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术前均经CT平扫及三期增强检查,复习CT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中13例位于胰头,8例位于体尾部,肿瘤直径2~15cm。19例与周围组织界限清,具有完整的包膜,以囊实性为主,囊最大直径4cm,囊壁厚0.2~3cm;仅2例为实性。位于胰头的肿瘤胰管及胆总管扩张不明显。CT平扫示肿瘤密度不均匀;CT增强扫描示动脉期实性部分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逐渐增加。结论CT对胰腺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病理变化是CT表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多排螺旋CT(MDCT)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SPTP的10例患儿临床及MDCT资料,分析总结其特征表现。 结果:10例患儿均为女性,SPTP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胰腺头颈部3例,胰腺体尾部7例。肿瘤最大径为2.5~13.8 cm,平均值为5.94 cm。8例呈类圆形,2例呈分叶状。10例均边界清晰,8例有完整包膜。平扫1例肿瘤呈均匀低密度,增强无明显强化;其余9例呈囊实性,8例以实性为主,1例囊实性比例相当,其中1例可见包膜下弧形钙化,实性成分动脉期呈轻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组织,门脉期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囊性成分无强化。1例肿瘤出现肝内胆管和主胰管轻度扩张,1例出现主胰管轻度扩张。所有肿瘤均未见肝脏及淋巴结转移。 结论:儿童SPTP好发于女性,其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SPTP)的CT特征及病理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SPTP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5例,平均年龄24.5岁。所有患者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病灶位于胰头2例,胰体1例,胰尾3例;胰尾3例中,1例发生肝脾多发转移,1例发生肝脏多发转移。总结其CT表现及病理学表现特征。结果:CT平扫病灶大小约3 cm ×5 cm~11 cm ×10 cm,呈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囊实性肿块,均可见包膜;1例病灶周缘可见细条状及斑点状钙化,2例病灶内可见斑片状出血灶。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呈渐进性持续强化,可见特征性表现“浮云”征。所有病例均未见胆管或胰管扩张。6例病变病理检查均显示肿瘤有完整或不完整的纤维包膜,瘤组织由实性区、假乳头区混合组成,瘤细胞形态较一致,部分区域有出血、坏死及退行性变。结论:SPTP好发于青年女性,其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期增强扫描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肿瘤细胞以纤细的纤维血管为轴心形成特征性的分支状假乳头状结构是其组织病理学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超声表现及术前诊断情况,探讨SPTP的诊断模式,提高对该病的超声诊断准确度。方法选择40例SPTP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29例;年龄7-64岁,平均年龄35.5岁。均行手术治疗和病理诊断,其中32例术前行超声检查,分析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情况。结果 40例SPTP均为单发。术前超声检查漏诊3例,29例SPTP超声多表现为形态较规则,边界较清晰的实性或实性为主病灶,回声不均,缺乏血液供应。24例超声定位诊断正确,15例提示定性诊断,考虑1种疾病者7例(其中1例诊断为SPTP),2种疾病者7例(6例诊断为SPTP),3种疾病者1例(诊断为SPTP)。结论超声诊断SPTP应密切结合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多方位、多切面扫查,诊断结论提示2种可能的疾病,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为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胰腺囊性肿瘤9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以期提高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认识。方法复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99—2005年间手术切除的92例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影像资料,根据2002年WHO胰腺肿瘤分类标准将其分类。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借助-组抗体进行鉴别诊断。结果在92例囊性肿瘤中,发病年龄16~80岁,男33例,女59例。其中,浆液性肿瘤18例,黏液性肿瘤14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36例,实性假乳头状肿瘤18例,导管腺癌囊性变4例,胰腺内分泌肿瘤囊性变2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无特异性标记物可以完全区分各类型,常有交叉和重叠。浆液性囊腺瘤表达MUC-1,黏液性囊性肿瘤表达MUC-5AC为主,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表达d-抗胰蛋白酶、d-抗胰糜蛋白酶、波形蛋白及孕激素受体,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表达MUC-2,囊性恶性肿瘤主要表达MUC-1。结论胰腺各类囊性肿瘤在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上均有一定特征,但均无特异性,需结合起来综合判断,才能做出正确诊断,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并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19例IPMN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通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抗体包括p53、c-erbB-2、Ki-67、p16、Fascin]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 19例IPMN患者平均年龄59岁,中位年龄61岁,男女比例12:7,6例有长期吸烟史,1例合并结肠腺癌,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腹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脂肪泻等.腹部CT及B超检查多数病例表现为囊性占位性病变,囊内有分隔,囊壁有乳头状回声,个别病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实性占位,其中3例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胰管造影(ERCP)检查见十二指肠乳头处有胶冻样黏液分泌物.18例行肿物及部分胰腺切除术,1例行胰管内肿瘤摘除术,11例主要位于胰头,病理诊断1例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3例为交界性IPMN,15例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癌,其中12例伴有浸润,浸润癌中10例为乳头型和(或)管型,2例为黏液型合并管型,2例为原位癌.大体检杳17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病灶,6例为实性占位,13例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性占位,囊性区部分内肇光滑剑有乳头附着,部分囊腔内充满乳头状组织;镜下检查8例为肠型,7例为胰胆管上皮型,3例为胃型,1例为嗜酸细胞型;导管周围纤维组织均明显增生,16例周围胰腺组织伴有慢性胰腺炎,2例肠壁浸润,淋巴结均未发现转移;术后13例分别随访4~48个月,平均随访20个月,1例术后24个月死于其他原因,1例可疑肝转移,1例姑息手术后胰头占位,10例无复发.免疫组织化学6例p53阳性,5例p16阳性,8例Fascin阳性,c-erbB-2均阴性,Ki-67指数1%~80%,平均38%.结论 IPMN为一组少见的胰腺肿瘤,肿瘤主要位于胰管内,伴有胰管扩张,肿瘤细胞为黏液性,有乳头形成,乳头状黏液腺癌多见,约2/3病例伴有浸润.Ki-67指数超过15%应考虑恶性.肿瘤预后较胰腺导管癌明显要好,治疗主要是局部切除及相应化疗,应长期随访.影像学、ERCP及胰液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 P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53例PCN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3例PCN中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 SCN)22例,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 SPN)13例(伴高级别转化1例),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 MCN)12例(伴相关浸润性癌2例,伴高级别异型增生1例),导管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6例(伴相关浸润性癌1例,伴原位癌2例)。免疫表型:(1)22例SCN:22例均表达上皮标志物CK、CK7、CK19,10例表达α-inhibin, 22例均不表达CgA、Syn、CD56、vimentin, Ki-67增殖指数均约1%;(2)13例SPN:13例均表达PR、CD10及β-catenin, 6例表达vimentin, 5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对8例SPTP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均为女性,年龄19~38岁,平均28岁。肿块直径3~15 cm。镜下肿瘤由乳头区和囊实区混合组成,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形成特征性假乳头结构。免疫表型:CK(3/8)、vimentin(8/8)、NSE(8/8)、CD56(8/8)、ER(0/8)、PR(5/8)、α-AT(8/8)、CgA(1/8)、Syn(8/8)、E-cadherin(0/8)、β-连环蛋白(8/8)和cyclinD1的核阳性率均大于40%。随访6例患者17~131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并存活至今。结论 SPTP是一种好发于年轻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少见胰腺肿瘤,其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对SPT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腺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 of tumor,OGC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胰腺OGC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OGCT患者CT示胰体尾部囊实性包块,伴广泛出血坏死,由多种形态的单核细胞和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构成。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CD68均阳性,CKpan、CEA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5%~10%。结论 OGCT属于胰腺罕见肿瘤,病理形态类似骨的巨细胞瘤;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有助于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内PTEN和nestin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实体假乳头肿瘤(SPTP)细胞可能的组织学起源。方法 复习25例SPTP的临床病理特征,常规HE和超微结构观察,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检测肿瘤细胞PTEN和nestin等的表达。结果 25例SPTP中女性22例,男性3例,中位年龄22.3岁。肿瘤主要位于胰腺内,1例位于后腹膜并与胰腺相连。1例伴有肝转移。肿瘤呈囊实性,出血、坏死明显。肿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实性和假乳头状排列,部分似“室管膜样”菊形团。核卵圆形,有核沟,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肿瘤细胞均有PTEN阳性表达(18/18,100%),44%(8/18)的病例有nestin的表达。超微结构观察细胞内可见酶原样分泌颗粒和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 胰腺实体假乳头肿瘤可能起源于胰腺多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1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P)的超微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组织起源。方法对3例SPTP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电镜观察见肿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异型不明显,可见核沟,核分裂象罕见.瘤细胞有丰富的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可见到神经分泌颗粒,酶原样颗粒及特征性的环状板层体。结论SPTP可能起源于胰腺原始多潜能干细胞,诊断上须与胰腺其它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 endocrine neoplasms,PNEN)与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 of pancreas,SPT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联合应用免疫组化标记β-catenin、E-cadherin及CD10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3月~2017年2月经明确诊断的53例PNEN和40例SPTP,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免疫标志物β-catenin、E-cadherin、CgA、Syn、CD56、CD10、CK在两组肿瘤中的表达。结果 PNEN和SPTP的病理学形态有重叠,β-catenin在PNEN中均为细胞膜、细胞质阳性,而在SPTP中则为细胞核阳性;E-cadherin在PNEN中为细胞膜、细胞质阳性(100%),而在SPTP中均显示细胞膜表达丢失;CD10在SPTP中的阳性率为100%(40/40),在PNEN中不表达。CgA、Syn、CD56、CK在PNEN及SPTP均有不同程度表达。结论β-catenin、E-cadherin及CD10阳性对PNEN和SPTP的鉴别诊断具有特异性,是较有价值的免疫组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6月2005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4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囊腺癌和囊腺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超和CT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分别达到88%(21/24)和92%(22/24),但不能准确区分其类型。3例浆液性囊腺瘤未行手术治疗;21例手术者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远端胰腺切除术8例,胰腺节段切除术1例,肿瘤摘除术3例,胰瘘是主要的并发症。本组患者均获随访,3例未手术者肿瘤无增大,1例囊腺癌因复发转移于术后11个月死亡,其余均健在,术后无复发。结论B超和CT是胰腺囊性肿瘤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黏液性囊性肿瘤以及伴有症状的浆液性囊腺瘤需手术治疗。胰腺囊腺瘤手术切除后可获治愈,囊腺癌术后疗效也较满意。参7。  相似文献   

1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P)是一种罕见但具有特征性的肿瘤,转移率低,仅占胰腺恶性肿瘤的1%~2%,死亡率极低约1·5%,其细胞表型尚不明确,可有灶性透明细胞,其胞质透明的机制不清。作者报道3例完全由透明细胞组成的SPPT变异型,2例为会诊病例,1例为外检病例,2例女性,均32岁,1例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脏未分化性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的临床特点,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误诊UESL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并对比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诊断为原发性肝癌9例,肝母细胞瘤3例,肝内恶性占位4例.12例以腹痛不适就诊;超声显示实性为主肿瘤,而CT及MRI呈囊性为主的肿瘤,瘤内成分混杂;增强后病灶内囊壁下软组织、分隔及边缘可见强化.术后病理见肿瘤切面呈囊实性,内见不同程度出血坏死、凝胶样区域和肿瘤组织,癌细胞间可见特征性嗜酸性小体.结论:未分化胚胎性肉瘤临床罕见,临床资料无明显特异性,超声与CT、MRI表现不一致性为重要鉴别要点,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实性-囊性-乳头状肿瘤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性-囊性-乳头状肿瘤(solid-cystic-papillary tumor,SCPT)为罕见的胰腺肿瘤。原发于后腹壁和腹膜后者国内未见报道。笔者报道3例实性-囊性-乳头状肿瘤,探讨其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组织发生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正胰腺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属于胰腺导管内肿瘤家族成员。因此,有关其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临床生物学行为以及与其它胰腺肿瘤异同点的文献报道较少。本组33例胰腺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是迄今为止报道例数最多。免疫组化标记包括细胞角蛋白、糖蛋白、胰腺酶、肠道和神经内分泌分化的标志物,以及先前描述的胰腺肿瘤遗传改变相关抗体。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和存活率进行评估。患者平均年龄55岁(25~79岁),肿瘤直径中位数4.5 cm(0.5~15cm),45%的肿瘤发生在胰头部,32%位于胰体/尾部,2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复发和转移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EnV ision法分析3例SPTP的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围绕小血管形成特征性的假乳头状结构,可见少量出血及坏死、黏液样变性及胆固醇沉积等现象;细胞分化较好,异型性不明显,未查见细胞核分裂象。免疫表型:β-catenin、vimentin、CK、CK8、PR、CD56等均呈阳性,Syn、CEA、CgA等呈弱阳性;ER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5%。结论 SPTP是胰腺外分泌肿瘤的特殊类型,临床较少见,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诊断主要依赖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19.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占胰腺恶性肿瘤的5%。随着X线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技术的发展,该肿瘤的检出率也日渐增加。PNETs大多数为实性,少数为囊性。为了找出囊性PNETs与实性PNETs的区别,作者收集了491例外科手术切除的PNETs,其中实性PNETs 438例,囊性PNETs 53例,分别从临床病理及临床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直径≤3cm的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与直径≤3cm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CT表现,旨在提高二者的CT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患者(直径≤3cm)及44例CCRCC患者(直径≤3cm)的CT扫描图像,包括CT征象、病灶密度值及增强程度值,对相应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RCC瘤内坏死或囊变少见(0/11),平扫边界清楚多见(11/11),增强后多表现为均匀强化(6/11);CCRCC瘤内坏死或囊变较PRCC多见(17/44),平扫边界不清较PRCC多见(20/44),增强后多表现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35/44)。PRCC两期增强密度值及病灶增强程度值均低于CCRCC。结论瘤内坏死或囊变、平扫边界、增强均匀性、病灶增强密度值及增强程度值有助于直径≤3cm PRCC与CCRCC的CT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