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美洛昔康在慢性肩袖损伤防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软件随机分为模型组,美洛昔康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美洛昔康组双侧肩关节行慢性肩袖损伤造模手术,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各组大鼠均于术后第4天开始跑台运动(下倾13.5°、17 m/min),每天1次,每次30 min。美洛昔康组于术后第3周、第4周、第5周各进行1次美洛昔康肩峰下注射操作,每次0.3 ml,浓度为3 mg/ml。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于相同时间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组大鼠于术后6周处死,取双侧肩关节标本:每只大鼠均选取一侧肩关节标本做石蜡包埋,HE、Masson、PGE2免疫组化染色;另一侧肩关节解剖出冈下肌-肱骨标本,做生物力学拉断测试,并提取肌腱总蛋白,Western-blot检测BMP-2表达水平。结果 HE及Masson染色可见模型组胶原纤维排列松散,纤维束分层,肌腱近止点处胶原连续性中断;正常对照组肌腱胶原平行、紧密;美洛昔康组胶原连续但排列疏松。模型组与美洛昔康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PGE2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美洛昔康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GE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46)。生物力学试验示冈下肌腱最大负荷,美洛昔康组(38.95±8.397)N低于正常对照组(71.66±5.3312)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模型组(17.95±6.689)N显著低于美洛昔康组(P0.001)和正常对照组(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肌腱组织BMP-2相对表达量,模型组(2.0230±0.2042)较美洛昔康组(0.4508±0.1274)和正常对照组(0.1458±0.0613)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GE2高表达促使肌腱干细胞自分泌骨形态发生蛋白-2是导致慢性肩袖损伤的原因之一。美洛昔康通过抑制PGE2对慢性肩袖损伤具有一定预防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全自动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免疫组化图像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探索全自动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免疫组化图像的新方法。方法 :利用全自动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系统采集肩袖撕裂患者肩峰下滑囊(SAB)及正常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组化染色切片图像,建立统一的图像采集、分割及处理标准,并对其分析,采用积分光密度评价阳性表达结果。传统的方法为手动显微镜及早期的图像分析处理软件,取其平均光密度,并对两种方法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新方法与传统方法均能够得出撕裂患者阳性表达数据,但新方法成像质量高,分析结果差异更为显著。结论: 新方法采集的图像质量较高,标准统一,误差较小,人为因素大为减少,结果更为准确,有更好的重复性和可比性。积分光密度与平均光密度相比将面积因素考虑在内,测量物质含量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3.
<正>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组成的一组具有协同功能的肌群,4块肌肉的肌腱部分在肱骨头解剖颈处形成袖套状结构,围绕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并与肩关节囊附着,肌腱连接到骨骼的界面被称为腱-骨界面(tendon-bone interface,TBI),通过这种方式肩袖将肩胛骨周围的肌肉连接到肱骨。该区域是应力最集中的位置,因此容易出现损伤[1-3]。肩袖损伤是常见的肩部病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提高。外伤和慢性损伤是造成肩袖损伤的主要因素[1,4]。当保守治疗失败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erbB-2在乳腺癌不同制片技术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对50例乳腺癌细针穿刺细胞学标本分别进行液基细胞制片和传统细胞制片检测C-erbB-2的表达水平,用术后组织切片作对照,比较不同制片方法之间C-erbB-2的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在液基细胞涂片中肿瘤细胞呈散在或弥漫分布,背景清晰,易于观察和判断。在传统细胞涂片中肿瘤细胞呈团块状或成片分布,背景中充满大量红细胞和坏死物等引起的非特异性着色,对观察和判断造成一定的干扰。C—erbB-2在液基细胞涂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阴性26.0%(13/50)、弱阳性16.0%(8/50)、中等阳性28.0%(14/50)、强阳性30.0%(15/50);在传统涂片中分别为:阴性28.0%(14/50)、弱阳性18.0%(9/50)、中等阳性44.0%(22/50)、强阳性10.0%(5/50);在组织切片中分别为:阴性30.0%(15/50)、弱阳性18.0%(9/50)、中等阳性24.0%(12/50)、强阳性28.0%(14/50)。C.erbB-2在不同制片方法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元统计学意义(H=1.543,P〉0.05)。结论C—erbB-2在液基细胞涂片中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切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液基细胞制片技术能够提高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质量,染色效果优于传统细胞涂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探讨肩峰指数与退变性全层肩袖撕裂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10月经MRI检测或肩关节镜确诊肩袖全层撕裂的患者48例为实验组,平均年龄66岁;选取同期因其它肩关节疾病(冻结肩或肩关节不稳)就诊的患者52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3岁。将两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由同一名放射科医生采集所有患者的肩关节标准前后位X线片,由2名独立的骨科医师测量所有患者的肩峰指数结果,对比两组之间肩峰指数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肩峰指数值:肩袖撕裂组平均肩峰指数0.71,对照组肩峰指数0.6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肩袖撕裂患者中,女性肩峰指数为0.70,男性肩峰指数为0.69,二者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结论肩峰指数可有效预测老年人群中退变性全层肩袖撕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过表达基因(NOV)对肾透明细胞癌分级、分期、大小、增殖状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NOV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肾透明细胞癌分期、分级、大小、Ki-67指数的相关性,并比较NOV阳性组和阴性组的生存率差异。结果:NOV在肾脏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染色强度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肾组织,22例(100%)癌旁正常肾组织均呈强阳性染色,54例肾癌组织中24例(44.4%)为弱阳性染色,8例(14.8%)为中等阳性染色;癌组织总阳性率(59.3%)亦显著低于癌旁正常肾组织(100%),P〈0.05。NOV阳性组的Ki-67指数(2.6±1.5)%,明显低于NOV阴性组的(4.2±2.1)%,P〈0.05。NOV表达与肿瘤分期及大小无相关性,P〉0.05。NOV阳性组术后5年特异生存率(82.6%)显著高于阴性组(50.3%),P〈0.05。结论:NOV对肾透明细胞癌起抑制作用,可作为预后判断的肿瘤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皮肤瘢痕癌组织中MDM2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皮肤瘢痕癌、病理性瘢痕为研究对象,正常皮肤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MDM2蛋白和mRNA的表达,运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3组标本的表达指标(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结果:在皮肤瘢痕癌组织中MDM2蛋白和mRNA的表达呈阳性或强阳性,在皮肤病理性瘢痕组中呈弱阳性或阳性,在正常皮肤组织中呈阴性或弱阳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皮肤瘢痕癌的发生可能与MDM2蛋白和mRNA的高表达有关。检测MDM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有可能预测皮肤病理性瘢痕早期癌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诱导骨巨细胞瘤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取我院收治的7例唑来膦酸治疗前后的患者肿瘤组织切片行HE染色、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ALP)染色以及成骨前因子Ⅰ型胶原和骨唾液蛋白(BSP)的免疫组化染色。取10例未予唑来膦酸治疗的患者术中切除的骨巨细胞瘤新鲜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待骨巨细胞瘤基质细胞贴壁生长后分别给予1μmol/L唑来膦酸诱导12天后行ALP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Ⅰ型胶原和RT-PCR检测Cbfa-1的表达。结果 (1)唑来膦酸治疗前,肿瘤组织切片中骨巨细胞瘤基质细胞BSP染色阴性或低至中度阳性、Ⅰ型胶原染色阴性或轻度阳性,茜素红和ALP染色均为阴性;治疗后,茜素红染色阳性,ALP染色弱阳性,BSP和Ⅰ型胶原染色均转为强阳性,3例患者组织切片中HE染色发现类骨质或骨矿化的增加。(2)原代培养的骨巨细胞瘤基质细胞中予1μmol/L唑来膦酸诱导12天,空白对照组ALP和Ⅰ型胶原染色均为弱阳性表达,唑来膦酸诱导组呈阳性表达。RT-PCR检测发现唑来膦酸诱导组骨巨细胞癌基质细胞中Cbfa-1表达,而空白对照组未见Cbfa-1表达。结论 体内外研究初步证实,骨巨细胞瘤基质细胞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并在唑来膦酸的诱导下向成骨细胞分化,这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水平部分解释了临床上长期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后肿瘤病灶和术后残留囊壁中的明显骨生成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10ngheadofbicepsbrachiiIelq(10n,LHBT)损伤主要起因于年轻患者急性创伤和老年患者的退行性病变,以后者为主,典型患者以往有肩关节过度活动史,尤其是肩外展动作。二头肌腱腱鞘是盂肱关节滑膜的延续并且与肩袖紧密相连,LHBT损伤常可引起周围相关结构的病变,例如肩袖损伤、肩峰下碰撞、上盂唇前后病变等,后者可继发加重LHBT病变,引起肩前区永久性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口。患者专科检查时在结节问沟通常伴有明显压痛,疼痛在患侧臂外展伸直时加重。LBHT损伤的诊断除依赖病史和体格检查外,辅助检查尤为重要,包括x线片、核磁、超声等。x线片仅在晚期出现肌腱伴有钙化或盂肱间隙明显减少等时才有一定价值;国外有报道超声诊断LBHT损伤的敏感性达88%,特异性98%,对于肌腱全层撕裂、部分撕裂、肌腱等病变尤其敏感。MRI诊断价值一般,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具有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但在胶质瘤方面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门的是探讨选择忡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诱导胶质瘤C6细胞凋亡,及其在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应州PGE2检测、吖啶橙染色、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不同浓度的Celecoxib对胶质瘤C6细胞作用,通过放免法检测不同浓度Celecoxib作用于胶质瘤C6细胞后PGE2的含量,通过吖啶橙染色从形态上观察治疗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结果:随Celecoxib浓度增加而PGE2合成减少(P〉0.05).吖啶橙染色荧光染色对照组细胞核DNA为均匀黄色或黄绿色的荧光,治疗组(Celecoxib 50μmol/L)凋亡细胞的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可处致密浓染的黄绿色荧光或黄绿色碎片.Celecoxib浓度为12.5μmol/L和50μmol/L时.FCM法检测凋亡分别为5.83%和15.32%.Celecoxib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细胞凋亡随浓度增加而增多。结论:Celecoxib具有诱导胶质瘤C6细胞凋亡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随PGE2合成下降细胞凋亡增多,PGE2途径是Celecoxib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机制之一.对胶质瘤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frequency of rotator cuff pathology versus labroligamentous pathology in patients younger than 40 years and to determine whether routine MR arthrography is justified in all patients in this age group, regardless of the clinical symptoms. The MR arthrography was carried out on 332 patients 40 years of age and younger. Two hundred and forty‐three patients had clinical history of instability and possible labroligamentous pathology. Eighty‐nine patients had no history or physical signs of instability and were referred for reasons other than instability, such as assessment for rotator cuff tear. In the 243 patients younger than 40 years with clinical history of potential labral pathology, 39% (95/243) showed a labral tear and 2.1% (5/243) had a full‐thickness rotator cuff tendon tear. In the 89 patients with no history suggesting labral pathology, 19% (17/89) showed an unsuspected labral tear and 4.5% (4/89) had a full‐thickness rotator cuff tear.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regardless of the clinical indication for referral, patients aged 40 and less referred for shoulder MRI should be imaged using MR arthrography because of the significant risk that symptoms are related to unsuspected labral pathology.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非钙化性冈上肌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非钙化性冈上肌肌腱炎患者53例,平均年龄(40.42±1.33)岁,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采用红外线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进行小剂量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冲击波安慰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均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定法(constant-murleyscore,CMS)进行功能评定。结果两组均进行了至少3个月的随访,无1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治疗组各指标由治疗前的疼痛(2.08±0.80)分、日常生活能力(8.65±1.65)分、关节活动度(12.77±3.10)分、肌力(10.38±1.13)分和CMS (33.88±4.08)分分别增加到治疗后1个月的(8.00±0.89)分、(12.96±1.40)分、(20.58±5.68)分、(13.50±1.24)分、(54.04±5.17)分,治疗后3个月增加更显著,分别为(11.08±1.47)分、(17.96±1.11)分、(30.46±4.43)分、(15.92±2.47)分、(75.42±6.35)分,各指标及CMS总分治疗后1个月、3个月分别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对照组各指标及CMS总分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均较治疗前变化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组间比较,除肌力外,其它各指标和CMS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组间比较,各指标及CMS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体外冲击波治疗非钙化性冈上肌肌腱炎效果确切,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增加患者关节活动度及肌力,对改善肩关节整体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朱琨  李康  党诚学  马清涌 《中国肿瘤》2008,17(6):518-520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NACT)对食管癌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67例Ⅱb~Ⅲb期经胃镜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两组,新辅助化疗组(NACT组):42例患者行术前新辅助化疗(BPF方案:氟尿嘧啶500mg/m^2,d1-5,iv;顺铂20mg/m^2,d1-5,iv;平阳霉素8mg,d1、3、5、7、9,im);25例患者行单纯手术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镜活检标本和手术后大体切除标本中MVD及VEGF的表达。[结果]NACT组总有效率(CR+PR)为69.04%,手术切除率为95,23%。NACT组化疗前与对照组的VEGF阳性率分别为73.80%、68.00%,MVD值分别为46.82±19.07、47.12±16.15(x^2=0.260,P=0.610);化疗后两者(33.33%,29.06±13.05)与化疗前比较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临床有效病例中,新辅助化疗前21例VEGF表达阳性者,新辅助化疗后仅余8例阳性(x^2=4.461,P=0.035);MVD值化疗前后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PF术前化疗方案可有效提高中晚期食管癌的手术切除率,MVD值和VEGF可作为NACT疗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邵株燕  张平 《肿瘤学杂志》2008,14(9):712-714
[目的]探讨开放阴道断端在宫颈癌根治术巾的意义。[方法]选取宫颈癌根治术患者138例,根据阴道断端的开放或闭合分为两组(A组,开放组65例;B组,闭合组73例)。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及术后3个月阴道残端的长度。[结果]A、B两组平均术后发热时间为5.45d与5.95d(P=0.24):平均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均为5.51d;发生阴道残端或(及)盆腔感染分别为4/65例(6.2%)与7/73例(9.6%)(P=0.46),以上三组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A组淋巴囊肿发生率高于B组(29.2%vs.13.7%,P=0.025)。术后3个月门诊复查,A组患者的阴道平均长度6.82±0.61cm,而B组为5.11±0.39cm(P〈0.01)。[结沦]开放或闭合阴道断端对宫颈癌根治术后的近期康复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开放阴道断端可以明显增加阴道残端长度,改善术后性生活质量。开放阴道断端对年轻宫颈癌患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估关节镜下缝线桥(suture bridge,SB)技术与双排(double-row,DR)技术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关于关节镜下SB与DR治疗肩袖撕裂的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5-脂氧合酶(5-LOX)和Ki-67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星形细胞瘤(低度恶性33例,高度恶性27例)中5-LOX和Ki-67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LOX和Ki-67的mRNA水平,另取14例行脑外伤内减压术的脑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中5-LOX和Ki-67不表达或低表达,星形细胞瘤中5-LOX阳性表达率66.7%(40/60),Ki-67阳性表达率71.7%(43/60);高度恶性组5-LOX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低度恶性组(P〈0.01);5-LOX和Ki-67表达呈正相关(γ=0.875,P〈0.01)。星形细胞瘤5-LOX和Ki-67的mRNA含量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高度恶性组5-LOX和Ki-67的mRNA含量高于低度恶性组(P〈0.01),5-LOX和Ki-67在星形细胞瘤中的mRNA水平呈正相关(γ=0.781,P〈0.01)。结论:5-LOX和Ki-67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有关,二者在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COX-2和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102例乳腺癌组织为研究对象,各对应的癌旁组织为对照组,并选取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各样本的COX-2和Bcl-2蛋白表达,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OX-2及Bcl-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P=0.000。Ⅲ、Ⅳ期患者以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OX-2的阳性表达分别高于Ⅰ、Ⅱ期患者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值分别为0.014和0.001;COX-2表达与患者年龄(P=0.866)、肿瘤大小(P=0.286)及组织学类型(P=0.148)均无相关性。淋巴结转移阳性组Bcl-2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00;Bcl-2表达与患者年龄(P=0.260)、肿瘤大小(P=0.060)、组织学类型(P=0.170)及TNM分期(P=0.452)均无相关性。乳腺癌组织中COX-2与Bcl-2表达显著正相关,r=0.659,P=0.01。结论:COX-2与Bcl-2在乳腺癌组织中均高度表达且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共同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硒和5-氟尿嘧啶(5-FU)对MCF-7乳腺癌细胞株及其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对照组(NS)、5-FU组、亚硒酸钠组(Na2SeO3)和联合用药组(5-FU+Na2SeO3)4组,体外培养MCF-7乳腺癌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的增殖情况,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监测各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加药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各用药组MCF-7细胞的增殖均受到抑制,P值均〈0.001,两药联合没有交互性,P=0.864;各用药组MCF-7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P值均〈0.001,两药联合有交互作用,P=0.031;各用药组裸鼠移植瘤质量及体积均显著减小,P值均〈0.001,两药联合有协同作用,P〈0.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瘤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5-FU组(P=0.036)和Na2SeO3组(P=0.006)显著减少,两药联合没有交互性,P=0.957;Bax蛋白的表达,5-FU组(P=0.006)和Na2SeO3组(P=0.008)显著增加,两药联合没有交互性,P=0.516;Caspase-3蛋白的表达,5-FU组(P=0.004)和Na2SeO3组(P=0.002)显著增加,两药联合没有交互性,P=0.372;蛋白质印迹检测移植瘤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5-FU组和Na2SeO3组显著减少,P值均〈0.001,两药联合有交互性,P〈0.001;Bax蛋白表达,5-FU组和Na2SeO3组显著增加,P值均〈0.001,两药联合有交互性,P=0.015;Caspase-3蛋白表达,5-FU组和Na2SeO3组显著增加,P值均〈0.001,两药联合无交互性,P=0.139。结论硒和5-FU均可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株及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两药联合具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Livin与caspase-3的表达情况,以及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6例食管鳞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Livin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Livin 的阳性表达率为69.4%,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0.0%(P=0.000);caspase 3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9%,低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80.0(P=0.003)。两者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性别、年龄无关。Livin与caspase-3的表达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呈负相关(r=-0.337,P=0.045)。结论Livin和caspase-3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内源性硫化氢合成酶在突出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缺氧相关的细胞因子HIF-1a的表达以及髓核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09年8月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行后路手术切除的椎间盘髓核组织标本共4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20~81岁,平均49.3岁.根据腰椎MRI和术中所见,将其分为包含组(后纵韧带完整)和非包含组(后纵韧带破裂),每组病例20例,同时选取先天性脊柱侧弯手术切除椎间盘髓核组织标本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研究CBS、CSE及HIF-1α在不同椎间盘突出类型髓核细胞中表达的情况;通过TUNEL染色研究不同椎间盘突出类型中髓核细胞凋亡的情况;分别比较CBS、CSE、HIF-1α免疫组化阳性率和TUNEL染色阳性率在对照组、包含型和非包含型之间的差异;进一步研究髓核细胞中CBS、CSE与HIF-1α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结果 CBS在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非包含组阳性率为51.3%±3.9%,包含组中阳性率为38.2%±5.5%,对照组中阳性率为19.8%±4.9% (P<0.01).CSE在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非包含组阳性率为51.5%±4.7%,包含组中阳性率为31.0%±5.3%,对照组中阳性率为18.3%±2.4% (P<0.01).HIF-1α在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非包含组阳性率为54.2%±4.8%,包含组中阳性率为29.3%±3.5%,对照组中阳性率为13.9%±4.0% (P<0.01).椎间盘髓核组织TUNEL染色情况:非包含组阳性率为21.4%±4.2%,包含组中阳性率为16.2%±6.1%,对照组中阳性率为7.6%±1.9% (P<0.01).经Person相关分析后,CBS和HIF-1α的表达正相关,r=0.849,(P<0.001);CSE和HIF-1α的表达正相关,r=0.915 (P<0.001);CBS的表达和TUNEL阳性表达正相关,r=0.671,(P<.001);CSE的表达和TUNEL阳性表达正相关,r=0.801 (P<0.001).结论 腰椎突出椎间盘组织中表达内源性H2S合成酶CBS和CSE,并且其表达与突出类型、HIF-1表达和髓核细胞凋亡相关,提示内源性H2S的合成和功能可能与缺氧相关,并在椎间盘细胞的凋亡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