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性传播疾病及艾滋病?28AIDS)在全球的流行,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安全的性生活不仅意味着有效的避孕,还能预防性传播疾病及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因此,艾滋病病毒在生殖道的传播以及各种避孕方法与艾滋病之间的关系.自然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流动人口对避孕方法预防艾滋病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上海市闵行区2 001名流动人口进行避孕方法预防艾滋病认知情况调查。结果 2 001名流动人口常用避孕方法预防艾滋病感染的认知得分为(39.57±31.77)分;6种常用避孕方法预防艾滋病感染问题,回答正确率分别为男用安全套76.06%、体外射精38.63%、女用安全套33.38%、阴道海绵/隔膜/宫颈帽21.64%、输精管结扎37.03%、带消炎痛的宫内节育器32.63%;单因素分析显示,避孕方法预防艾滋病认识影响因素有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场所,2007年个人平均月收入及户口性质,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场所为建筑工地是影响流动人口对避孕方法预防艾滋病感染认知情况的危险因素;年龄25~34岁、未婚有性行为和已婚、初中及以上学历、工作场所为服务/娱乐场所和2007年个人平均月收入≥1 000元是保护因素。结论不同特征流动人口对避孕方法预防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情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米非司酮与避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作为一种抗孕激素类药物,自1980年由法国ROUSSEL-UCLAF药厂首先合成并应用于临床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地用于终止早期、中期妊娠引产,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及各种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1990年后,以紧急避孕为代表,开始探索米非司酮用于避孕的可能,并在基础及临床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避孕与营养     
避孕药品一般都含有激素,其缺点是对妇女的健康会有些副作用。 营养专家研究了口服避孕片,发现其中含有雌激素,长期服用能导致维生素B的缺乏,使妇女发生忧郁或疲劳。专家们建议妇女们若长期口服避孕片,应每天补充维生素B1.5-5毫克。 口服避孕片还能导致体内维生素B_1与B_2的降低,特别是本来已缺乏B_1与B_2的妇女。在膳食中多吃些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有助于缓解维生  相似文献   

5.
母乳是小婴儿的最佳天然食品,母乳喂养是最简单方便的哺养小儿的方法。除此之外,临床发现,母乳喂养还具有天然的避孕效果.这无疑是采用母乳喂养的又一大好处,对于计划生育有重要意义.文中简要介绍了母乳喂养的避孕机理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人流与避孕     
《健康》2008,(7)
关于人流的一些数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约有人工流产4500万例,其中不安全流产1900万例,造成死亡68000例(占孕产妇总死亡数的13%)。在我国,每年约有1000万~1500万女性进行人工流产(包括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根据统计,虽然人工流产的总数在趋于减少,但是未婚流产的数量却不降反升,全世界15岁至19岁的女孩每年有400万进行了很不安全的流产,而未婚流产会给她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1976年在美国9个城市16所医院进行的一个大规模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主要目的是评价使用IUD的妇女发生严重到需要住院治疗的妇产科并发症的相对危险性。重点是IUD使用者、屏障避孕法使用者及用口服避孕药者罹患需住院治疗的盆腔炎的相对危险性,并对使用各种避孕法的妇女与有性生活而未避孕的妇女发生盆腔炎的相对危险性作了比较。病例组妇女共1474例,为采用各种节育措施的盆腔炎住院病人。对照组为同一医院内无盆腔炎的住院病人,共3156例。两组妇女的年龄为18~44岁,均有性生活,入院前6周内无妊娠,30天内限定采用流行的避孕方法。不同避孕方法引起盆腔炎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避孕方法不仅具有可靠的避孕效果,而且还有防病治病作用。 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能预防和治疗不少妇科病,如缩短月经时间和减少月经量,使月经量过多和经期过长引起缺血性贫血的妇女及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得到良好的控制。口服避孕药能维持雌激素的血循环水平,保证血管舒缩的稳定性,避免更年期妇女易出现的多汗和潮热以及抑郁、嗜睡、过敏、头痛、性冷淡等情况。经常口服避孕药的中年妇女,可保持毛发和皮肤的青春美,也是治疗某些多毛症的良药。口服避孕药还可减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及子宫内膜异位引起的痛经、经血过多症状。英国的资料表明,口服避孕药可减少盆腔疾病的50%,并有防止宫外孕作用。口服避孕药有抑制自身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生殖健康、避孕及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为有针对性的在大学生中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长春市2所高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避孕及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大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殖健康知识,但不全面、不系统,学生渴望获得生殖生理、避孕、预防性病等方面知识。结论: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不同程度缺乏,生殖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流行,以病毒性STDs逐渐取代细菌性STDs而占主导地位,给防治工作提出新的难题。采取避孕用具进行避孕和防治STDs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总结各种避孕方式对不同STDs病原体的影响;着重介绍阴道杀精剂在避孕和预防STDs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认为进一步开发和研制阴道杀精剂不仅提高避孕率、减少STDs感染,而且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避孕与HIV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AIDS在全球的流行,而异性间的HIV传播是AIDS发生的重要原因,各种避孕方法能否增加或减少HIV感染的危险性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影响HIV在女性生殖道传播的因素包括曾有过的SIDs病史,生殖道御功能的破坏及机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2.
当评价使用一种特定的避孕方法是参与宫颈癌危险性的增加还是减低时,重要的是要知道哪些流行病学因素可导致错误的结论。在仔细考虑结果和检查所得到的资料后,断定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浸润性宫颈癌的危险性可能增加。虽然各种类型屏障避孕法的保护作用有差异,屏障方法的使用者有可能降低宫颈癌的危险性。其它避孕方法的使用者没有改变宫颈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正>1少女妊娠的概况及影响少女妊娠是指妊娠发生在女性10~19岁年龄段。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1 500万15~19岁少女生育,占全球生育总数的1/5,其中大部分是非意愿妊娠。中国的少女妊娠率为3%,并以每年6. 9%的速度递增[1]。少女妊娠发生的主要原因为:(1)性观念开放与性成熟提前,促使青春期初次性行为低龄化;(2)青少年性知识缺  相似文献   

14.
15.
避孕与性传播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流行,以病毒性STDs逐渐取代细菌性STDs而占主导地位,给防治工作提出新的难题。采取避孕用具进行避孕和防治STDs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总结各种避孕方式对不同STDs病原体的影响;着重介绍阴道杀菌精剂在避孕和预防STDs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认为进一步开发和研制阴道杀精剂不仅提高避孕率、减少STDs感染,而且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由于AIDS在全球的流行,而异性间的HIV传播是AIDS发生的重要原因,各种避孕方法能否增加或减少HIV感染的危险性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影响HIV在女性生殖道传播的因素包括曾有过的SIDs病史、生殖道防御功能的破坏及机体的免疫状态。目前认为物理或化学屏障避孕法是预防HIV感染的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18.
高枫 《婚育与健康》2009,(34):52-53
<正>似乎是为了一再证明"男人都是不喜欢用套的",再高明的医学也阻止不了"人流"量的节节攀升;静脉麻醉的"无知无觉",也让经历过"无痛人流"的女性对避孕放松了警惕。身体是自己的,如果女性朋友自己都不关心自己,还指望谁来关心你呢?  相似文献   

19.
倪郝 《家庭医生》2008,(16):41-41
似乎是为了一再证明“男人都是不喜欢用套的”,再昌明的医学也阻止不了“人流”量的节节攀升;静脉麻醉的“无知无觉”。也让经历过“无痛人流”的女性对避孕放松警惕。  相似文献   

20.
避孕方法知情选择与已婚育龄妇女避孕选择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推行对已婚育龄妇女自愿、知情选择避孕方法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2001年、2006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研究对象为1996年6月~2001年7月和2001年8月~2006年9月选择避孕方法的“新使用者”。有效样本量2001年为9 788例,2006年为7 611例。数据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2006年与2001年相比,“新使用者”避孕构成仍以长效措施为主,变化包括男性绝育和女性绝育比例分别下降了1.9%和3.1%,放置宫内节育器比例下降了8.1%,避孕套使用比例上升了11.5%。避孕方法构成变化显著(x2=475.742,P〈0.01);自主选择避孕方法的比例由2001年的56.8%上升到2006年的82.3%(x2=2 184.422,P〈0.01);了解避孕方法副作用的比例由2001年的47.9%上升到2006年的71.2%(x2=953.048,P〈0.01)。在控制“新使用者”的人口、社会学及避孕方法等变量后,选择避孕方法的时间对“自主、知情选择避孕方法”仍有显著影响。2001年8月~2006年9月选择避孕方法的“新使用者”自主、知情选择避孕方法的几率为1996年6月~2001年7月选择避孕方法的“新使用者”的3.7倍。结论:知情选择使更多的育龄妇女自主、知情地选择避孕方法,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