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PreS2抗原及抗-PreS2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乙肝病毒PreS2抗原及抗-PreS2抗体进行检测。结果PreS2抗原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和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的检出率分别为100%和83.3%,两组分别与抗-HBs、抗-HBc阳性或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PreS2抗体在抗-HBs、抗-HBc阳性或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组的检出率为33.3%,与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和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reS2抗原与抗-PreS2抗体作为常规检测,在观察乙型肝炎病毒的早期感染及患者预后判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与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基因测序法分析检测10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情况,采用微粒子发光分析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PCR),分别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患者1762T/1764A双变异率显著高于HBs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患者,而1896G→A终止变异率和联合变异(双变异合并终止变异)率显著低于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73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患者中32例无变异者,其HBeAg定量值显著高于其他有变异者.31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患者中有4例无双变异和终止变异,其HBV-DNA定量值显著低于其他患者。结论1762T/1764A双变异和1896G→A终止变异可使HBeAg含量显著下降,其变异株并不影响病毒的复制。1762T/1764A双变异和1896终止变异株的优蛰积累并逐渐取代野生株是HBeAg向抗抗-HBe转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黄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8):706-707,70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在感染者不同模式血清标志物(HBV-M)中的阳性表达情况,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86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标本的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HBsAg、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抗-HBe、抗-HBc,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前S1抗原在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和HBsAg阳性、HBeAg阳性组的阳性率显著增高,分别为87.1%和84.6%;在HBsAg阳性、抗-HBc阳性、和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以及HBsAg阳性组前S1抗原的阳性率依次为60.0%、49.8%和33.3%;HBeAg阳性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86.7%,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51.0%(P0.01);38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60.1%,HBeAg阳性率为2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S1抗原作为HBV感染、复制的指标较HBeAg更敏感,可补充和完善乙肝五项检测的不足,尤其对HBeAg阴性的血清,检测前S1抗原,能更好地反映病毒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同时对病情的预后和疗效的判断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HBc-IgM)和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不同阳性类型乙型肝炎核酸(HBV DNA)阳性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速率法检测961例HBV DNA阳性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ALT,依据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情况分为4组:A组177例,为HBc-IgM、HBsAg、HBeAg、HBcAb阳性;B组166例,为HBc-IgM、HBsAg、HBeAb、HBcAb阳性;C组31例,HBc-IgM、HBcAb阳性,HBsAb和HBeAb阴性或阳性;D组582例,为HBc-IgM阴性,HBsAg、HBcAb阳性,HBeAg和HBeAb阴性或阳性。结果各组ALT>60 U/L例数及其异常增高百分率分别为A组109例(61.6%);B组82例(49.4%);C组6例(19.4%);D组130例(22.3%)。A组、B组与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与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BV DNA阳性者中HBc-IgM阳性且HBsAg阳性较HBc-IgM阴性或HBsAg阴性者ALT增高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怀孕妇女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病毒(HBV)标志物。结果 225例怀孕妇女HBV感染者14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9例,乙肝病毒e抗体(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5例,有免疫力者80例。结论围生期检查HBV标志物是降低新生儿感染率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沈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3):2980-298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前S1蛋白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及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之间的相关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将520例标本分成4组模式,另外选取35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法检测前S1蛋白和HBeAg,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结果 A组230例患者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均阳性,B组208例患者为HBs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抗-HBc均阳性,C组65例患者HBsAg、抗-HBc均阳性,D组17例患者为其他模式。A、B、C、D 4组的HBV-DNA阳性检测率分别为82.6%、57.7%、15.4%和5.9%,321例HBV-DNA阳性患者中前S1蛋白阳性检出率53.6%,HBeAg阳性率45.2%。结论前S1蛋白与HBeAg阳性反应病毒复制,而HBV-DNA阳性更能灵敏地反应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对病情的监测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孕产妇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对孕产妇乙肝预防控制提供依据,并探讨HBV前S1抗原和乙肝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 067例孕产妇进行血清HBV前S1抗原(PreS1-Ag)、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BsAg阳性211例,阳性率10.21%。在211例HBsAg阳性血清中,PreS1-Ag阳性138例(65.40%),HBeAg阳性71例(33.65%),经χ2检验,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阳模式为HB-sAg(+)、HBeAg(+)、抗-HBc(+),HBsAg(+)、HBeAg(+),小三阳模式为HBsAg(+)、抗-HBe(+)、抗-HBc(+)的PreS1-Ag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0.39%、75.00%和64.04%,经χ2检验,3种模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1例HBeAg阳性血清标本,PreS1-Ag检出56例(78.87%);HBeAg阴性140例,PreS1-Ag检出82例(58.5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阴性血清中未检出PreS1-Ag。结论 PreS1-Ag检测比HBeAg更敏感,是HBV复制的可靠指标之一,与乙肝相关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更准确反映HBV感染与复制状况,及时对孕产妇采取相关措施,对减少母婴传播乙肝,降低新生儿乙肝传播,提高优生优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临床常把乙型肝炎(以下称乙肝)五项指标即:1乙肝表面抗原(HBsAg);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3乙肝e抗原(HBeAg);4乙肝e抗体(抗-HBe);5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作为HBV感染的标志,并根据五项指标中标志物出现的情况划分为:135阳性为大三阳,145阳性为小三阳,以此推断HBV感染的阶段,我们收集1999年1月至6月门诊或病房患者HBV阳性标本220份,其中大三阳140份,小三阳80份,同时做了ALT、AST、Bil、TBA、AFP五个项目的检查以观察不同HBV携带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1 资料与方法1.1 收集门诊或病房乙肝阳性患者血清同时做乙肝五项及ALT、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海市虹口区初、高中毕业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感染情况以及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相关性,并对HBsAg阳性者乙肝标志物不同模式进行分析。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速率法检测HBsAg和ALT。HBsAg阳性者进一步做乙肝标志物检测。结果 22259名体检者血清样本中,HBsAg阳性率为0.79%,ALT异常率为3.70%。初中毕业生HBsAg阳性率、ALT异常率均低于高中毕业生(χ2=4.53,P〈0.05;χ2=43.23,P〈0.005)。HBsAg阳性的初中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中ALT异常率无差异(P〉0.05)。在HBsAg阳性样本中,乙肝标志物模式以HBsAg(+)、HBeAg(+)、抗-HBc(+)和HBsAg(+)、抗-HBe(+)、抗-HBc(+)为主。结论上海市虹口区中学毕业生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HBV感染与ALT异常之间无相关性,不是导致中学生ALT异常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检测乙肝两对半时,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结果疑似假阴性的标本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TRFIA)定量试验进行HBsAg检测,并用抗体中和确认试验进行确认,以获得一个处理GICA检测HBsAg产生假阴性结果的可靠方法。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用GICA检测乙肝两对半的标本3 078例,选取其中结果为单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或单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为阳性,或抗-HBc和抗-HBe同为阳性,而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均为阴性的标本86例,分别用ELISA和TRFIA检测其HBsAg,对检测为阳性的标本进行抗体中和确认试验确认。结果 86例标本经抗体中和确认试验确认阳性的为35例;ELISA检出阳性标本28例,其中2例为假阳性;TRFIA检出阳性标本35例与抗体中和确认试验符合率100%。结论 GICA检测乙肝两对半时,对HBsAg结果疑似假阴性的标本可选用TRFIA进行复查确认。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阳性与HBV前S1抗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白洋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5):1250-125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携带者与乙肝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563例HBV携带者乙肝5项血清标志物和PreS1抗原水平。结果在563例HBV携带者中,大三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281例,其中PreS1抗原阳性63例,阳性率为22.4%;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阳性192例,其中PreS1抗原阳性33例,阳性率为17.2%;HBsAg、抗-HBc阳性90例,其中PreS1抗原阳性8例,阳性率为8.9%,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P〈0.05)。结论PreS1抗原是HBV感染和复制的标志,为HBV存在和复制较为直接的一种标志物,对临床上判断HBV复制和疾病的预后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eAg、HBV-DNA含量与ALT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628例患者血清HBeAg含量,同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检测HBV-DNA含量,并对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作统计分析。结果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组的HBV-DNA定量阳性率(94.78%)显著高于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组(31.82%)和HBsAg阳性、抗-HBc阳性组(35.51%,P<0.01);HBeAg含量>4.0Ncu/ml患者中血清HBV-DNA含量>107组的阳性率(67.03%)显著高于HBV-DNA含量105~7组(44.45%)和HBV-DNA含量103~5组(7.69%),而HBeAg阴性患者HBV-DNA检出率仍较高;HBV-DNA(+)组与HBV-DNA(-)组的ALT异常率差异显著(P<0.01),HBV-DNA(+)组之间HBV-DNA含量高低与ALT无相关。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eAg含量与HBV-DNA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HBeAg阴性不能代表病毒停止复制;肝功能状态与血清HBV-DN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HBc-IgM)和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不同阳性类型乙型肝炎核酸(HBVDNA)阳性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速率法检测961例HBVDNA阳性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ALT,依据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情况分为4组:A组177例,为HBc-IgM、HBsAg、HBeAg、HBcAb阳性;B组166例,为HBc-IgM、HBsAg、HBeAb、HBcAb阳性;c组31例,HBc-IgM、HBcAb阳性,HBsAb和HBeAb阴性或阳性;D组582例,为HBc—IgM阴性,HBsAg、HBcAb阳性,HBeAg和HBeAb阴性或阳性。结果 各组ALT〉60U/L例数及其异常增高百分率分别为A组109例(61.6%);B组82例(49.4%);C组6例(19.4%);D组130例(22.3%)。A组、B组与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与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HBVDNA阳性者中HBc-IgM阳性且HBsAg阳性较HBc-IgM阴性或HBsAg阴性者ALT增高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不同类型HBV免疫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判断标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20例血清标本进行HBV免疫标志物检测,同时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 96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标本中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91.7%(88/96);100例HBsAg(+)/抗-HBe(+)抗-HBc(+)标本中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20.0%(20/100)。HBsAg阳性组与HB-sAg阴性组、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的DNA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Q-PCR可以检测HBV感染的真实性和复制情况,其与ELIS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相结合,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者的感染模式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自愿做乙肝普查的人群标本血清1 710例,用胶体金法先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测定,对阳性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做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5项检测和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项指标的测定.结果 1 710份标本共检出乙肝阳性标本460例,阳性率26.9%.其中乙肝大三阳85例,占阳性结果的18.5%,TBil、DBil、ALT、AST阳性率依次为3.9%、0.87%、8.7%、7.2%;乙肝小三阳217例,占阳性结果的47.2%,TBil、DBil、ALT、AST阳性率依次为14.8%、3.9%、16.1%、13.7%;HBsAg和核心抗体组合阳性158例,占阳性结果的34.3%,TBil、DBil、ALT、AST阳性率依次为16.5%、7.4%、21.1%、18.7%.提示在检出的乙肝感染人群中乙肝大三阳的阳性率较小,乙肝小三阳、HBsAg和抗-HBc组合模式的阳性率较高,且肝功能异常的概率较大三阳的人群高.结论 不同组合模式的HBV感染者都应定期做肝功能和其他医学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及新生儿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阻断乙肝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减少HBV的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含量和其免疫标志物的关系 ,其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临床诊治和预后中的应用评价。方法 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318例诊断或怀疑为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进行HBV -DNA、乙肝免疫标志物(HBsAg、抗 -HBs、HBeAg、抗 -HBe和抗 -HBc)的检测 ,结果HBV的s抗原、e抗原、c抗体(HBsAg、HBeAg、抗 -HBc)都阳性的标本 ,其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96.95 % (127/131) ,平均含量为106.36±1.46拷贝/ml;HBsAg、抗 -HBe、抗 -HBc都阳性的标本 ,其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43.86 %(25/57) ,平均含量为104.08±0.92 拷贝/ml;12.12%(4/33)乙肝免疫标志检测阴性标本仍可检出HBV -DNA。结论 血清乙肝病毒核酸的定量与乙肝免疫标志检测相比 ,有较高的敏感度 ,但难以检出非病毒复制状态的感染 ,尚不能替代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在乙肝患者诊治过程中 ,应联合乙肝免疫标志、HBV -DNA的检测 ,以助于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以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免疫标志物(HBV M)和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及两种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 M;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标本HBV DNA阳性率高,分别为:Ⅰ组[HBsAg、HBe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HBV DNA阳性率98.9%(181/183);Ⅳ组(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阳性率96.3%(26/27);Ⅶ组[HBsAg、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和抗-HBc阳性],HBV DNA阳性率100.0%(2/2);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阳性率也较高,为Ⅱ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60.4%(58/96);Ⅲ组(HBsAg、抗-HBc阳性)50%(10/20);HBeAg、HBsAg阴性有一定的HBVDNA阳性率,但阳性率低,分别为:Ⅴ组(抗-HBs、抗-HBe、抗-HBc阳性)13.3%(2/15);Ⅵ组(抗-HBs、抗-HBc阳性)8.3%(1/12);Ⅷ组(抗-HBs阳性)0(0/26);Ⅸ组(HBV M全阴性)6.7%(1/15)。结论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 M表现模式有关,与HBsAg,HBeAg有良好的相关性,而HBV M阴性的患者也可能有HBV DNA阳性,因此HBV M和HBV DNA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乙型肝炎的检出率,为临床提供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判断以及指导治疗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8.
8176例输血与手术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术前、输血前检查中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在需手术或输血的患者进行手术或输血前采集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感染性疾病标志物,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抗-HAV-IgM)、丙型肝炎病毒IgG抗体(抗HCV-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体[抗-HIV(1+2)型]、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共计9项。结果 HBsAg阳性390例,占4.8%;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61例,占总数的0.7%;HBsAg、抗-HBe、抗-HBc同时阳性247例,占总数的3%,占HBsAg阳性的63.3%,为HBsAg阳性携带者中的主要模式。抗-HBs阳性1 977例(24.2%)。抗-HIV阳性2例(0.02%)。抗-HCV-IgG阳性37例(0.5%),抗-HAV-IgM阳性18例(0.2%);抗-TP阳性39例(0.5%)。结论对择期手术和/或输血的患者进行感染疾病指标检测,是对患者、医院和供血单位3方同时负责,对减少医疗纠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何伟彬 《新医学》2005,36(8):450-451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B virus DNA,HBV DNA)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评价HBV DNA定量检测在慢乙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950例慢乙肝患者的血清HBV DN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等5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为88.1%(288/327),HBsAg、抗-HBe、抗-HBc同时阳性患者则为40.2%(163/405),HBsAg、抗-HBc阳性患者则为52.9%(81/153),单项抗-HBc阳性患者则为1/7.结论:HBV DNA定量检测可了解慢乙肝患者的病毒复制状况,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有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微粒子酶免分析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微粒子酶免分析(MEIA)法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方法 用两种方法对乙型肝炎(下称乙肝)专科门诊186份血清进行HBsAg测定.对4 120例体检者中挑选用ELISA方法检验乙肝两对半HBsAg阴性,只有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c抗体(抗-HBc)2项阳性模式66例,仅有HBeAg 1项阳性的1例,HBeAg阳性同时抗-HBc阳性的2例,进行MEIA法的测定.结果 186例血清中MEIA法检测HBsAg阳性94例,ELISA法检测HBsAg阳性78例(P<0.05),二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挑选出的其它3种模式MEIA法HBsAg有部分检出.结论 MEIA测定HBsAg能大大提高其分析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