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银杏内酯对小鼠急性肝坏死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是炎性反应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关键性脂质介质。我们发现PAF在急性肝损害中有重要的介导作用[1] ,且可被特异性PAF拮抗剂WEB2 170部分阻断。银杏制剂是银杏叶提取物 ,为较强的PAF受体拮抗剂 ,其成分是银杏内酯和黄酮 ,前者有明确的抗PAF作用。我们曾用银杏叶片治疗急性高黄疸肝炎 ,收到一定的疗效[2 ] 。本实验用银杏内酯治疗急性肝损害的小鼠 ,以进一步明确银杏内酯抗PAF作用及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材料和方法一、药物和试剂银杏内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惠赠 ,用前与纤维素混匀后用蒸馏水配…  相似文献   

2.
银杏内酯B对神经细胞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银杏内酯B对低血清培养体系中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新生Wister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分别培养在含10%小牛血清(对照组)、5%小牛血清(低血清组)、5%小牛血清 0.1mg/L银杏内酯B(0.1mg/L银杏内酯组)、5%小牛血清 1mg/L银杏内酯B(1mg/L银杏内酯组)、5%小牛血清 10mg/L银杏内酯B(10mg/L银杏内酯组)、5%小牛血清 40mg/L银杏内酯B(40mg/L银杏内酯组)、5%小牛血清 100mg/L银杏内酯B(100mg/L银杏内酯组)的DMEM培养液中,通过MTT比色法,分别检测各组神经细胞的活性。结果 培养第2、5、8天与对照组比较,低血清组、0.1mg/L和1mg/L银杏内酯组神经细胞活性均明显下降;与低血清组比较,0.1mg/L和1mg/L银杏内酯组细胞活性均无明显改变;而10mg/L、40mg/L和100mg/L银杏内酯组细胞的活性均明显升高。结论 银杏内酯B在10~100mg/L浓度范围内,能增强5%小牛血清体系中的神经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3.
银杏叶制剂的临床新用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芳  李霞  郭爱华 《山东医药》2004,44(17):69-69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中含有银杏黄酮苷、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等多种活性成分,有抗自由基、抗血小板活性、降低血液粘度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现将近年来其在临床上的其他用途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4-羟基壬烯醛(4-HNE)引起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前炎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升高的机制,以及银杏内酯B对其的拮抗作用.方法 实验分组为4-HNE(10 μmol/L)组、银杏内酯B(100 μmoL/L)孵育+4-HNE(10μmoL/L)组和正常对照组3组,在刺激支气管上皮细胞0.5、2、4、8、12 h后,检测细胞IL-8和IL-8 mRNA的表达水平、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转录激活蛋白-1(AP-1)的活性;观察MAP激酶(MEK)1抑制剂PD98059阻断ERK1信号转导途径后,对4-HNE引起的AP-1结合活性和IL-8生成的影响.检测上述3个实验组AP-1的结合活性.应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4-HNE组、银杏内酯B孵育+4-HNE组、正常对照组刺激细胞4 h后,细胞上清IL-8值分别为(98.3 ±4.2)、(88.2±5.3)和(65.3±6.2)μg/L;刺激12 h后细胞上清IL-8值分别为(116.5±5.6)、(102.8±4.7)和(63.7±6.6)μg/L.4-HNE组0.5、2、4、8、12 h的磷酸化ERK1水平高于对照组(t值为2.83~14.03,P均<0.05);4-HNE、银杏内酯B孵育+4-HNE组、PD98059+4-HNE组及正常对照组的AP-1结合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21.49~194.16,P均<0.01).PD98059孵育2 h,4-HNE作用2、4、8、12 h后,IL-8表达和AP-1结合活性明显低于未用PD98059孵育4-HNE刺激组.银杏内酯B+4-HNE组AP-1结合活性低于4-HNE组.结论 4-HNE可以通过ERK1途径增强AP-1转录活性,促进支气管上皮细胞IL-8表达.而银杏内酯B可通过抑制AP-1活性,减少4-HNE引起的支气管上皮细胞IL-8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使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2h的方法建立MI/R损伤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银杏内酯B三个剂量组(2、4、8mg/kg)、假手术组(n=10),于术前1h和再灌注即刻分别进行尾静脉注射给药。取血清,测定CK、LDH、SOD活性及MDA含量;取心脏,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银杏内酯B高剂量可明显缩小MI/R损伤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杏内酯B高、中剂量可显著降低血清CK和LDH活性(P0.05或P0.01),低剂量可明显降低血清CK活力(P0.05);银杏内酯B各剂量组的血清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清MDA含量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银杏内酯B预处理对MI/R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银杏外种皮内酯拮抗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银杏外种皮内酯拮抗D 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作用。方法 给小鼠腹腔注射D 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 ,同时以银杏外种皮内酯作为抗衰老实验药物灌服。 6w以后 ,与对照小鼠比较在行为、记忆及脑组织内丙二醛 (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的差异。结果 银杏外种皮内酯可增强小鼠脑内SOD、GSH Px的活性 ,减少MDA的含量 ,提高小鼠的记忆学习能力。结论 银杏外种皮内酯具有一定的抗脑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7.
银杏科植物银杏 (GinkgobilobaL)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活化石 ,为我国特有树种 ,资源约占世界的 70 % ,银杏入药在我国约有 6 0 0余年的历史。由于银杏化学成分的独特生物活性 ,80年代倍受医学界关注。 90年代对银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以及新制剂的研究开展更为活跃。本文就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药理作用研究  银杏含有广泛的活性物质 ,尤其是内酯类以其独特的结构能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的作用而引起一系列生物效应 ,是最有临床前景的。因此银杏提取物所表现出的药理作用也非常广泛。1.1 对中枢…  相似文献   

8.
银杏科银杏属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l inn.)又名公孙树、白果树等,其叶和果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和药用价值.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和银杏内酯类生理活性物质,简称为银杏叶提取物(GBE),是一种作用广泛、不良反应较少的天然药物.黄酮类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特异性清除多种氧自由基、防止细胞老化和脂质过氧化对细胞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银杏苦内酯B对大鼠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程德云,陈文彬低氧血症可引起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合成明显增多,长期给动物应用PAF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建。应用特异性PAF受体拮抗剂有助于深入了解PAF在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并探讨了PAF受体拮抗...  相似文献   

10.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病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近年来,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与肝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临床观察表明,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变和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TM)发生率有不同程度升高.内毒素与肝损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1-3].二者可互为因果,从而对肝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内毒素作用于肝脏后,引起多种细胞因子分泌与释放,导致肝脏损害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黄疸、出血、肾功能衰竭与肝性脑病等肝功能衰竭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活化因子对体外培养肝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是一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脂质递质,与内毒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后者对肝脏的损害较为明确[1].新近我们研究发现PAF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特别是重症肝炎患者显著增高,与肝细胞坏死程度及血中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提示PAF参与了内毒素介导的肝脏损害[2].但PAF对体外肝脏细胞是否有损害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胶原酶、链酶蛋白酶、PAF标准品、内毒素(LPS,O111:B4)为Sigma公司产品,RPMI164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和载脂蛋白E4(apoE4)对海马神经元生长和活性的影响及银杏内酯B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基体外培养初生大鼠海马神经元,采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荧光进行鉴定。用160μg/ml的银杏内酯B处理海马神经元16h,40μg/ml25-OH-胆固醇和30μg/mlapoE4继续处理24h。MTT比色实验观察海马神经元生长活力的改变;Image-Proplus分析系统观察神经元最长突起长度和胞体长短经的改变。结果25-OH-胆固醇和apoE4降低海马神经元活性,抑制海马神经元突起的生长,与单纯apoE4和单纯胆固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银杏内酯B对神经元活性有提高趋势,但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银杏内酯B可以有效促进损伤神经元突起生长,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胆固醇在apoE4环境下损伤海马神经元,促进老年性痴呆的发生,银杏内酯B对损伤神经元在一定程度上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在多种消化系统疾病中产生,导致肠道屏障功能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引起多种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消化不良、体重减轻等。近年来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诊断方法的研究较多,现对其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GB)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c-fos、Caspase-3和Caspase-8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银杏内酯B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海马c-fos阳性神经元光密度值,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海马Caspase-3和Caspase-8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5 mg/kg的银杏内酯B可缩短AD大鼠逃避潜伏期,增加穿越平台次数,提高海马c-fos的表达,下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和Caspase-8 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银杏内酯B可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这种改善可能与上调AD大鼠海马组织c-fos表达,下调Caspase-3和Caspase-8 mRNA和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血栓性微血管病的肾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述血栓性微血管病 (thromboticmicroangiopathy ,TMA)于195 2年首先由Symmers提出 ,其共同的病理损害为 :血管壁增厚 (主要为动脉和毛细血管 )伴肿胀或内皮细胞从基底膜脱落、内皮下绒毛状物质沉积、血管腔血小板栓塞或完全堵塞 ,几乎所有患者存在血小板减少和溶血性贫血 ,其临床表现与TMA的病变范围和累及不同器官而引起的功能障碍有关 ,按是否存在肾或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分为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hemolyticureticsyndrome ,HUS)和 (或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  相似文献   

16.
重型肝炎患者因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吞噬和清除细菌及肠源性内毒素的功能明显降低,肠道粘膜屏障作用下降,肠内细菌易位等均可诱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重型肝炎并发SBP的原因可能与重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及肝脏解毒能力降低、小肠运动障碍、肠内菌群过度增殖及定植转移有关。SBP可引起内毒素血症,直接或间接导致肝微循环障碍,加重肝损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对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 ,慢性心衰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有多种因素参与。近年大量的研究显示 ,在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神经、激素系统长期过度增强是慢性心衰进行性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整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RAAs )是心衰治疗的关键。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 (又称安体舒通 ,spironolactone ,aldactone)是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和 β受体阻滞剂后第三个能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的药物[1 ] 。本文就醛固酮对心衰的影响 ,及螺内酯…  相似文献   

18.
银杏叶制剂对脑血管病治疗的概况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近年来对银杏叶制剂(extractofGinkgoBiloba,EGB)研究表明,其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甙和银杏内酯。EGB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清除自由基、促进血液循环、抑制血栓形成、缓解脑缺血缺氧及脑水肿、影响神经介质和改善学习记忆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内酯醇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与cAMP/PKA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是否能够影响淋巴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及依赖cAMP蛋白激酶(PKA),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影响了T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以人外周血T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底物显色法测定细胞内cAMP水平及PKA酶活性。 结果:(1)雷公藤内酯醇能够明显增加T细胞内cAMP水平,同时细胞内PKA酶活性也明显增强,并且与雷公藤内酯醇的浓度密切相关;(2)应用腺苷酸环  相似文献   

20.
任卫英  张顺财 《肝脏》1999,4(4):249-250
革兰阴性杆菌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常引起内毒素血症,通过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扩大炎症反应,甚至导致中毒性休克。肝病患者由于肝细胞功能受损及门体分流的存在,来自肠道的内毒素易进入体循环,产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近年来,发现脂多糖结合蛋白(LBP)/CD14是体内增敏LPS细胞效应的重要系统,并激活细胞内信号传导,刺激一系列细胞因子(如TNF、IL、PAF)合成、释放,加重肝脏损害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受损。本文就LBP和CD14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的重要作用作一介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