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获得能用于中药天麻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及其它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高质量DNA。方法:以天麻花葶为材料,采用改良SDS法提取天麻DNA,经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改良的SDS法能获得高质量的DNA,OD260/OD280为1.75~1.9,蛋白质、多糖、RNA等去除较彻底,适于AFLP分析。结论:改良的SDS法所提取天麻DNA适于AFLP分析。  相似文献   

2.
AFLP技术及其在寄生虫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mplin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是1993年由Zabeau和Vos发明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DNA多态性的新方法。它克服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PCR的缺点,结合了RFLP技术的可靠性和PCR技术的高效性。该方法问世后很快应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寄生虫等生物的遗传育种、构建遗传图谱、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定位、分类等方面的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这种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在寄生虫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是一种新的分子标记,被广泛应用于遗传结构、遗传距离测定、个体识别、纯度测定等领域,近年来其研究对象不断扩展,研究方法和检测技术不断改进,其在遗传多样性、种质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D13S133位点CA重复序列在正常中国人群的多态性分布。方法:应用PCR扩增该位点的CA重复序列,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测定60个正常中国人的等位片段。结果:共检测到15种不同长度的等位片段,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881。结论:该位点在中国人群中具有长度多态性,且其多态性分布与西方人群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山西地区汉族人群D17S30多态性。方法:以PCR技术,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和银染法对小卫星区域D17S30位点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和结论:对山西地区102名无关个体进行了D17S30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调查,发现10个等位基因,片段长度分布于168-798bp之间。基因频率分布于0.0098-0.2745之间,杂合度为0.82。对10个家系进行分析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并获得本地区相应的群体遗传学数据,在医学、法医学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南方鲇16S rRNA基因扩增片段的RFLP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南方鲇不同地理种群16S rRNA基因扩增片段多态性.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片段,并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果 Hind Ⅲ、MspⅠ、DraⅠ、TaqⅠ、Hae Ⅲ在该片段上有限制性位点,但只有Hae Ⅲ在野生种群和养殖品种之间表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结论不同野生地理种群间不存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养殖品种与各野生种群间在该基因片段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多态性变异.  相似文献   

7.
中国汉族群体D4S111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群体中α-艾杜糖苷酶基因D4S111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了广州地区汉族无血缘关系健康个体97名,结果:D4S111位点,在97名无关个体中发现5个等位基因和9种基因型,等位基因片段长度为830 ̄510bp,基因频率为0.0052 ̄0.3608,PIC为0.5966,杂合性为0.78。结论:中国汉族群体中D4S111位点具有高度多态性,并与其  相似文献   

8.
对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技术应用于药用植物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检测、遗传图谱构建、地道基因发掘及控制有效成分合成的关键基因的发掘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利用AFLP标记技术可以建立药用植物的遗传图谱,可以克隆控制中药材有效成分合成酶的关键未知基因;AFLP标记技术用于育种中,可早期对药材进行选择,大大缩短育种进程等。AFLP标记技术有望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中成为最具潜力的分子标记技术。  相似文献   

9.
畲族人群载脂蛋白B(apoB)基因多态性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江西、浙江、福建三省8个畲族家系31个个体中抽血提取DNA,用PCR技术对其apoB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扩增。结果表明:所有子代的扩增片段均可从父母的扩增片段中找到来源,子代为纯合子者,其父母的扩增片段中至少有一条相同,纯合子父亲的扩增片段在几个子代中同时出现。实验证明:畲族人群apoB基因的多态性遵循孟德尔定律。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疗用药的最主要形式。中药研究由单味中药已转向复方研究。新技术、新方法不断被采用,新科技成就已经应用于中药复方的科研当中。随着生物技术的兴起,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建立表达谱数据库,从而为中药复方研究,提供各种靶基因及分析手段。引入分子生物学技术封中药复方的研究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石斛属植物DNA指纹图谱,初步探讨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石斛地道性鉴别上的应用。方法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对石斛属内石斛组4个种和一个外类群种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结果从64对引物组合中选出5对引物组合构建了5个种的DNA指纹图谱。通过聚类分析,石斛属4种植物聚成一个大类,彼此关系得到了很好的分辨,并获得bootstrap校验的有力支持。结论AFLP技术可用于药用石斛DNA指纹图谱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药的特色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的整体调控作用来系统纠正疾病造成的机体失衡。中药在治疗多基因、多因素引起的某些复杂疾病方面相对西药(通常是单一化学成分药物)有独到优势。但以天然动植物为来源的中药在质量控制和疗效科学依据方面的不足严重影响了中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目前,组合治疗现代医学和系统生物学的发展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机会。提出应用现代组合成分药物和组合治疗新概念,科学阐明中药药效的学术观点;并提出综合应用蛋白质组学和化学生物学等生物医学新兴科技从中药中开发现代组合成分新药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基因1(MDR1) C1236T多态性在癫痫患者中的分布,并探讨其与癫痫患者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7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及88例对抗癫痫药物敏感的癫痫患者,提取其外周血DNA,应用多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继以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检测基因MDR1的第12个外显子中C1236T的多态性。结果 两组病例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R1C1236T多态性与癫痫患者对抗癫痫药物反应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现代分析、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为了促进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和基于中药、天然药物资源的活性先导化合物及创新药物的发现,对当前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综述,并重点介绍基于二维高通量制备液相色谱(2D-pHPLC)技术的中药化学成分高效分离技术、基于液相-质谱-数据库(LC-MS-DS)/制备液相色谱(pHPLC)技术的中药化学成分快速识别与高效制备技术、基于LC-DAD-MSn技术的中药化学成分研究与数据库的构建等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药靶向给药系统是指将中药或天然药物经提取分离得到有效部位或单体采用不同的载体制成的制剂,能直接定向浓集于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或细胞内。按载体分类综述了近年来的脂质体、微球、纳米粒、乳剂等几类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此外,由于中药对肠道疾病的特殊作用,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也是中药靶向给药的一个重要部分。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试探阶段,目前的研究大多数以天然有效成分为原料药物,而用中药有效部位及中药复方研制的靶向制剂屈指可数,这与制定中药有效部位及复方的质量标准及制剂工艺难度大有关,靶向给药系统是中药制剂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Recently,the use of herbal medicines has been increased all over the world due to their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fewer adverse effects as compared to the modern medicines.However,many herbal drugs and herbal extracts despite of their impressive in-vitro findings demonstrates less or negligible in-vivo activity due to their poor lipid solubility or improper molecular size,resulting in poor absorption and hence poor bioavailability.Nowadays with the advancement in the technology,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s open the door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enhancing bioavailability of herbal drug delivery systems.For last one decade many novel carriers such as liposomes,microspheres,nanoparticles,transferosomes,ethosomes,lipid based systems etc.have been reported for successful modified delivery of various herbal drugs.Many herbal compounds including quercetin,genistein,naringin,sinomenine,pipeline,glycvrrhizin and nitrile glycoside have demonstrated capability to enhance the bioavailability.The objective of this review is to summarize various available novel drug delivery technologies which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delivery of drugs(herbal),and to achieve better therapeutic response.An attempt has also been made to compile a profile on bioavailability enhancers of herbal origin with the mechanism of action(wherever reported)and studies on improvement in drug bioavailability,exhibited particularly by natural compounds.  相似文献   

17.
为中药生产技术创新与中药现代化提供参考。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对2000年以来的中药生产关键共性新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2000年以来,中药生产关键共性新技术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机械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高速离心分离技术、超声提取技术、微波技术、酶工程技术、超细粉碎技术、薄膜包衣技术、冷冻干燥、高速逆流色谱等。新技术在中药工业化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技术难点。有待进一步完善,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和有关部门日益重视,必将在中药制剂的制备和生产中广泛应用,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汉族人DXS1113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深圳市汉族人微卫星DNADXS1113多态性分布。方法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DXS1113的多态性。结果在100例(男女各50例)无血缘关系中国人中检出12种等位基因(154~178bp),在女性中检出20种基因型,其杂合度为0.74。结论  研究DXS1113的姿态分布本底资料对医学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皮炎外瓶霉的核糖体基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不同致病性的皮炎外瓶霉在基因学上是否具有差异性.方法:试验菌株包括皮炎外瓶霉16株(模式株、标准株、临床及自然分离株),甄氏外瓶霉1株(标准株),丛梗孢外瓶霉1株(临床株).煮沸冷冻法提取DNA,常规PCR扩增核糖体基因及其转录间隔区,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DNA多序列分析方法等进行研究.结果:皮炎外瓶霉核糖体基因及其转录间隔区较为保守,PCR-RFLP对于该菌种的鉴定具有较大意义;DNA序列分析显示,不同来源、不同致病性的皮炎外瓶霉分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提示不同群落致病性的差异存在一定的遗传学基础.结论:皮炎外瓶霉核糖体基因及其转录间隔区序列保守,对于该菌种的分类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血清Epstein-Barr病毒(EBV)DNA片段检出率及其和EBV衣壳抗原IgA类抗体(VCA/IgA)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B)加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检测疱疹病毒的DNA,酶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BV VCA/IgA抗体。结果:33例鼻咽癌患者中,抗体阳性率88%,DNA阳性率55%;对照组120例,仅1例检出EBV DNA片段。鼻咽癌患者中EBV DNA片段的检出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但EBVDNA片段的检出率低于EBV VCA/IgA抗体的检出率。结论:进一步证实EBV与鼻咽癌有密切关系;EBV DNA片段及EBV VCA/IgA抗体检测,有利于鼻咽癌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