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药物性肝损伤(DILI)和急性肝衰竭(ALF)仍然是西方国家面临的重要挑战~([1])。大多数DILI和ALF由对乙酰氨基酚(APAP)过量所致~([1-2])。由于其毒性呈剂量依赖性,APAP诱导的肝损伤研究可在动物模型和分离的肝细胞中进行,大多数机制也适用于人类。APAP肝细胞毒性的胞内信号传导机制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有关无菌性炎症在病理生理学的作用仍存争议。争论核心是肝损伤相关的特异性炎症在肝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2.
正肝衰竭(HF)是由多种因素导致肝脏合成、解毒、排泄等功能障碍,引起的以黄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常合并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衰竭[1]。在我国,引起HF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其中,约有80%的患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病情急性加重所致,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所致。在欧美国家,引起HF的病因主要是酒精性肝损伤、药物使用不当及感染等。根据HF临床特点可分为急性肝衰竭  相似文献   

3.
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临床并非罕见,其结局难以预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具备熟练的医疗技术及谨慎的工作态度。ALF中约50%系由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中毒所致,12%由药物特异质反应所致,但后者往往更为致命。过去临床常见的乙型肝炎目前已较少引起ALF(7%);甲型肝炎则更为罕见。ALF多数预后不良,但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所致者总体预后较好,进行肝移植的比例亦较低。ALF患者中仅有约26%接受肝移植,未接受肝移植的患者生存率为44%。本文献荟萃重点论述其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ALF多发生在以往身体健康的人群,…  相似文献   

4.
吴婧  倪鎏达 《肝脏》2015,(3):248-250
<正>急性肝功能衰竭(ALF)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肝脏合成、生物转化和毒素清除等功能的严重损伤,临床常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药物和酒精是欧美国家引起肝功能衰竭的最主要的原因,在药物中对乙酰氨基酚所导致肝衰竭患者达50%,而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引起肝功能衰竭的最主要的原因。肝移植是目前国际上公认治疗肝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2],肝源的短缺限  相似文献   

5.
<正>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出现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和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1],死亡率高,引起ACLF的常见病因有嗜肝病毒感染、饮酒、药物、胆道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2.8%[2]。目前HBV-ACLF的治疗手段主要有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及肝移植。但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高原  陈煜 《肝脏》2019,24(4)
<正>急性肝功能衰竭(ALF)是一种罕见却预后极差的疾病,在美国,每年可导致约2 000人死亡[1]。一般认为,单纯疱疹病毒(HSV)很少引起ALF,但因不易诊断,其确切的肝衰竭致病率尚不清楚[2-4]。Little等[3]在ALFSG数据库中通过自由词检索"HSV"或"疱疹"以识别所有可能的HSV病例。对共检出的106例病例进行人工评估,确诊HSV-ALF的标准是根据尸检或肝组织病理学诊断HSV,和(或)血清HSV DNA 阳性;高度怀疑H  相似文献   

7.
肝衰竭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的一种免疫炎症性疾病,西欧国家主要是酒精性和药物性肝病;肝衰竭根据发病缓急分为急性肝衰竭(ALF)和慢性肝衰竭(CLF).在亚洲以常见的重型病毒性肝炎为典型代表,病情凶险,预后极差,死亡率达到80%[1].在中国,引起肝脏功能损伤的常见疾病是病毒性肝炎,其中以乙型肝炎最为常见;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占人群总数的10% ~ 19%[2],在我国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肝脏》2015,(10)
<正>急性肝衰竭(ALF)为大多数肝病的严重结局,病因多样,其中对乙酰氨基酚是重要的致病原因。对乙酰氨基酚是大多数非处方感冒药的主要成分,患者容易自行加大用药剂量、或多个同成分药物重叠使用,或长期过量服用。在欧美国家,对乙酰氨基酚是导致急性肝衰竭的首要原因,在我国,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衰竭也是仅次于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因素。急性肝衰竭是肝细胞大量死亡,其特点是发病突然,死亡率高,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往往依赖于肝移植,但又受到肝源缺  相似文献   

9.
<正>肝衰竭是各种损伤因素多重打击下,导致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黄疸、腹水、凝血功能不良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危重症候群。我国2018版指南将肝衰竭分为4类:急性肝衰竭(ALF)、亚急性肝衰竭(SALF)、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LF)和慢性肝衰竭(CLF)[1]。肝衰竭病情进展迅速,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在降低本病病死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0.
正对乙酰氨基酚(APAP,扑热息痛)是临床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也是临床引起肝毒性的常见药物。目前在美国、英国及欧洲,APAP是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在美国该比例为46%,在英国及欧洲该比例为40%~70%[1]。在中国由APAP引起的肝损伤也多有报道,正逐渐引起重视。APAP作为非处方药(OTC)广泛用于临床已50余年,鉴于其严重的肝毒性作用,是否有必要停止该药物的使用也讨论了数十年。APAP最早于1960年作为治疗头痛及轻度疼痛的止痛剂在英国及欧洲用于临床。1966年有报道APAP可能导致致死  相似文献   

11.
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我国肝衰竭的首要病因为肝炎病毒(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乙醇、化学制剂等).在西方国家,药物是引起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因素[2];酒精性肝损害常导致慢性或慢加急性肝衰竭.肝衰竭在儿童中多可见于遗传代谢性疾病.肝衰竭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辅助治疗及肝移植术治疗等,其中内科综合治疗是基础,但内科综合治疗仍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缺乏特效药物及方法,病死率仍然较高[34].因此,肝衰竭内科治疗过程中,正确的思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据《Hepatology》2014年2月报道】题:激素在急性肝衰竭中的应用(作者Karkhanis J等)药物诱导以及原因不明的肝衰竭可能类似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样的改变,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应答。为了评估糖皮质激素是否能改善暴发性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引起的或原因不明的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及其疗效是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哥伦比亚大学的Karkhanis等对1998-2007年的自身免疫性、原因不明以及药物导致的急性肝衰竭(ALF)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主要观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肝衰竭(ALF)是一种高病死率的临床危重病,其特征是无基础肝病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性恶化,常伴有黄疸、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ALF的发病机制很复杂,尚未完全阐明。嗜肝病毒、药物毒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缺血等不同病因均可引起急性肝损伤,可迅速进展为ALF甚至死亡,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和方法。因此,深入探究ALF的发病机制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ALF相关的固有免疫机制,以及固有免疫细胞在ALF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被定义为以急性起病,无基础肝病史,2周以内出现Ⅱ期或以上肝性脑病等特征的临床症候群[1]。ALF以其发病急骤、进展迅速、预后凶险等特点成为临床诊治的难点。因此,早期对ALF患者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并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 ALF病因目前,东西方对于ALF的定义不完全相同,其  相似文献   

15.
《肝脏》2017,(6)
正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一种以肝功能迅速恶化为特点的、威胁生命的疾病。ALF的临床表现包括肝脏代谢功能和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和多器官衰竭。ALF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感染和药物的肝脏毒性。在印度、孟加拉国等发展中国家,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是导致急性病毒性肝炎和ALF的最常见的病因;而在美国和西欧,ALF最常见的病因则是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但是,发达国家中超过20%的  相似文献   

16.
黄燕  谢青 《肝脏》2020,(2):110-113
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并发的肝性脑病(HE)极为凶险,可迅速发展为脑水肿和颅内压(ICP)升高,引起颅内高压(ICH)(ICP>25 mmHg),导致脑疝和死亡。在我国急性肝功能衰竭主要病因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1],在发达国家中发病率不到十万分之一,相对不常见[2]。在未经治疗的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因ICH和脑疝引起的死亡占总人数的30%[2]。ALF患者发生ICH大多无明显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7.
本意见是针对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的标准化重症监护方案.本文中ALF的定义:无既往肝病基础,在黄疸出现后的26周内发生肝性脑病和凝血障碍.本共识由美国成年急性肝衰竭研究组制定[1].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胃肠道激素的角度探讨犀角散加味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5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内科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犀角散加味。用药2周观察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统计患者肝衰竭的发生率。[结果]犀角散加味治疗HBV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能够升高血清P物质(SP)及胃动素(MTL)水平,下调一氧化氮(NO)水平,降低肝衰竭发生率。[结论]犀角散加味可调整肝衰竭前期患者体内胃肠激素水平,阻断肝衰竭前期进展。  相似文献   

19.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约25%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起病,是急性肝衰竭的重要病因,其中小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自身免疫性急性肝衰竭(autoimmune acute liverfaiilure,AI-ALF).美国急性肝衰竭学会报告显示,约10%的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患者是由AIH引起的,30%左右的ALF患者虽表现为"自身抗体阴性",但部分可能为AIH,而高达47%~71%的老年AIH患者呈急性起病[1].我院的病人资料显示,初诊将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85.5 μmol/L和(或)血清AST(或ALT)>1000 U/L定义为急性起病AIH时,12%(20/167例)的AIH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起病,而17例自身抗体阴性的AIH患者中有4例为急性起病.  相似文献   

20.
暴发性肝衰竭的临床治疗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暴发性肝衰竭是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而出现以肝功能严重受损为特征的综合征。暴发性肝衰竭的病死率高达 80 %~90 %,这种不良后果反映了肝脏受损严重而再生不足 ,以及由于全身性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过高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上 ,患者发展为暴发性肝衰竭的信号包括神经功能紊乱 (肝性脑病 )、肾功能衰竭和心肺衰竭 ,患者通常死于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 ,SIRS)后的严重感染[1] 。肝炎病毒、药物和休克均可引起暴发性肝衰竭 ,但大部分暴发性肝衰竭由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