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我院60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其发病机理、临床特点,提出行之有效的诊治措施。结果:经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均在2周至6个月时间内面神经功能均明显好转,预后良好。结论: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多为伤后3d开始出现并进行性加重,发病后予及时综合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均能治愈。  相似文献   

2.
颅底骨折尤其是颅中窝骨折致迟发型面神经麻痹临床上并非少见,而迟发性面神经麻痹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白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外伤性迟发性面神经麻痹22例,经及时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颅窝底骨折致迟发性面神经麻痹18例丁秉忠,陈如,孟志勇,邢玉宝(乌兰察布盟医院)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指颅脑损伤2天以后出现面肌麻痹者,均为周围性面瘫。现将我院中颅窝底骨折引起的迟发性面神经麻痹18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6例,年龄13~...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颅底骨折引起的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诊断、治疗的特点。方法总结2000年1月-2008年1月本科收治的颅底骨折病人伤后5-7天后出现面神经麻痹的病例25例,分析其发病机理、临床特点,提出行之有效的诊治措施。结果25例病人经确诊后及时综合治疗(扩张微循环、抗感染、脱水、理疗等)面神经功能均明显好转,预后良好。结论颅底骨折致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有典型的临床表现需及时诊断和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报》2019,(4):866-869
目的:观察面肌痉挛患者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行针刺预处理对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率、发病持续时间、面部神经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将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356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激素、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药物综合治疗。针药防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处理,持续4周。随访时间6~12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迟发性面神经麻痹发生率、面神经损伤功能分级。结果:对照组出现迟发性面神经麻痹22例,发病率12.36%,其中Ⅱ级5例,Ⅲ级10例,Ⅳ级7例,术后发病持续时间(61.82±12.99) d。针药防治组出现迟发性面神经麻痹9例,发病率5.06%,其中Ⅱ级6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术后发病持续时间(45.67±11.98) d。两组患者发病率、面神经损伤功能分级、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可以减少面肌痉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率,并可将病程缩短、有效减轻面部神经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面肌痉挛患者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行针刺预处理对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率、发病持续时间、面部神经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将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356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激素、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药物综合治疗。针药防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处理,持续4周。随访时间6~12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迟发性面神经麻痹发生率、面神经损伤功能分级。结果:对照组出现迟发性面神经麻痹22例,发病率12.36%,其中Ⅱ级5例,Ⅲ级10例,Ⅳ级7例,术后发病持续时间(61.82±12.99) d。针药防治组出现迟发性面神经麻痹9例,发病率5.06%,其中Ⅱ级6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术后发病持续时间(45.67±11.98) d。两组患者发病率、面神经损伤功能分级、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可以减少面肌痉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率,并可将病程缩短、有效减轻面部神经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7.
对10例迟发性面神经麻痹应用大剂量654—2治疗效果分析并对比研究,发现654—2短期内使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8.
乳突根治术是治疗中耳乳突病变的常规手术,面神经鼓室段及乳突段总长约27 mm,恰位于术区内,手术可能导致面神经的损害.近年来由于耳神经外科的发展及面神经监测仪的应用,术中即发性面神经麻痹大大减少,但术后迟发性面瘫却时常有报道,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自1997年至2011年共发生乳突根治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中耳乳突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报道较少。国外报道约为0.39%。按照中耳乳突术后面瘫出现时间的不同可分即发性和迟发性2种。迟发性面瘫发生在术后几小时、几天甚至十几天,是一类少见的、有特定发生时间和发生原因的面瘫,如对此病认识不足,不易被误诊为此类病,则可延误治  相似文献   

10.
七叶皂苷钠治疗颅底骨折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底骨折所致面神经麻痹大多为颞骨岩部及乳突部骨折引起,发生率约3%[1].伤后4天出现症状者诊治为迟发性面神经麻痹(以下简称迟发性面瘫).常规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因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禁忌症较多,我们自1998年3月~2004年2月应用七叶皂苷钠治疗28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商永华 《中外医疗》2016,(18):169-171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西药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及其神经电生理变化。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2年11月—2014年2月门诊及住院的50例面神经炎患者,经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各分支行运动神经传导(CMAP)及针电极肌电图(EMG)检测,记录指标包括患侧的潜伏期、波幅及自发电位、运动单位形态,并与健侧对比。结果50例患者就诊时有35例面神经各分支CMAP潜伏期较健侧延长,50例患侧面神经各分支波幅均较健侧减低;经治疗后3个月复查各分支潜伏期均缩短,与健侧对比无差异,额支、颧支波幅均较就诊时升高,且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颊支波幅稍有升高,与健侧相比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结合西药治疗面神经炎有肯定效果,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以对面神经炎损伤及治疗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对预后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蔡小康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5):803-804,807
目的:探讨舌下神经-面神经转接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面瘫患者给予舌下神经-面神经转接术,在术后2个月、半年以及一年随访观察其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结果:17例患者面部表情肌活动术后逐步恢复,不同程度的显现效果;17例患者均未出现舌肌萎缩及伸舌偏斜等并发症。结论:面神经损伤导致的面瘫,经过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确定该损伤不可逆后通过舌下神经-面神经转接未治疗确有效果,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面部透刺电针配合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Portmann评分、面部残疾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面部透刺电针配合温和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电针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Portmann评分、面部残疾指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60例中,治愈5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治愈率88.3%,总有效率98.3%;对照组60例中,治愈42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5例,治愈率70.0%,总有效率91.7%。两组治疗后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治愈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Portmann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均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ortmann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改善更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表明面部透刺电针配合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Portmann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恢复面神经功能,作用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有关治疗的报道很多,但对近年来文献进行收集整理时发现,其中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为最多且疗效肯定,常常结合药物一起使用,疗效更为显著。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包括针刺配合中药内服、针刺配合中药外敷、针刺配合中药内服外用,并对针刺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讨论,以期对此有一个系统、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回顾相关研究,介绍红外热像技术在研究针灸治疗面瘫机理及评价针灸疗效方面的发现:面瘫患者健、患侧温差明显;针灸疗法能调节患病区域明显升高或降低的表面温度,使之与健侧趋同,部分效应是即刻显现的;面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后,健、患侧面部温差无明显差异;红外热像图可用于指导临床选穴。提出该领域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与针药配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将8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针药联合组)45例,对照组43例(针灸组),均配合TDP照射.结果: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4.44%、95.56%;对照组分别为53.49%、88.37%,两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针灸治疗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肌肉能量技术,每周连续治疗6 d,休息1 d,共治疗4周。治疗4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Portmann面瘫简易评分及表面肌电图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痊愈时间。【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83.33%(25/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H-B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H-B面神经功能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Portmann面瘫简易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Portmann面瘫简易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面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包括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颧小肌、颧大肌)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面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痊愈时间为(20.98±3.76)d,对照组为(24.36±4.37)d。观察组痊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明显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地塞米松治疗Bell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Bell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针灸配合地塞米松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针灸疗法,1个月后观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治愈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灸配合地塞米松治疗Bell面瘫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中医学称为"口眼斜",是针灸治疗的有效病种之一。尽管对于针灸治疗的最佳介入时机存在争议,但是多项资料已经表明,针灸在急性期介入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且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如何更直接关系到面瘫的预后。文章从针刺时机、取穴以及治疗方法和刺激量等几个方面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针灸疗效进行理论探讨,进一步明晰了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案,为缩短疗程,提高恢复率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总结2011年至2019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近况。近8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关注和集中点在于分期治疗,根据本病所属不同分期分别给予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相应的不同治疗原则。临床应用较多的治疗手段为电针疗法、温针灸疗法、针灸结合穴位贴敷、中药熏洗、红外光疗、心理干预等。电针治疗本病的最佳介入时机及其不同波形、不同强度、不同频率等细节问题尚处争议中,需后续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参考文献32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