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蛋白质表达状况。 方法 分别提取和纯化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SC6株前鞭毛体与纯培养无鞭毛体的总蛋白,分别经pH3~10的预制胶条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凝胶用考马斯亮蓝染色,凝胶图像以PDQuest 1.0软件分析,并对主要差异表达蛋白点用电喷雾质谱法进行鉴定。 结果 等量的前鞭毛体与纯培养的无鞭毛体总蛋白经双向电泳分离后均可获近700个蛋白点,其中超过90%的蛋白点的分布和相对强度基本一致。与前鞭毛体比较,6个蛋白点在无鞭毛体蛋白中明显高表达,3个蛋白点低表达。6个明显高表达的蛋白点中有5个为已知功能蛋白,分别为Reiske铁硫蛋白前体、α微管蛋白、过氧化物酶1、二氢硫辛酰胺乙酰转移酶前体和甘露糖-1-磷酸瓜氨酸转移酶;3个低表达的蛋白点中有2个为已知功能蛋白,分别为热休克蛋白70和β微管蛋白。这些差异调节表达蛋白与碳水化合物/能量代谢,应激反应,细胞膜和细胞骨架形成相关。 结论 前鞭毛体与无鞭毛体蛋白质的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砂鼠利什曼原虫Leishania gerbilli是一种亲皮肤性的原虫,它寄生在大砂鼠的耳组织内,并分布于我国西北的甘肃、新疆和内蒙古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国与我国接壤处的荒漠地区内。本文报告对砂鼠利什曼原虫前鞭毛期超微结构观察的结果。这种原虫具有利什曼原虫的一般形态特点,其膜下微管并不稳定,在79~138间,平均为113.1,其多少似与切取的虫体部位有关。在利什曼原虫只有一个线粒体,在砂鼠利什曼原虫的个体比较显著,其形态变化很大,并常有几个分枝。动基体就包含在线粒体内的前部,成为线粒体的一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把它们称为线粒体-动基体复合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amastin)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方法 提取杜氏利什曼原虫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片段导入质粒载体pcDNA3.1(+),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结果 扩增出大小约550bp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经鉴定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的免疫原性。方法将1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两组分别肌肉注射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和空质粒pcDNA3.1(+)(50μg/只),2周后同法加强免疫1次。加强免疫后第7、14和21天每组各取小鼠3只,内眦采血,分离血清,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中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随后脱颈处死小鼠,无菌取脾,分离脾细胞,用刀豆球蛋白A刺激培养,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和IL-4的水平。结果加强免疫后第7、14和21天,实验组均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效价在1∶640以上,而对照组未检测到IgG抗体(P<0.01);实验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刺激指数分别为4.28±0.51、5.01±0.60和4.39±0.50,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含量分别为(42.06±...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真核表达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株的无鞭毛体蛋白(amastin)编码基因。方法PCR扩增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汶川人株L.d.SC10H2与四川南坪犬株L.d.SC7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将该基因导入pcDNA3.1( ),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牲,转染NIH3T3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重组质粒的瞬时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稳定表达,结果2株杜氏利什曼原虫均扩增出552 bp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同源性为86%。转染后在NIH3T3细胞膜和细胞内观察到较强的绿色荧光,表明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在NIH3T3细胞中获得短暂表达。细胞裂解产物经Western blotting,在相对分子质量(Mr)约20000处检测到阳性杂交信号,表明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在NIH3T3细胞内获得了稳定表达。结论获得了我国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分离株L.d.SC10H2和L.d.SC7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序列,并在NIH3T3细胞中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克隆、真核表达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株的无鞭毛体蛋白(amastin)编码基因。 方法 PCR扩增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汶川人株L.d.SC10H2与四川南坪犬株L.d.SC7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将该基因导入pcDNA3.1(+),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染NIH3T3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重组质粒的瞬时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稳定表达。 结果 2株杜氏利什曼原虫均扩增出552 bp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同源性为86%。转染后在NIH3T3细胞膜和细胞内观察到较强的绿色荧光,表明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在NIH3T3细胞中获得短暂表达。细胞裂解产物经Western blotting,在相对分子质量(Mr)约20 000处检测到阳性杂交信号,表明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在NIH3T3细胞内获得了稳定表达。 结论 获得了我国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分离株L.d.SC10H2和L.d.SC7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序列,并在NIH3T3细胞中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9.
10.
11.
用白蛉人工感染利什曼原虫的方法,观察从新疆荒漠、甘肃山区及河南平原三地自人体成蛉体分离出来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对新疆亚历山大白蛉的感染性。以白蛉的感染率、感染程度以及原虫在白蛉消化道内的进展等项指标,来衡量原虫对白蛉的适应性。结果发现,新疆荒漠的原虫对亚历山大白蛉有高度的感染性,甘肃的原虫居次,河南的原虫对白蛉的感染性很差。结合以往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法和K-DNA杂交法对我国一些地区杜氏利什曼原虫的研究,以及我国荒漠、山区和平原地区的黑热病具有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等的结果分析,认为我国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很可能存在不同的地域株。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质粒pUC18中克隆了限制性内切酶AIuI消化的Leishmania donovani四川人分离株kDNA片段,筛选后获得能区别杜氏利什曼原虫山丘疫区分离株和平原疫区分离株的的克隆pLK1-10和对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人分离株特异的克隆pLK1-14,对杜氏利什曼原虫种特异的克隆PLK1-1、pLK1-2等。这些克隆将是鉴定杜氏利什曼原虫,区别鉴定山丘及平原疫区黑热病病原体较好的探针。  相似文献   

13.
杜氏利什曼原虫23kDa抗原编码基因克隆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已建立的杜氏利什曼原虫 c DNA文库基因 ,亚克隆于 p UC18质粒载体 ,诱导表达筛选两个克隆 ,即 P1、P2 ,表达的蛋白分子量皆为 2 3k Da,P1克隆表达的 2 3k Da蛋白分子 ,经 Western blot分析显示 ,可被兔抗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抗血清及内脏利什曼病病人血清识别  相似文献   

14.
杜氏利什曼原虫基因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进的培养细胞DNA抽提法有效地提取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基因组DN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aeⅢ部分酶切,将所获的大小为1-4kb的片段与噬菌体λgt11载体臂重组,体外包装构成基因文库。结果获得2.28×106个重组子,插入比例为87%。为研究杜氏利什曼原虫基因表达和基因结构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雄性激素对C57BL/6j雌性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溴化丙锭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特征性形态学变化。来自雄性激素和油处理过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分别用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donovani)攻击24h后,检测特征性的DNA凋亡梯形。结果:在培养基中去掉M-CSF后可以诱导骨髓巨噬细胞的凋亡。DNA片段电泳提示:①在雄性激素和油处理组间凋亡细胞的量没有区别,然而②经杜氏利什曼原虫攻击后,雄性激素处理组的凋亡细胞数明显低于油处理组。结论:雄性激素可以抑制感染了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巨噬细胞的凋亡,不感染利什曼原虫时,这种抑制作用并不出现。雄性激素对骨髓巨噬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可能在雄性激素诱导的免疫抑制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内脏利什曼病(VL)患者提供较为准确的实验诊断方法。我们将表达杜氏利什曼原虫39kD抗原的大肠杆菌制备物进行电泳并转移至硝酸纤维滤膜上,以11例确诊VL病人的不同稀释度血清对其识别,当稀释度达1∶400时,全部病人血清均能明显识别39kD抗原带.而正常人血清和其他病人血清不识别39kD抗原带,说明重组杜氏利什曼原虫39kD抗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用其检测病人血清中相应抗体可以诊断内脏利什曼病。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人分离株前出毛体人工感染家犬11只,按不同感染剂量(1×104~1×108/只)分组并设未感染对照犬2只,骨髓涂片法感染组均查见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感染成功。感染前犬血清IgG含量均数为126.59Iu/ml,15周时达192.54Iu/ml,(P<0.05)。说明本试验人工感染L.d前毛体导致了犬IgG的上升。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新型载体(LambdaGEMR-11vector系统)完成了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人分离株(简称L.d.四川人株)的基因组DNA大片段克隆。重组噬菌体总数为1.5×106。采用地高辛标记的L.d.四川人株SSUrDNA扩增产物探针筛选文库,获得3个含有L.d.四川人株rDNA插入片段的重组噬菌体克隆,为今后的亚克隆和SSUrDNA可变区及间隔区结构和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λgt11噬菌体为载体,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基因组DNA为靶片段构建基因文库,并以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全虫制备的高价兔免疫血清为探针,对文库进行筛选,获一持续阳性表达克隆,其表达肽段经Western-bloting证实分子量为39kDa,与β-半乳糖苷酶分子呈非融合状态存在。  相似文献   

20.
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双氢青蒿素对杜氏利什曼原虫DNA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流式细胞术( F C M )检测分析了双氢青蒿素对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 D N A 的作用。4 个不同浓度(177×10- 4,353×10- 4,71×10- 4,141×104m ol/ L)的药物对虫体 D N A 均有抑制作用,用药组虫体 D N A 含量的荧光分布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减弱,抑制率分别为 323% ,326% ,864% ,892%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05)。后两个用药组与前两个用药组抑制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005)。本研究结果与光镜观察、3 H Td R 掺入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