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侧肢体定时运动对预防输液局部肿胀的作用,以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方法]将使用静脉留置针的383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将留置静脉留置针的肢体放于病人身体两侧,告知病人尽量减少肢体活动。干预组将留置静脉留置针的肢体抬高并定时运动。[结果]干预组静脉留置针留置侧肢体肿胀率低,留置时间长。[结论]将静脉留置针侧肢体抬高并定时运动可有效防止穿刺部位肿胀、延长留置针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医护人员在为偏瘫病人静脉输液时常习惯选择瘫痪侧作穿刺部位,其理由是(1)瘫痪侧肢体不动或少动,故不易发生脱针或漏渗液体。(2)不影响健侧肢体的活动,有利于病员能部分照顾自己。(3)便于护理。(4)  相似文献   

3.
减少微量空气的排气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在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当针头刺入血管见到回血打开调节器时,经常会见到少量空气顺着头皮针快速进入血管,有时当患者改变体位或活动输液侧肢体时,也会见到一连串的小气泡随着液体进入血管,给患者带来威胁和危害,同时也给医疗纠纷埋下隐患。据我们观察,这些微量空气,主要集中在输液器末端的橡胶管、终端滤器及头皮针的接头处,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1月以来 ,我们对静脉输液拔针手法进行改进 ,经临床观察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方法输液完毕时 ,操作者左手拇、示指反折输液针尾后 1cm处小软管 ,将针柄抬高 10~ 15° ,棉球顺血管走向纵向按压针眼上部 ,拔针 (按压 5min病情轻者病人手指按压、压力适中 ) ,协助病人穿刺侧肢体上举 1~ 2min ,然后旋紧调节器 ,左手示、中指夹住反折处 ,右手取下输液瓶及输液器 ,把输液针头与输液器分离 ,针头放回污物筒时松开左手反折处。2 优点改进后与传统方法比较。 (1)反折输液针尾后小软管、上举穿刺侧肢体均可形成一定压力 ,促进血液…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完毕拔除输液器针头后 ,针眼部位盖以无菌棉球 ,用胶布固定 ,再用对侧手紧压 ,采用这种方法 ,许多患者忘记按压 ,有的按压不合适 ,造成局部止血不力而出血、渗血。尤其是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 ,血管周围缺乏组织支持 ,血管硬化 ,收缩功能差 ,输液拔针后针眼渗血及皮下大片淤血更常见。同时 ,出血及局部皮下淤血又是血管受损伤的指征 ,给护士下次输液部位的选择增加了难度。常规止血法在拔针后 ,患者必须用对侧手按压针眼部位 ,这样两只手均被占用 ,不能做许多事。此外 ,对一侧肢体功能障碍或偏瘫患者 ,在健侧输液拔针后 ,患侧肢体不能…  相似文献   

6.
应用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应用静脉留置针封管期间或输液过程中采集血标本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即在封管期间用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为A组,在输液过程中用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为B组,并同时用负压采血管在A、B两组患者对侧肢体采集血标本做自身对照,对比检测结果有无差异。结果:应用静脉留置针封管期间或输液过程中采集血标本与其自身对照组检测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作为采血路径,可在封管期间或输液过程中采集血标本,以减少多次穿刺给患者的痛苦,但要注意方法必须正确。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是一项侵入性护理操作,可导致发热、静脉炎等输液反应的发生。我院8 432例接受输液治疗的病人中,发现4例病人输液侧肢体意外发生水疱,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现将输液侧肢体发生水疱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克服传统夹板中的不足,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输液夹板,此种输液夹板不仅能将输注药液的肢体与输液夹板固定,而且可将输液夹板与其下的床侧梆、床护栏或坐椅扶手等物件相互固定,使昏迷病人或躁动的精神病人的肢体得以妥善固定,保证了输液的顺利进行,现介绍如下。1构造(图1)2使用  相似文献   

9.
留置针输液时活动关节对输液肢体血液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患者输液时都是保持输液肢体一个平稳的姿势不动,这样会使输液肢体的血液循环不畅,引起输液肢体的肿胀,影响留置针保留的时间。近年来,国内外围绕如何改善患者输液外渗这一难题进行了改进。2006年10—12月笔者对56例留置针输液患者采取了输液肢体活动指导预防输液肢体肿胀,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对同侧肢体指尖血糖监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液对同侧肢体指尖血糖监测的影响.方法:对单侧上肢正在静脉输液治疗的43例重症病人进行随机血糖监测.均为留置针输液,所输液体为常用的治疗性及营养性液体,用快速血糖仪先测输液端肢体的指尖血糖,然后再测非输液端肢体的指尖血糖,时间间隔控制在5 min之内.结果:输液组与非输液组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这种无差异性与所输的液体无直线相关(P8>0.05).结论:输液不影响同侧肢体指尖监测血糖,因此可以在输液一侧监测指尖血糖.  相似文献   

11.
李琳  张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0):2508-2508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静脉输液途径仍以外周钢针为主,而其固定是否合理与输液过程是否顺利、滴速是否稳定、穿刺侧肢体活动后是否易出现液体外渗、拔针时是否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等息息相关。笔者介绍我院统一的一种新的外周钢针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次性输液辅助用导管用于锁骨下置管与输液器相应接头连接或用于连接相应配有的穿刺嚣式接头进行连接。临床工作中,病人因各种治疗或检查中断正在的输液治疗,拔针检查完回病房后再次注射,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痛苦。工作中我们用输液辅助用导管代替静脉留置针,病人随时可以连接输液器进行输液治疗,我科应用了20侧病人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自行研制一种新型小儿静脉输液肢体固定装置,通过与传统留置针固定方法进行比较,探讨使用新型固定装置的优越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00名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新型小儿静脉输液肢体固定装置,对照组应用传统留置针固定方法,观察使用新型留置针固定方法较传统固定方法是否能延长留置时间。结果两种不同的留置针固定方法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新型小儿静脉输液肢体固定装置较之传统留置针固定方法成功率提高。结论骨科患儿在使用留置针时,采用新型固定装置可提高静脉穿刺固定的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痛苦,并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肢体疼痛速效止痛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患者在输液过程中 ,常因静脉输入刺激性较大或浓度较高的药物而引起输液肢体及局部胀痛、疲乏等 ,采用对侧穴位按压法 ,是解除患者疼痛的较好护理方法。 1 机理 依据针灸“同经相应交叉”取穴法 ,按压输液肢体对侧穴位 ,破坏药物或输液刺激引起的大脑皮层原兴奋灶而达到治疗效果。此方法简便易行 ,见效迅速 ,较减慢输液速度和局部热敷等方法的止痛效果好。 2 方法 患者上肢静脉输液感到局部胀、痛、疲乏时 ,按压对侧上肢合谷或内关穴 ,以患者感到酸、麻、痛为止 ;如果患者下肢出现症状 ,则按压对侧足三里或三阴交穴静脉输液肢体疼痛速效…  相似文献   

15.
天气转冷,卧床输液患者都会把输液侧肢体放进被窝取暖。厚重的被子很容易压住输液针头使输液速度减慢。活动肢体时被了会不慎碰歪输液针头或把针头带出而至液体外渗或漏出,从而使患者经受重复穿刺之苦,现介绍一种经济简单的能保护静脉输液的小支架。  相似文献   

16.
患者住院期间每日进行输液,常常导致输液部位或输液侧肢体冰冷,我们利用旧输液袋(250ml)设计制作成简易热水袋提供给患者使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立新  李晶 《现代护理》2006,12(20):1942
患者四肢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但往往因小儿、躁动患者配合度低或病情危重输液时间长等原因,经常导致输液中途脱针,复针率高。这样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我们在输液工作实践中对肢体进行夹板固定后用利用简易约束带进一步固定,此方法受到了手术患者、小儿及躁动患者、危重病人护理者的认同,效果也比较好。1材料夹板1个(大小可根椐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简易约束带1根(70~80cm)(布带、绷带或绳均可)。2方法先将简易约束带与夹板固定,然后将输液后的肢体固定在夹板上(系扣面向上),再将余留下的约束带系在床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留置针在脑梗死偏瘫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62例脑梗死偏瘫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患侧组81例和健侧组81例,两组均选用上肢浅静脉进行穿刺。观察两组病人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输液渗漏发生率。[结果]健侧组静脉置管时间长于患侧组(P <0.01);健侧组输液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患侧组(P <0.01)。[结论]脑梗死偏瘫病人采用健侧静脉留置针可延长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同型号直式与三通式套管针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单日应用三通式套管针、双日应用直式套管针抢救输液。观察指标:单针开放液路情况、穿刺中血液污染情况、输液肢体活动度。结果:使用三通式套管针更有利于保护操作者,并可直接开放多条液路,保证抢救药物及时应用。结论:三通式套管针更适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输液,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闫俊平 《全科护理》2008,6(24):2216-2217
静脉输注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当针头刺入血管见到回血打开调节器时,常常见到有少量空气顺着头皮针快速进入血管,有时病人改变体位或活动输液肢体时,也会见到少量空气随着液体进入血管,给病人带来恐慌和危害,同时也给医疗纠纷埋下隐患。据我们观察,这些微量空气主要集中在输液器末端及头皮针的接头处,并且与排气方法有关。我们对240例输液病人采用两种排气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改进后的排气方法能明显减少微量空气进入血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