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患者体位护理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素虹  明月  黄雯  黄思建  刘文 《护理学报》2005,12(10):39-40
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后保持最佳体位,可促进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复位.通过对36例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患者的体位护理进行改进,根据裂孔所在位置及手术方式,术后眼内情况和注入气体量而采取相应的体位护理,包括术前、术后的体位,各个象限裂孔的体位,术后正确体位维持时间,可使视网膜裂孔达到最佳封闭,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旅行气枕在视网膜脱离眼内填充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通常利用惰性气体或硅油作为玻璃体腔内填充物,为保证气体或硅油上浮顶压视网膜.起到促进视网膜复位及封闭裂孔的作用,术后患者必须采取特殊体位,使裂孔处于最高位。常采用俯卧位,至少3~7d。尤其是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这种体位更加重要。但是,长时间保持这种体位是术后患者很难承受的,而且会带  相似文献   

3.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疗效与临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疗效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从我院眼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数据库系统中提取出有详细临床、手术及随访资料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71例(71眼),对手术疗效与临床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视网膜解剖复位,裂孔封闭,其中10例于术后3天至3年内复发。视网膜复位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分级及视网膜脱离时间相关(P<0.05);术后视力改善与PVR分级、年龄及视网膜脱离时间相关(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PVR分级及视网膜脱离时间影响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平均55~56岁[1,2].临床上多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使裂孔闭合网膜复位[3],术中玻璃体腔内注入气体或硅油,术后需强制面朝下体位[4],一般手术后需3~6个月再行硅油取出术,且成功率较低,一般为68.5%~84.6%[5].由于病程长、术后恢复时间长、强制体位、反复手术且多数为女性发病等因素,抑郁成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最常见精神问题,不依从治疗的比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本研究对56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抑郁状况及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探讨抑郁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并发视网膜下膜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并发视网膜下膜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32例(34只眼),术前视力0.02~0.50,其中≤0.10者27例(29只眼,占93%)。裂孔为下方锯齿缘截离者7例(9只眼);其余均为萎缩孔。裂孔位于颞下方15例(15只眼),颞上方6例(6只眼),鼻上方3例(3只眼),鼻下方1例(1只眼)。行单纯视网膜复位术,给予巩膜外环扎、冷凝,19例(20只眼)行视网膜下放液,其中包括7例锯齿缘截离病人。结果随访3~24个月,34只眼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视力提高0.02~0.20。结论单纯视网膜复位术治疗并发视网膜下膜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可获得较高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但视网膜功能恢复受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晶体及无晶体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方法7例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术中使有过氟萘烷展平视网膜,眼内激光及眼外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惰性气体或硅油于过氟萘烷交换。结果7例手术后出院时视网膜均复位。C3F8气体填充2例中1例气体吸收后局部视网膜脱离,二次16%C3F8填充,视网膜复位。硅油填充5例于术后6个月一10个月取出眼内硅油3例,其中1例视网膜再脱离,二次注入硅油。7例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及术中使用过氟萘烷、眼内激光、眼外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是治疗人工晶体眼及无晶体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视网膜脱离,由于裂孔位置及手术的特殊性,术后体位对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殊体位也增加了护理的难度。为了给病人提供最适合的护理,我们通过循证的方法对3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激光联合中药治疗裂孔性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的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78例78眼的患者应用氩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光凝后辅以活血利水中药治疗,同时做好光凝术前、术后护理、口服中药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视网膜浅脱离78眼,激光治愈72眼,治愈率92.3%。视网膜脱离范围〉2PD者,治愈率为50%。结论激光治疗裂孔性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非手术方法,辅以活血利水中药可促进视网膜下液的吸收。系统而有效的护理培养了患者良好的依从性,促进了视网膜及早复贴和维护了良好视力。  相似文献   

9.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在临床上并非少见 ,因其位置深 ,定位困难 ,如合并周边部裂孔则增加手术的难度。黄斑部过量或多次冷凝 ,不仅会破坏裂孔以外正常的视细胞 ,使中心视力下降 ,且过度冷凝易引起玻璃体萎缩及广泛性视网膜前膜增生 ,而导致手术失败。故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既要考虑手术后网膜复位率 ,亦应尽可能保留或提高残余的中心视力。本文采用羊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8月收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161例 ,其中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18例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硅胶与硅海绵垫压的巩膜扣带术治疗多发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多发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31例(31眼)在我院行联合应用硅胶及硅海绵垫压的巩膜扣带术,术中采用硅海绵垫压较大的和(或)较多的裂孔区,用硅胶垫压较小的和(或)较少的裂孔区。结果术后随访12~30个月,31只眼中,手术一次性视网膜完全复位29眼(93.54%),2例再次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网膜复位;矫正视力在0.1以上者14眼;所有患者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联合硅胶与硅海绵垫压手术是治疗多个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并非罕见,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之一。本病手术治疗原则是封闭裂孔,现在虽然可采用激光、冷凝等方法来封闭裂孔,而电凝术治疗本病仍占有重要地位。目前视网膜脱离手术在广大基层医院仍未开展,患者多要送到大城市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确实增加了病人许多麻烦。我院自1982年12月开始,首次使用广东医疗器械修造厂生产的Y-81型眼科电凝排液器作视网膜脱离手术,共13例,现将疗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组织中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可分为裂孔性(原发性)、牵拉性和渗出性(又称继发性)三类,是一种致盲率很高的眼疾。2000年1~8月,对视网膜脱离106例的性质、范围、裂孔的大小、形态、变性区域、玻璃体萎缩程度等因素采取了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复杂的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气/液交换术或硅油注入术,并对患者体位的摆放及作用、术后对户外活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及饮食情况进行指导,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视网膜脱离106例、110眼,男68例,女38例,术前视力在指数130cm~1…  相似文献   

13.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黄斑全层裂孔形成后,液化的玻璃体经此孔到达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而造成的,是眼科临床常见疾病[1],其发生率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10%~20%[2],较早即产生严重的视力损害,常造成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及视野缺损等.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治疗较为棘手,实施手术治疗对术后视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70年代开创现代玻璃体手术以来,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领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微创玻璃体切割术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3].23 G高速玻璃体切割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微创玻璃体切割术,与传统20 G玻璃体切割术相比,具有切口小、免缝合、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4].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对接受23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的20例(20只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倍频532 nm激光光凝预防性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周边视网膜变性或干性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充分散瞳,用+90D前置镜、间接眼底镜和三面镜检查眼底,发现周边视网膜变性或干性裂孔97例,应用倍频532 nm激光光凝进行预防性治疗,观察周边视网膜变性或干性裂孔激光光凝及视网膜脱离发生情况。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0.1±2.2)个月。95例(97.94%)患者周边视网膜变性或干性裂孔激光封闭良好,激光斑形成明显,2例(2.06%)患者发生明显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无法激光治疗,行巩膜外冷凝及外垫压手术封闭裂孔,视网膜脱离复位。结论倍频532 nm激光光凝预防性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周边视网膜变性和干性裂孔安全有效、方便经济,能够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不放液的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是眼科常见疾病.以往外路手术治疗多采用冷凝、电凝或光凝封闭裂孔,环扎、外加压和放液是基本步骤.近年来,最小量的视网膜脱离手术[1]在临床广泛应用,简化手术步骤,避免了许多并发症,达到了封闭视网膜裂孔使视网膜复位的目的.回顾分析我院18例(18只眼)RRD患者采用不放液的巩膜外垫压术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黎琴  廖美英  罗芬  梁晓 《全科护理》2011,9(21):1922-1923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为眼科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可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以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临床上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多见。采用玻璃体切除仪切除玻璃体,光凝封闭裂孔,腔内气体交换或硅油填充手术,已成为视网膜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使视网膜复位,恢复视力。  相似文献   

17.
旅行气枕在视网膜脱离眼内填充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 ,通常利用惰性气体或硅油作为玻璃体腔内填充物 ,为保证气体或硅油上浮顶压视网膜 ,起到促进视网膜复位及封闭裂孔的作用 ,术后患者必须采取特殊体位 ,使裂孔处于最高位。常采用俯卧位 ,至少 3~ 7d。尤其是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这种体位更加重要。但是 ,长时间保持这种体位是术后患者很难承受的 ,而且会带来许多痛苦和不适。 1998年 1月始 ,我科对 12 0例患者使用了旅行气枕 ,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使用方法行俯卧位时 ,在患者面部下方平置一“【”形 (马蹄形 )旅行气枕 ,使患者前额放在气枕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玻璃体注气术治疗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因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于本院眼科接受玻璃体注气术的患者资料,共16例16眼,均行表面麻醉下手术,术后根据视网膜裂孔的位置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术后1~3d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总结术后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中,男8例,女8例,年龄(46.4±14.4)岁(19~68岁),病程(16.8±14.7)d(3~60d),术后随诊时间(7.3±7.0)个月(1~28个月)。15例视网膜裂孔位于上方8个钟点内,l例裂孔位于颞下方。14例为圆形或马蹄形裂孔,其中10例1个裂孔,3例2个裂孔,1例3个裂孔,另2例有多发筛状裂孔,但裂孔范围小于3个钟点。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2例术后出现眼压升高,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13例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5例在术后4d至4个月复发视网膜脱离,其中3例为原视网膜裂孔未能闭合,2例为新发裂孔。一次手术未成功的患者,再次或者多次手术后视网膜总复位率为100%。一次手术成功的8例患者中,5例末次随访视力在0.5或以上,5例术后视力提高,3例无变化;两次或者多次手术的8例患者中,3例末次随访视力在0.5或以上,5例术后视力提高,1例无变化,2例下降。9例黄斑脱离的患者中,7例术后视力提高,而7例无黄斑脱离的患者中,3例术后视力提高。结论对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注气术是一种操作简单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的病例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术后新发视网膜裂孔和复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术前应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应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36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和眼内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结合环扎加压术或眼内惰性气体C3F8填充。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36例(36眼)患者3眼视力无提高,其中1例患者术后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二次玻切术视网膜复位和硅油填充,2例因白内障加重视力下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其余33眼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视网膜完全复位,裂孔封闭,无玻璃体积血复发。结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时早期行玻璃体切除和眼内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结合环扎加压术或眼内气体填充是有效的、可靠的方法,且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双环扎手术对术前未发现裂孔的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从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4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接受双环扎手术治疗的 16例 (16只眼 )术前未发现裂孔的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 16例患者有 9例在术中发现有靠近锯齿缘的细小裂孔。对发现的裂孔和可疑的变性均冷冻处理 ,保留原环扎带 ,将第二条硅胶环扎带置于裂孔或可疑变性部位 ,与原环扎带间距 3 71± 0 6 5mm。其中一例因PVR严重联合做玻璃体手术和C3 F8气体填充 ,术中有 4例放视网膜下液 ,3例有过玻璃体手术史患者放玻璃体液并用 30 %C3 F8气体填充。结果 :除联合做玻璃体手术的患者术后脱离的视网膜未愈经再手术硅油填充获愈外 ,其余 15例脱离的视网膜均一次性复位。术后随访最短 3个月 ,最长 11个月 ,平均随访 4 1个月。除 1例发现有浅的网膜脱离外 ,其余视网膜复位良好 ,最终复位度 93 8%。结论 :环扎术后出现的无裂孔性复发性视网膜脱离仍可选择环扎手术即双环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