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对高龄胃癌患者营养状况和住院恢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全胃切除术的88例高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PN)支持,研究组术后给予早期EN支持,均维持7 d后开始经口正常饮食。检测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7 d的营养学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2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半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7 d血清ALB、Hb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P 0. 05),研究组术后7 d血清ALB、Hb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术后7 d血清ALB、H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进半流质饮食时间早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 27%低于对照组18. 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高龄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接受早期EN,能明显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加快住院恢复进程,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625-626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危重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延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营养指标、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B、PA、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的意义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将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28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胃癌术后行完全肠外营养( TPN),待肠功能恢复后过渡为肠内营养( EN),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 PN)补充。研究组在术后早期即行EN,并于术后营养过程中予以合理的护理辅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0 d营养指标、免疫指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感染、腹胀、腹痛、腹泻、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0 d,两组患者体重、前白蛋白水平等营养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浆白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CD4、 CD4/CD8等免疫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 P<0.05);感染、吻合口瘘、腹胀、腹痛、腹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同时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营养及免疫功能,缩短肛门排气时间,降低术后感染、吻合口瘘、腹胀、腹痛、腹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在术后患者快速康复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肝切除患者围术期营养风险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肝切除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给予肠内外营养支持;研究组NRS评分≥3分者,给予个体化肠内外营养支持,NRS评分<3分者,不行特殊营养支持。检测2组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B)和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营养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3%比25.58%,P>0.05)。术后第7天,研究组CRP、PCT及AST明显低于对照组,ALB及P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拟行肝切除手术的患者,围术期行NRS2002筛查,评分≥3分有营养风险者术后联合肠外肠内个体化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NRS2002评分<3分的手术患者围术期实施营养支持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预防.方法 对50例老年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术前3 d采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替代传统流质饮食,术前禁食12 h,禁水4 h,术前常规清洁灌肠;对照组术前3 d 采用传统流质饮食(米汤、粥、菜汤等),术前禁食12 h,术前常规清洁灌肠.2组患者术前2 d 均常规口服肠道抗生素.观察2组患者术中肠道清洁度、术后有无并发症发生(腹泻、功能性肠梗阻、胃肠功能紊乱)及术前第3天、术后第1天血常规(淋巴细胞总数、WBC计数)及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肾功能[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的变化等情况.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术中肠道清洁度优良率分别为80.0%、8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腹泻、功能性肠梗阻、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分别为4.0%、0.0%、0.0%和16.0%、8.0%、8.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第1天淋巴细胞总数、AL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第1天WBC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第1天ALB、TP、AL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前第3天淋巴细胞总数、ALT、WBC计数、ALB、TP、AL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掌握老年直肠癌患者机体的特殊性,术前肠内营养可以降低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有效预防胃肠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375-5376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以及血脂的变化。结果(1)比较不同时期两组病人细胞免疫指标,发现术前1d、术后1d的CD3、CD4+、CD8+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对比,两组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9d两组CD3细胞百分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4/CD8比值对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不同时期两组病人血脂水平的变化,发现术前1d、术后1d的TG、TC、LDL-C比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9d观察组病人T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的TG、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常规肠内营养基础,加用含谷氨酰胺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老年患者的血脂及细胞免疫指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感染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感染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1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1 d、7 d、14 d,两组内白细胞计数均下降,且观察组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反应蛋白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1 d、7 d、14 d,两组内C反应蛋白均下降,且观察组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6%高于观察组的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以明显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的肠内营养制剂早期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成4组,普通肠内营养组、短肽类肠内营养组、普通肠内营养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和短肽类肠内营养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于手术术后当天及术后第7天分别测定两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清运铁蛋白(Tf)、C反应蛋白(CRP)、CD8、CD4,同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包括腹泻、便秘、胃潴留、消化道出血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后第7天,与普通肠内营养组相比,短肽类肠内营养组前白蛋白增高(P<0.05),但白蛋白、血清运铁蛋白、CRP、T细胞亚群均与普通肠内营养组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肠内营养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与普通肠内营养组相比,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运铁蛋白、CRP均增高(P<0.05),但CD8、CD4与普通肠内营养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肽类肠内营养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与短肽类肠内营养组相比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运铁蛋白、CRP均增高(P<0.05),但CD8、CD4与短肽类肠内营养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肠内营养相比,短肽类肠内营养可提高患者前白蛋白的水平,不论何种肠内营养早期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不仅可减轻胃肠道症状,还可以改善营养水平,一定水平上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结论:针对脑出血术后的患者与普通肠内营养相比,短肽类肠内营养可提高患者前白蛋白的水平,不论何种肠内营养早期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不仅可减轻胃肠道症状,还可以改善营养水平,一定水平上可以调节免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改善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脂及免疫指标的效果。方法98例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清蛋白(ALB)、肿瘤坏死因子(TNF)、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以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术后9 d 观察组患者 ALB、总胆固醇水平及 CD8+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TFN、IgA、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后9 d 观察组患者 CD3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脂及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翔军  梁军铭 《现代护理》2006,12(29):2798-279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支持及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方法4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空白对照组(常规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每组20例。EEN组为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肠内营养,护理观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饮食时间及不良反应;监测术前及术后第9天营养指标:体重、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结果所有患者在观察期无死亡、无严重不良反应,EEN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明显提前(P<0.05)。EEN组PAB及外周血TLC都明显升高(P<0.05);术后体重减轻较对照组为少(P<0.05);而同期ALB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既能改善营养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细致正确的护理是确保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拾春婷 《全科护理》2021,19(9):1226-122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预适应对结直肠癌病人术后胃肠功能及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结直肠癌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术前行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3d口服肠内营养液以预适应,比较两组病人相关并发症、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腹痛、腹泻、腹胀、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腹泻持续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预适应在改善结直肠癌病人术后胃肠功能及营养方面具有一定的益处,能明显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胃癌69例术后肠内营养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实施肠内营养(EN)支持的效果.方法:对69例胃癌患者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免疫学指标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7 d后体重、血糖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则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P<0.01),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肠内营养是胃癌患者术后安全而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 7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干预,对照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外营养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与胸腔引流时间,记录2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TP、PA、ALB营养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赵秀玲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895-896
目的:探讨对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方法:将68例行胃、结肠、直肠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6例术后24h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EN),对照组32例术后3~11d给予肠外营养支持(TPN),比较两组营养指标、并发症、肠道通气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对照组前白蛋白术后第7天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2d较术后第7d有明显上升(P<0.01),实验组术后第7天,第12天前白蛋白(PA),纤维连接蛋白(F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刀口均早期愈合(P<0.01)。结论:肠内营养具有经济实惠,简单易行,并发症少,安全可行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对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2例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的编号,奇数号分为对照组,偶数号分为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经鼻胃管(NGT)肠内喂养,观察组给予PEG肠内喂养,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置管后,两组患者的血清ALB水平、PA水平、BMI均高于置管前,NRS2002评分均低于置管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ALB和PA水平上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6.45%,低于对照组的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消化道出血和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病死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胃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术后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肠外营养。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半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营养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中国癌症患者化学生物治疗生活质量量表(QLQ-CCC)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IgG、IgM、IgA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后,观察组IgG、IgM、IgA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半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干预前,两组ALB、PA、TRF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7.
柯清仙  颜优贞  王益  刘颖 《全科护理》2020,18(20):2522-2524
[目的]探究基于营养风险筛查所采取的营养支持对胃癌病人术后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胃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按照单双号编号,其中单号31例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流质饮食支持和完全胃肠外营养液支持,双号31例病人为观察组,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和肠内营养支持。术后7 d观察两组病人的各项临床指标、营养状态、免疫功能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住院天数为(8.15±1.27)d,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两组病人术后7 d的血清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升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第7天血清蛋白、前白蛋白、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CD_3~+、CD_4~+、CD_4~+/CD_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_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CD_3~+、CD_4~+、CD_4~+/CD_8~+水平与术前无明显差异,而观察组病人术后CD_3~+、CD_4~+、CD_4~+/CD_8~+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CD_8~+水平显著降低,二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营养风险筛查后采取预防性肠内营养支持可促使胃癌病人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3978-3980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58例胃癌手术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情况、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术后治疗组患者的各营养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2.2±12.2h、11.8±2.8d,较对照组患者的79.8±15.7h、14.6±2.6d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2/29)6.90%较对照组的(3/29)10.34%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术后早期给予患者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加快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胃肠外科老年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空肠输注肠内营养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胃肠外科接受胃肠手术的108例老年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及营养状态、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肛门排便及肠内营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TFN、ALB、PA、24h U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为率3.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外科老年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能加快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升机体营养状态,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介入及护理在先心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患儿术后护理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1日~2019年10月31日行手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营养支持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介入,对照组采用全肠外营养介入;比较两组术后营养状况[包括人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水平],胃肠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时间。结果:术后,研究组ALB、PA、TF、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介入及护理可改善先心病患儿营养状况和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