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为提高减重步行训练机器人的临床应用,进一步促进康复机器人的实际应用与推广提供方法和措施,针对以往步行训练机器人临床应用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一种操作简单、结构灵活、实用性强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方案。方法利用模块化、集约化的设计方法,从人机工程学、康复医学、机械设计等方面对机器人整体进行穿戴式外骨骼、减重训练架、自适应跑台、悬吊背心等功能模块的划分和设计。同时,结合理论计算与SolidWorks有限元仿真,对机器人的关键部位进行优化分析。结果经过实体样机加工和初步临床实验,验证了该减重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结论本次临床应用性设计研究可以提高减重步行训练机器人的实用性,可以为类似的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下肢减重康复训练已成为下肢功能康复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因其在恢复步行能力、纠正步态、改善平衡、减轻肌肉痉挛、减少心肺负荷等方面具有优势,故下肢减重康复训练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然而,下肢康复训练减重支撑系统是下肢减重康复训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合理舒适的减重支撑系统对于减重康复训练的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下肢康复训练减重支撑系统也在一步步改进以满足患者的需求。本文对下肢康复训练减重支撑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发展趋势。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同时融合本单位的相关经验分析总结进行综述。结果:目前所使用的减重支撑系统(BWS)主要有悬吊减重系统、斜床背部支撑减重系统、水浮力减重系统、空气压差式减重系统等。结论:上述几种减重系统都有其缺点,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进行相关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以设计出更加自然、合理的下肢减重支撑系统以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故下肢康复训练减重支撑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减重训练对改善偏瘫患者步行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1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并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学术会议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经头部CT或MIR证实脑卒中并有步行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加传统的步态训练方法,后者除上述方法外还配合减重支持系统训练。60d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60d,观察组步行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款基于气囊式减重原理的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它集主动训练与被动训练、静态平衡与功能评定于一体,适用于下肢偏瘫的脑卒中患者。装置的机械结构包括减重支持结构、步行器、拉伸锁定结构配合U型架、箱体结构和外框架辅助结构。对跑步机这一运动部件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并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应力计算表明:跑步机最大应力值为3.593 2 MPa,最大变形值为1.062 7 mm,均在材料容许范围以内,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斜床减重式下肢康复训练,对人体下肢屈伸运动过程的关节进行运动与受力分析,将人体简化为7刚体模型,采用Lagrange方法进行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并在Matlab中对数学模型仿真,获得人体在斜床不同倾角下训练时关节所受力矩。关节力矩随着斜床倾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人体大、小腿之间夹角的减小而增大。在ADAMS中根据人体参数建立几何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计算两种模型结果间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两种方法获得的关节力矩组间相关系数接近于1,验证了Lagrange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合理性。本研究结果对制定个性化下肢康复训练方案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并对下肢训练康复器械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合我院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运用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下肢功能的相关情况,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和国际随机数字排列法,将从我院接诊脑卒中患中,选取54例偏瘫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训练方法,给予康复组康复训练方法,观测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估结果对比。结果训练后,对照组ADL评估结果为(19.00±5.04),NIHSS为(5.00±1.13),FMA为(21.00±3.05);康复组ADL评估结果为(28.54±4.57),NIHSS为(1.24±1.54),FMA为(28.00±1.63)。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治疗中,康复训练可有效给予患者相应的训练,促进肌群活动,提高下肢功能恢复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支撑减重康复训练系统现已成为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重要治疗方法。本文针对现有的恒定阻抗减重的骨盆支撑减重康复系统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骨盆机构提供固定的运动轨迹、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跟随人体重心高度(CoMH)的骨盆支撑减重康复系统。该系统通过惯性测量单元采集人体下肢运动信息,经过人工神经网络对CoMH进行预测,实现骨盆支架高度的跟踪控制。通过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骨盆支架运动轨迹固定的传统减重康复训练,跟随CoMH骨盆支撑减重康复训练使患者患侧髋、膝关节活动范围分别提升25.0%和31.4%,患侧摆动相与支撑相占比更接近健侧步态相位。该减重康复训练模式的骨盆支架的运动轨迹取决于当前训练者的状态,可实现偏瘫患者健侧主动运动引导行走训练。动态调整减重支撑的策略更有助于提高行走康复训练效率。  相似文献   

8.
设计出一款多态脊柱康复爬行训练仪。该爬行仪可实现被动形式下的跪撑爬行、攀高爬行、俯式爬行、扭腰摆动等多种爬行训练模式。爬行运动对脊柱有很好的锻炼效果,根据爬行运动设计要实现的动作,利用Solid Works对训练仪整体结构进行三维建模,对训练仪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理论分析,并结合Solid Works Motion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最后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主要受力部件进行静力学分析。通过运动仿真,三维模型可以实现各种预定的运动模式,而且对关键部件进行的强度校核满足强度要求。该训练仪运动模式多样且结构设计合理,选材强度合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机器人康复训练是解决中风瘫痪患者康复训练需求的重要方法,康复机器人设定的训练参数对患者能力的适应程度是决定训练能否加快患者康复进程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上的康复训练内容由康复医师对患者进行量表评估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制定,这种经验式的训练方法在康复机器人训练过程中无法实现。为了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运动训练参数与患者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本文建立了牵引式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的Simulink人机整体模型,并将模型计算的人体肩关节、肘关节运动与实际动作下的肩关节、肘关节运动进行了对照。分析显示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从而证明了模型的准确性。进一步地,本文根据模型仿真结果拟合了人机接触端平面画圆半径与人体肩关节、肘关节主动运动自由度的线性函数关系,为临床上康复机器人制定训练目标提供了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提高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训练速度和效率,本文设计了一种训练系统.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参数设置、EEG采集、特征提取、分类及其结果反馈、分类器模型建立.方法 在训练系统设计中,首先使用VC++编写的脑电信号采集软件获取脑电信号,而后通过TCP/IP实现与MATLAB之间的数据传输,在MATLAB中实现特征提取与分类识别,并将识别结果实时反馈给受试者,使受试者能够及时调整自身状态,并选择合适的反馈方式,从而在较短时间内生成有效的分类器模型.结果 该系统具有接口方便、功能强大、界面友好的特点,通过建立的在线系统对训练系统进行了初步检验.结论 该系统可使使用者进行方便有效的训练,进而缩短训练时间并提高脑机接口系统的识别正确率,为脑机接口应用系统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肢体在发病驰缓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康复,观察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效果。方法将14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康复训练组在发病早期进行心理康复和肢体强化康复训练,对照组60例按常规治疗,执行常规治疗护理。结果康复训练后Barthel指数评测两组日常能力,康复训练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进行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是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通过对精神分裂症伴发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早期康复训练,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分裂症伴发脑卒中偏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2人为康复组,在发病72小时,生命体征平稳以后开始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另48人为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  相似文献   

14.
《微循环学杂志》2020,(2):44-48
目的:观察心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38例)和心肺康复组(38例)。常规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及用药;心肺康复组在常规康复组的基础上进行心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及康复训练12周后运动功能(FMA评分)、心肺功能[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峰值摄氧量(VO_(2peak))、无氧阈(AT)、峰值能量代谢当量(MET_(peak))、每分峰值通气量(VE_(peak))、最大心率(HR_(peak))、静息心率(HR_(rest))]及日常生活能力(MB)指数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康复训练前,两组以上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两组FMA、LVEF、LVESD及MBI均较康复训练前改善(P<0.01),且心肺康复组较常规康复组改善更明显(P<0.01)。康复训练后,常规康复组仅VO_(2peak)、AT、HR_(peak)和HR_(rest)优于康复训练前(P<0.05或P<0.01),而心肺康复组VO_(2peak)、AT、MET_(peak)、VE_(peak)、HR_(peak)、HR_(rest)指标均较康复训练前改善(P<0.01),且优于常规康复组康复训练后效果(P<0.05或P<0.01)。结论:心肺康复训练较常规康复训练更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心肺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脑卒中导致偏瘫合并心理障碍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及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认知功能和心理治疗。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时应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FMA和MMSE评分明显提高(t=-7.93,P0.01,t=2.98,P0.01),HAMD评分显著下降(t=-7.93,P0.01)。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合并心理障碍的患者,在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同时,积极开展心理治疗,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心理状态的改善,同时也能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Not all patients with suboptimal weight loss after bariatric surgery a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postopera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their weight los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barriers to and facilitators of participation in postopera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MethodsThirty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patients (18), physicians (6), and therapists (6) (i.e., psychologists, dieticians, or physiotherapists). A thematic analysis approach was used.ResultsEmotional responses caused by confrontation with suboptimal weight loss hampered patients'' deliberation about participation; insufficient exploration of their need for help limited patients'' ability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patients were receptive to their physician''s advice when their physician respected their autonomy; using visual weight loss graphs helped to explain suboptimal weight loss to patients; and financial costs and time constraints obstructed participation.ConclusionsTo improve adequate intervention participation, healthcare providers should focus on emotion regulation, support patients in exploring their own need for help, and respect patients'' autonomy.  相似文献   

17.
李锡春 《医学信息》2019,(15):161-162
目的 观察药熨配合中医推拿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药熨配合中医推拿,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9%,高于对照组的7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熨配合中医推拿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日间康复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0例首发精神病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维思通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日间康复训练。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个人与社会量表(PSP)对两组患者进行训练前后康复状态的评估。结果8周后研究组GWS、CGI、PSP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日间康复训练能减轻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幸福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社交技能,降低社会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