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过敏性咳嗽合并过敏性鼻炎患儿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阳性过敏原种类与呼出气一氧化氮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00例过敏性咳嗽合并过敏性鼻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总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检测.分析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患儿血清中特异性Ig E和总Ig E含量,筛选相关的过敏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运用Allergy Screen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430例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血清中的特异性Ig E和总Ig E。结果19种过敏原中户尘螨的阳性例数最多为147例,占34.19%,其次分别为牛奶、狗毛皮屑、猫毛皮屑、鸡蛋白、蟑螂、混合霉菌及屋尘等。过敏原的阳性率在不同性别间无差异。户尘螨的发病率存在季节性差异,夏季的发病率高于其它季节。结论福州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最主要过敏原为户尘螨,且以夏季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牛奶、狗毛皮屑、猫毛皮屑、鸡蛋白等。联合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 E和总Ig E,有助于了解患儿的过敏状态,为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83-284
选取我院收治的54例小儿哮喘患儿,与48例同期参加健康体检的儿童,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一定标准下进行空腹静脉血采取,并使用放射免疫法对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进行测定,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对血清中MP特异性抗体(MP-Ig M)滴度进行测定,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MP-Ig M阳性率为5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25%。且观察组的MP-Ig M阳性血清总Ig E水平和MP-Ig M阳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P-Ig M阴性血清总Ig E水平及MP-Ig M阴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经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发生哮喘与MP感染有着密切联系,当小儿出现哮喘时应及时对其肺炎支原体进行检查,并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促进预后效果提升。  相似文献   

4.
随机选取2013年我院患反复呼吸道感染或过敏性鼻炎患儿200例,其中单纯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88例设为A组;单纯过敏性鼻炎患儿80例设为B组;反复呼吸道感染同时患过敏性鼻炎者32例设为C组,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设为对照组(D组)。进行白细胞、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检测。A组、B组、C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sIgE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小儿过敏性鼻炎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患有过敏性疾病儿童的主要过敏原种类,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805例儿童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 E种类。结果 805例儿童中有547例过敏原阳性,其中吸入组最高为螨205例;食入组最高为蟹136例。一年中秋、冬两季为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期。结论儿童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总Ig E含量明显升高,吸入性过敏原以螨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蟹为主,对2种以上过敏原过敏者占66.5%,说明大多数患者被多种过敏原致敏。血清总Ig E水平可作为评估过敏性疾病及过敏性体质的重要指标,通过特异性过敏原的测定可了解引起患儿过敏的过敏原,寻找病因,对症治疗,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6.
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gE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水平的检测及分析;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TIgE、IgG4、ECP、IL-2和IL-5水平变化及意义;蒿属花粉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中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水平的临床研究;总免疫球蛋白E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在儿童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分布;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母亲血清中IgG亚类水平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总Ig E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的表达水平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连续性收录38例哮喘患者、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以及39例ACOS患者以及42例健康人员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比较四组的肺功能、血清总Ig E、Fe NO以及T淋巴细胞因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改善值低于哮喘组、ACO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OS组FEV%显著低于哮喘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血清总Ig E、Fe NO、CD4~+、CD4~+/CD8~+显著低于哮喘组、ACOS组(P0.05)。ACOS组血清Ig E、Fe NO、CD4~+/CD8~+显著低于哮喘组、而CD8~+显著高于哮喘组(P0.05)。ACOS组、哮喘组Ig E与FEV1改善值、CD4~+、Fe NO显著相关(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Ig E与FEV%pred、CD4~+、CD8~+显著相关(P0.05)。ACOS组、哮喘组Fe NO与CD8~+、Ig E显著相关(P0.05),慢阻肺组Fe NO与CD4~+、CD8~+、CD4~+/CD8~+显著相关(P0.05)。Fe NO联合Ig E在诊断ACOS时其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以及AUC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诊断效能(P0.05)。结论 Fe NO联合Ig E检测有助于鉴别ACOS、哮喘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血清总IgE浓度和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强度。方法测定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总IgE浓度和sIgE强度,测定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结果患者血清总IgE浓度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无相关性(r=0.398,P0.05),血清总IgE和sIgE总强度呈正相关(r=0.543,P0.01)。血清总IgE与sIgE最大强度呈正相关(r=0.550,P0.01),血清总IgE与血清sIgE种类数呈较弱正相关(r=0.329,P=0.01)。sIgE强度相同的患者,其吸入性和食入性抗原的血清总Ig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IgE浓度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r=0.420,P0.05)。结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血清总IgE随患者年龄增高而增高,其与sIgE总强度和最大强度相关,与sIgE种类相关较弱,与抗原的进入途径无关,与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无关。  相似文献   

9.
急性荨麻疹在皮肤疾病中较为常见,在急性荨麻疹的发生过程中,是工型变态反应参与其中,主要是由嗜酸性粒细胞和IgE介导。嗜酸性粒细胞被活化后可分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为了探讨急性荨麻疹的发病相关机制,本文选择我院急性荨麻疹患者,观察tIgE(血清总IgE)、sIgE(变应原特异性IgE)、ECP在急性荨麻疹中的水平改变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YKL-40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炎症机制。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并依照ACT评分系统将其分为A组20例和B组30例,选取50例正常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血清中的YKL-40水平,血清总Ig E水平、血常规结果、FEV1%pred及ACT评分结果。结果 A组患者YKL-40评分与B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血清总Ig E、嗜酸粒细胞计数与B组和对照组比较呈现明显升高(P0.05);B组和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YKL-40水平与血清总Ig E表达无相关性,与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和FEV1%pred、ACT评分分别成正相关和负相关。结论支气管哮喘未控制患者的YKL-40水平在患者血清中呈现出明显升高趋势,随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肺功能的增强而降低,因此能够作为血清学指标中一项反应哮喘病情控制情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过敏性疾病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 IgE,为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欧蒙印迹法检测248例年龄8个月至14岁的患儿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 IgE,并统计分析。结果248例过敏性疾病患儿中,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其中以屋尘螨/粉尘螨阳性率最高,为54.2%,其次为蟑螂,阳性率为35.3%,荨麻疹、过敏性紫癜以食入性过敏原为主,其中蟹、海鱼阳性率较高,分别为43.2%和31.4%。结论吸入性过敏原中的屋尘螨/粉尘螨与食入性过敏原中的蟹、海鱼是本地区的主要过敏原,患儿应避免接触或摄入过敏原,以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350例过敏性疾病儿童过敏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建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4):435-436,438
目的对过敏性疾病儿童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筛选相关过敏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AllergyScreen过敏原检测系统对350例过敏性疾病儿童进行血清特异性IgE定量检测。结果 350例过敏患儿14种过敏原检测过敏原阳性率为57.71%。在14种过敏原中,尘螨的阳性例数最多,其次为牛奶、猫狗毛皮屑及鸡蛋白,蟑螂、真菌、牛肉、羊肉。男女性别组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过敏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均高于婴幼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入过敏婴幼儿高于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内食物过敏高于吸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组吸入过敏均高于食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泉州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最主要的过敏原为尘螨,其次为牛奶、猫狗毛皮屑及鸡蛋白。不同性别间过敏原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儿童过敏原结构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3.
南京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特异性变应原检测结果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南京地区居民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的流行分布状况。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42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食物和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同时对其血清总IgE水平进行检测和结果分析。结果在所测384例食物组样本中,特异性变应原以水果组合阳性率最高(为19.5%),紧随其后者依次为海鲜组合17.7%、虾9.8%、鲑鱼8.9%、花生8.6%等。而在327例吸入组样本中,特异性变应原以猫狗阳性率最高(为25.4%)、其下依次为蚕丝22.6%、粉尘螨(粮尘为主)13.5%、屋尘螨(床尘为主)12.8%等。在血清总IgE升高者中,发现有76.2%(64/84)的患者可检出1种或1种以上sIgE。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地区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发生时段多在夏秋季的6-10月和冬季的11-12月份。结论各种变应原中,水果组合、海鲜组合、虾、鲑鱼、花生、猫狗、蚕丝、粉尘螨、屋尘螨为南京地区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致敏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与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总IgE(Total IgE,TIgE)、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水平的关系;了解儿童支气管哮喘常见过敏原,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预防、病情判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据儿童哮喘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将95例哮喘患儿分为间歇发作组(n=23)、轻度组(n=29)、中度组(n=23)、重度组(n=20)四个组,选取20例健康体检儿作为对照组。采用ImmunoCAP100E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定量测定血清ECP、TIgE、过敏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的水平,Sysmex XT-2000i血球分析仪进行EOS计数。结果95例患儿吸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为71.58%,以户尘螨、粉尘螨、屋尘为主,分别占69.47%、68.42%、32.63%;食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为22.11%,以虾、螃蟹为主,分别占21.05%、18.95%。血清ECP在哮喘各组与对照组;轻、中、重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最高值出现在重度组。血清TIgE在轻度组、间歇发作组、对照组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OS在哮喘各组与对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0.05;在重度与中度,中度与轻度,轻度与间歇发作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ECP水平与TIgE、EOS水平呈正相关(r=0.615,P<0.01;r=0.533,P<0.01);TIgE水平与EOS水平呈正相关(r=0.239,P<0.05)。结论血清ECP水平更能准确地反映气道炎症的程度,较TIgE和EOS更为敏感,可作为临床检测气道炎症的客观指标。户尘螨、粉尘螨和屋尘是导致3岁以上儿童支气管哮喘病情发作的主要过敏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IL-5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43例变应性鼻炎、80例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80例鼻息肉与60例健康对照志愿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检测受试对象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白细胞介素5(IL-5)、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结果鼻息肉组IL-5、ECP、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IL-5、ECP、IgE水平与鼻息肉的预后、复发密切相关;Pearson's相关性分析显示鼻息肉组患者血清ECP水平与IL-5呈正相关(r=0.493,P0.05),血清ECP水平与IgE有弱相关(r=0.261,P=0.041)。结论嗜酸性粒细胞、IL-5在鼻息肉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不排除变态反应对病情的影响,治疗上均应给与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中总IgE水平、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吸入过敏原过筛(phadiatop)试验以及常用食物过敏原过筛(Fx5E)试验在特应性皮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法玛西亚UNICAP 100全自动变态分析仪检测38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及15名正常对照者血清总IgE、ECP水平并做Phadiatop和Fx5E试验。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总IgE、EC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Phadiatop和Fx5E试验的阳性率也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结论总IgE、Fx5E水平是反映特应性皮炎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结合Phadiatop和Fx5E试验检测结果,对特应性皮炎的病情判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感染性喉炎和痉挛性喉炎患儿血清中IL-4、IFN-γ和Ig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26例感染性喉炎、31例痉挛性喉炎患儿入院时(急性期)、出院前(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儿童(25名)血清IL-4、IFN-γ水平;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检测IgE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感染性喉炎和痉挛性喉炎患儿血清IL-4、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期感染性喉炎患儿血清IgE水平明显低于痉挛性喉炎患儿(P<0.05);恢复期感染性喉炎和痉挛性喉炎患儿血清IL-4、IgE水平较急性期明显降低(P均<0.05),恢复期感染性喉炎患儿血清IgE水平明显低于痉挛性喉炎患儿(P<0.05)。急性期感染性喉炎和痉挛性喉炎患儿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恢复期感染性喉炎和痉挛性喉炎患儿血清IFN-γ水平较急性期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感染性喉炎和痉挛性喉炎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IL-4、IFN-γ和IgE在患儿免疫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检测IgE水平有助于两种喉炎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TNF-α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1月至8月,分别采用CLIA法、R/A法测定4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总IgE水平、TNF—α水平,并与41例正常健康儿童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支气管哮喘患儿经治疗后症状体征缓解,跟踪随访8个月,记录哮喘的急性发作次数及严重程度。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总IgE、TNF-α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72、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IgE水平越高,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次数越多,呈正相关(r=0.502,P〈0.01);血清TNF-α水平越高,支气管哮喘患儿发作程度越重(r=0.484,P〈0.01),平均发作程度(8个月内)越重(r=0.458,P〈0.01),分别统计呈正相关。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总IgE、TNF-α水平升高,且与其预后有相关性:血清总IgE水平越高,急性发作次数越多;血清TNF-α水平越高,发作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承德地区过敏性鼻炎患儿过敏原种类,筛选相关过敏原,为儿童过敏性鼻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63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分为婴幼儿组、学龄前儿童组、学龄儿童组3组,采用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E检测试剂盒,检测患儿血清中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slgE)浓度.结果 所有患儿血清总IgE阳性率为78.89%.特异性IgE检测,吸入组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组都高于婴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入组婴幼儿组高于学龄前儿童组和学龄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患儿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敏原阳性,阳性率75.56%.结论 户尘螨、春季花粉组合、夏秋季花粉组合是承德地区3~14岁患儿主要吸入性过敏原,3岁以下婴幼儿以食入性过敏原为主.明确过敏原,减少过敏原的接触,对防治过敏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血清总IgE水平的影响。方法按数字列表法将2012~2013年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2周为1个疗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和2个疗程的有效率和血清总IgE水平变化。结果①观察组第1疗程治疗有效率为81.67%,第2疗程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75.00%,两组比较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第1疗程、第2疗程血清总IgE水平分别为(132.38±29.58)IU/ml、(76.5±19.04)IU/ml,较对照组的(153.31±30.45)IU/ml、(106.38±21.19)IU/ml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起效快,血清总IgE水平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