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双吻合技术(DST)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术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 50min,术中出血量80 ~ 120ml,术后肠功能恢复平均72h,平均住院12d,术后1例9d出现吻合口渗漏,经保守治疗2周痊愈.其余病例均未出现吻合口漏、狭窄、出血等并发症.肛门排便、控便功能中后期(术后3个月以后)良好,随访3~5年,无局部复发.结论 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术应用双吻合器具有使用方便、快捷、污染轻、并发症少等特点,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杨振方 《现代保健》2012,(8):105-106
目的评价双吻合器技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实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1年8月45例超低位直肠癌应用双吻合器技术保肛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中45例患者均吻合顺利,术后1例吻合口瘘,无出血病例发生,吻合口狭窄2例(4.44%),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应用双吻合器技术可极大提高超低位直肠癌保肛率,且并发症少,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术式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肿瘤下界距肛缘4~7 cm低位直肠癌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研究组行双吻合器Dixon低位前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Miles手术。对两组手术时间、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排便功能和控便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 180±56) min,明显低于对照组[(240±73)min](P< 0.05)。研究组5年生存率为77.9%,局部复发率为6.9%(2/29),对照组分别为79.3%、6.9%(2/29)(P> 0.05)。研究组术后排便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大便≤5次/d,而对照组丧失控便能力。结论对于肿瘤下界距肛缘4~7 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只要有保肛手术的适应证,双吻合器Dixon保肛手术可获得与Miles手术相似的近期疗效,且具有更好的控便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昆仑  崔明 《现代保健》2011,(29):101-102
目的探索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治疗低位/超低位直肠癌Dixon术式的可行性、方法与优缺点。方法按开放手术的TME原则、应用双钉合技术,采用直肠外翻拖出式切除缝合法在腹腔镜下对32例肿瘤下缘距离肛缘3~10cm的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实施了TME与低位/超低位结直肠吻合保肛手术,2例切除部分受侵犯的阴道后壁。结果32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0(120~180)min,术中出血20(10~100)ml,术后1~2d恢复胃肠功能并进食流质、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10(6~18)d。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TME治疗低位/超低位直肠癌Dixon术式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楚、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超低位直肠癌采用直肠拖出并单吻合器进行保肛术的可行性以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排便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术后1年Ⅰ级(68.42%),Ⅱ级(31.58%),无大便失禁;患者在术后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吻合口狭窄7.89%,吻合口瘘18.42%;术后局部复发7.89%。随访期间无一例死亡。结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治疗采用保肛术,直肠拖出并单吻合器术进行一期手术,可行性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月间低位直肠癌患者中采用双吻合器行保肛术137例(观察组)与同期98例手工缝合行Dixon手术(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双吻合器组保肛率明显高于Dixon手术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及出血发生率则明显低于Dixon手术组(p<0.05),而两组手术过程中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应用双吻合器组患者的控便能力正常比例明显高于Dixon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局部复发率及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吻合器技术应用可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及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采用双吻合器技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8例患者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5例(5.1%),吻合口狭窄4例(4.1%),局部复发6例(6.1%).结论 双吻合器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中低位直肠癌保肛的可能性,手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SC-KOL单吻合器法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低位直肠癌患者30例,在严格遵行TME的前提下,采用CSC-KOL单吻合器法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保肛手术.结果 30例患者全部完成保肛手术,无手术死亡.1例于术后16d发生吻合口漏,经消炎治疗自行愈合;1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吻合口狭窄,行肛门成形术治愈.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2.6年,术后吻合口局部复发1例,行Mile手术.结论 CSC-KOL单吻合器技术用于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保肛手术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弧形切割吻合器(凯途)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5例患者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的临床资料。结果125例患者均使用双吻合器行一期吻合。术后出现肠瘘6例(4.8%),里急后重65例;日排便次数为5—10次40例,10次以上10例。3个月后排便和排尿功能恢复接近正常。结论弧形切割吻合器进行保肛手术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对患者术后排便、排尿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改良Swenson术式和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作用。方法将32例肿块下缘距肛缘5~7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及术中具体情况分成两组。A组16例患者采用改良Swenson术式,B组16例患者应用双吻合器技术的前切除术。A组平均随访67个月,B组平均随访6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肛门功能、吻合口复发率及生存率方面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术后早期排便功能较差;2~3个月可恢复预感便意;5~6个月能恢复控便能力,平均每天排便3~4次;术后6个月排便节制优良率在90%以上;未发现肛门失禁病例。B组术后排便功能良好。A组患者术后2年无吻合口复发者,B组患者有3例吻合口复发(χ2=4.238,P=0.04)。A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74.8%,B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6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564)。结论改良Swenson术式术后早期排便功能受影响,但均能在半年内恢复。在预后方面,两种术式疗效基本相同。对经济困难患者或因术中具体情况无法使用双吻合器技术者,改良Swenson术式可代替双吻合器技术完成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  相似文献   

11.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残余直肠过少,甚至缺如,超低位及结肠肛管吻合术往往导致肛门括约肌、肛垫及盆腔植物神经丛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保肛之后,常伴随控便能力的障碍。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相继采用结肠贮袋直肠(肛管)吻合的方法以改善病人术后的排便功能问题。2002年1月~2004年1月我院采用结肠成形重建直肠壶腹治疗低位直肠癌,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48例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57.7±13.1)岁。全组病例术前均经纤维结肠镜及病理检查证实为直肠癌。病期分类:DukesA期6例,B期36例,C期6例。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采用双吻合器技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患者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5例(5.1%),吻合口狭窄4例(4.1%),局部复发6例(6.1%)。结论双吻合器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中低位直肠癌保肛的可能性,手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林财鑫  谭云波 《现代保健》2011,(31):131-132
目的探讨和研究应用双吻合器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效果。方法超低位双吻合器吻合45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2例发生吻合121狭窄。2例吻合口渗漏,经局部引流治愈。术后14~15周对排气和排便控制良好,无发生大便失禁。1例局部复发。随访3~5年,第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61/67)、75%(49/67)、46%(31/67)。结论双吻合器技术使低位直肠癌手术明显增大了保肛手术范围,提高手术成功率,且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腹结肠肛管吻合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303年7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73例低位直肠癌经腹行结肠肛管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吻合口距肛缘(3.03±0.47)cm,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术后远处转移7例,无局部复发者.3年总存活率100.0%,无瘤存活率85.2%(23/27).术后1年随访58例患者,根据Williams分级标准,肛门控便功能Ⅰ级47例,Ⅱ级6例,Ⅲ级5例,无Ⅳ级及Ⅴ级病例.结论 经腹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是理想的、根治效果好的保肛术式,切除部分内括约肌对肛门的远期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窦广恕 《工企医刊》2010,23(6):53-56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对直肠癌淋巴转移的重新认识、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和自主神经保留技术应用以及吻合器和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的应用,拓宽了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范围。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目的是既能根治肿瘤又能达到较好的控便排便能力。目前微创、高效及保全功能将是当今手术的一大特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比例将越来越高,术后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5年存活率有较大的提高,改善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吻合器在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术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1年2月~2006年12月应用吻合器施行中低住直肠癌保肛手术6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手术均完全成功,手术操作简单,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吻合口漏2例,无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结论 掌握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适用范围,应用吻合器可以简化手术操作,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龙翠媚  刘金玲  胡婷 《现代医院》2011,11(12):82-83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双吻合器的护理。方法对45例应用双吻合器的超低位直肠癌病人,术前给予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及肛门括约肌的锻炼,术后进行一般护理、吸氧及呼吸道护理、管道护理、吻合口瘘的护理、饮食护理、肛门括约肌舒缩功能恢复训练和肛周护理。结果 45例病人均未出现护理相关并发症,病人对护理结果满意。结论采用双吻合器进行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与吻合,术前成功的肠道准备、术后管道的护理、吻合口瘘的观察、肛门括约肌舒缩功能恢复训练和肛周护理,是手术成功、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09年5月期间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确诊。手术遵循直肠癌根治切除术和直肠系膜全切除术的原则,远近切缘距肛瘤分别至少达2.5cm及8cm,应用双吻合器法于骶前行结直肠端端吻合。结果 58例全部完成保肛手术,2例术后2周内发生吻合口漏,3例发生吻合口狭窄,无手术死亡。平均随访3年,局部复发3例。结论严格掌握保肛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患者、规范手术是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王宜民  王芳 《现代保健》2012,(21):131-132
目的:探讨使用单吻合器行中低位直肠癌直肠切除术的疗效优势。方法:对4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按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要求切除直肠,荷包钳封闭直肠残端,应用常州康迪公司圆形弯头吻合器(28.5~31.5)行低位保肛术。结果:本组患者切缘均无癌残留,无围手术期死亡,吻合口漏1例,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大便失禁。结论:使用单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具备相对经济、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相对较高的优点,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刀联合双吻合器在开放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拟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应用超声刀联合双吻合器20例作为研究组,应用高频电刀联合单吻合器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保肛成功率,同时观察保肛成功病例2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个24h引流量、术后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保肛成功19例(95%),对照组保肛成功14例(70%),2组相比P=0.037;33例保肛成功患者中,研究组手术时间(102.5±14.6m)较对照组(114.7±17.5m)明显缩短(P=0.032);研究组手术出血量(62.5±19.3)mL较对照组(91.3±26.5)mL显著减少(P=0.001);术后第1个24h引流量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3.6±15.0)mL、(65.7±25.9)mL(P<0.00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2.4±0.6)d、(2.9±0.4)d(P=0.004);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研究组较对照组也显著缩短(P=0.014);2组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674).结论 开放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刀联合双吻合器是直肠癌手术向微创手术理念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发展的尝试,在开放直肠癌手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