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单发小肝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7例单发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67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射频消融组(n=32)和手术切除组(n=35),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复发率和治疗后并发症。结果射频消融组3年生存率为75.0%,其中肿瘤直径〈3cm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8.2%,3~5cm的患者3年生存率为72.2%,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15.6%、28.7%和37.5%;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手术切除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74.3%,其中肿瘤直径〈3cm患者3年生存率为75.0%,3~5cm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3.7%,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17.1%、28.6%和40.0%,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2%。2组术后1、2、3年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射频消融组显著低于手术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单发小肝癌患者的疗效相当,射频消融治疗较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微创、安全、可重复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癌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5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充进患者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各28例,分别行肝肿瘤联合脾切除术及单纯肝肿瘤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前、后血常规改变.手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及术后5a无瘤生存率,判断手术安全性及病例选择对手术影响.结果:肝癌切除+脾切除组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结论:对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一期肿瘤联合脾切除术可促进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正常,改善患者免疫机能,且不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肝癌使用肝动脉栓塞术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观察组给予肝动脉栓塞术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明显改善,观察组肝功能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动脉栓塞术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且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杨金丽 《护理研究》2008,22(4):1083-1084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目前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肝癌最有效的手段。我国的肝癌大多是在肝炎后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常合并脾大、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和消化道出血以及自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影响TACE的疗效甚至使TACE无法进行。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近年来采用TACE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下称双栓塞)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此方法在不影响肝癌治疗效果的同时又可有效地缓解脾功能亢进,提高外周血细胞及血小板,同时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步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4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5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和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施行同步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脾切除术,术中行脾血自体回输。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 5例患者中,3例施行了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脾切除术,1例施行了腹腔镜肝切除加脾切除加胆囊切除术,1例施行了腹腔镜肝切除加脾切除加断流术,无1例中转开腹。患者手术时间为(225±41)min,术中出血量为(221±81)mL。2例患者术后发生腹腔积液,其中l例患者同时发生胸腔积液,均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84±0.8)d,均顺利康复出院,无围术期死亡发生。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截至随访时均生存。结论同步腹腔镜下肝切除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安全可行,无需扩大腹壁切口,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精湛的手术操作技术与娴熟的手术配合是该类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并脾切断流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以及术中探查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实施术中射频消融治疗并脾切除和胃冠状静脉结扎的价值。方法:2000年6月-2007年2月22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了肝叶切除术(Ⅰ组),其中112例同时行脾切断流术(Ⅱ组)。2001年11月-2007年2月,62例术中探查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施行术中射频消融治疗(Ⅲ组)其中37例同时行脾切除和胃冠状静脉结扎(Ⅳ组)。结果:Ⅰ,Ⅱ组间手术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8%VS3.45%(P〉0.05)。Ⅰ,Ⅲ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均获得明显改善。Ⅰ组术后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2%,88.5%,82.0%,高于Ⅱ组的91.7%,81.8%,74.6%(P〈0.05),而5年累积生存率两组分别为53.6%,53.5%,两组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术后1年的累积生存率亦明显高于Ⅳ组,87.7%VS62.0%(P〈0.05),而2年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2%vs44.7%(P〉0.05)。Ⅰ、Ⅲ组死于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比率分别显著低于Ⅱ、Ⅳ组,5.4%VS35.5%(P〈0.01),6.7%vs46.2%(P〈0.05)。结论:肝叶切除同时行脾切断流并不增加手术病死率。联合脾切断流或脾切胃冠状静脉结扎可以有效预防患者死于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有助于提高近期生存率,但无助于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朱逸明  秦艳青 《临床医学》2010,30(11):16-17
目的探讨肝脾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动脉栓塞(TACE)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SE)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周围血象升高,肝功能有所改善,肿瘤控制近期疗效较好,且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TACE联合PS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在治疗小肝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病理、影像学或甲胎蛋白检查确诊为小肝癌的患者101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射频消融组59例,手术切除组42例,根据随访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射频消融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61%、86.44%、62.71%,手术切除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2.86%、84.6%、61.90%,两组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率方面,肿瘤直径≤3 cm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直径为3~5 cm时,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86%,显著低于手术切除组的28.57%(P0.05)。结论经皮射频消融为临床治疗小肝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治疗效果与手术切除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针对肿瘤直径≤3 cm的小肝癌患者近期疗效优于手术切除,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TACE)结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AS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6例中晚期肝癌病人在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同时进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观察病人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肝功能的变化、肿瘤缩小等情况和术后反应,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升高,肝功能恢复快,术后1个月临床症状改善,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缩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ACE和PAS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缓减脾功能亢进,促使白细胞、血小板升高,为肝癌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脾动脉结扎联合胃左血管离断术对原发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设置排除标准,回顾分析4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其中行单纯肝癌切除+胃左血管离断术26例(肝癌切除组);行肝癌切除+胃左血管离断+脾动脉结扎术22例(脾动脉结扎组),比较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变化、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两年内肝癌复发率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基本资料及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单纯肝癌切除组两年肿瘤复发率(61.5%)明显高于脾动脉结扎组(13.6%)、单纯肝癌切除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34.6%)显著高于脾动脉结扎组(9.1%),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纯肝癌切除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11.5%)略高于脾动脉结扎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9.1%),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脾动脉结扎联合胃左血管离断治疗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原发性肝癌,不增加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且降低肿瘤复发率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患者长期能否获益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更大量的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引起的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血吸虫性肝硬化脾亢患者行脾切除术,其中腹腔镜组(A组)31例行完全腹腔镜手术,开腹组(B组)19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切口疼痛评分、术后3 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引流液淀粉酶(Amy)、术后7 d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结果 A组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29例,中转开腹2例。 A组手术时间较B组长,术后1 d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d hs-CRP、Amy指标A组均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21、5.10、7.16、3.00、1.74,P均<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7 d Plt、WB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47、1.02、0.67,P均>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是安全有效的。相对传统开腹手术而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症合并脾肿大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分析腹腔镜脾切除术(LS)15例(LS组)和传统开腹脾切除术(OS)15例(O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LS组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与OS组比较,LS组的手术时间长,但是住院时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48、-6.33,P均<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P>0.05)。结论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脾切除术具有切口美观、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脾功能亢进合并脾肿大患者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肝癌择期行肝切除术是否需要常规胃肠减压.方法:将2008年1月到2011年10月择期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380例随机分为胃肠减压组和无胃肠减压组各190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无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无胃肠减压组1例于术中放置鼻胃管,术后即拔除,两组均无术后需置鼻胃管病例.两组患者术后在肛门排气时间、恶心、呕吐、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癌择期行肝切除术无需常规胃肠减压,常规胃肠减压既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也不能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比腹腔镜巨脾切除手术与传统开腹巨脾切除手术的手术效果,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63例肝硬化伴脾亢、巨脾患者按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腹腔镜组34例行腹腔镜巨脾切除手术、开腹组29例行传统开腹巨脾切除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发热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术期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有2例患者均因出血无法控制而中转开腹,成功完成腹腔镜巨脾切除术32例。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开腹组明显减少(P〈0.01);2组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巨脾切除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与传统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规则肝叶切除和开腹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疗效及其对c_反应蛋白(CRP)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HCC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28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CRP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总有效率为89.28%,显著优于开腹组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腹腔镜组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禁食时间、平均腹腔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CRP、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1年生存率亦显著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规则肝叶切除术是治疗HCC的有效微创方法,CRP和凝血功能是其潜在的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肝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除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外,还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通过对2组患者术后血压、心率、下床活动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的比较,分析2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结果心理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心理干预后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提高肝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脾部分切除术与脾完全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37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行脾大部切除术,B组17例,行脾完全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血小板计数、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结果 A组术后14例(70.00%)发热,低于B组的17例(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P<0.05);术后A、B两组门静脉压力分别为(2.92±0.40)kPa、(2.85±0.33)kPa,均较术前的(3.83±0.45)kPa、(3.76±0.47)kPa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12、7.42,P均<0.05);术后2周A、B组血小板计数为(184.65±35.91)×109/L、(255.18±67.04)×109/L,均较术前的(78.92±13.42)×109/L、(77.47±18.13)×109/L明显升高,且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2.33、10.55、3.89,P均<0.05);A组术后IgM水平为(1.45±0.43)g/L,高于术前(1.14±0.24)g/L,且明显高于B组术后(0.88±0.1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2、5.67,P均<0.05)。结论脾大部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既能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解除脾功能亢进、控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还保留了脾脏部分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合并门静脉分支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患者术中肝门阻断对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HCC患者39例,其中合并及不合并PVTT的患者分别为18例和21例,在肝门阻断下行肝段以上的肝脏切除术,比较其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肝硬化分级、肝门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3、5天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C合并PVTT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前白蛋白及第1天的白蛋白分别为(0.14±0.04)、(0.09±0.14)和(37.17±3.19)g/L,与HCC不合并PVTT组患者[(0.19±0.05)、(0.11±0.04)、(39.48±3.16)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2及0.03).结论:HCC合并PVTT患者术中行肝门阻断安全有效,术后患者肝脏合成前白蛋白的能力较不合并PVTT患者短期下降更明显,在术后第5天均未恢复正常,需加强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alpha{etoproteinvariants,AFP-L3)占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的百分比(AFP—L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43例为肝癌组,慢性肝炎患者43例为肝炎组,肝硬化患者43例为肝硬化组,体检健康者43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ELISA法和亲和吸附法检测4组GPC3和AFP—L3水平,计算AFP—L3%,并比较分析。结果血清GPC3和AFP—L3%从高到低依次为肝癌组((10.94士0.58)μg/L和(15.85±2.74)%)、肝硬化组((5.56±0.49)μg/L和(10.72±2.65)%)、肝炎组((2.73±0.46)μg/L和(9.57土2.59)%)、对照组((1.15±0.42)μg/L和(9.08±2.55)%),肝炎组与对照组AFP-L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AFP—L3%联合GPC3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符合率(81.40%)明显高于二者单独检测(48.84%、25.58%)(P〈0.01)。结论血清GPC3与AFP-L3%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