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RFⅡ)内固定加后路植骨治疗峡部裂腰椎滑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6例峡部裂腰椎滑脱行RFⅡ复位内固定后行椎管、神经根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其中7例加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本组患者随访11月至3年,平均17个月,根据macnab疗效评价,优良率88.4%。结论RFⅡ内固定、后路减压、行椎体间植骨或加横突间植骨治疗峡部裂腰椎滑脱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性滑脱合并下位椎峡部裂患者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腰椎峡部裂性滑脱合并下位椎峡部裂的15例患者,行脊柱后路滑脱椎体复位、椎板切开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15例滑脱椎体获得良好复位,术后13例患者得到6~25个月随访,全部患者腰背疼痛及神经根性症状改善,无神经功能障碍存在。结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合并下位椎峡部裂病例少见,临床上易遗漏下位峡部裂的诊断及治疗,手术治疗需同时固定融合下位峡部断裂的椎体,防止术后再次滑脱。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GSS复位固定加钛网椎板重建植骨融合治疗老年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4月至2008年6月对22例老年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松解减压GSS复位固定加钛网椎板重建后柱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诊13~36个月。【结果】16例完全复位,6例明显好转,植骨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椎间高度平均增高1.9mm,按照改良Macnab法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达90.9%。【结论】GSs复位固定减压加钛网椎板重建植骨融合是治疗老年性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在复位、固定及椎间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短节段钉棒系统,进行滑脱腰椎的复位、固定和椎间植骨融合。用撬拨法配合提拉钉复位,严防椎弓根钉术中松动。充分松解神经根。结果:本组58例患者术前X线检查按Meyerding分度法,度9例,度49例;L4滑脱34例,L5滑脱25例。术后随访15~28个月,平均19个月。54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临床疗效优良率96.5%。57例椎间骨性融合,融合率98.2%。未发生断钉、断棒、复位丢失。结论: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完全可以满足复位、固定需要。术中充分进行椎间孔内神经根减压,是提高临床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板减压,RF内固定结合椎体间植骨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行后路椎板减压,RF复位固定结合椎体间植骨术治疗。结果随诊6~18个月,平均12.1个月。23例中优10例,良13例,优良率100%。术后6~12个月复查腰椎X线片,1例残留Ⅰ°滑脱;1例植骨区仍有透亮影。结论 RF复位内固定,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满意,脊柱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植骨(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及横突间植骨治疗2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从滑脱复位结果,融合成功率,术前术后疼痛改善情况,腰部功能改善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28例患者平均随访13个月,滑脱完全复位25例,占89.3%,不完全复位3例,占10.7%。全部患者都获得植骨融合,融合率100%。27例术后腰腿痛即消失。1例术后疼痛改善,1个月后疼痛消失。所有患者3个月后腰部活动良好。伸0°~20°,屈0°~40°,左侧弯0°~25°,右侧弯0°~25°。本组患者无钉棒松动或断裂,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具有复位良好,融合可靠,疗效确切的特点,且减少了腰椎术后并发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治疗腰椎弓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腰椎峡部裂的患者应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行峡部断端间植骨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术前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平均为(19.08±2.54)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7.05±1.73)分。所有患者术后峡部裂植骨均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脱落。结论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是一种节段性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的有效方法,简单易行,尤其适用于年轻且无明显椎体滑脱和椎间盘突出的峡部裂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关节突入路神经根管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手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及手术前后康复治疗的综合疗效,并阐明该术式的适应证.方法:经关节突入路行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固定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43例,随访40例,平均年龄58.2岁.患者选择标准为症状以腰痛伴腿痛为主,体征多表现为神经根受压,CT和MRI显示椎管内的压迫不明显,脊髓造影显示椎管大致通畅,滑脱节段的一侧或双侧神经根袖充盈欠佳.术前、术后均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平均随访时间1.65年.结果:术后采用Stauffer-Coventry下腰椎术后疗效评定标准:临床优良率为87%,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7.81%.术后无螺钉松动、断裂或者滑脱加重等并发症.结论:以神经根受压为主要表现的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患者,手术应选择经关节突入路神经根管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并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应用脊柱滑脱复位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椎间植骨或横突间植骨治疗低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23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L4滑脱12例,L5滑脱11例,Ⅰ度滑脱9例,Ⅱ度滑脱14例。均伴有神经症状,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采用椎板切除、神经根管减压、脊柱滑脱复位系统固定、结合后路椎间植骨17例,横突间植骨5例。结果:16例滑脱得到完全复位,7例不完全复位。平均随访18.5个月,优20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7%。植骨全部融合,没有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情况。结论:采用充分减压、脊柱滑脱复位系统内固定,结合椎间或横突间植骨,治疗低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操作简便、固定可靠、融合率高,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背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主要依靠手术治疗,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但其目的是对病变节段进行减压、复位、固定、融合,治疗金标准为生物性融合,而内固定是融合治疗可靠的辅助方法。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修复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21例,其中Ⅱ度滑脱18例,Ⅲ度滑脱3例。对所有病例进行定期随访,以JOA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作为治疗后随访的客观疼痛评价标准,采用Macrab标准评定疗效,根据Prolo指标评价功能恢复,按Lenke标准评估脊柱融合率,通过影像学资料评估滑脱率、滑脱角、骶骨倾斜角和椎间隙后高在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与结论:21例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所有患者JOA腰腿痛评分及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根据Macrab标准评定,本组优17例,良4例。Prolo活动、症状分级评价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3)。治疗后腰椎滑脱基本复位,滑脱角明显减少,骶骨倾斜角增大,椎间隙高度基本恢复。提示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有效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文毅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4):642-644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cage植骨椎间融合、RF-Ⅱ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对30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RF-Ⅱ系统内固定术,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0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45个月。手术效果按照Nakai标准评定:优26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达93%。术后JOA评分平均13.3分,显著高于术前的3.6分(P〈0.05)。【结论】后路减压、Cage植骨椎间融合、RF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疗效可靠,并具有复位满意、植骨融合率高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后路开放复位单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加环状融合术治疗Ⅰ度、Ⅱ度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行腰椎滑脱症采用后路开放复位单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加环状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随访患者腰背部疼痛恢复情况.所有患者术前均经X线片及MRI检查证实为腰椎滑脱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和椎间隙狭窄.按Newman 分类:峡部裂滑脱29例, 退行性滑脱7例.按Meyerding 分度:Ⅰ度11例,Ⅱ度25例.[结果]全部病例腰背疼痛完全解除或者有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前为 (7.6±1.3)分,术后d14为 (3.8±1.1)分,同时本组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至2年.全部病例达解剖复位即复位率为100%.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Cage下沉及移位.按侯树勋的临床疗效评定:优33例,良2例,可1例, 差0例, 优良率为97.2%.[结论]后路开放复位单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加环状融合术有利于神经根充分减压、有利于植骨融合,创伤小,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大勇  黄庆华  李照明  胡凯  周文华  李丰  潘丹  刘超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8):1515-1517,1520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隙撑开复位联合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39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椎间隙撑开复位联合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术的病例临床资料,根据下腰痛JOA评分和影像学结果,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腰背疼痛完全解除或者有明显缓解,按JOA评估标准,术前JOA评分(11.76±1.42)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23.49±1.92)分,改善率67.98%.滑脱完全复位率为97.4%(38/39),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和Cage下沉及移位.按侯树勋的临床疗效评定:优35例,良2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2.8%.[结论]后路椎间隙撑开复位联合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术能发挥撑开、提拉复位和融合的双重作用,创伤小,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加短节段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湖南省人民医院2007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0例多节段颈椎病手术病例,均行单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加短节段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随访时间为12~15个月,平均随访13.5个月,均摄颈椎磁共振及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正侧位及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观察植骨融合、内固定及人工椎间盘的情况,以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内置物无松动、移位,植骨融合时间在3~6个月,平均3.7个月。置换间隙术前活动度为(11.8°±5.3°),术后1年时为(11.2°±5.8°),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平均为9.5分,术后6个月时平均为16.3分,平均改善率为90.7%。【结论】单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加短节段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 年9 月至2009年5 月手术治疗的120 例65 岁以上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8例,女62例,平均年龄69.8岁,包括半椎板切除,神经根管减压,突出髓核摘除17例,椎板间开窗减压加椎间关节内侧部分切除,侧隐窝扩大,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双侧开窗髓核摘除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7-2010年收治的39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后路双侧开窗髓核摘除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资料,根据JOA评分和影像学结果,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2.5年按JOA评估标准,术前JOA评分(11.79±2.36)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23.61±2.28)分,改善率68.7%。骨性融合率89.7%。【结论】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同时行椎间Cage融合后路内固定,可促进椎间融合并以维持椎间隙稳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术式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4年第2期)、Cochrane协作网专业试验数据库(2004年第2期)、MEDLINE(1966~2004),EMBASE(1980~2004)、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2004),手工检索中文文献(截至2001年6月),收集所有外科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对其逐个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4篇RCT,包括277例患者.3篇比较了不同术式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1篇对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进行对比.由于纳入的研究及病人太少,且结局评价指标差异较大,不能进行Meta分析,只能进行描述性系统评价.所有研究都显示,外科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能够缓解疼痛和改善临床结局.其中1个研究认为,后外侧融合较保守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疼痛和改善临床结局;另一个研究认为,器械辅助的后外侧融合没有提高融合率,却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率,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术中及术后的失血量;两个研究讨论了椎板减压对融合率的影响,得出矛盾的结论.结论腰椎后外侧融合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能够缓解疼痛和改善临床结局.内固定没有提高腰椎后外侧融合率,腰椎后外侧融合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有无必要常规使用内固定尚缺乏足够的证据.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比较前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颈前路2个(或2个以上)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钛网植骨支撑融合内固定术(A组27例)及颈后路脊髓受压段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加侧块螺钉内固定术(B组21例)治疗,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两组病例的改善率、植骨融合率及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年3个月,对两组术前、术后JOA评分进行统计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改善率70.20%,优良率为81.48%,B组平均改善率65.15%,优良率80.95%,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1例植骨未融合,植骨融合率96.30%,B组3例植骨未融合,植骨融合率85.71%,两组颈椎生理曲度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两种术式疗效相近,但前路多个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钛网植骨支撑融合内固定术植骨融合率高、术时短,较之后路术式更安全有效;合理选择适应证及手术方法可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改善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