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掌握重庆市布鲁氏菌病疫情及流行趋势,为布鲁氏菌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畜牧业发达,畜牧饲养量较大的区域作为监测点对重点职业人群进行病情监测;收集重庆市畜牧部门2008-2012年期间的畜间感染布鲁氏菌的资料。人群和动物血样均采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检测。结果 2005-2012年共主动搜索重点职业人群18 521人,未发现符合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的临床症状、体征的病例;重点人群采集血清标本3 727份,血清学阳性率为0.94%;以2011、2012年血清阳性率较高,随着年份的增加,阳性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4.04,P0.01)。男性血清学阳性率(1.16%)高于女性(0.38%)(χ2=4.90,P0.05);阳性者以青壮年为主;不同职业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1),以奶牛饲养员最高(2.31%)。共调查68 181头牲畜,血清阳性率为0.83%,均为奶牛,以2012年为最高(1.83%),2009年最低(0.01%);随着年份的增加,畜间布鲁氏菌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453.49,P0.01)。结论重庆市人间和畜间布鲁氏菌病感染呈上升趋势,奶牛是人间布鲁氏菌病感染的主要传染源,应加强牲畜检疫和人群监测,及时发现疫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广州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及试管凝集试验(STA)对2009-2013年广州市从事羊、牛、猪畜养殖、交易、屠宰、畜产品加工销售、兽医等职业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通过χ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同时对职业人群和劳动场所管理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防控知识培训,分析防控策略效果。结果 5年共监测重点人群3 747人,其中男2 662人,女1 085人,阳性85人,阳性率为2.27%,其中隐性感染44例,发病41例。不同职业布鲁氏菌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牲畜销售、肉类加工销售(3.67%)和屠宰(2.81%)等职业感染率较高,养殖业(0.58%)较低。感染者主要分布在白云区,男女比例为5∶1,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各年份之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人群布鲁氏菌病感染率居高不下,职业人群发病率较高,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应为加强牲畜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管理,做好职业人群的主动监测、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珠海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监测方法,选取珠海西部地区与牲畜及畜产品有接触的重点人群,设计问卷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清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职业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共监测226个职业人群,采集到226份标本,检出阳性标本23份,阳性率为1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幼畜接生员OR=6.00(1.11~32.46)是危险因素,使用消毒液洗手OR=0.32(0.12~0.90)是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珠海市畜牧业从业人群中,幼畜接生员工种感染布鲁氏菌病的危险性大,使用消毒液洗手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郑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疫情变化趋势及原因,为制定布氏菌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评价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和《河南省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要求,我市继续对巩义市全国布鲁氏菌病固定监测点以及全市其他11个县(市)、区作为非固定监测区进行监测;对从事家畜养殖、贩卖和屠宰等职业的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采用试管凝集试验(AST)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0年监测结果表明固定监测市对重点人群调查1692人,血清学试验(AST)509人,阳性39人,阳性率为7.66%;非固定监测县(市)、区对重点人群血清学试验(AST)1091人,阳性28人,阳性率为2.57%.全市新发急性期现症病人106例,发病率为1.540/10万.新发病人绝对数较去年同期上升55.88%.结论 郑州市布鲁氏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且有向城镇蔓延的趋势,根据流行特征,加大布病防治力度,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爆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大连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监测疫情动态,做好防制工作。方法依据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GB16885-1997《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对重点职业人群进行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006-2010年共报告布鲁氏菌病13例,年均发病率为0.04/10万,无死亡病例和暴发疫情,5~8月为发病高峰,所报病例中奶牛和绒山羊饲养员占61.54%。35~45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69.23%,旅顺口区为疫情高发区;重点职业人群流行病学调查6 302人,发病率0.05%;血清学检测1 161人,阳性率3.01%,旅顺口区阳性构成比最高,为37.14%;阳性畜疫点高危暴露246人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率为13.41%,发病占血清抗体阳性的6.06%,远高于重点职业人群;畜间布鲁氏菌病年均检出率为0.75%,旅顺口区疫情较重,阳性畜检出率为3.96%,占阳性畜检出总数的53.83%。结论应积极采取以加强职业人群的监测和宣传教育、提高牲畜检疫率、及时淘汰病畜等综合性防护措施,降低布鲁氏菌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病(下称布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本地区畜间流行广泛,严重影响畜牧业,危害人群健康。为查清本地区人群布病感染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5~1986年对广州市及所属8个县共92个区乡进行了不同职业人群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6年青海省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监测结果,掌握人间布病的地区、人群、职业分布情况。方法在青海省选择6个县开展人间布病调查,着重调查与牲畜及其产品接触密切的重点人群。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布病抗体检测,根据《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 269-2007)进行诊断。结果血清检测1 430人,感染10人,感染率为0. 70%,患病5人,患病率为0. 35%,确诊新发病例2例,发病率为0. 952/万。感染率和患病率职业分布以牧民为主,占100. 00%;民族分布以藏族为主,占100. 00%;河南县感染率和患病率均最高,均为1. 46%; 30~39岁年龄组感染率和患病率均最高,分别为1. 20%和0. 72%。结论青海省人间布病疫情仍然活跃,应加强对牧民的健康教育宣传和行为干预,提高重点人群的自我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宁市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情况,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订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常规疫情监测和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宁市2011年常规疫情监测布病发现1例患病,发病率低;监测点监测211人,阳性5人,阳性率2.36%。男性感染1人,女性感染4人,男女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感染年龄30岁以上为主,职业以饲养、管理及后勤人员为主。结论 2011年南宁市布鲁氏菌病发病率低;监测点阳性率较高,应加强传染源管理,继续加强人间布病监测,对重点人群及时开展布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趋势,促进经济发展,保护人民健康,积极有效地尽早控制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方法按照《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实施方案》、《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的方法进行监测,对和静县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重点职业人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监测,结合血清学结果综合分析,SAT:1:100++以上者为阳性。结果 2013年-2015年每年调查县城的特区和半农半牧区6个乡镇,共调查重点职业人群867人,血清学检测867人,阳性374人,阳性率43.14%,男性阳性率51.38%,女性阳性率29.32%,男女比例为2.94:1,不同职业人群血清学检测,畜牧工作者阳性率最高53.09%,学生阳性率最低2.86%,不同年龄组中40岁年龄组、5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2.97%和49.26%,其次是≥50岁组是40.85%,20岁年龄组阳性率为24.76%。结论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2013年-2015年和静县每年均有布鲁氏菌病阳性血清检出,而且布鲁氏菌病确诊病例在各个乡镇,均散在发生,由于治疗不及时,布鲁氏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疫情形势非常严峻,应重点加强人间布鲁氏菌病的宣传监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宁夏红寺堡开发区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规律及特征.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宁夏红寺堡开发区7岁以上布病重点人群进行入户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样,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实验室血清学检测.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诊断病例.结果 共调重点人群1 267人,收集血样1 267份,血清阳性48例,感染率3.79%,其中确诊39例,患病率为3.08%.性别、民族、亲自接羔、卫生习惯差等因素是重点人群患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红寺堡开发区布病疫情较重,重点职业人群卫生习惯差、防护意识淡薄,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1.
德宏州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查明德宏州是否有布鲁氏菌病流行及流行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布鲁氏菌病抗体,并进行个案调查及分析。结果 1992-2010年检测从事畜牧业高危人群血清2 447份,阳性43份,阳性率1.76%,几何平均滴度1∶141。传染源主要是猪,其次是牛和羊。结论德宏州有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要针对疫情开展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4-2008年河北省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治布鲁氏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及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8年全省共报告布病病例9810例,11市均有病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张家口、承德、保定、石家庄、邯郸五市,其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92.50%,季节发病以3~7月发病例数最多,占全年发病数的62.83%。发病年龄集中于20~60岁,占全年发病数的86.61%,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农民、饲养、屠宰及畜产品加工人员为主。结论河北省布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传染源持续存在及重点人群缺乏布病防治知识是疫情上升主要原因。要控制布病疫情上升,应加强卫生、畜牧部门密切合作,加大对重点人群的监测力度、深入开展对重点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重点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特证,分析患病危险因素,实施健康干预,为制定科学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地区重点职业人群如牲畜交易、屠宰、养殖和畜肉加工的从业人员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检测(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知信行”问卷调查;通过病例对照研究、X2检验等统计分析找出感染危险因素并实施干预措施,了解干预效果。结果共调查重点职业人员627人,其中布病感染者77人,感染率为12.28%。职业人群的性别、工种、工作年限、接触牲畜种类等因素对感染布病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接触羊只(包括屠宰/运输/销售羊只、接触牲畜流产物/胎盘)是感染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接触羊只与接触非羊动物的职业人群其布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R=32.18(95%可信限为7.82~132.36)];工作时不使用手套和口罩(OR=2.86)、工作后不用消毒液洗手(OR=3.206)也是感染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广州地区重点职业人群感染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销售/屠宰/运输羊只、接触牲畜流产物/胎盘、工作时不使用手套和口罩、工作后不用消毒液洗手等。规范牲畜的免疫和检疫,加强监测和市场管理,开展从业人员健康教育,工作时做好个人防护是预防控制布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花都区人间布病流行分布情况,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辖内受布病威胁的重点人群进行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 1992—2004年布病监测血清学共检测1559人,阳性2人,阳性率0.13%。阳性者为男性,职业为兽医,感染年龄在20~30岁。结论通过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人间布病的发生。但仍要长期进行人间布病监测及畜间布病检疫净化工作,才能巩固布病达标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自治区2002-2006年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布病疫情,探索布病疫情的流行特点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使用Excel和Epi Info软件对布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6年,内蒙古布病报告发病率由3.42/10万上升到33.32/10万,升高近10倍;布病发病呈明显的季节周期性,夏季为发病高峰期,冬春季发病较少;到2006年全区12个盟市除阿拉善盟外,均有病例报告;病例以从事畜牧业人员为主。结论由于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牲畜交易频繁;再加上新牧民缺乏防病意识,相关部门检疫、免疫措施不到位,使得内蒙古布病疫情5年间快速上升,如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人间新发病例会继续增加,将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发展,后果将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西宁地区动物检疫人员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调查,了解布病在该人群中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和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进行血清学检测,通过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获得布病疫情资料。结果共调查职业人群80人,男性占63.75%(51/80)、女性占36.25%(29/80)。年龄中21-30岁最多,占52.50%(42/80);民族以汉族最多,占77.50%(62/80);接触年限以10年以内的最多,占60.00%(48/80)。血检查出RBPT阳性1人,平均阳性率为1.25%(1/80),Coombs阳性1人,平均阳性率1.25%(1/80),确定感染1人,感染率为1.25%(1/80),患病数1人,平均患病率为1.25%(1/80)。结论青海省西宁地区动物检疫人员中存在着布鲁杆菌病的感染情况,疫情相对稳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频繁的接触,造成感染机会增多。应加强对职业人群的职业教育,定期开展职业人群的布病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乌拉特中旗人间布鲁氏杆菌感染现状。方法:选择乌拉特中旗医院就诊的布鲁氏菌病疑似患者、从事养殖业者、兽医、屠宰、贩运经销等人员作为检测对象,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结果: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检测631人,确诊阳性病例28人,阳性率为4.4%。春季和夏季为高发季节,发病人群以从事养殖业者,且年龄在21~50岁的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结论:布鲁氏菌病在牧业从业人群中流行较快,控制布病在人群中流行,应加强防疫、检疫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