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组效关系”研究思路与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药效物质组合与药效活性的关联性即“组效关系”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组效关系”研究的基本策略,即基于药物代谢物组学的有效成分辨识,基于代谢组学的有效成分组合的药效活性评价,基于系统建模的有效成分组合与药效活性之间关联性分析。该策略的提出,对于创新中药质量评价模式、阐释方剂配伍规律、创制组分中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组效关系的中药质量评价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作为中医防病治病的物质载体,其质量直接决定着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构建符合中药作用特点并能被国际社会认可的质量评价方法是中医药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目前以单一成分为主导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难以体现中医用药的特色和规律,成分组合与药效活性相关性研究薄弱是制药现代中药质量评价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进行中药成分组合与药效活性关联的组效关系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药质量评价方法,将为探索建立符合中药作用特点的质量评价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3.
代谢组学与中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讨论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和LC/MS技术,包括代谢指纹图谱,用于非目标的代谢组的总体分析和代谢轮廓图,用于有目标的代谢物的分析。方法设计涉及样品采集和处理;LC/MS仪器与技术及数据处理、分析等。系统生物学包括代谢组学,开启了研究中药及其与动物或人体相互作用的新途径。本文讨论了中药的质量控制、成分分析及中药药效的代谢组学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原缺氧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环境下由于供氧不足,使得机体需氧代谢和能量供给水平减弱,进一步造成机体循环功能下降、组织/器官中营养物质和能量供应水平降低、体内废物排出速度减慢,是引起高原疾病的关键原因。由于众多代谢途径受到影响,体内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水平也随之发生大幅改变,代谢组学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高原缺氧疾病、发病机制,甚至药效研究中。综述国内外研究文献,对高原缺氧的发病机制以及相关治疗药物干预的临床和临床前代谢组学研究进行分析和整理,发现高原缺氧下机体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发生显著变化,一些药物干预对通路代谢显示一定调节作用;并对代谢组学技术在高原缺氧疾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的应用展望进行归纳,提示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高原缺氧有望为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代谢组学与天然药物和中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代谢物组学是后基因时代出现的一门新兴“组学”学科,它能用反映整体的代谢物图直接认识生命体的生理和生化状态,因此能提供区别于其他“组学”而来的大量信息。在天然药物和中药研究中,应用代谢组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广泛的前景,特别是在药物作用机制、靶器官的效应、新药筛选、安全性研究等方面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药组效关系辨识方法学与计算理论研究思路与策略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中药化学组成和药效作用机制进行系统辨析,阐明中药复杂组效关系是中药学科领域的重大难题。开展中药复杂组效关系辨识方法学和计算理论研究,对于中医药基础理论创新发展及现代中药创制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在获取中药化学分析数据和药效检测数据基础上,使用药物信息学方法,寻找发现关键药效组分,并通过多组分药效预测模型对药效组分配伍进行优化设计,进而构建药效作用的多因素调节网络模型探索中药的多种药效组分协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代谢组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该学科的应用跨越了生物技术和医药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者简要介绍了代谢组学的概况,概述了代谢组学在中医学、中药品种资源、药理毒理及临床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当前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8.
探讨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药配伍减毒的策略。通过分析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研究的优势,提出基于代谢组学的有毒中药配伍减毒研究方法和内容。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全新学科,具有整体、动态、综合与分析的特点。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学在中药配伍减毒研究中表现出很大的应用潜力。在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研究中应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应从基于药物代谢物组的毒性成分以及有效成分辨识、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毒性靶器官以及毒性生物标志物的确定、基于代谢组学的对证控毒作用机制探究、基于系统建模的毒性成分组合与配伍减毒活性之间关联性分析4个方面进行。代谢组学应用于复方配伍减毒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的又一门新兴组学技术,在方法学上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及综合性的特点,恰与中医药理论的整体观、动态观、辨证观相吻合。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效应物质基础、质量评价研究中的应用,并针对目前中药质量控制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思路,即采用代谢组学的技术及其分析方法,明确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在药用植物中代谢变化的影响因素,从而建立与临床疗效相关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确保中药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中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指中药及其复方中发挥药效作用的化学成分,它是阐明中药作用奥秘的关键,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基础与核心,是中药材及其产品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可控的保障[13].然而,由于中药作用的整体性、中药成分和作用机制的复杂性,使得中药药效物质基...  相似文献   

11.
欧阳兵  王鹏 《世界中医药》2009,4(6):348-349
近年来,科技部汇同相关部门,在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以及其他科技计划中安排了“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等一批重大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使中药现代研究工作的创新能力和成效显著增强。但是,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渐次浮出水面,成为制约中药现代研究的瓶颈。中药现代研究工作一定程度显露出自主思维淡化、  相似文献   

12.
正Current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has realized that the conventional principles in drug discovery might have some oversights.These included that many drugs were previously believed to bind exclusively to a single target,actually interact with multiple targets,and only in such way it could take effect(Dar et al,2012).Combinatory therapy using multiple drugs aiming at better efficacy and less toxicity has been increasingly studied  相似文献   

13.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与中药新药研发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对单味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是中药现代化进程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麻黄碱的提取揭开了我国研究常用中药有效成分的序幕,靛玉红、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及青蒿素治疗疟疾等的成功发现更是为世人瞩目。尽管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已经给新药研发带来若干佳绩,但现实却不容乐观,需要摆脱纯分析的观点,需要充分地进行活性筛选,需要坚持以复方为中药新药的研发主体,并善于有机把握“精确”与“模糊”。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雷公炮炙论》一书炮炙矿物药的有关情况。方法:系统分析该书所载矿物药。结果:阐明了该书对矿物药原材料真伪优劣的鉴别、炮炙辅料的选择、炮制方法及炮制过程。结论:《雷公炮炙论》对矿物药的认识和应用并不比其它类中药晚。  相似文献   

15.
中药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草药一向被认为具有毒副作用少、使用安全的特点。但近年来有关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报道日趋增多,如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新加坡的“小檗碱事件”和国际上报道的“中草药肾病”及今年出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等事件使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成为医、患及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加强中药毒理学的研究,开展有毒中药、常用中药中有毒成分的基础研究和中药毒代动力学的研究,用准确可靠、科学客观的数据阐述中药的毒副作用是中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接轨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中药和一带一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英文简称OBAOR。它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是我国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上的意义。本文从辉煌过去、立足现在和展望未来三个方面来论述中药和一带一路的密切关系,为促进各有关国家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政治互信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中药制剂生物利用度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安全性及有效性的重要评价指标。通过检索万方、中国知网及OVI等数据库,对国内外近10年来150余篇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整理和综述。从药物和生物两方面阐述了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剂型、理化性质、制剂工艺、胃肠道生理环境、给药时间及途径等。基于此从前体药物设计、胃内滞留释药系统、环糊精包合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共研磨技术、纳米技术等制剂技术方面探讨改善中药制剂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以期为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道地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道地药材的称谓来源道地药材或地道药材是中药的一种特有称谓,“真正名产地出产的且传统世所公认的优质药材”。道地药材的概念古已有之。最早见于东汉《神农本草经》:“药有……采治(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提出:“诸药所生,皆的有境界。”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云:“古之医者……,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唐《新修本草》孔志约序曰:“动植形生,因方舛性。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宋《本草衍义》云:“凡用药必须择土地之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宋学杲《用药法象》云:“凡诸草木昆虫,产之…  相似文献   

19.
茯苓的本草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草学的角度对中药茯苓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包括茯苓的应用历史;古人对茯苓生长现象的认识;古代茯苓所用品种的考证;茯苓人工栽培的历史和栽培方法;古代对茯苓伪品的鉴别方法以及古今人们对茯苓的合理利用等。茯苓的应用历史极为悠久,古人对茯苓的生长现象认识较为肤浅,其观点又分为是松脂生成和松的营养物质生成两大类,所用品种古今一致。在梁代就已开始人工栽培茯苓,明清时代茯苓的栽培技术就已相当先进,在清代就已出现茯苓的伪品,其鉴别真品的方法较为粗糙,茯苓除做药用外,古今都是很受欢迎的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