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或预扩张后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乳房缺损畸形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7年8月至2014年4月,对23例乳房缺损畸形患者,采用预扩张带蒂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单纯带蒂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8例,皮瓣大小为12 cm×22 cm~7 cm×12 cm。结果 23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区无血肿、血清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6个月,皮瓣成活良好,外形恢复较好。结论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较薄,穿支血管蒂较长且走行恒定,预扩张后可提供较大面积的皮瓣,是修复乳房浅表组织缺损畸形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背小型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13例手背小型缺损创面患者。创面面积为3. 7 cm×6. 5 cm~5. 0 cm×7. 8 cm,设计皮瓣面积为4. 5 cm×7. 0 cm~6. 0 cm×9. 0 cm,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 13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2例顺利成活,l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皮瓣成活。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36个月。皮瓣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无臃肿,质地柔软。小腿供区仅存留较小的线状瘢痕。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解剖相对恒定、血供可靠,皮瓣切取较简单,局部损伤小,血管蒂长,皮下脂肪含量较少,应用其修复手背小型缺损创面,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F)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5月至2020年4月,应用DIEPF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7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1.0 cm×5.5 cm~28.0 cm×17.0 cm,DIEPF切取面积13.0 cm×7.0 cm~30.0 cm×19...  相似文献   

4.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1岁.交通事故伤致右下肢环形大面积碾压伤合并胫、腓骨骨折,于外院接受清创骨折复位外支架固定术后1周入院.检查:右下肢广泛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胫骨外露,局部创面感染,存在较多分泌物,胫、腓骨骨折端对位良好,外支架固定稳定(图1a).入院后急诊行清创游离皮片移植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1周,大部分皮片成活,无...  相似文献   

5.
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和肌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皮瓣修复胫前区软组织缺损5例,其中,上1/3软组织缺损3例,胫骨中1/3缺损2例,供区均选用同侧小腿。皮瓣切取大小4.0 cm×5.0 cm~5.5 cm×8.0 cm。用肌瓣修复髌前区软组织缺损5例,肌瓣切取大小3.5 cm×4.5 cm~5.5 cm×6.6 cm,肌瓣上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结果2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更换敷料逐渐愈合,皮瓣和肌瓣全部成活,所有病例随访10个月~2.8年(平均1年8个月),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受区的外形较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该皮瓣以腓肠内侧动脉的肌皮穿支为血供,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皮瓣较薄的优点,带蒂移植适宜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供区不隐蔽是其缺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和带蒂转移修复四肢及颈部、腋窝、肩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用同侧带血管蒂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颈部、腋窝、肩背部创面;选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1例四肢骨外露或肌腱外露创面.其中12例以胸背动静脉-外侧支-穿支为血管蒂,4例以胸背动静脉-前锯肌支-穿支为血管蒂,皮瓣不携带深筋膜、背阔肌和胸背神经.皮瓣面积最小10 cm×5 cm,最大26 cm×10 cm.结果 术后16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与受区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 2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皮瓣供区瘢痕不明显,肩关节功能无影响.结论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质地良好、供区隐蔽、血管蒂长、血供可靠,且不牺牲背阔肌和胸背神经.带蒂转移是修复同侧颈、肩、腋窝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游离移植适合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或肌瓣桥式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6年9月至2009年1月,应用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或肌瓣桥式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11例,缺损范围4cm×8cm至8cm×22cm。皮瓣切取连带肩胛下与旋肩胛血管,血管蒂呈T形,与健侧小腿胫后动脉行端端吻合,血管蒂用中厚网状游离植皮覆盖。结果除1例术后皮瓣远端发生小的表浅感染,经换药后愈合外,本组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9个月至3.6年(平均2.9年),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供区与受区外形较好,健侧小腿经临床观察与Doppler检查,胫后动脉通畅。结论本方法适用于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后,患者仅存1条主要动脉者;行桥式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或肌瓣移植不损伤健侧小腿胫后动脉,降低了对供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背阔肌肌皮瓣是显微修复外科最常用的肌皮瓣之一,但由于切取了大量的肌肉组织和牺牲了与胸背动脉伴行的胸背神经,从而导致明显的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年6月至2021年6月江苏省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采用胫后动脉穿支带蒂或游离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12~62岁,平均(42.2±13.8)岁;带蒂皮瓣20例,游离皮瓣5例;缺损面积最小3 cm×5 cm,最大16 cm×7 cm。带蒂皮瓣旋转160°~180°修复受区创面,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植皮。皮瓣切取面积6.0 cm×4.0 cm~22.0 cm×9.0 cm。术后记录皮瓣的外形、颜色、质地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22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换药后创面瘢痕愈合或二期植皮愈合良好。皮瓣无臃肿、无溃疡、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供区和受区外观恢复良好,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具有供区损伤小、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外形美观、成功率高等优点,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术中,采用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定位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的准确性。方法 2019年6月—2022年6月,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0例足踝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男7例,女3例;年龄33~69岁,平均53.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5例,重物压伤4例,机器伤1例。创面范围5 cm×3 cm~14 cm×7 cm。受伤至皮瓣修复手术时间为7~24 d,平均12.8 d。术前行下肢CT血管造影,将获得的数据以Mimics软件构建穿支血管、骨骼三维图像;术中运用AR技术将上述图像投影叠加至患肢体表,实施精准定位下的皮瓣设计和切取。皮瓣切取范围6 cm×4 cm~15 cm×8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 术前AR定位10例患者胫后动脉穿支1~4支,平均3.4支;术中穿支血管定位位置与术前AR技术定位基本一致,两者距离0~16 mm,平均12.2 mm。按照术前设计顺利切取皮瓣并完成创面修复。术后9例皮瓣顺利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2例供区植皮局部感染,1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植皮均成活,切口均Ⅰ期愈...  相似文献   

11.
手背逆行筋膜皮瓣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手背逆行筋膜皮瓣修复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5例患者38指,其中合并骨折11例,指神经损伤12例,肌腱断裂8例,缺损面积最小2.5cm×2.0cm,最大5.0cm×3.0cm,所有病例均应用手背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进行修复。其中7例吻合皮瓣的皮神经和手指断端的指神经,重建指腹感觉。结果:本组35例,皮瓣面积最大为4.0cm×1.8cm,最小为1.5cm×1.2cm,蒂宽1.0~1.5cm。除2例皮瓣远端缺血、坏死,经处理后二期愈合外,其余筋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年,外观满意,手指伸屈功能恢复良好,指腹两点辨别觉4.0~8.0mm。结论:本方法具有保留手指长度、手部外形良好、皮瓣成活率高,手术操作简便,不牺牲主要血管,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月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18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1~58岁,平均45岁.缺损部位:踝部2例,后足4例,中足5例,前足7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例,机器伤4例,内固定术后感染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 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足踝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观察术后 皮瓣成活情况,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足踝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30例患者皮瓣成活率为96.67%;治疗后 皮肤外观、疼痛程度、皮肤感觉及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躯体 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睡眠质量、情绪状态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良好,术后皮瓣成活率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足 踝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第1足心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内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对13例前足内侧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第1足心动脉穿支皮瓣逆行旋转修复,术中缝接皮神经,供区游离皮片植皮。皮瓣切取面积1.5 cm×2.0 cm~8.0 cm×4.5 cm。术后门诊随访11例,微信随访1例,电话...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腓动脉及穿支血管蒂皮瓣顺行移位修复膝关节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0月-2008年1月,收治3例车祸致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8、31、42岁.1例骨盆及股骨骨折伴胭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膝关节清创术后2周;1例因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皮肤坏死3周;1例胫骨平台开放骨折伴内侧髁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清创外固定术后3周.皮肤软组织缺损大小分别为16 cm×9 cm、11 cm×6 cm及14 cm×7 cm.术中分离显露包含于皮瓣内的1~2支腓动脉穿支,于腓动脉穿支发出,远端结扎切断腓动脉及静脉,向近端游离腓血管至腓骨头下7~9cm,以此为旋转点,连同皮瓣向近端移位修复缺损.切取皮瓣大小分别为18 cm×10 cm、12 cm×7cm及15 cm×8 cm,血管蒂长10~17 cm.供区创口两端直接缝合,中部残留创面以游离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术后3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与创面均Ⅰ期愈合,植皮均成活.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6、8及11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外形满意.根据改良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膝关节功能均为优.结论 腓动脉及穿支血管蒂营养皮瓣血管蒂长,蒂部细小易移位且不易受压,血供可靠,切取范围大,外形美观,用于膝关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0月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治疗的17例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均获得6~12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皮瓣外观不臃肿,皮肤色泽与受区相当,弹性良好,耐磨,无破溃,踝关节功能无影响,感觉恢复达S3~S3+,两点辨别觉为10~16 mm。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具有血供可靠、质地柔软、切取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胫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1年8月,对外伤导致小腿胫前软组织缺损的13例患者,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予以修复,皮瓣切取面积:3cm×30cm-4cm×40cm。、结果本组13例穿支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原缺损区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供区外形无影响。、结论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胫前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8.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修复髌前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vadas等[1]发现,腓肠内侧动脉的肌皮穿支可作为穿支皮瓣切取,因其不牺牲肌肉,而扩大了手术的适应证。2003年5月至2005年8月,我们采用该方法行带蒂移植修复髌前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创面6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腓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及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报道以远端为蒂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踝部软组织缺损。方法11例足背及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远端为蒂的外踝上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9 cm×9 cm,最小5 cm×4 cm。结果11例皮瓣完全存活,随访时间2~21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远端为蒂的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该皮瓣具有血管恒定,切取方便,血供丰富且不需牺牲主要动脉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吻合腓动脉穿支游离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2月-2008年5月,收治5例手背软组织缺损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17~42岁,甲均29岁.机器绞伤2例,交通伤、慢性感染溃疡及蛇咬伤后皮肤坏死各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7 cm×6 cm~10 cm×9 cm.术中采用大小为8 cm×7 cm~12 cm×10 cm的游离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缺损.供区游离植皮修复闭.结果 术后皮瓣及植皮均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3个月.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两点辨别觉为7~11 mm.供区肢体无异常,正常行走.结论 游离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厚度适宜,质地优良,切取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