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443-3444
目的探讨克氏针张力带和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式对髌骨骨折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分别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和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Lysholm评分、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随访1、3、6个月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克氏针张力带,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可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功能,降低疼痛程度,且安全性值得认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对髌骨骨折患者骨代谢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8月该院髌骨骨折患者61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关节镜组(n=31)和传统组(n=30).传统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关节镜组行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关节镜微创手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69例,随机分为微创组86例和联合组83例;微创组全身麻醉下行微创手术治疗,联合组微创手术后于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后12个月评定2组疗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3、6、12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膝关节疼痛程度,应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记录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94.0%)高于微创组(73.3%)(P0.05);微创组治疗后1周及3、6、12个月VAS评分[(4.32±0.63)、(4.11±1.21)、(3.54±1.14)、(2.92±1.12)分]均低于治疗前[(4.81±0.44)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61.12±5.63)、(64.39±4.57)、(77.16±6.39)、(84.12±7.14)分]高于治疗前[(57.14±4.36)分](P0.05);联合组治疗后1周及3、6、12个月VAS评分[(4.31±0.69)、(3.01±1.21)、(2.56±0.91)、(1.96±0.45)分]均低于治疗前[(4.75±0.51)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62.32±3.69)、(78.32±3.28)、(85.69±4.32)、(93.62±5.55)分]高于治疗前[(58.13±3.91)分](P0.05);联合组治疗后3、6、12个月VAS评分低于微创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高于微创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7.2%)与微创组(1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微创手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髌骨骨折患者行空心钉钛缆内固定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行空心钉钛缆内固定21例,行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34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半年损失角度等方面,空心钉钛缆组优于克氏针张力带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膝关节屈曲角度和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方面,空心钉钛缆组在术后2、4周和半年均优于克氏针张力带组(P<0.05)。结论空心钉钛缆内固定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对于髌骨骨折均具有较为满意的疗效,在手术操作、术后功能恢复方面空心钉钛缆内固定优势更加明显,而对于经济困难和骨折情况复杂的患者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仍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联合下肢反馈训练对髌骨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髌骨骨折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进行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下肢反馈训练,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大于对照组,BI、HSS、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联合下肢反馈训练对髌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瞄准器辅助克氏针张力带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北京市海淀医院髌骨骨折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的57例患者,其中20例是在瞄准器辅助下完成(瞄准器组),37例采用徒手克氏针固定技术(对照组)。术中记录克氏针打入次数、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并于内固定完成后拍摄正侧位X线片,测量正侧位片上2枚克氏针成角的角度。结果瞄准器组术中克氏针打入次数、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及克氏针成角的角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瞄准器辅助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能够减少术中克氏针打入次数、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打入内固定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7.
髌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1.65%,而横行骨折又占其中的50%以上。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手术被广泛应用于移位的髌骨横形骨折[1],但是开放手术创伤较大,术后肿胀、感染风险也随之升高,且通常需要在伤后局部肿胀消退后手术[2]。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微创外科的延伸,微创经皮复位固定技术应用于部分横行骨折,取得显著疗效结果。本次研究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技术治疗13例髌骨横行移位骨折,临床疗效满意。1资料和方法〈br〉 髌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1.65%,而横行骨折又占其中的50%以上。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手术被广泛应用于移位的髌骨横形骨折[1],但是开放手术创伤较大,术后肿胀、感染风险也随之升高,且通常需要在伤后局部肿胀消退后手术[2]。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微创外科的延伸,微创经皮复位固定技术应用于部分横行骨折,取得显著疗效结果。本次研究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技术治疗13例髌骨横行移位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囊肿交通瓣膜扩大和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切除治疗胭窝囊肿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聊城市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腘窝囊肿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3)与对照组(n=35),观察组使用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则使用关节镜下交通瓣膜扩大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ysholm评分;记录并发症与复发率;采用Rausching和Lindgren膝关节腘窝囊肿分级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出血量与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75.21±4.08) min,显著长于对照组[(30.23±4.26) min],但住院时间为(4.59±1.38) d,短于对照组[(6.26±1.4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年随访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纯空心螺钉微创内固定对髌骨横形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74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观察组接受C型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空心钉内固定,对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 术后随访6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2.97%(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切合延迟愈合、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疗效确切,相比较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切口小,患者接受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进一步应用带孔克氏针这技术基础上,对关节镜技术支持下经皮带孔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微创技术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2006年11月~2010年6月我们共对68例髌骨骨折患者,采取对照手术治疗,实验组关节镜下经皮带孔克氏针张力带25例和对照组A切开复位普通克氏针21例,闭合复位带孔克氏针治疗组22例。结果按照综合评分法,实验组关节镜下经皮带孔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优22例、良3例、中无,差无,优良率100%。对照组A改良张力带内固定,优17例,良1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5.6%;对照组B闭合复位带孔克氏针组,优19例,良1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90.9%。结论 实验组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初步观察临床疗效,相对于对照组有其创伤小,关节面复位良好,骨折愈合较快,减少医务人员的X线辐射,达到真正微创、有效的复位内固定、措施安全性好,适应在基层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皮空心螺钉联合钢丝环扎固定治疗非粉碎性髌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非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关节镜治疗组(22例)和传统切开复位组(20例)。关节镜治疗组采用关节镜下经皮空心螺钉联合钢丝环扎固定:传统切开复位组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张力带固定。对2组患者手术切口直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感染、活动受限、行走时疼痛)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获得平均20个月的随访。关节镜治疗组的手术切口直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4±1.4)cm、(9.7±1.2)周及0.0%,传统切开复位组的手术切口、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1.3)cm、(12.1±1.7)周及25.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膝关节功能按Lysholm评分:关节镜治疗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5.3±3.4)分,传统切开复位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3.0±4.61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X线片复查均未见明显关节面不平,未见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结论关节镜下经皮空心螺钉联合钢丝环扎固定可在直视下行骨折复位,术中可行关节腔冲洗,同时修补其他损伤组织,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克氏针缝线张力带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患者13例,均采用关节镜下克氏针缝线张力带进行固定.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13~48岁,平均(28.92±10.71)岁.术前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均为阳性.所有患者术前术后...  相似文献   

13.
背景:胫骨髁间隆突作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其骨折主要由于强大的旋转应力合并成角运动所致,关节镜手术逐渐成为其治疗的首选。当前关节镜下有效的固定方式选择主要体现在螺钉固定和张力带固定,但是对于如何选择尚存在着一定的争论。目的:探索关节镜下张力带钢丝修复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常州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采用关节镜下张力带钢丝修复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患者19例,患者于固定后第1,3,6,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比较患者固定后末次随访时Lanchman试验结果、骨性愈合时间、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的Lanchman试验结果均为阴性,骨性愈合时间为7-11个月,平均(8.4±1.9)个月,Lysholm评分为(94.1±4.6)分,关节活动度为(121.7±9.6)°。关节镜下张力带钢丝修复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可以很好的达到骨折复位愈合的目的,在微创、固定可靠的基础上很好的重建了前交叉韧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具有手术简便、恢复快及无需二次手术等诸多优点,受到骨科界的青睐,并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但仍缺乏可靠的系统实验依据.目的:通过对可吸收材料(可吸收张力带加可吸收棒或螺钉)和钢丝张力带加克氏针在髌骨横断性骨折修复固定中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可吸收材料替代钢丝张力带加克氏针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对照实验,生物力学分析,于2007-03/2008-01在上海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材料:采新鲜成年尸体髌骨标本8个,保留完整髌骨、关节囊、髌韧带3.0~4.0 cm和股四头肌4.0~5.0 cm.方法:随机分成AO钢丝组2个和可吸收张力带组6个,制成横断骨折模型.分别用可吸收张力带、钢丝张力带加克氏针进行内固定,测定它们的生物力学性能,骨折端分离1.0 mm为固定失效.主要观察指标:髌韧带拉力、股四头肌拉力、髌骨分离性位移、股四头肌位移、髌韧带位移及髌骨拉应变在外载荷作用下的变化.结果:在外载荷作用下,可吸收张力带组的总体位移与AO钢丝组相差不大(两者相差9%~10%),可吸收张力带组髌骨的应变与AO钢丝组相差不大(两者相差9%~10%),可吸收张力带组的髌股关节力与AO钢丝组基本相似,且髌骨骨折内固定位移1 mm时,可吸收张力带组载荷为587 N,AO钢丝组载荷为650 N,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材料具有优越的生物性能和良好的骨折断端稳定性,在髌骨横断性骨折内固定中替代钢丝张力带和克氏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铝碳酸镁、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消化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铝碳酸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清除率,胃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水平的差异,以及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57/6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3.3%(50/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5)。两组患者综合症状评分均随治疗时间的推移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前(9.6±2.2)分、治疗2周(5.5±1.5)分、治疗4周(4.3±1.2)分、治疗6周(3.1±0.8)分,对照组治疗前(9.4±2.5)分、治疗2周(7.2±1.3)分、治疗4周(6.6±1.4)分、治疗6周(4.5±1.0)分],且观察组综合症状评分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23.54,P<0.05;F组内=87.62,P<0.05;F交互=8.4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胃液VEGF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429.4±128.5)ng/L显著高于对照组(380.3±137.2)ng/L(t=2.02,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胃液EGF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658.1±164.0)ng/L显著高于对照组(583.5±135.1)ng/L(t=2.72,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6.7%(4/60)、对照组8.3%(5/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结论铝碳酸镁、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溃疡黏膜的再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和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对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桡骨颈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克氏针组(n=40)和髓内钉组(n=42),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和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手术时间为(33.69±4.45)min,长于克氏针组的(29.36±4.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骨折愈合优良率、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屈、伸、旋前、旋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和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均可改善患儿术后肘关节功能,但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的手术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7.
背景: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应尽量保留骨质及精确的复位内固定,充分恢复髌骨的功能,目前髌骨粉碎性骨折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仍是临床上的难点. 目的:比较AO改良张力带、钛缆环扎及镍钛聚髌器固定法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效果.设计:前瞻性对比观察.对象:选择2004-11/2006-11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单纯单侧闭合性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28~59岁.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单纯单侧闭合性髌骨粉碎性骨折,受伤时间< 7 d.患者均对手术项目知情同意.方法: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AO改良张力带固定组(n =22)、钛缆组(n =21)、聚髌器组(n=17).AO改良张力带组中12例行AO改良张力带单纯内固定,10例行AO改良张力带内固定取出术;钛缆组均行钛缆环扎术;聚髌器组中10例行聚髌器单纯内固定术,7例行内固定取出术. 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术后有无宿主及材料反应,比较术中出血量、住院医疗费用以及工作日损耗.②比较术后3个月患膝主动活动范围及术后6个月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及疗效.结果:纳入患者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宿主或材料反应,聚髌器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AO改良张力带单纯内固定组和钛缆组,工作日损耗少于AO改良张力带单纯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钛缆组住院医疗费用明显多于聚髌器及AO改良张力带单纯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钛缆组患者患膝活动度最大,平均108°左右,远期患膝功能评分最高,平均21.3分,优良率达95.2%,且没有明显严重并发症,均明显优于其它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AO改良张力带固定与聚髌器固定治疗某些髌骨粉碎性骨折能达到优良效果.钛缆环扎法适合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并可取得更好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克氏针与钢板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关节外骨折的疗效及机体应激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亳州市中医院骨科治疗的56例第一掌骨基底部关节外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克氏针组(n=28)和钢板组(n=28),克氏针组患者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钢板组患者行钢板固定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时间。观察术前、术后7 d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2(Ang-Ⅱ)及去甲肾上腺素(NE)等应激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及拇指功能,随访结果。结果克氏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分别为(21.2±6.9)min、(26.98±2.94)mL、(3.28±0.35)cm,明显小于钢板组[(39.7±9.6)min、(30.65±3.28)mL、(5.19±0.54)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氏针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与钢板组比较[(8.2±1.7)周vs.(8.6±2.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克氏针组患者的血清NE、Cor、AT-Ⅱ水平分别为(238.92±25.71)ng/L、(154.87±17.54)nmol/L、(14.86±1.62)ng/mL,均低于钢板组[(254.73±27.09)ng/L、(167.49±18.53)nmol/L、(17.38±1.93)ng/mL],SOD水平高于钢板组[(152.65±17.35)nU/mL vs.(139.96±15.31)n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氏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拇指功能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0 vs.10.71%、96.43%vs.92.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随访结果提示所有患者骨折均获解剖复位。结论克氏针或钢板内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关节外骨折均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但克氏针较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较短,机体应激较小,安全性相对较高,且其内固定取出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