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临床资料我科自 1 998~ 2 0 0 2年间共治疗胫骨前方皮肤缺损、骨外露患者 4 1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1 2例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1 4岁 ,平均 37岁。左侧肢体 1 9例 ,右侧肢体 2 2例。清洁创面 34例 ,感染创面 7例 ,其中绿脓杆菌感染 2例 ,金葡菌感染 1例 ,杂菌感染 4例。2 方法与结果本组均采取手术治疗 ,根据病情选取不同术式。2 1 旋转皮瓣移位术 共 1 9例。适应症选择 :皮肤缺损小 ,不合并感染 ,创面周围皮肤条件好。2 2 双侧切口的推进皮瓣移位术 共 2例。适应症选择 :沿胫骨长轴走行的细长的皮肤缺损 ,不合并感染。2 3 …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 2 0 0 1年以来 ,对一些经常规换药而创面久治不愈的患者 (癌性创面除外 )用利福平合氯霉素外用进行治疗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 2 1例 ,男 1 8例 ,女 3例 ,年龄 6~ 76岁 ,病程2 1天~ 3个半月。其中骨突出部位外伤感染难愈创面 7例 ,手术后创面感染长期不愈溃疡创面 6例 ,烧伤、烫伤后伤口感染溃疡创面 3例 ,软组织结核创面3例 ,慢性骨髓炎窦道创面 2例。创面分别在前臂、背部、颈部、小腿、足部、手部等部位。创面 1× 1 .5 cm~ 6× 9cm。创面深度 0 .0 5 mm~ 4mm。其中 3例创面分泌物中检测到结核杆菌感染。2 …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6年~1995年应用白绵糖换药治疗创面感染600例。其中外伤后感染450例,烧伤后感染138例,褥疮感染12例。年龄10个月~69岁,创面最大者双膝部以下、换药时间最长5周,最短者只换药1次即愈。在换药过程中,我们还用传统的换药法在同一肢体同样创面的情况下进行比较,结果是同样的创面用白绵糖换药要比用传统的换药方法提前愈合5~10天。1换药方法先后以2%碘酒及75%酒精消毒创面周围皮肤,再用0.9%氯化钠溶液或用0.1%新洁尔灭溶液清洗创面,如脓性分泌物较多并有恶臭味着,可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尔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严重胫腓骨开放骨折,尤其是伴有软组织严重损伤、缺损及污染的Ⅲ度开放骨折,若治疗不当易致严重感染,一旦感染,将延长治疗时间影响肢体功能,严重时可致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方法 近年采用跟骨牵引加开放冲洗治疗14例,其中9例为新鲜Ⅲ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5例为严重感染开放性骨折.经清创后,创面暴露,跟骨牵引,患肢置于勃朗氏架上,有创面部分的肢体悬空,持续开放冲洗,配合全身抗生素的使用.结果 除2例感染开放性骨折经治疗后虽消灭创面,但遗留骨缺损经植骨痊愈外,其余分别经延迟一期缝合、肉芽生长后植皮及转移肌皮瓣而消灭创面获得痊愈.结论 本组治疗方法对严重开放骨折,污染严重或全身情况不允许对局部进行过多处理,以及火器伤造成的开放性骨折等不容许一期闭合创口的病例,特别是对感染开放性骨折、在预防及治疗上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16例中、重度感染的住院患者采用稳可信治疗33例次,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本组16例.年龄27~96岁,平均65岁.共治疗33例次.其中男30例次,女3例次.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10例次;细菌性肺炎6例次(其中并肺脓肿1例次);泌尿系感染4例次(其中并肺部感染1例次);重度烧伤并创面或肺部感染12例次(其中2例次出现败血症);败血症1例次.16例中老年患者原有高血压病Ⅲ期2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糖尿病2例,前列腺肥大1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  相似文献   

6.
感染是骨科临床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自 1 996年 1月至 1 998年 6月 ,应用抗菌素纱布湿敷治疗创面感染 2 1例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中男 1 5例 ,女 6例。年龄 5个月~ 78岁 ,平均 3 8岁 3个月。创面部位 :手部 9例 ,腕部 1例 ,肘部 1例 ,上臂 1例 ,小腿 5例 ,足部 7例。致伤原因 :砸压伤 9例 ,其中 1例合并烫伤 ;车祸伤 2例 ;切割伤 2例 ,其中 1例患糖尿病 ;冻伤2例 ;烧伤 1例 ;异物 1例 ;家畜咬伤 1例 ;炸伤 1例 ;注射白百破疫苗 1例 ;糖尿病足病 4例。均为感染创面 ,多由基层医院或诊所首诊。肌腱外露 2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穿支蒂筋膜皮瓣修复四肢外伤后长期感染癌变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创面情况行肿块扩大切除,并选择同侧肢体穿支蒂筋膜皮瓣移位修复四肢长期感染不愈癌变缺损创面11例.结果 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经3~36个月随访,皮瓣外形与肢体功能恢复满意,未见癌肿复发、扩散.结论 对四肢外伤后长期感染不愈癌变的创面应用显微外科手术修复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B(VSD—B)技术治疗肢体碾挫伤的疗效。方法2010年9月2012年1月,共收治肢体碾挫皮肤缺损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0~67岁,中位数39.8岁;致伤原因:均为汽车碾挫伤。肢体碾压部位:上肢2例,下肢19例(大腿并小腿4例,小腿10例,足踝5例)。全部患者给予VSD—B技术并结合局部氧疗,评价其疗效。结果21例肢体碾挫伤创面愈合中位时间21.5(14~33)d,经历2.3(2~5)次手术。术后均随访至所有创面愈合后3~12个月,无感染复发。所有患者创面均行植皮或皮瓣转移后愈合,其中优20例,良1例,优良率100%。90.4%(19/21)的患者获得了感觉恢复。结论VSD—B复合氧疗技术具有早期覆盖创面、减少继发感染几率和提高植皮成活率的优点.对于肢体严重碾挫皮肤缺损的治疗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络合碘作为一种广谱、高效、无毒的新型消毒剂在临床上广为应用.1996年1月~1999年5月本科对210例表皮擦伤患者采用0.3%络合碘(哈尔滨强力药业有限公司)局部外涂治疗,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住院及门诊观察外伤患者210例,外伤部位及面积大小不限,擦伤深度均以不透过真皮层不暴露脂肪组织为限,最小0.5 cm,最大遍及一侧上下肢体和躯干,其中头面部170例,四肢及躯干40例.病程1~2 d,其中1~2 d148例,6 h以内62例.②方法:患者在涂药前均以生理盐水清洗后晾干,用络合碘外涂创面,每天1次,创面较深者加用抗生素.③结果及疗效评价:显效168例(80%).用药1~2次后,创面干燥结痂无渗出及感染直至痊愈.有效40例(19%).用药2~3次后,创面干燥结痂无渗出及感染需继续用药.效差2例(1%).用药3~4次后,创面仍渗出较多,有感染或痂下积脓,需除痂换药.结果表明:用络合碘治疗表皮擦伤愈合后,创面结痂软且薄、瘢痕轻、不留碘色素.  相似文献   

10.
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是一种严重损伤,若处理不当,因感染坏死及骨外露而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我院自1993年6月-2005年10月收治8例,均保留了肢体,恢复了功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39岁,8例均为挫裂伤,而致皮肤撕脱,7例为逆行皮瓣撕脱,另1例为纵形裂开撕脱,同时伴有胫骨干外露。2治疗方法2.18例均采取早期彻底清创首先,先后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及1‰洁尔灭液、生理盐水、冲洗损伤肢体创面及撕脱皮瓣。再行清除污染组织及无生机组织。采用锐刀边切边刮的方法,将皮下脂肪彻底…  相似文献   

11.
1995年冬天,我院门诊换药室对寒冷季节难愈性创面,采用阿托品混合液进行创面换药,经6例患者的临床验证,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男4例,女2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1岁。其中冻疮、外伤、烫伤、化脓性感染各1例,术后切口感染2例。创面部位在手部、足部各2例,背部、臀部各1例。2.阿托品混合液的配制 在无菌操作下,将每ml含2mg的阿托品注射液加生理盐水20ml,配成0.01%的稀释液,在上述稀释液里加入庆大霉素8万u。放在无菌容器里,根据创面的大小决定溶液量,取8层无菌纱布浸泡在混合液中备用。3.换药方法 一般创面用生理盐水清洗干…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 1998年以来采用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综合征 18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8例 ,男性 15例 ,年龄 54~ 71岁 ;女性 3例 ,年龄 4 8~ 6 1岁。有高血压病史 3例 ,肢体单纯震颤 10例 ,肢体强直 3例 ,混合型 5例。其中显效 16例 ,表现为术后对侧肢体震颤消失 ,肢体强直缓解 ,动作较灵活 ;有效 2例 ,表现为对侧肢体震颤、肌强直、运动障碍好转 ,其中 1例术后 1天对侧肢体肌力减弱 ,同时合并脑室感染、肺感染。2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除与一般颅脑手术相同外 ,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2 1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治疗技术在OustiloⅢB型小腿、足部骨折创面覆盖中的应用,分析和总结VSD技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和治疗中的常见问题。方法:小腿及足部GustiloⅢB型骨折8例,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35岁,清创后早期应用VSD技术处理创面,Ⅱ期行邮票植皮或皮瓣转移覆盖创面。结果:仅1例术后发生感染,形成窦道,先行游离植皮缩小创面,3个月后行皮瓣转移覆盖创口后愈合。所有患者均1次植皮后创面全部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植皮均成活.皮瓣弹性.色泽良好,修复之肢体功能良好,无其他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为GustiloⅢB型骨折提供了有效的创面覆盖方法[1],简便易行、疗效确切、缩短了整个疗程、减少病痛。  相似文献   

14.
1999年 1 0月— 2 0 0 1年 4月本院共处理感染性创伤 83例 ,施火罐—蜂蜜法换药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情况 本组外科感染创面共 83例 ,其中外伤4 3例 (占 5 1 .9% ) ,切口感染 30例 (占 36.1 % ) ,烧伤感染 4例 (占 4 .8% ) ,褥疮感染 6例 ( 7.2 % ) ,其中有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者 2 3例 ,创面有渗液 4 3例 ,虽有感染但无渗液及脓 1 7例。2  治疗 先将创面周围皮肤常规消毒 ,3%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创面 ,清除创面分泌物及坏死组织 ,然后创面处拔火罐 ,留罐 1 0分钟~ 1 5分钟后 ,将高温消毒过的蜂蜜直接涂…  相似文献   

15.
会阴部烧伤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3年1月-2009年4月期间,已治愈会阴部烧伤患者92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32例。年龄2—40岁。烧伤面积范围为1%~30%。烧伤深度:浅二度52例,深二度伴感染创面40例,其中浅二度烧伤平均住院12.5d,深二度烧伤伴感染创面通过手术植皮修复创面平均住院25.3d。  相似文献   

16.
王若新  王丽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8):3319-3319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创面化脓性感染患者148例。诊断标准:外伤创面、手术切口及其他创面感染,出现红、肿、热、痛,创面或切口附有脓性分泌物,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发病至就诊在2周之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男45例,女30例,年龄12岁~70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4d~12d,平均病程6.5d,其中切割伤10例(长4cm~20cm,深0.5cm~1.5cm),挫伤25例(创面5cm×8cm~12cm×20cm,深0.1cm~0.5cm),开放性骨折创面15例,手术切口感染14例,局部浅Ⅱ度烧伤6例,褥疮感染5例。对照组73例,男42例,女31例,年龄14岁~60岁,…  相似文献   

17.
<正>两年来,我们用含有效碘0.5%的络合碘对各种感染创面换药34例,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17—65岁,平均45岁.外伤后创面感染15例,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9例,术后伤口感染4例,Ⅱ°烧伤创面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期与分期交锁髓內钉固定两处骨折治疗“浮膝”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对26例患者(均为Fraser分型I型)行同期(A组)与分期(B组)髓內钉固定,其中A组15例,B组11例。术后分别记录两组骨折愈合情况、骨髓炎及脂肪栓塞发生率,并采用Karlstrom等制订的评定标准评定浮膝损伤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创面感染2例,骨折延迟愈合4例,成角1例,短缩1例,骨髓炎2例,脂肪栓塞2例,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6.67%;B组创面感染1例,骨折延迟愈合3例,短缩1例,骨髓炎1例,脂肪栓塞4例,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63.63%。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创伤性“浮膝”损伤患者如病情允许,宜选用同期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 1991年10月~1993年2月,对84例病人94处创面试用碘伏消毒剂处理创面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84例94处创面,男56例,女28例,年龄1岁6个月至83岁,烧伤面积1%~15%,Ⅲ度烧伤面积1%~12%。创面分布:头面部8处、躯干及臀部12处、上肢34处、下肢40处。伤后即用碘伏换药的40例,伤后用其它方法处理致感染或入院时已感染的44例,其中创面自体皮移植术中应用及围手术期创面处理20例。  相似文献   

20.
带血管蒂岛状皮瓣移位修复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 1989年 10月— 1993年 12月 ,利用带血管蒂的组织移位修复肢体组织缺损 35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 35例中 ,男 2 3例 ,女 12例 ,年龄 15~70岁 ,病程 3个月~ 10年 ,其中急诊 5例 ,慢性病 30例 ,其中创伤后局部骨折、软组织缺损严重 ,经内固定后无法直接缝合者 3例 ;创伤后吻合了血管 ,神经或肌腱后因创面缺损较大而张力高无法直接闭合创面 2例 ,慢性局部感染 ,溃疡形成 ,创面久治不愈 11例 ;慢性骨髓炎 ,骨坏死外露 10例 ;截瘫后因长期卧床至骶尾部 ,大粗隆及坐骨结节处褥疮 5例 ;局部组织挫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