前就已被广泛了解的CT影像装置,将PET代谢影像清晰地融合在CT解剖影像上,从而使PET代谢诊断的高灵敏性与CT诊断的清晰解剖定位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被称为肿瘤诊断的“火眼金睛”。  相似文献   

2.
<正> 日本研制的牙科X线电视,可伸入口腔内,直径8mm棒状X线管从口腔内射线,在口外用5mm视野的小型影象增强器,电视摄象管摄取透视图象,再由电视监视器、图象记忆装置等显示和贮存图象。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诊疗工作越来越多地依赖现代化的检查结果。像X光检查、CT、MRI、超声、胃肠镜、血管造影等影象学检查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在传统的医学影象系统中,影象的存储介质是胶片、磁带等,这在使用中显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例如,图象存储占用空间,影象资料借阅困难,胶片的丢失问题等。因此,建立PACS已经成为很多医院越来越迫切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我室自1988年5月从西德/瑞士引进常导型磁共振扫描装置。在日常工作中常规拍片,均为“黑白”片(正片),自1991年10月为减少影象失真,积累科研资料,开始拍“白黑”片(负片)。现将62幅反转拍照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继发性肺结核误诊原因及影象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继发性肺结核误诊漏诊原因及其影象学特点及诊断价值。结果:误诊为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18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肺部肿瘤4例,支气管扩张2例,其它3例;误诊原因为对肺结核的认识观念陈旧,询问病史不他仔细/体检不细致,影象学检查与临床表现及诊断脱节。结论:继发性肺结核病临床表现及影象学表现错综复杂、多样化,目前不典型肺结核增多,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继发性肺结核误诊原因及影象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33例继发性肺结核误诊漏诊原因及其影象学特点及诊断价值。结果 :误诊为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 18例 ,慢性支气管炎 6例 ,肺部肿瘤 4例 ,支气管扩张 2例 ,其它 3例 ;误诊原因为对肺结核的认识观念陈旧 ,询问病史不仔细 /体检不细致 ,影象学检查与临床表现及诊断脱节。结论 :继发性肺结核病临床表现及影象学表现错综复杂、多样化 ,目前不典型肺结核增多 ,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7.
肺转移瘤是全身转移性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由于肺内原发疾病诸多,如原发性肺癌、肺炎性假瘤、结核球、肺包囊虫病等影象都很类同,鉴别上较为困难。现对我们近年确定的114例肺转移瘤作X线影象学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找出影象特征,供同道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颜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8):1036-1036
随着超声医学的飞速发展,要求超声诊断医师要有更高的综合影象的形象思维能力。超声诊断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显象设备所显示的病变影象是否真切清晰;其二是医师观察影象是否全面、仔细,以及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后者除感性直观认识外,主要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国范围内PET或PET-CT中心逐年递增,越来越多的PET-CT中心(PET中心)配备了医用回旋加速器以及一种或者多种正电子药物自动合成模块,有的中心负责自身和周边医院正电子药物的供应,分装正电子药物成为这些配有医用回旋加速器每日必须的工作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一种简单的分装正电子药物的一种装置,目的用来尽可能的减少操作者在分装过程中放射性辐射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正>伴随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外科手术朝着愈加精确和复杂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由于在技术上的种种限制,往往难以满足高精度手术的需求。早在1908年,Horsley和Clarke首次报道了应用于动物实验的立体定向装置。1947年,Spiegel和Wycis发明了应用于人的立体定向装置。但直到CT和MRI的出现,影像导航神经外科才得到真正的发展。神经导航是将患者的术前影象资料与术中病变的  相似文献   

11.
颅底位照片是观察前、中、后颅凹病变及付鼻窦病变的重要手段。由于颅底骨质结构复杂,在平片上所形成的是骨质结构相互重叠的影象,故对一些微细的病变不能及时发现,影响诊断。而X线多轨道体层摄影能对非指定体层产生均匀的抹消运动,减少晕残影和影象的重叠,使指定体层影象显示清晰,增加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包藏在岩锥内之耳的细微结构的检查对于放射学一直是一个难题,用常规的 X 线摄影了解耳的结构有几个缺点:首先是头颅各个结构影象的相互重叠,即使采用特殊的投照位置,影象的重叠仍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并且由于头颅的倾斜或 X 线入射角的倾斜会造成中耳和内耳结构影象的严重失真。断层摄影的运用开辟了放射领域中对中耳和内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超声、核素检查、CT、核磁共振、选择性血管造影及肺穿刺活检等应用,使胸部疾病的诊断正确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普通X线检查是这些影象诊断的基础,因此提高普通X线诊断水平是合理地选择应用多种影象诊断技术的条件。本文分析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PET/CT联合MRI检查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肺腺癌患者69例,进行MRI、PET/CT及PET/CT联合MRI 3种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在肺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 PET/CT联合MRI、PET/CT及MRI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5.6%、76.4%及67.6%,PET/CT联合MRI诊断敏感度最高;诊断的准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PET/CT联合MRI检查(86.3%)、MRI(77.2%)及PET/CT(70.9%),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联合MRI与MRI在检查的敏感度、准确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联合MRI与PET/CT检查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联合MRI在肺腺癌诊断中能一定程度上弥补单独检测的不足,有助于更好地诊断肺腺癌。  相似文献   

15.
正PET/CT是将PET(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和CT(Computed Tomography)两种先进的影像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影像设备。PET能从分子水平上反映人体组织的生理、病理、生化、代谢改变;多排螺旋CT则可显示机体精细的解剖结构。PET/CT实现了PET图像和CT图像的同机融合,形成两种技术的优势互补。PET通过与CT结合,提高病灶定位的准确性,同时缩短检查时间;CT与PET结合,则提高对病灶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PET技术在我国临床应用的日益推广,PET用放射性药品的研制、开发、质量控制和管理已迫在眉睫。本文从PET用放射性药品的特点出发,对PET用放射性药品质量标准制订及其质量控制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消息     
1991年10月31日石家庄市泰康医用影象研究所举行建所1周年庆祝大会。来自省会科技、卫生管理机构、各大医院、医学杂志社、报社、电视台等单位的代表80多人参加了庆祝会。对研究所1年来在医学影象研究、ECT检查及肝、骨肿瘤的治疗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8.
PET和PET/CT是一种以全身、功能性扫描为特征的显像技术,对大多数肿瘤而言,18F-FDG PET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及功能显像的优势,可用作全身代谢功能异常的无创性检查,而PET/CT融合了解剖和功能显像,进一步提高了优越性。在全身性疾病——淋巴瘤的诊治中,PET和PET/CT对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瘤的诊断检出率、淋巴瘤分期和再分期、疗效预测和评估、检测微小残留病灶、监测复发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均优于CT等传统影像技术,因而PET和PET/CT在恶性淋巴瘤的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并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PE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主要是利用放射性示踪剂原理显示活体生物活动的医学影像技术,可探测机体的代谢情况。PET/CT是在PET和C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影像设备,具有PET的定性功能,同时又有CT的定位功能。随着近几年国内PET、PET/CT的应用越来越多,正电子放射性药物也备受关注,特别是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辐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1184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伴发肺部感染的X线影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这一特殊人群中发生肺部感染的X线临床影象特点 ,检查诊断要点及预防措施。1材料与方法1 1病例资料 :1995年~2001年2月我院住院患者胸部摄片共1184人次 ,发现肺部感染22例 ,其中男16例 ,占1 35 % ,女6例 ,占0 51 % ,发病年龄最小27岁 ,最大69岁 ,平均年龄50 82岁。1 2观察内容 :主要观察患者的发病时间及肺部、胸膜和纵隔淋巴结病变的临床影象特点 ,以提供较为准确的影象诊断2结果1184例精神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