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调查湖州市轮状病毒(RV)感染所致腹泻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12月住院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654例,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A组RV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54例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阳性者188例,阳性检出率28.75%.84.57%的RV腹泻发生在6~<24月龄的腹泻患儿.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腹泻患儿的主要病原体,各年龄组男女人群都可感染,其中0~2岁婴幼儿感染率最高.应加强对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监测,尤其是对婴幼儿感染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荆州市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应用北京万泰生物医药公司生产的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进行检测结果腹泻婴幼儿感染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高发季节为秋冬季.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的找到病因,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避免误诊,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腹泻的病毒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婴幼儿秋冬季腹泻中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的182例急性水样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采用金标快速试剂盒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采用酶免疫吸附测定法(EIA)检测星状病毒抗原及肠道腺病毒抗原.结果:182例标本中轮状病毒检出率35.2%(64/182);星状病毒检出率5.5%(10/182),4例合并轮状病毒感染:肠道腺病毒检出率3.3%(6/182),2例合并轮状病毒感染.结论:轮状病毒仍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最主要致病原;星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第二位病因;有混合性病毒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4.
止泻退热片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止泻退热片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药理作用.方法 建立人轮状病毒A组G3型709株感染昆明小鼠乳鼠的动物模型,比较药物治疗前后乳鼠的腹泻率、腹泻程度,以及药物治疗后粪便中病毒感染率等指标.结果 止泻退热片能够减少乳鼠的腹泻率、腹泻程度、粪便染毒阳性率.结论 止泻退热片能够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具有潜力的抗轮状病毒感染性中成药.  相似文献   

5.
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重要的致病原因,对婴幼儿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目前,对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2000年9月-2001年12月,本文作者用干扰素治疗128例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桓  韦美德 《广西医学》2007,29(9):1365-1366
目的 了解粪便中轮状病毒的检测在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356例腹泻患儿的粪便,采用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在356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共检测出152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为42.7%.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小儿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检测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对临床诊断该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童感染性腹泻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为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细菌感染组)36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组)36例及健康体检儿童60名(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PCT的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和健康对照组血清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均明显高于轮状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PCT是鉴别儿童细菌或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敏感指标,值得在临床鉴别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心肌酶谱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对比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结果,治疗前均有2项或2项以上高于治疗后.结论:轮状病毒腹泻除导致肠道损害外,还可致心肌损害,引起心肌酶谱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秋冬季(10月-12月)是小儿季节性腹泻发病的高峰期,尤其是6个月~3岁的婴幼儿腹泻的发病率极高,其中秋冬季患腹泻的婴幼儿中,40%-70%都是由轮状病毒(因其外形酷似车轮而得名)感染所引起的,20%左右为其他细菌引起.由于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腹泻发病率高,因此,秋冬季发生的腹泻应多考虑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并简称婴幼儿秋季腹泻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特点,为临床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对1764名0~7岁腹泻患儿进行大便轮状病毒检测、血常规、大便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1764份腹泻标本轮状病毒阳性率42.6%,轮状病毒感染患儿黄颜色大便占62.9%,水样便和稀汁便占68.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0.74±0.17,肝功能异常占22.8%,心酶异常占26.7%.结论:轮状病毒者感染具有大便颜色以黄色居多,性状以水样便和稀汁便为主,粘液少,红细胞少、白细胞少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高等实验室检查特点,并可导致肝功能异常和心肌酶异常.  相似文献   

11.
秋季腹泻现已明确绝大多数系轮状病毒感染.1982年10月重庆医学院第二医院儿科、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腹泻病例猛然增多,为研究其临床表现是否符合轮状病毒感染并探索治疗方法,我们进行了临床观察及分组治疗,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2.
西安地区住院腹泻患儿轮状病毒腺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轮状病毒肠炎腺病毒肠炎的发病情况.方法 采用天津万福公司代理的轮状病毒腺病毒ELISA试剂盒检测2005年11月至2006年11月1406例住院腹泻患儿粪便中的轮状病毒及腺病毒抗原.结果 轮状病毒阳性239例(17.01%),腺病毒阳性157例(11.17%),腺病毒和轮状病毒双重阳性者为38例.结论 轮状病毒是引起西安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腺病毒感染不常见.  相似文献   

13.
2006年秋冬季青岛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组成及其流行情况.方法 2006年9~12月,采集青岛市儿童医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大便样品共38份,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采用RT-PCR法检测星状病毒和人杯状病毒.结果 在38份样品中检测到轮状病毒7份,阳性率为18.42%;检测到星状病毒4份,阳性率为10.53%; 检测到人杯状病毒6份,阳性率为15.79%.其中1份混合感染星状病毒和人杯状病毒,1份混合感染轮状病毒和星状病毒,未发现轮状病毒和人杯状病毒的混合感染.结论 2006年秋冬季,引起青岛地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3种主要病毒中,以轮状病毒为主,其次为人杯状病毒和星状病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腹泻患儿粪便中的轮状病毒,为临床诊断与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56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粪便标本,开展轮状病毒及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156例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呈现阳性者为37例,阳性检出率为23.72%,其中男性患儿检出率为22.68%(22/97);女性患儿检出率为25.42%(15/59)。轮状病毒感染有明显季节性和年龄差异,11~12月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最高,为38.46%(15/39);其次为7~8月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率较高,为22.22%(16/72);再次以9~10月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率较低,为13.33%(6/45)。1~2岁腹泻患儿阳性率最高为28.21%(11/39);其次为0~1岁腹泻患儿阳性率较高为26.31%(25/95);再次为2~5岁腹泻患儿阳性率4.55%(1/22)。结论:秋冬季1~2岁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的临床检出率较高,应采取积极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03~2006年广州地区婴幼儿水样腹泻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岚岚  龚四堂  何婉儿 《广东医学》2008,29(8):1336-1339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婴幼儿水样腹泻患儿的病原及其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腺/轮状病毒双联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剂条检测2003~2006年2 116例住院的3岁以下水样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同时用肛管于直肠内采集粪便标本做大便细菌培养.结果 2 116例患儿中,轮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同时阳性为25.8%,轮状病毒阳性率为25.7%,肠道腺病毒阳性率为14.9%,细菌感染率为0.3%,病原阴性占33.4%.轮状病毒肠炎和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双重感染发病的年龄构成一致,腺病毒肠炎和病原阴性组发病的年龄构成一致,秋冬季是病毒性肠炎发病的高峰季节.结论 轮状病毒、腺病毒是广州地区婴幼儿水样腹泻的主要致病原,轮状病毒和肠道腺儋病毒双重感染常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冶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大冶人民医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3673例婴幼儿腹泻新鲜粪便标本,采样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标本中的轮状病毒抗原,计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及不同性别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率。结果 3673例标本标本中990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总阳性率26.95%。1岁~2岁的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率在所有年龄段最高,达到38.89%;不同性别患儿感染轮状病毒的机会大致相同,10月至12月是本地区轮状病毒感染高峰期,病毒检出率达到37.99%。结论轮状病毒是大冶地区导致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6月龄~3岁的儿童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10月~12月是疾病的高发季节。流行高峰期应尽量对腹泻患儿进行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邓迎   《中国医学工程》2013,(6):154-154,156
目的了解婴幼儿腹泻粪便中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对736例小儿腹泻病患儿采用胶体金法进行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 736例粪便标本中,291例感染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9.54%。291例中6个月至2岁251例,占42.83%,由此表明,6个月至2岁组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不同性别的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重要的病原微生物,2岁以下特别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感染率高,粪便中轮状病毒的检测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婴儿腹泻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婴儿腹泻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腹泻除了已有固定名称如"细菌性痢疾"、"鼠伤寒"、"霍乱"等外,其他感染如大肠埃希菌、轮状病毒、真菌等所引起的感染及不明原因引起的感染,都诊断为小儿肠炎.病原明确者则加以说明,如大肠埃希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等.肠道内的感染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肠道外的感染亦可引起腹泻,如中耳炎、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可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年龄越小越易发生.另外,喂养不当、食物过敏、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亦可引起婴儿腹泻.  相似文献   

19.
贝文政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074-1074,998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腹泻肠道外感染的发生状况。方法总结80例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状况。结果80例轮状病毒腹泻中惊厥发生24例,心肌损伤16例。抗感染及对症处理,营养支持治疗。1~2周均痊愈出院。结论轮状病毒可致心肌、神经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20.
轮状病毒腹泻,大多是由A型轮状病毒和B型轮状病毒引起的。 A型轮状病毒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这种腹泻发生在秋冬季,也称之为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病毒来源于该病患儿及不显现腹泻的病毒携带者,其粪便中排出大量病毒,传染性很强,污染食物入口感染,冬季还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播 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容易被轮状病毒感染而发病,婴儿从出生后3个月就可能受到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