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对社区服务中心满意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公明街道各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的326位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就医环境、方便程度、医疗费用、服务态度和质量等认可度较高。结论: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总体上较为满意,社区卫生服务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各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来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卫生需求的现状,探讨社区卫生服务相关干预对策。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社区17个居委共1400名居民,对他们的基本情况,2周健康状况,医疗保险情况,患病后采取的就医方式,个人和家庭需要的卫生服务方式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参加基本医保占85.4%,选择就近医院诊治占52.59%,其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占28.8%;在2周有患病的对象中占42.82%的人未采取治疗措施,在未采取治疗措施中因经济困难占27%;表示愿意通过电话咨询与电话预约的服务方式占31.58%,比愿意接受上门服务形式者多20.78个百分点,希望社区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健康讲座占36%。结论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采取社区居民更乐于接受的形式,提供相应的卫生服务,使社区卫生服务更贴近社区居民,为社区中困难群体提供医疗、保健等服务,利用各种方法来扩大服务对象与服务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需方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及满意度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入户调查的方法,对哈尔滨市香坊红旗社区228户居民进行一般情况、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有72.4%的家庭接受过社区卫生服务;患病较轻时,选择就诊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为42.5%;52.6%-68.0%的家庭熟悉该中心提供的上门服务、预防接种、家庭访视、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98.7%的家庭喜欢这样的社区卫生服务方式。结论该社区居民能够较好地接纳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对社区卫生服务有较高的满意度。建议将医疗保险指定门诊定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合肥市某社区729名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90%的居民都有既往病史,其中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住居前三位。81.9%的人不吸烟或已戒烟,84.9%没有饮酒习惯或很少饮酒,70.2%有体育锻炼习惯。居民两年内全面健康检查率10.2%,35~64岁妇女两年内乳房肿瘤检查率和子宫颈细胞涂片检查率也均为11.1%。绝大多数社区居民希望能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结论 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一般,健康意识淡薄,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不高。应普及健康教育,加强卫生宣传力度,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反应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全面评价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绩效,以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基地,了解其反应性。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抽取16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调查848人,实际有效问卷832份,有效率为98.11%。结果 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反应性得分为68.27,处于一般和良好之间。结论 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在反应性方面还存在缺陷,还有提升的空间。同时也为全面评价社区卫生服务绩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那苓  刘蓓  潘祖庆 《广西医学》2013,(6):788-791
目的了解广西社区居民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偶遇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到广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社区居民女性多于男性,且大部分为中老年人、文化程度偏低者,就诊原因主要为社区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好,最希望得到上门服务和诊疗。社区居民对就诊程序、服务态度、信任度、治疗效果和就诊环境的满意度较高,对诊疗费用和药品价格的满意度较低。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社区居民个体特征因素主要为年龄、费用支付方式和就诊次数。结论社区居民对广西卫生服务的综合满意度较高,但仍需针对制约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完善相关机制,促进广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某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社区公共卫生卫生服务评价及下拨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1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辖区居民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为2067份(94.0%)。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知晓率73.6%,对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满意度为91.1%。社区居民不满意的原因为社区环境、服务态度等。结论目前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程度尚有待于提高。将来要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涵建设,皋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满意度管理,是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在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服务满意度的基础上,找出影响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通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导入服务满意观念,并进行持续改进社区居民服务满意度的行为。通过引入社区居民服务满意度常态化评价,有力地推动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和创新,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满意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市场的竞争力。1背景1.1社区居民服务满意度评价的重要性在社区卫生服务领域,社区居民服务满意度是指社区居民凭着自己对健康的理解,依据自己的经济条件,结合自己的健康要求,对所接受的医疗保健服务的综合评价,是评价服务质量不可或缺的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解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从而更好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使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真正到位。方法 对抗州市下城区选定的几个社区的居民进行人户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杭州市人群年龄结构趋向老化,慢性病成为主要健康危害因素。73.9%的社区居民知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55.9%的居民愿意去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而社区居民不愿参加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因主要是社区卫生服务的费用还未与社会福利制度挂钩,及居民对服务站的具体功能不了解,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普遍以诊疗为主。结论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客观需要已经显现,但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观念、意识还有待加强宣传,政府应制定相应的社会福利制度,社区卫生服务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总体情况及满意度,初步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表,随机抽样调查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家为政府举办,2家为社会力量举办)共600名居民,对其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居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原因是“方便快捷”、“候诊时间短”。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38.3%)未达到规定比例,健康教育讲座参加率(23.7%)较低。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综合满意度为85.0%。对就诊方便程度和候诊时间满意度最高,分别为96.5%和96.8%;对设备条件、医疗技术和药品价格的满意度最低,分别为64.2%、69.4%和62.9%。(3)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就诊环境、服务价格、药品价格等的满意度均低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居民对由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服务价格、药品价格、医疗技术和总体满意度低于由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而其在服务态度方面高于由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结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华新镇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华新镇790名18岁以上居民进行健康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对华新卫生服务的非常满意为55.19%,一般满意为43.29%,不满意为1.52%。社区居民对设备设施药品价格药品品种少满意度低。影响满意度的构成要素进行调查,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态度、医疗水平、方便程度的满意度较高,分别为100%、98.99%和92.78%。造成居民不满意的原因以医疗设备、药品为主,对医疗设备不满意率占34.43%,药品价格不满意率58.86%。结论社区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整体上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政府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提高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蚌埠禹会区60岁以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知晓率、利用率及满意度,为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蚌埠市禹会区60岁以上常住居民共700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知晓率、利用率及满意度调查问卷》,由调查员入户进行一对一调查。结果:共收回完整有效问卷679份,有效率97.0%;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知晓率为84.1%,利用率为58.2%,利用的主要目的是:看病(72.2%),开药(54.2%),随访(10.8%),体检咨询(0.3%),理疗(1.0%),听健康知识讲座(4.1%);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总体满意度为(78.2%),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医务人员的解释、交流、服务内容(82.3%),就医环境(79.5%),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78.2%),看病方便程度(76.7%),看病等候或排队时间(76.5%),设施、设备(76.5%),价格(65.6%),看病花费(63.0%),均高于居民对其他就诊医疗机构总体满意度和分项满意度(P<0.01);居民对就诊过程中是否担心被染上疾病和被误诊的比例分别为14.9%、20.8%,均低于对其他就诊医疗机构的担心程度(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婚姻状况、是否患有慢性病、对就诊医疗机构的信任情况是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使用和满意情况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蚌埠市禹会区60岁以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知晓率、利用率和满意度均较高,但参与健康知识讲座率较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社区居民的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尹华卿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7):1158-1160
目的 调查上海浦东新区花木地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情况,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并分析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改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偶遇法,于2015年6月-2016年4月期间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花木地区的550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获得有效回收问卷502份,有效回收率为91.27%。采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和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在502名调查对象中,28名(5.58%)对社区卫生服务总体评价为非常满意,227名(45.22%)为满意,总体满意度为50.80%。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较高的有营业时间(74.70%)、就诊距离(76.90%)、科室设置(55.38%)、医生数量(54.19%)、隐私保护(69.12%)、药物质量(57.57%)及基本药物种类(55.77%),满意度较低的有候诊时间(39.04%)、服务态度(41.83%)、技术水平(43.82%)、解释交流(47.01%)、健康教育(46.02%)、药物价格(43.03%)和设备设施(44.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候诊时间(OR=1.672,95% CI:1.142~2.678)、服务态度(OR=2.948,95% CI:1.694~5.134)、技术水平(OR=1.923,95% CI:1.272~3.158)、解释交流(OR=2.399,95% CI:1.460~4.013)和药品价格(OR=1.574,95% CI:1.042~2.379)是影响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上海浦东新区花木地区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较高,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尽量缩短候诊时间,转变服务态度,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沟通,实现平民药品价格,进一步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刘德奇  史庭璋  伍平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6):1806-1808
目的测评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居民满意度,探索家庭医生责任制的模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试行家庭医生责任制的62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行的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32.26%,其中医患沟通满意度为66.13%,医学技术服务满意度为61.29%,服务组织满意度为33.87%。结论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家庭医生责任制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可及的医疗服务,改善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但是如何提升家庭医生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业务水平,如何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使之能更合理、更充分的应用是家庭医生责任制探索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背景 郑州市于2008年提出的“片医负责制”初步构建了多区域、深层次、广覆盖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但相关研究表明存在社区间发展不均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不断推进,签约居民的满意度及对服务的利用情况还需进一步调查和分析。目的 探讨郑州市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情况、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二阶段抽样法,于2018年9-10月选取郑州市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家庭医生签约居民1 000例为研究对象,在扩展型欧洲满意度量表(EUROPEP量表)的基础上采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面对面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签约居民的基本情况,签约居民对10项基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利用情况及满意度,签约后居民在社区医疗支出、健康素养、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次数的变化情况,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签约居民对10项基本服务的满意度处于一般以上水平,其中利用较多的服务为基本医疗服务〔(10.16±0.33)次〕、公共卫生服务〔(8.51±0.27)次〕,利用较少的服务为优先转诊服务〔(3.40±0.13)次〕、长期处方服务〔(2.57±0.08)次〕;多数签约居民认为签约后社区医疗支出没有变化(57.9%)、健康素养提升(71.7%)、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次数增加(53.3%);EUROPEP量表30个条目中,“认真耐心地倾听您对病情的诉说(37.6%)”“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36.6%)”“给您提供预防疾病的相关服务(35.7%)”等有关医患沟通和预防保健维度的“非常满意”应答率较高,而“能够得到其他员工(如护士、药剂师)的帮助(15.1%)”“全面地给您提供诊断和治疗(12.2%)”“在候诊室里等待看病的时间(8.4%)”等有关服务组织、技术支撑维度的“非常满意”应答率较低。学历是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患慢性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入区域医疗联合体的签约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得分较高(P<0.05)。结论 郑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在落实基本医疗,能够增强居民预防保健意识、促进医患有效交流,但服务组织还不够完善,应进一步加强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协调合作,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不同级别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满意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洁  杜雪平  席修明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5):1443-1445
目的 了解不同级别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满意度现状,探索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的效果.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调查的方法 ,选取北京市西城区分别由一级、二级、三级医院举办的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总体满意度平均得分为(4.08±0.63)分.不同级别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以及子项目就诊距离、就诊程序、服务内容、服务技术、服务价格、就诊环境、医疗设备和信任度方面的满意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级医疗机构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的效果较好,该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模式存在一定优势,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性,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及满意度的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对蚌山区15岁及以上的社区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知晓率为83.60%(311/372),近1年内有156人(41.94%)利用过社区卫生服务.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保护个人隐私方面评价最高.相对而言,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程序繁简程度、基本药品供应、药品价格、收费情况、基本设备配置、随访或健康检查、健康教育服务、妇幼保健工作方面的满意度较低,特别是对妇幼保健工作评价最低.影响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度的因素主要有月收入、医疗支付方式及其占家庭收入的比例(P<0.05~P<0.01 );影响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和职业(P<0.05~P<0.01).结论:尽管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较高,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软硬件的不足及居民不正确的就诊观念,利用率及满意度还相对较低.因此,相关部门应从主要影响因素入手,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汉利  林爱华 《医学与社会》2012,25(5):68-70,85
目的:了解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评价,及时调整健康管理策略,为制定家庭医生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入户发放调查表和访谈形式,随机抽取已与家庭医生签约的居民900人,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就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总体满意度为90.4%,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服务环境、服务态度、医疗收费、服务内容、技术水平满意度分别为91.2%、94.1%、98.2%、86.4%和82.1%。不同户籍、学历水平、经济状况的居民对服务内容和技术水平满意度有明显差异。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较好,分别有57.5%和65.7%的居民认为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看病方便,服务能满足需要。但家庭医生服务的利用率较低,仅9%居民生病首选家庭医生。结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总体上是满意的,但要进一步提高满意度,还必须加大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知晓率;配备充足的全科医师,完善服务内容,提高家庭医生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应推行社区首诊制度,完善政府补偿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当下"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制度的实施现况,探索社区居民签约"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项目的意愿和相关影响因素,从而为提高上海市居民项目签约率、推进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提供参考。 方法 以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城郊结合部及上海市郊区3个不同区县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总计1 800人,回收有效问卷1 720份。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目前社区就诊人群"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率较高,达7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于"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项目的认知越高、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任度越高、文化程度越低、长期用药居民越倾向于签约"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项目。 结论 目前"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项目在社区签约推广状况良好,社区就诊居民签约率高。进一步推广需要继续加强宣传,提升居民对于签约项目的认知度;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增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任度,同时进一步落实和加大签约体系中关于配药和转诊相关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居民进行签约,为分级诊疗的后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及环境。   相似文献   

20.
徐虹霞  宋锐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1093-1094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利用医疗资源情况,探索创新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在引导居民就医行为中的作用和方法。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某社区居民中抽取1 089名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1)42.3%的被调查者自我感觉身体较好或很好,9.8%认为自己身体较差或很差;33.3%的被调查者有卫生服务需求时,会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选择就诊医院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医生服务水平、就诊的便利性及平均花费时间的多少。(2)2周内,266人(占24.9%)曾有就医经历,其中220人(占就诊总人数的82.7%)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结论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同度明显提高,但仍存在盲目就医、利用医疗资源不合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改进服务的同时,应加强"六位一体"内涵建设,继续推行创新性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实行模块化综合管理,采取与社区居民互动的方式,对其就医不当行为加以引导,适时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让社区健康照顾从"走近社区"到"走进居民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