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HCC的早期诊断较困难。早期HCC缺乏典型症状及影像学表现,肿瘤标志物对HCC的诊断效能较高。临床常用的标志物如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脱-γ-羧基凝血酶原、高尔基体蛋白73等诊断早期HCC的灵敏度较低但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外泌体来源的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及环状RNA等潜在新型肿瘤标记物,诊断早期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此外,基于相关肿瘤标记物及算法得到的GALAD和APAC综合评分模型可能进一步提高早期HCC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3.
肝门胆管癌诊治中肿瘤标记物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寻找对肝门胆管癌诊断、疗效判断和随访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 ,对 32例肝门部胆管癌和 2 0例胆囊息肉患者行 CA1 9- 9、CA2 4 2 、CA50 和 CEA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 ,并对其中 16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肝门胆管癌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显示 ,CA1 9- 9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 ,分别为 75 %和 90 % ;4种肿瘤标记物与肝门胆管癌的分期有关 ;肝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后 ,患者血清 CA1 9- 9、CA2 4 2 和 CA50 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认为血清 CA2 4 2 和 CA50 检测有助于判断术后复发和转移 ;4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肝门胆管癌术前诊断、疗效评价和随访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其他肝内肿瘤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术前均经CT平扫和增强扫描,6例经延迟扫描。结果:18例CT平扫均表现为单发低密度病灶,密度均匀者3例,不均匀者15例;肝包膜回缩证10例;边缘清楚4例,不清楚14例;伴有肝内胆管扩张及肝内胆管结石8例;有脾肿大者3例,不均匀者15例;肝包膜回缩证10例;边缘清楚4例,不清楚14例;伴有肝内胆管扩张及肝内胆管结石8例;有脾肿大者3例。增强扫描病灶均匀为轻度强化,且不同程度地出现线样或网格状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有一定的CT特征,大多可与肝内其他占位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与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对高血供肝内胆管癌(ICC)和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科诊治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接受MS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以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经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在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诊断ICC 12例,HCC 58例;MSCT检查显示HCC病灶动脉期强化、静脉期强化减退,延迟期持续强化减退;MRI多期扫描检查显示39例HCC患者病灶呈快进快出型强化,17例患者病灶呈快进慢出型强化,2例患者病灶呈慢进慢出型强化。MRI多期扫描发现9例ICC患者病灶呈慢进慢出型,3例患者病灶在动脉期和门脉期未出现明显强化,延迟期逐渐呈均匀性强化;MRI诊断HCC患者56例(96.6%),与CT诊断的53例(91.4%)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诊断ICC患者9例(75.0%),显著高于CT诊断的7例(58.3%,P<0.05)。结论 在富血供的PLC患者,ICC和HCC的影像学表现有所差异,应用MRI增强扫描有利于提高对ICC的诊断检出率,值得临床积累经验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四种肿瘤标记物对肺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种肿瘤标记物对肺癌诊断价值的探讨王耀王光杰顾国浩陶敏国内外一些报道曾提到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溶性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及胃肠道癌抗原(CA199)在诊断肺癌中的意义。现就这四种肿瘤标记物对肺癌的...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HCC)伴胆管癌栓(HCCBDT)以HCC向胆道系统内转移致梗阻性黄疸为特点,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继发性肿瘤,其发病率约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9.2%〔1〕。我国每年HC-CBDT新发病例数约为5 000~15 000人,发病率男∶女约为4∶1,发病年龄大多在35~60岁,以50岁左右为发病高峰。虽然HCCBDT发病率低,但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罹患者绝对数量也较大。以往多认为本病已属于晚期,多持保守治疗或消极态度,致使部分HCCBDT病人丧失有效治疗机会,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近年对胆管癌前病变以及可能影响因素的研究受到重视,本文对88例肝内结石行肝叶(段)以上肝切除标本中发现4例肝内胆管癌与同期手术的257例原发性肝癌病例中发现的肝内胆管癌19例,进行了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比较,试图对肝内胆管癌与肝内结石的相互关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9)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影像特征对肝内胆管细胞癌和低分化肝细胞癌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行动态增强CT扫描并经病理证实为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28例、低分化肝细胞癌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叶征(P=0.010)、肝内胆管扩张(P=0.031)、肿瘤内肝动脉(P=0.020)、环形强化(P=0.002)、延迟强化(P=0.021)、迅速廓清(P0.001)征象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组和低分化肝细胞癌组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内肝动脉征象是肝内胆管细胞癌重要的独立预测因素(P=0.026),13例(46.43%)病例显示此征象.迅速廓清征象在低分化肝细胞癌的重要识别征象(P=0.015),25例(62.5%)病例显示此征象.结论:动态增强CT中瘤内动脉征象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重要识别因素,而迅速廓清则支持低分化肝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的影像学诊断为及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肝内胆汁淤积时除胆红素、胆固醇、胆酸在血中蓄积外,尚有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功酶、5′-核苷酸酶、亮氨酸氨基肽酶、转肽酶及其同功酶等显著增高,因此,测定以上指标具有一定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意义。一、血清胆红素胆汁淤积时总血清胆红素增高。胆红素总量一般不超过342μmol/L,也有高达855μmol/L 者,结合胆红素占50%或更多。血清胆红素随病情变化而有波动,胆汁淤积减轻后胆红素可迅速降低,轻度增高者可恢复至正常。血清胆红素增高除胆汁淤积时胆红素反流入血外,与红细胞寿命中等度缩短也有关。一般肝外比肝内胆汁淤积增高明显。分别测定血清非结合胆红素 相似文献
12.
肝内胆管癌(Cholagio carcinoma)是由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又称胆管细胞性肝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少见类型,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时多属晚期。为提 相似文献
13.
肝内胆管癌(Cholagio Carcinoeia)是由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又称胆管细胞性肝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少见类型,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时多属晚期。为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本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肝内胆管癌超声显像进行分析,探讨其早期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最近,慢性肝病研究的主要精力已转向了发现血清生物标记物以精确定量检测肝脏纤维化程度和预测肝病进展。前已研究得较为广泛,也有了很有前景的结果。尽管在选择大队列的患进行研究的时候,生物标记物产生了有希望的结果,但是在个体水平的可靠性方面还存在争议。在肿瘤诊断领域,非侵入性标记物的使用也得到广泛地接受。临床使用的标记物具有器官特异性。到目前为止,对于肝细胞癌(HCC),只有α-胚胎蛋白(AFP)一种标记物具有可行性。然而,公认的是其特异性很差,尤其是在患有慢性肝病和肝硬化基础时,随着肿瘤体积增大其敏感性显提高。因此,AFP在HCC早期筛查中的地位受到了挑战,迫切需要发现新的生物标记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胸腔积液 (下称胸液 )是临床常见疾病 ,因病因学依据获得有限 ,临床良、恶性胸液鉴别较为困难。目前用于临床的肿瘤抗原均为非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 [1] ,选择合适的肿瘤标记物进行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自 1999年 3月至 2 0 0 0年 6月我们测定了 5 0例患者胸水 CEA、Fer,以探讨其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 恶性胸液组共 2 8例 ,其中 ,男 17例 ,女11例 ,年龄 5 3.38± 12 .63岁 ,包括肺癌 2 6例 (腺癌 14例、鳞癌 6例、小细胞未分化癌 4例、低分化未定型 2例 ) ,胸膜间皮瘤 1例 ,纵隔淋巴瘤 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CEUS)检查肝转移癌(LM)与肝细胞癌(HCC)的表现特征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016年~2019年就诊于我院的肝脏占位患者117例,常规行CEUS检查,分析比较HCC与LM病灶在增强模式、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和减退时间等方面的异同。结果 在77例HCC 患者中,有79个病灶,在40例LM患者中,有41个病灶;HCC病灶呈I型 增强为2.5%,II型为26.6%,III型为70.9%,而LM病灶分别为36.6%、9.8%和53.7%,差异显著(P<0.05);HCC病灶增强达峰时间和减退时间分别为(29.16±7.87)s和(51.89±22.80)s,与LM病灶的【(25.98±5.30)s和(37.49±10.68)s,P<0.05 】。结论 HCC与LM病灶在CEUS表现有一定的差异,对鉴别诊断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33)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约占肝脏原发肿瘤的5%-15%,仅次于肝细胞肝癌,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ICC发病因素、地域分布、临床表现、生物学特性等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预后极差.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ICC来源于胆管二级及以上分支的上皮细胞.伴随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ICC的认识正在发生质的变化.现阶段发现ICC的细胞起源呈多元化,包括肝细胞、发育异常或未成熟的胆管上皮细胞,多能干细胞(肝干/前体细胞)或管周腺体细胞.因此,我们推断ICC的异质性可能与不同的细胞起源有关. 相似文献
18.
徐克成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85,(7)
肝内型胆汁淤积又称内科性黄疸,肝外型胆汁淤积又称外科性黄疸。由于两者的处理不同,因此鉴别诊断极为重要。仅凭临床表现和一般实验室检查,鉴别肝内和肝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提高周围型胆管细胞癌(PCC)与肝细胞癌(HCC)诊断率的最佳方法。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PCC及25例HCC患者的临床及MR特点进行分析。结果PCC临床多见CEA(+)及合并胆道病变;HCC则多见AFP(+)、乙肝病史及肝硬化。MR检查PCC动脉期多无明显强化,延迟期明显强化,常伴有瘤内胆管征、肝内胆管扩张及淋巴结转移;HCC动脉期多明显强化,延迟期基本无明显强化,主要表现为假包膜征象,门静脉系统常受侵袭。结论PCC与HCC的临床特点及MR动态强化方式不同;MR动态增强扫描对二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管癌的表遗传学改变。方法用甲基化特异PCR(MSP)法,检测了12个候选肿瘤抑制基因(APG E-cadherin/CDH1,MGMT,RASSF1A,GSTP,RAR-β,P14^ARF,p15^INK4b,p16^IND4a,p73,hMLH1,DAPK)启动子在72例胆管癌中的甲基化情况,其中肝内和肝外胆管癌各36例,10例良性胆管上皮作为对照。结果85%的胆管癌至少有一个肿瘤抑制基因的甲基化,在胆管癌中,肿瘤抑制基因的甲基化顺序是:RASSF1A(65%),p15^IND4b(50%),p16^INK4a(50%),APC(46%),E.cadherin/CDH1(43%),p14^ARF(38%),p73(36%),MGMT(33%),hMHL1(25%),GSTP(14%),RAR-β(14%)和DAPK(3%)。虽然单个肿瘤抑制基因的甲基化可见于良性胆管上皮,但是多个肿瘤抑制基因的甲基化只见于胆管癌。约70%(50/72)的胆管癌有3个或3个以上的肿瘤抑制基因的甲基化,52%(38/72)有4个或4个以上肿瘤抑制基因的甲基化。多个肿瘤抑制基因的协同甲基化,和RASSF1A,p15^INK4b,p16^INK4a和/或hMHL1密切相关。RASSFIA的甲基化在肝外胆管癌(83%)较肝内胆管癌更常见(47%)(P=0.003),而GSTP更多见于肝内胆管癌(肝内3l%,肝外6%,P=0.012),本研究提示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在胆管癌中是一个常见的表遗传学改变,从这些基因甲基化情况来看,肝内和肝外胆管癌密切相关,但在肿瘤发生上具有不同生物学特点。结论利用特异的多基因协同甲基化检测,可以鉴别良恶性的胆管病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