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升海主任医师运用药对治疗脾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刚 《河北中医》2006,28(12):885-886
曾升海主任医师乃陕西中医学院宝鸡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兼任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临证30余载,尤擅长脾胃病的诊疗,观其处方常用药对,看似平谈,实寓意深刻。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略有所悟,总结如次。1白术配苍术白术甘缓苦燥,气味芳香,功善补气健脾。如  相似文献   

2.
宗湘裕  王万卷 《河北中医》2012,34(3):325-327
中药的配伍应用中,最基本的形式是2味药的合用,即所谓药对.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方剂临床疗效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药的配伍.杜长海师从全国著名脾胃病学专家董建华教授和田德禄教授,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首批基层老中医专家,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临证40载,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尤其擅长治疗脾胃病,观其处方常用药对,看似平淡,实则寓意深刻.我们有幸侍诊左右,兹将杜老师运用药对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生  王茂泓 《新中医》2009,(11):17-19
张小萍是江西省名中医,江西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西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十五”学科带头人。张教授从医40余载,善理杂病沉疴,临床尤精于脾胃病,在学术思想崇尚脾胃学说,注重以胃气为本,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治疗脾胃病证的临床经验,疗效显著。笔者随师以来,感悟尤多,兹将张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吴凤全教授是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内科临床30余年,在长期的教学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治疗脾胃肝胆消化系统疾病,疗效卓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吴教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总结如下。1脾胃病的治疗大法吴教授认为脾胃病表现  相似文献   

5.
张苗苗  黄水才 《新中医》2018,50(1):186-188
正林穗芳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在广州市中医医院工作,担任保健科科长,主任医师,擅长中医药治疗内科杂病,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林教授从医20余载,在脾胃病论治中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善于灵活运用药对,通过药对间相须、相使作用以达增效目的。笔者有幸师从林教授,现将其部分经典药对的应用经验总结如下。1制酸止痛,乌贝效优海螵蛸和浙贝母合用即为乌贝散。海螵蛸,性微温,味咸涩,归肝、肾经,具有收敛止血、制酸止  相似文献   

6.
庄园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524-1525
沈英森教授在脾胃病治疗方面经验丰富,认为岭南地区潮湿多雨,脾胃病病机多为脾虚湿困。根据脾胃生理特点不同,用药宜通补结合,刚柔并济。认为饮食调养是脾胃病预防治疗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7.
王文友主任医师是第四批北京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6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用药思路宽阔,遣方善用药对,处方别具一格。药对又称对药,是由两种性质、作用相同或相对的药物构成,通过合理配对,调整或改变药物原有的功效主治,从而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笔者跟师多年,受益良多,特对王师治疗脾胃病的常用药对进行总结、浅析如下。1同类相须即把具有相同功能的药物相伍应用,发挥更强的疗效。1.1白术与茯苓白术苦甘温,入脾、胃经,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茯苓甘平,入心、肺、脾、胃、肾经,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  相似文献   

8.
文雅  吕景山 《山西中医》2011,27(12):8-9,11
吕景山教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师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及祝谌予教授,任第三批和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忝列门墙,鉴于吕老对于胃肠病的治疗见解颇多,尤擅长对药的临床应用,随师学习,深受启发,现将其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日友好医院晁恩祥教授治疗脾胃病多以平胃散加减,似墨守一方,鲜有变化,实匠心独运,执简驭繁。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冀振华  王立  李家庚 《新中医》2007,39(6):68-70
李培生是湖北中医学院教授,著名中医学家,医承家学。广撷博采,历经70余年临证与创新,在学术上自成体系。笔者通过学习李教授诊疗经验,归纳其临床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何富乐 《新中医》2008,40(11):11-12
杨少山是浙江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行医60余载,学识渊博,临证处方用药颇具特色,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尤其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现将其治疗脾胃病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徐景藩教授诊治脾胃病用药经验拾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景藩教授从医近60年.学验俱丰.尤其在诊治脾胃病方面经验独到.归纳出杏蔻橘桔开泄法、养血柔肝用归芍、疏养和中麦谷芽这三条基本用药经验.徐老认为开泄法也属于“苦辛通降”之范畴,既有通降中焦胃府之功,又兼宣畅上焦肺气之效;而对于肝胃阴血亏虚者,常以当归、白芍同用,二药合用,养血柔肝.滋润胃腑,辛而不过散,酸而不过收;对于胃炎、胃溃疡辨证属脾胃气虚证或胃阴不足证者,临床当选用补益脾胃或滋阴养胃剂,并配麦芽、谷芽使补中寓消,补而防滞.符合“通补”的原则临床验之多获佳效。  相似文献   

13.
介绍朱莹教授运用对药治疗脾胃病的经验。(1)枳实与白术:健脾和胃、消食化积、消痞除满;(2)乌贼骨与瓦楞子:制酸护胃;(3)藿香与佩兰:和中化湿;(4)蒲公英与白及:清热解毒、祛腐生肌;(5)炒鸡内金与焦三仙:健脾消食;(6)酸枣仁与合欢花:疏肝理气,和胃安神。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4.
秦家泰教授是国家首批500名带徒学术继承人的老中医药专家,亦为广西地方名医之一.他从事中医教学、临床60余年,学验颇丰,临证诊疗独具匠心,尤为擅长治疗脾胃病,并且疗效卓著.笔者有幸随师整理秦老的临床经验,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吕琳 《新中医》2018,50(6):245-246
正周继友是济南市中医医院医务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济南市名老中医,全国著名中医学家陈伯咸教授嫡传弟子,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第三代传人。周教授从医五十余载,始终坚持临床、教学、科研并举,对中医内科疾病颇具造诣,尤其对脾胃肝胆病的诊治潜心研究,屡起沉疴,其学术思想被载入《中华当代名人辞典》。脾胃病多因饮食自倍,感受外邪,情志所伤所致,虚实寒热,尤当详辨。脾胃病之治法:脾宜升则健,胃宜降而和[1],脾贵在调,胃贵在养。现代  相似文献   

16.
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具有组成结构简单、配伍取效特点明确的优势,有着内在的组合变化规律与丰富的科学内涵,体现了中医遣方用药的特色优势。魏玮教授临证近三十载,继承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在疾病论治方面"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学术思想,在脾胃病的诊治方面学验颇丰,治病用药以培固脾胃阴阳正气为基础,着眼整体,注重调畅气机,顾全润燥,气血并调等,擅用经方化裁,遣方讲求配伍严谨、精简有道、尊古而不泥古,其常用药对体现着其学术思想和用药原则,具有特色鲜明,疗效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杨小丽  向洪志 《新中医》2013,(2):190-191
向洪志,副主任中医师,泸州市首届十大名中医,从医近40年,在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尤其是脾胃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跟随向洪志老中医学习,现将其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如下。1辨体质《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难看出病邪侵入人体发病与否同体质的强弱有关。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陈珺明 《国医论坛》2004,19(2):11-12
王道坤是甘肃中医学院教授,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国家“八五”、“九五’’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王教授学验俱丰,对中医学之伤寒、易水、温补学派研究颇深,对脾胃病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效卓。笔者有幸师从王道坤教授,现将其临床用药经验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马骏治疗脾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军 《中医杂志》2011,52(11):914-915
马骏(1938-),男,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50余年,勤学善思、精于辨证、善于用药,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辨证统一。在调治脾胃病方面,注重升降润燥通补,权衡而施。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参编医著6部。  相似文献   

20.
杨从鑫主任医师为亳州市著名医学专家,从医五十载,临床经验丰富,疗效卓著,享誉皖北,现为安徽省第三批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成为杨老学术经验继承人,侍诊多年,受益颇深,现笔者将杨老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