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改良双极电凝治疗鼻血管瘤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鼻血管瘤患者,通过患者取半卧位,消毒、铺无菌孔巾、局部喷2%地卡因3次、填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3次,调节鼻内镜,并将改良双极电凝尖端置于血管瘤的部位,边吸引止血,边双极电凝作用止血,每处作用2~3点,输出功率23W,作用时间1~3s。术尔泰冲洗鼻腔,明胶海绵填塞(含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少许)。术后抗炎治疗,48h取出填塞物。结果 96例鼻出血患者中,一次性治愈91例占95%,再次出血者5例占5%。未发现鼻中隔穿孔,无鼻腔粘连,无嗅觉减退。结论该疗法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创伤面积小,克服了盲目性,使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并且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效果理想,应首选。  相似文献   

2.
任广英 《淮海医药》1998,16(1):64-64
应用鼻中隔粘一软骨膜分离+划痕法治疗反复性鼻衄147例,效果满意,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男89例,女58例,年龄13~56岁,平均26.2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1年3个月.其中单侧94例,双侧性53例.鼻中膈前下方黎氏区血管扩张及糜烂105例,血管瘤42例.2手术方法常规消毒,2%地卡因棉片粘膜表面麻醉,1%普鲁卡因+0,1%付肾上腺素少许,鼻中隔粘膜下浸润麻醉.用15号刀片在一侧鼻中隔皮肤与粘膜交界处作一弧形切口.切开粘软骨膜约1~1.5cm,用骨膜剥离器沿切口处向右上、右下逐步将同侧粘一软骨膜从鼻中隔软骨分离开,分离至略超过出血范围即可.用11号刀片作了3~4条长约0.5~1.ocm切口,深度达粘软骨膜.粘膜瓣复位.凡士林纱条压迫止血.  相似文献   

3.
本文82例共93侧鼻腔,均为鼻中隔前端出血部位可窥见的鼻衄患者。其发生在鼻中隔前下区79例(85.0%);鼻中隔偏曲嵴突处12例(12.9%);出血点不明者2例(2.2%)。治疗方法:3%红汞液消毒鼻前庭后,以1%地卡因粘膜表面麻醉后(也可于注射  相似文献   

4.
鼻腔鼻窦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鼻腔粘连、粘连可以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降低手术治疗的效果,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43例(共47侧)鼻腔、鼻窦术后粘连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3例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13~52岁,平均32岁,单侧39例(左侧23例,右侧16例),双侧4例,其中院外手术引起15例,我院手术引起28例,43例病人均有明确手术或微波、激光等治疗史,我数患者无自觉症状,15例有不同程度的鼻塞,3例有头痛,2例有血涕或鼻出血。引起鼻腔粘连的手术及粘连部位见下表表1手术及粘连部位的分布术式中膈与下甲中膈与中甲…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用北京天坛医院孙书声介绍的后鼻孔息肉钩治疗后鼻孔息肉3例。方法简单,迅速,出血少,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钩的制作:选择一较粗的钢丝或铁丝(我们用吸引器通条),将其一端作成一小圆头,然后将其弯成一小钩,钩子的大小不要超过5mm~6mm。手术方法:用1%的地卡因加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取出棉片后,用鼻镜撑开鼻孔,将小钩有钩侧朝上贴紧鼻腔的外侧壁,轻轩放入鼻腔,向后使其略超过鼻息肉的蒂,然后向中线转90度,使小钩朝向鼻中隔面,稍退小钩,使其勾在息肉的蒂上,将钩尽可能上移达蒂根部。让病人先吸  相似文献   

6.
柏茂仁  马玲 《江苏医药》2000,26(9):739-739
我科 1993年 1月~ 1999年 4月采用鼻腔进路于鼻泪管内埋入带侧孔的硅胶管治疗慢性泪囊炎4 3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4 3例中男性 7例 7只眼 ,女性36例 4 1只眼 ,年龄 18~ 64岁 ,平均 31岁。病程 5个月~ 2年。术前常规泪囊碘油造影了解泪囊及泪道阻塞情况。二、手术材料 泪道探针 ,沿圆头端起算 ,将硅胶管剪成 18至 2 0mm长 ,剪成网眼状。一次性静脉输液针。三、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行泪道冲洗 ,呋麻液滴患侧鼻孔 ,用 2 %地卡因肾上腺素液浸润棉片收缩麻醉鼻腔粘膜 2次。行鼻泪管探通术将探针插至鼻腔 ,行鼻腔消毒。硅…  相似文献   

7.
张道俊 《医药导报》2001,20(12):774-774
我科 1997年~ 1999年应用 3 %过氧化氢溶液棉球局部压迫治疗鼻出血 10 8例 ,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科门诊收治的前鼻孔鼻腔粘膜糜烂所致出血 10 8例 ,男 62例 ,女 4 6例 ,年龄 7~ 62岁 ,平均 3 5岁。1.2 治疗方法 取半坐位 ,取净鼻腔积血 ,用 1%地卡因棉片贴敷 2次 ,以防疼痛影响操作。用枪状镊夹取大小合适的浸有3 %过氧化氢溶液棉球压迫出血部位 3~ 5min ,如仍有出血 ,可用上法直至出血停止。2 结果10 8例 1次压迫止血者 68例 ( 63 .0 % ) ;2次压迫止血者 2 7例 ( 2 5 .0 % ) ;3次压迫止血者 13例 ( 12 .0 % …  相似文献   

8.
对象 收集 1998年度我院耳鼻喉门诊病例中保守治疗无效之慢性鼻炎患者 4 5例。方法 采用EBH—Ⅲ微波治疗仪 (珠海知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先用 1%地卡因及 1%麻黄素液各喷鼻腔 3次 ,10min后用微波针型探头紧贴下鼻甲粘膜下缘 ,通电时间根据其下鼻甲粘膜收缩情况及患者耐受性而定 ,输出功率 30~ 4 0W ,由下鼻甲前端至后端依次治疗完毕后 ,用麻黄素液棉片置于下鼻甲与中隔之间 ,次日取出 ,隔日清洁鼻腔1次 ,滴 1%麻黄素液 3次 /d以防粘连。结果 目前尚无统一疗效标准 ,本组参照他人的疗效标准规定 :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 ,下鼻道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纽扣式电池鼻腔异物所致鼻化学腐蚀伤的并发症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3例因纽扣电池鼻腔异物所引起的鼻化学腐蚀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全部行常规鼻腔检查,在鼻内镜下取出纽扣电池;注意反复冲洗;术后每日换药,术后第1天即开始采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剂行冲洗;给予喷有贝复剂的明胶海绵覆于其上,每天换药2次。结果治疗中,2例患儿发现鼻中隔黏膜坏死破裂,其余患儿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鼻腔肿用、糜烂,给予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后给予应用适量抗生素等其他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经治疗后,患儿均获得痊愈,门诊随访2~3个月发现,1例患儿出现鼻中隔穿孔,1例出现轻度鼻腔粘连,经给予再次治疗后痊愈,其余患儿均恢复正常,通气良好,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结论小纽扣式电池鼻腔异物是一种较为危险的鼻腔异物症状,可引起鼻腔化学性腐蚀伤,如处理不当可能引起鼻中隔穿孔、鼻腔狭窄等症状。治疗上应给予及时取出纽扣式电池,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等对症治疗,恢复黏膜功能。  相似文献   

10.
我科于 1 996年 1 2月~ 2 0 0 0年 7月应用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 1 4 7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1 4 7例 ,男 86例 ,女 61例 ;年龄 1 8~ 46岁 ,平均 31岁 ;病程 2~ 6年。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 (1 997年修订 ,海口 )。其中 52例 (经 CT鼻窦冠状位扫描 )伴有鼻息肉、筛窦炎、上颌窦炎。 39例伴双下鼻甲肥大而常年鼻塞 ,1 2例伴哮喘病 ,6例患鼻中隔偏曲影响鼻呼吸。全组病例均经过激素、抗组胺药物等治疗 ,效果不明显。1 .2 治疗方法 :患者平卧位 ,以 1 %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作鼻腔粘膜表面麻醉 ,2 …  相似文献   

11.
我院 1998年 3月至 2 0 0 2年 8月 ,应用纤维喉镜下微波治疗声带息肉和声带小结共 5 8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5 8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37例 ;年龄18~ 6 4岁 ;病程 1个月至 3年。其中声带息肉 2 6例 ,声带小结 32例。单侧病变 4 4例 ,双侧病变 14例。病人症状为反复声嘶 ,且逐渐加重 ,严重者影响发声。1 2 治疗方法 病人术前 6h禁食水 ,术前 30min肌注阿托品 0 5mg ,鼻腔用麻黄素棉片收缩后 ,1%地卡因喷于鼻、咽、喉腔 ,病人取坐位 ,纤维喉镜从鼻腔缓慢向前推进达喉部 ,从活检孔注入 1%…  相似文献   

12.
我院 1 997-0 4~ 1 999-0 4使用EBH型微波治疗仪热凝下鼻甲治疗肥厚性鼻炎 1 2 0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资料 男 82例 ,女 3 8例。年龄 1 8~ 60岁。病程 3~ 2 0年 ,平均 6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鼻塞、头晕、头痛史 ,多数有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史 ,有3 4例并有鼻中隔偏曲。1 .2 方法 采用珠海市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EBH -IV型耳鼻喉微波综合治疗仪 ,术前用 1 %地麻合剂棉片行鼻腔粘膜表面麻醉 1 0min取出棉片 ,选用微波输出功率 3 5w ,作用时间 3~ 5s,将接触式辐射器放在下鼻甲后方 ,用…  相似文献   

13.
于海江  沈关勤 《医药世界》2009,11(5):158-159
我院2003-01/2007-09对120例鼻腔利特尔区出血患者采用微波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1例,女39例,年龄14~75(平均40.5)岁。左侧出血54例,右侧出血44例,双侧出血22例。病程10d~3a。皆经检查排除全身和局部其他致出血病变。1.2方法患者取坐位,鼻腔放置含1%丁卡因和1%麻黄素棉片作表面麻醉后,暴露鼻中隔易出血区黏膜,  相似文献   

14.
2002~2007年,我们对15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泪囊炎的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造口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15眼),男6例,女9例,年龄36~51岁,平均43.5岁。均因泪囊炎行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术后3个月~1年(平均6个月)再次出现溢泪、溢脓症状,经泪道冲洗及探通治疗无效。1.2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手术在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自下泪小点沿泪道走行导入泪道探针,当探针触及骨窗时,稍用力顶,在0°或30°硬性内窥镜下于中鼻甲前端,相当于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投影处,可看到鼻腔外侧壁粘膜隆起,用镰状刀切开探针周围粘膜,用筛窦钳咬除骨窗周围粘膜及纤维瘢痕组织,作成8mm×10 mm的泪囊造口,即完成泪囊鼻腔造口。将蘸取新鲜配制的4%丝裂霉素溶液的相当于泪囊造口大小的棉片,贴附于泪囊造口处3分钟,取出棉片,用生理盐水冲洗3次。分别自上下泪小点环形导入硬膜外麻醉导管,并从泪囊造口引出至鼻腔外,剪去鼻腔外多余导管,两端捆扎留置。用明胶海绵填压鼻腔泪囊造口区,一般出血较少,不需油纱条填鼻。手术同期可请五官科医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鼻息肉摘除及中鼻甲肥大...  相似文献   

15.
我院 1998年 3月~ 2 0 0 2年 8月 ,应用纤维喉镜下微波治疗声带息肉和声带小结共 5 8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5 8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37例 ;年龄18~ 6 4岁 ;病程 1个月~ 3年。其中声带息肉 2 6例 ,声带小结 32例 ;单侧病变 4 4例 ,双侧病变 14例。患者症状为反复声嘶 ,且逐渐加重 ,严重者影响发声。1.2 治疗方法 :患者术前 6 h禁食水 ,术前 30 m in肌注阿托品 0 .5 mg。鼻腔用麻黄素棉片收缩后 ,1%地卡因喷于鼻、咽、喉腔。患者取坐位 ,纤维喉镜从鼻腔缓慢向前推进达喉部 ,从活检孔注…  相似文献   

16.
周瑞康  胡松勤 《贵州医药》2002,26(2):171-171
声嘶是耳鼻喉科疾病中常见症状之一 ,引起声嘶的病因较多。现将我院于 1995年 10月至 2 0 0 1年3月间对 4 0 8例声嘶患者行纤维喉镜检查的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4 0 8例中男性 16 0例 ,女性 2 4 8例 ,男∶女 =1∶1 5。年龄 2~ 85岁 ,其中以 30~ 6 0岁为最多。 2 0岁以下及 6 0岁以上明显减少。声嘶病史最短 1天 ,最长 10年。1 2 方法 用 1%的卡因对一侧鼻腔及咽喉喷雾 2~ 3次 ,每次间隔 2~ 3分钟 ,嘱病人将药液含在口中勿吞入 ,下次喷雾前先将唾液及药液吐出 ,如遇鼻甲肥大或鼻中隔偏曲 ,可用 1%麻黄素液喷鼻腔…  相似文献   

17.
对于凝血功能正常而出现的前鼻孔出血,一般多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压迫止血,此方法操作复杂,病人痛苦大.为此,我们于1993年8月~1994年4月应用立止血局部治疗鼻出血17例,效果满意,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治疗对象 本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6~43岁,平均29岁.所有病人均除外血液病,凝血机制正常,出血部位明确,其中鼻中隔前方出血10例,鼻底部前端出血3例.鼻息肉术后出血2例,中鼻甲和下鼻甲术后出血各1例.同时设年龄相仿鼻出血患者20例,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压迫止血作为对照.1.2 使用方法 所用立止血(Keptilase)是由瑞士药物管理局试验,巴塞尔,素高大药厂生产(证书号27972).临床上立止血药液按喷洒和贴复两种方法进行局部止血.用药前,要先清除鼻腔内血迹和粘液.并用含1%麻黄素丁卡因棉片局部压迫3~5min,待出血暂停后再用立止血.喷洒法是将药液均匀喷洒在出血部位的创面上,主要适用于鼻腔手术后渗血创面和鼻中隔前方的糜烂创面;贴复法是将药液浸入消毒过的干棉片上,再将棉片贴在出血的创面上,它主要适用于小创面且含有较明显血管出血的患者.药物的用量一般是1u~2u,病人无明显异常毒副作用.对照组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压迫止血,48h~72h时取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中的优越性.方法 对研究组48例行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并与对照组43例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Killian手术)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随访3个月至1年,研究组术后均取得良好疗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对照组术后鼻中隔穿孔1例,鼻腔粘连2例,形成鞍鼻1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Killian手术相比,在鼻内镜下行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简单易行,治疗效果好,充分发挥了其功能性、精细性及微创性,鼻中隔畸形矫正充分,有利于术后鼻腔代偿性改变向着生理状态转化,最终恢复鼻腔-鼻窦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丝裂毒素C治疗鼻腔术后粘连的疗效。方法对102例鼻腔粘连患者用中鼻甲剪分离后用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C棉片外涂观察疗效。结果 0.4mg/mL浓度的丝裂霉素C组57例有效50例,无效7例;0.1mg/mL浓度的丝裂霉素C组45例有效32例,无效13例;两组疗效采用χ2检验,P<0.05。结论丝裂霉素C治疗鼻腔粘连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0.4mg/mL浓度的丝裂霉素C可能是治疗鼻腔术后粘连较合适的浓度选择。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1980年8月~1984年4月,采用骨膜移植及粘骨膜瓣转移修补鼻中隔穿孔12例,最大穿孔为2×1cm,较小穿孔为0.5×0.3cm,4例取胫骨骨膜,8例取乳突骨膜,均采用粘骨膜瓣转移。术后随访3~6月4例,1~3年8例,均愈合。手术方法:在粘膜表面麻醉下,于鼻中隔穿孔的一侧贴放略潮湿的棉片一块,用蘸有2%龙胆紫溶液的卷棉子从穿孔的另一侧涂布,使紫色印在棉片上,然后取出棉片测量穿孔大小,以供取骨膜时参考。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