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头颈部皮样囊肿的发生率为全身的33%,发生于鼻部者为1~2.6%。半数发生于儿童中,可在2~3岁时手术。鼻部皮样囊肿常发干中线,其位置如下:(1)鼻翼软骨间;(2)鼻梁部;(3)鼻骨深部的中隔软骨处。 X线片可见鼻骨分离、中隔分叉、筛窦不对称、软组织肿胀。瘘管及囊肿可用碘油造影。应与以下各病鉴别: 1.先天性神经瘤: (1)鼻神经胶质瘤:多位于中线,稍偏一旁,为皮下的硬肿块,其上皮肤有微血管扩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给年轻及成年家兔切除不同量中隔犁骨后所产生不同结果的动物实验,同时也介绍了儿童和年轻成人损伤生长中的中隔软骨和面部骨性结构后所产生的结果。给年轻生长中的家兔切除中隔犁骨区和/或大量中隔软骨后,术后第四天就出现鼻生长减慢、切缘(牙合)关系错位和切牙过度突出的现象。实验动物死后解剖与对照组比较,可看到实验组鼻短小、严重下颌骨颌凸畸形、鼻骨和切牙骨较小等,畸形程度和严重性大致随切除中隔软骨量、切除时动物年龄及术后观察时间长短而定。如切除中隔软骨小量,鼻、牙畸形较轻;把中隔软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文介绍鼻外进路矫正外鼻及鼻中隔畸形。方法 采取改良Rethi’s切口。作双侧鼻翼缘至鼻小柱下端蝶形切口。分离鼻骨椎与软骨椎表面的舌形骨膜及软骨膜复合组织瓣。从两侧大翼软骨间进路矫正鼻中隔偏曲。大翼软骨部分移植矫正鼻尖畸形。鼻骨重新对位固定,矫正鼻梁鼻背畸形。鼻骨椎与软骨椎结合区复位、缝合、固定,防止鼻骨椎与软骨椎呈阶梯状,保持鼻梁平直。对骨椎怀软骨椎结合区已破坏者,取髂骨外板移植于鼻骨骨膜  相似文献   

4.
鼻中隔成形术后效果常有不满意者,作者分析与鼻中隔上部未对偏曲进行矫治,而影响鼻瓣区上方气流通道。因此该文提出在鼻瓣区(NV)上方鼻中隔骨与软骨性偏曲,直至上方穹窿部(鼻骨下面)均应矫正。切除了中隔上方偏曲的骨与软骨使NV上方的气道增大。术前对鼻腔用内窥镜检和CT扫描影像分析。该作者介绍5年内由7位医师施行900例鼻中隔成形术,全麻下鼻中隔右侧半切口,分离两侧粘软骨膜,使中隔软骨与上颌骨峪、犁骨和筛骨垂直板游离脱位,剪除与筛骨垂直板接壤的条形软骨和骨,直达鼻骨下面,钳出,膜部复位,鼻腔填塞1~2天…  相似文献   

5.
鼻骨架与皮肤的外伤性损伤常在鼻背部遗留明显的瘢痕,因鼻骨和中隔粉碎性骨折造成鼻长度的缩短,外鼻呈鞍鼻,鼻尖上翘,形成“猪鼻”,患者极为苦恼。矫治这种畸形,需要适宜的皮瓣修补皮肤和鼻粘膜的缺损,并用硬的支撑物构成鼻骨架。本文报告二例,按下述方法矫治成功。手术方法:横行切开鼻背部以松解瘢痕挛缩,并使鼻尖向下,回复到正常位置。分离收缩的鼻粘膜和鼻中隔软骨。接着设计为填补缺损所需要的有足够宽度与长度的两侧鼻唇皮瓣,一个皮瓣向下翻转构成鼻的粘膜,另一皮瓣转位覆盖鼻背部的皮肤缺损。两个皮瓣都用同样方法做成,即其蒂在皮下的带蒂皮瓣,该皮瓣易于移动。拟作为鼻粘膜用的皮瓣,在其中央(与皮瓣  相似文献   

6.
鼻前庭底壁的狭窄是鼻阻塞的常见原因。可见于有些鼻中隔软骨畸形和中隔术后。因鼻中隔软骨畸形的狭窄常由骨胳和软组织联合病变所造成。如中隔软骨由鼻嵴及犁沟脱位,则邻近前庭的皮肤与其下面的骨解脱。软组织的松动,引起一定程度的皮下出血与组织损伤。其后胶元组织的形成,疤痕收缩,在底壁产生如括约肌一样的蹼。这种损伤后愈合类型也可  相似文献   

7.
解剖生理知识是任何外科手术的基础,鼻科手术自不例外。施行鼻部手术若由于不掌握解剖造成失误,将会引起鼻畸形或失去功能。鼻骨锥体是由两块鼻骨、鼻额棘和上颌骨鼻嵴组成。软骨锥体由上、下外侧软骨所组成,它与骨锥体呈纤维性联接,在两锥体之间接触的这一区域称为“keystone区”。它有外科上的重要性,因为严重的外伤或手术时的不慎可以引起鼻畸形。上外侧软骨的末端并不接连于鼻中隔,因此它们可以或多或少自由地移动。它们与鼻中隔一起形成了内孔或鼻瓣,这是鼻通道最狭窄的部  相似文献   

8.
“T”形管在鼻复合外伤中的鼻腔支架固定(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面部外伤常致鼻骨粉碎性骨折、鼻中隔骨折、移位,使外鼻塌陷,鼻腔解剖变异,鼻通气功能障碍。为重造鼻腔解剖生理功能,改善通气障碍。笔者在清创术中应用“T”形橡皮引流管在鼻腔成形中支撑固定鼻腔,保持正常鼻通气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例1男,48岁。因牛角刺伤鼻面部4小时,于1997年12月31日急诊入院。检查可见鼻骨粉碎性骨折,鼻骨塌陷,合并鼻中.隔、左上颌窦前壁骨折自鼻背掀起,右眼球不完全性撕脱。因其鼻背塌陷致鼻后孔、左上颌窦自然窦口闭锁和消失,通气受阻。 例2男,47岁。因“雷管”爆炸复合伤…  相似文献   

9.
鼻骨骨折大部分合并外伤性鼻中隔偏曲,造成复合外伤,致鼻外形及功能的双重影响。采用鼻内镜下成形术治疗近期鼻骨与鼻中隔复合外伤,鼻内镜明视下找到骨折线进行鼻骨复位,同时注重微创原则,在改善通气的基础上尽量多保留组织,尽可能少去除鼻中隔的骨及软骨组织,以最大限度保护鼻中隔对外鼻的支撑作用,兼顾了外形要求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以外径路的鼻整形术来处理鼻尖部的几点优点,特别在再次手术以及鼻腭裂的手术时更为适宜。从解剖上来考虑,鼻外径路对鼻尖部的解剖结构暴露极好。可完全暴露内侧脚、外侧脚和鼻顶背面,可直接见到大翼软骨上缘与侧鼻软骨间的纤维组织、外侧脚上缘与梨状孔缘的相接处。翻起鼻小柱与鼻翼皮肤,还可见到双侧的内侧  相似文献   

11.
标准的面中部揭翻术于 1974年由 Casson等介绍 ,该术式包括一长的唇下切口 ,切开软骨、梨状孔和鼻底 ,广泛的面中部骨膜下剥离暴露术区。随后此术为Conley和 Price(1979)推广。此标准术式可较好的窥视鼻腔、鼻咽部 ,但由于上外侧软骨和鼻骨仍与面中部相连使暴露受限。因而不少学者对此术作改良 ,代表性的有 Pahvolaine和 Malmberg(1986 )等采用鼻中隔贯穿性切开和双侧鼻外侧软骨切断的方式 ,使上部外侧软骨和鼻骨及下部外侧软骨从面中部分离 ,更好地暴露鼻后部、鼻咽 ,尤其是鼻额管、筛板区等。作者认为此改良术式不仅术野暴露好 ,且并发…  相似文献   

12.
患者 ,男 ,1 8岁。于 1 973年 1 2月 1 2日因右侧鼻塞半年 ,两侧鼻塞 3个月入院。专科检查 :右侧内眦部、鼻背、鼻翼隆起 ,皮肤正常 ,右侧鼻前孔有一暗红色、触之有弹性感的肿物。中隔小体被压向左侧 ,致左鼻腔通气受阻 ;右侧鼻后孔有与鼻前孔相同的肿物 ,中隔受压 ,向左侧偏曲。摄 X线片示 :右侧额窦密度增高 ,筛窦区有骨质破坏。在气管插管麻醉下行鼻侧切开术 ,术中见右侧鼻骨、上颌骨额突隆起 ,菲薄如纸 ,咬除鼻骨及上颌骨额突 ,扩大骨窗 ,切开鼻腔粘骨膜 ,见肿物表面光滑、色暗红 ,触之有弹性 ,穿刺抽出血样液体。在分离肿物时 ,除筛板…  相似文献   

13.
面中部脱袖套进路治疗鼻腔、鼻窦和颅底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方法:经口气管插管全麻。4%可卡因麻醉鼻粘膜,1%利多卡因肾上腺素浸润双侧龈顿沟、尖牙窝和瞪大孔,鼻腔依中隔成形术方式浸润麻醉。做4个切口:①双侧软骨间切口(中隔软骨与侧鼻软骨);②鼻中隔小柱贯穿切口;③双侧唇下切口从一侧上颌骨粗隆至对侧上颌骨粗隆;④双侧梨状孔切口至鼻前庭。分离款起鼻背部软组织及双侧上颌骨骨膜,保护眼下神经。锐性分离面中部骨结构上的软组织,继用两条导管目前鼻孔插入,从唇下切口引出,将面中部软组织向上牵拉到眉间和眼眶水平。切除鼻骨和上颌骨额突。向上分离眶骨膜暴露眶底,向外扩大翻…  相似文献   

14.
儿童鼻部肿块较少见,包括脑嘭出、脑膜脑膨出、神经胶质瘤、鼻部皮样囊肿和血管瘤等。脑膨出、鼻部神经胶质瘤和鼻部皮样囊肿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学说:脑膨出由于胚胎期前神经孔(anterior neuropore)未闭,导致颅腔内容物向鼻腔膨出。鼻部神经胶质瘤的构成,Andrew等认为最可能与颅骨前神经孔闭合不完全有关。有关鼻腔皮样囊肿的发生机制,按Grunwald描述,外鼻前壁最初为软骨囊组成,嗣后猶似膜间骨的额骨和鼻骨位子软骨囊前面,鼻前间隙居于软骨囊之前和额骨及鼻骨的后部,突出的硬脑膜通过鼻前间隙到达鼻尖,由于额骨鼻突的生长逐渐将硬脑膜突起与皮肤分开,此时期在硬脑膜突起周围形成一条管道称盲孔。在正常清况下,此盲孔被结缔组织所堵塞,胚胎发生阶段可出现二个有关联的缺陷,如果硬脑膜不与鼻背部皮肤分开,则皮肤可被拉入鼻前间隙而形成鼻部皮样囊肿。如盲孔未闭锁,则将形成鼻神经胶质瘤或脑膨出。 Bradley等复习了英国利物浦二所儿童医院历时20年(1960~1979)的109例先天性鼻部肿块,其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 ,37岁。因被人咬掉鼻子 1h伴疼痛、出血 ,于 2 0 0 0年 1 1月 1 0日急诊入院。约 2 0min后由他人送离体鼻组织来院。检查 :鼻尖、鼻柱、左右各一半鼻翼缺如 ,鼻部皮肤、鼻腔粘膜断裂 ,断缘不整齐 ,断面有活动性出血 ,无异物 ,无明显感染征象 ,鼻背皮肤齿状裂痕。鼻中隔软骨及鼻翼软骨撕断 ,部分裸露。离体鼻组织呈不规则棱形 ,约 1 .5cm× 1 .6cm× 1 .7cm× 1 .9cm ,边缘不整齐 ,与残留鼻创缘吻合 ,断面粉红色 ,皮肤及粘膜色白 ,局部青紫色 ,温度低于正常。鼻腔无脓性分泌物及新生物 ,有新鲜血痂附着 ,通气可。迅速、…  相似文献   

16.
外鼻右侧鼻背皮拌囊肿为一先天性疾病。因胚胎发育过程中有外胚层组织残留在各面突披此接合处所致。文献中报道发生在鼻骨下端和隔背软骨鼻背板交界处囊肿伴有鼻背板缺如者较少见。我院于1994年2月收治1例。  相似文献   

17.
额、筛窦切除术是治疗慢性额、筛窦炎的常用方法,由于术后鼻额管狭窄,结果常不满意。许多医生放置扩张管以维持鼻额管通畅, 因未即刻提供上皮衬料即使长期扩张达6个月,疾病复发率仍很高。1935年Sewall采用取自鼻骨部位的粘骨膜瓣为衬料,后经Boyden和McNaugt改良并推广。即于额、筛窦切除术后,以骨膜起子分离鼻骨粘骨膜,再用咬骨钳切除部分鼻骨和上颌骨鼻突,注意保留鼻骨下端和内缘少量骨质以防损伤鼻侧软骨或两侧鼻骨间  相似文献   

18.
扭曲鼻的处理,是鼻部整复外科的问题之一。较好地了解病理生理及外科技术,将有助于外科医生提高处理水平。病理生理:本病不同于鼻骨凹陷性骨折,扭曲鼻不仅有外观畸形,更有骨骼、软组织的不对称。可由于青年时鼻外伤扰乱了正常骨、软骨的生长关系而引起。血液供应不正常亦是一个因素。家属因素不像驼峰鼻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0岁.发现左鼻腔内肿物渐进性增大3年余,无疼痛.查体见鼻尖部稍隆起,左鼻腔鼻阈处内侧有一新生物延致鼻中隔软骨部.新生物表面光滑呈暗紫色,基底宽.行手术摘除术,局麻下切开左侧鼻翼及鼻小柱皮肤并延伸至右侧鼻翼,以减少切口张力.分离皮下组织后将两侧旁翼、鼻小柱皮肤穿线固定后翻起,见肿瘤位于左鼻腔中隔前方粘膜下,分离中隔粘膜后紧贴肿瘤包膜分离,完整剥离肿瘤.  相似文献   

20.
鼻骨及鼻中隔骨折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通常由外伤引起,诊断并不困难,CT和X片检查后即可确诊。传统的复位方法是在头灯照明下进行,中隔骨折复位不理想,鼻黏膜损伤大,出血相对多等。我院自2005年3月~2009年3月在鼻内镜下行鼻骨锥体及鼻中隔骨折复位术治疗外伤性鼻中隔骨折6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