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检测脱氧核糖核酸重组体(rDNA)基因簇在人正常二倍体淋巴细胞染色体上的分布和拷贝数的变化以及活性银染核仁形成区(AgNOR)。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合Q显带方法和硝酸银染色法。结果:rDNA基因簇分布于D组和G组10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副缢痕处,D组中的1条13号和1条15号染色体上的rDNA基因的拷贝数低于D组和G组其它染色体上的拷贝数,活性AgNOR众数(modal)为4~8个,每个细胞平均有5.8(1740/300)个活性AgNOR,D组为3.63个/细胞(1089/300),G组为2.17个/细胞(651/300)。结论:rDNA基因簇拷贝数在10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上分布不均一,AgNOR反映了rDNA基因转录活性,rDNA基因簇数与活性AgNOR数不一致,活性rDNA拷贝数与AgNOR银染颗粒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2.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乳腺小叶增生症19例,乳腺纤维瘤15例,乳腺癌20例穿刺涂片细胞核仁组成区(AgNOR)和细胞核DNA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两者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乳腺良恶性病变AgNOR颗粒数量与DNA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gNOR颗粒数量与DNA含量,超二倍体及超二倍体及超四倍体细胞百分数均具有密切的相关性(r=0.8010,r=0.7802,r=0.8693)。提示:A  相似文献   

3.
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婕  李文涛 《中原医刊》1999,26(5):57-57
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颗粒(AgNOR)的面积可表示该细胞中rDNA活性的强弱,而rDNA活性的强弱则代表了细胞免疫活性,本文对尖锐湿疣(CA)患者、正常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进行AgNOR医学计算机图像分析,以探讨CA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细胞核DNA倍体、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计数及增殖细胞抗原(PCNA)阳性指数变化与癌分级及预后的关系。②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银染色方法及免疫组化LSAB法,测定30例前列腺癌病人DNA倍体、AgNORS计数和PCNA阳性指数的变化。③结果前列腺癌DNA倍体、AgNORS计数、PCNA阳性指数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症(t=7.267~7.502,P<0.01),并且随着前列腺癌细胞分化程度降低,逐渐增加(H=42.534,t=2.156~6.756,P<0.05,0.01;F=194.771,105.605,q=13.214~15.813,P<0.01);2年内死亡者,其DNA倍体、AgNORS计数、PCNA阳性指数明显高于存活2年以上者(t=5.256~7.608,P<0.001);前列腺癌病人DNA倍体、AgNORS计数、PCNA阳性指数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960~0.966,P<0.001)。④结论前列腺癌DNA倍体、AgNORS计数、PCNA阳性指数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可作为前列腺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肾母细胞瘤细胞AgNOR 数量及DNA含量,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预后价值。方法:利用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银染技术及自动图像分析仪对25例肾母细胞瘤标本行Ag-NOR定量计数及DNA含量测定。结果:AgNOR数量和DNA含量低者预后较好,反之预后较差。对AgNOR数量变化与DNA含量水平直线相关分析,发现二者呈正相关,结论:对肾母细胞瘤的预后判定需行多因素分析,AgNOR计数及DN  相似文献   

6.
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36例有随访资料的星形细胞肿瘤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颗粒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发现,随肿瘤级别增高AgNORs平均数目(MG)显著增多,颗粒总面积(Ar)增大;颗粒平均面积(AM)变化不显著,但均小于正常组。4倍体(4C)以上的肿瘤MG高于4C以下者。肿瘤组内皮细胞MG显著高于非肿瘤组。各参数间也呈显著相关,MG与DNA含量、Ar与核面积均呈正相关,A  相似文献   

7.
AgNOR染色法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gNOR染色法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高菊兴,张纪云(临沂地区人民医院检验科)(临沂医专诊断学教研室)关键词细胞诊断学;肿瘤;AgNOR染色核仁组成区(Nucleolarorgranizerregions.NOR)是细胞核仁中的DNA片段·其相关蛋白具有...  相似文献   

8.
用自动化图像分析术及银染技术测定了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肿瘤细胞核DNA含量及AgNOR计数,结合临床资料,探讨二者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预后及相互关系。结果发现,肿瘤分化越差,DNA含量和AgNOR计数越高;淋巴结转移组AgNOR计数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肿瘤DNA含量与AgNOR计数越高;淋巴结转移组AgNOR计数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肿瘤DNA含量与AgNOR计数呈正相关。此项研究对揭示食  相似文献   

9.
对45例Ⅱ期乳腺癌标本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DNA含量、S期细胞百分比(SPF)进行光镜和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乳癌异倍体、SPF、AgSNOR均明显高于二倍体的乳癌。腋淋巴结有转移组较阴性组的AgNOR、SPF、异倍体百分率明显增高。随访结果提示,患者无癌生存期与AgNOR、SPF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用Feulgen-AgNOR结合染色方法对大肠肿瘤组织印片和切片细胞的DNA和AgNOR蛋白进行染色,用图像分析进行同一细胞二者含量同步检测。结果表明,在DNA和AgNOR含量的检测中,印片样品比组织切片样品更能精确、真实地反映AgNOR与DNA含量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相关性变化。印片样品方法简单、出结果快,并能推广到脱落细胞和穿刺取材细胞的DNA和AgNOR含量的同步测定。  相似文献   

11.
用Feulgen-AgNOR结合染色方法对大肠肿瘤组织印片和切片细胞的DNA和AgNOR蛋白进行染色,用图像分析进行同一细胞二者同步检测。结果表明,在DNA和AgNOR含量的检测中,印片样品比组织切片样品更能精确、真实地反映AgNOR与DNA含量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相关性变化。印片样品方法简单、出结果快,并能推广到脱落细胞和穿刺取材细胞的DNA和AgNOR含量的同步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与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测定32 例乳腺癌石蜡标本及12例新鲜标本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DNA倍体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结合腋淋巴结转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AgNOR、DNA倍体、SPF均反应了乳腺癌的增生活性,而ER、PR 仅与乳腺癌的内分泌疗效有关。DNA倍体、SPF在腋淋巴结阳性组明显升高,而AgNOR 及ER、PR 在腋淋巴结阳性组及阴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NA 倍体、SPF对腋淋巴结状况有一定的预示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细胞核DNA倍体、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计数及增殖细胞抗原(PCNA)阳性指数变化与癌分级及预后的方法。方法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银染色方法及免疫组化ISAB法,测定30例前列腺癌病人NDA倍体、AgNORS计数和PCNA阳性指数的变化。结果 前列腺癌DNA倍体、AgNORS计数、PCNA阳性指数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症(t=7.267 ̄7.502,P〈0.01),  相似文献   

14.
用流式细胞仪和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技术对比研究了30例恶黑、26例痣细胞痣及5例正常人皮肤标本的DNA含量、每核AgNOR数目及异行率。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恶黑组异倍体率为96.7%,DNA指数、每核AgNOR数及异形率均明显高于痣细胞痣及正常人。且DI与每核AgNOR数及异形率呈正相关,并就某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和AgNOR计数关系。方法采用AgNOR染色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用抗ER单克隆抗体及抗PCNA单克隆抗体(PC10),研究50例乳腺癌ER与PCNA表达及AgNOR计数。结果33例乳腺癌ER阳性者与17例ER阴性者相比,PCNA表达低(P<0.05),AgNOR平均颗粒少(分别为4.91±1.69,6.52±2.13,P<0.01)。结论乳腺癌ER表达与PCNA表达及AgNOR计数有相关关系,PCNA表达率及AgNOR计数对评估乳腺癌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61例原发性肺癌雌激素受体与核仁成区相关蛋白表达的研究比较,证实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ER)(+)组AgNOR均数明显低于ER(-)组的AgNOR者。AgNOR均数随高,低,低分化顺序呈依次递增关系。ER表达与AgNOR均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应用自动真彩色图像分析仪测定细胞核DNA含量,核形态参数,核/腺比值及AgNOR计数,对66例胃癌,胃粘膜异型增生,萎缩性胃炎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DNA含量测定各变量在各级异型增生中有显著性差别,核/腺比值对萎缩性胃炎有鉴别意义;AgNOR计数对各级病变均有鉴别能力。DNA含量,2c-3c>5点,U值,核面积,核/腺比值,AgNOR计数鉴别能力较强。对12个变量进行综合差别分析;其所建判断函数回  相似文献   

18.
应用AgNOR染色技术,对63例大肠癌的AgNOR颗粒进行了计数研究。结果显示各型大肠癌正常对照粘膜间,AgNOR数目相差显著(P<0.01);高,中,低分化腺癌AgNOR数目渐增多,各组间相差非常显著(P<0.01),而高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和印式细胞癌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癌细胞AgNOR颗粒增加,其3,5,10年生成率逐渐下降,而复发和死亡率逐渐升高。表明AgNOR计数可作为大肠癌  相似文献   

19.
运用DNA图像分析(IAT),核仁组成区嗜银染色技术(AgNO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Ki-S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对93例脑膜瘤外科切除标本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恶性腋膜瘤(MM)、有复发的良性脑膜瘤(RBM)、有局部浸润的良性脑膜瘤(IBM)增殖能力高于无复发、无浸润的单纯良性脑膜瘤(SBM)(P<0.01),良性脑膜瘤的复发或浸润行为与细胞增殖潜能有关。上述四种方法中Ki-S是一种敏感性较高的简便方法:AgNOR不仅敏感性高,且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结果进一步表明,当AgNOR颗粒数大于或等于2.8时,良性脑膜瘤复发的可能性较大(P<0.05)。  相似文献   

20.
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银染色技术研究了3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0例十二指肠溃疡及20例正常十二指肠粘膜的AgNOR计数变化,以探讨AgNOR计数对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十二指肠溃疡组与正常十二指肠粘膜组AgNOR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与十二指肠溃疡和正常粘膜比较AgNOR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低分比腺癌及粘液腺癌与高分化腺癌及乳头状腺癌比较AgNOR计数也有显著者差异(P<0.05)。结果表明AgNOR计数能较好反映原发性十二指癌的增殖活性,可以作为评价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恶性程度的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