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脂水平和主动脉内膜、中膜和粥样斑纹的影响。方法:将纯种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AS模型组、卡托普利干预组,观察各组家兔血脂水平及主动脉壁的病理学改变。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脂水平显著升高。(2)卡托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多数血脂指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但第12周的甘油三酯水平低于模型组;组织学观察显示其内膜厚度、内膜/中膜比值、内膜粥样斑纹面积及主动脉管壁面积等明显降低(P<0.05~0.01),泡沫细胞层明显减少。结论:卡托普利能有效防治AS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辛伐他汀对食饵性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血栓素、前列环素的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食饵性兔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探讨辛伐他汀对AS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系统及纤溶系统的作用。方法 雄性新西兰兔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S组(高脂喂饲)和辛伐他汀组(高脂喂饲+辛伐他汀5mg/kg·d)。在实验前、造模第8及12周末分别测定主动脉AS面积、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浆6-酮-前列腺素_(1α)(6-keto-PGE(1α))、血栓素B_2(TXB_2)。结果 随实验进程,AS组及辛伐他汀组TC、TG及主动脉AS面积均较正常对照组逐渐升高(P<0.01),辛伐他汀组TC、TG及主动脉AS面积低于同期AS组(P<0.05~0.01);AS组及辛伐他汀组6-keto-PGF_(1α)、TXB_2均显著低于同期正常对照组(P<0.01),但动态观察AS组及辛伐他汀组6-keto-PCF_(1α)与TXB_2无显著差异。结论辛伐他汀对血栓素及前列腺素代谢无直接作用,支持辛伐他汀保护内皮、血小板及对抗炎症作用有限,并不能完全消除AS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DM+AS)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血糖、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测定32例DM+AS患者、36例单纯糖尿病(DM)患者和55例健康对照者HbAlc、空腹血糖(FBG)和血脂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M+AS组与单纯DM组之间FBG水平无显著性差异,HbAlc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两指标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脂蛋白(a)[Lp(a)]水平DM+AS组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DM+AS患者血脂水平明显升高;HbAlc作为反映血糖控制好坏的有效指标,对DM合并AS及血管病变的监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血清TNF-α和IFN-γ的影响。方法 15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对照组(B组),辛伐他汀组,每组5只。高脂饮食组兔饲喂高脂饲料15周。对照组兔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5周。辛伐他汀组饲喂高脂饮食及辛伐他汀2.5mg/kg/d。于实验前及15周末处死动物前,经耳缘静脉空腹取血,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γ-干扰素(IFN-γ)的浓度。分离腹主动脉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血清TG、TC、LDL-C、TNF-α和IFN-γ的水平高脂饮食组显著增高于对照组(0.05),辛伐他汀组显著低于高脂饮食组,但仍高于对照组,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辛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兔动脉粥样硬化血清TG、TC、LDL-C、TNF-α及IFN-γ水平,提示其有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6.
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时细胞外氧化/抗氧化系统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采用食饵性兔动脉粥样硬化 (AS)模型 ,探讨辛伐他汀对细胞外抗氧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新西兰兔 4 2只 ( 1.983kg± 0 .182kg)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S组和辛伐他汀组。在实验前、造模第 8周和第 12周末分别测定血清胆固醇 (TC)、甘油三脂(TG)、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及主动脉AS面积。结果 :随着喂饲高胆固醇 ,AS组血清TC、TG、MDA及主动脉AS面积逐渐升高 ,辛伐他汀组血清TC、TG、MDA及主动脉AS面积均显著低于同期AS组 (P <0 .0 1) ;AS组、辛伐他汀组SO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辛伐他汀对AS形成中的细胞外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并无影响 ,但其本身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是其抗AS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宁夏回族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外周血中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及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经颈部多普勒超声确诊的AS患者35例及正常者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外周血LCAT mRNA的表达,巢式降落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t-MSP)检测外周血LCAT基因DNA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结果 AS组血清TC、TG和L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01,P0.05);HDL水平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AS组外周血LCAT mRNA表达降低了61.2%(P0.01),同时LCAT基因甲基化程度升高了1.3倍(P0.05)。结论回族AS患者外周血中LCAT DNA高甲基化与AS的发生发展和血脂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8.
低强度电磁场对高胆固醇饮食兔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探讨低强度电磁场对长期进食高胆固醇饲料兔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低强度脉冲电磁场进行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将24只雌性5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磁场组和高脂组(n=8).对照组用常规饲料喂养,磁场组和高脂组用高胆固醇饲料饲养,其中磁场组暴露于强度分别为10×10-4T的脉冲磁场下(f=15 Hz),暴磁时间为10 h/d.饲养8周后测定其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血脂水平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高脂组比较,磁场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均明显降低(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显著(P<0.01).结论:提示低强度脉冲电磁场能够显著改善血脂指标,对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高血脂、性激素及其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血脂可影响性腺细胞内3-β-羟基甾体脱氢酶含量及脂质贮存量,导致动物体内性激素环境异常及动脉壁细胞雌激素受体水平改变。提示高脂血症作为AS的始动因子之一,不仅影响动脉壁细胞的脂质代谢,还可诱发机体性激素水平紊乱,从而影响动脉壁细胞雌激素受体的表达,使之生物学行为改变,促进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血脂康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患者血脂及LCAT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验证血脂康在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病人的降血脂作用及通过观察卵磷脂一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LCAT)活性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65例CT或MRI证实脑梗死患者,血脂符合高脂血症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血脂康0.6g口服2次/d及安慰剂治疗60d后评估血脂及LCAT活性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甘油三脂、胆固醇、LDL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LCAT上升在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脂康在高血脂的脑梗死病人中具有明显降低血脂的作用,其机理可能通过升高LCAT水平而达到降血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罗格列酮、辛伐他汀合用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辛伐他汀合用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五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普通颗粒饲料喂饲11周。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1%胆固醇+8%猪油+普通颗粒饲料)喂饲11周。罗格列酮组:高脂饲料喂饲同时口服罗格列酮0.5mg·kg^-1·d^-1。辛伐他汀组:高脂饲料喂饲同时口服辛伐他汀2.5mg·kg^-1·d^-1。联合用药组:高脂饲料喂饲同时口服罗格列酮0.5mg·kg^-1·d^-1和辛伐他汀2.5mg·kg^-1·d^-1.12周末实验结束后获取血浆和主动脉全长标本进行生化和病理分析。结果各用药组与高脂模型组比较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ET)浓度明显降低,以联合用药组降低最明显(P〈0.01);一氧化氮(NO)水平升高,以联合用药组升高最显著(P〈0.01)。罗格列酮组、联合用药组与高脂模型组比较,血浆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下降(P〈0.01)。辛伐他汀组、联合用药组与高脂模型组比较,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高脂模型组、各用药组主动脉内膜有不同程度的脂质斑块形成,内膜增厚程度不同,高脂模型组脂质斑块最多,内膜/中膜厚度比值90.17±23.03用药组斑块明显减少,以联合用药组脂质斑块最少,内膜/中膜厚度比值最小13.56±0.72(P〈0.01)。结论罗格列酮、辛伐他汀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调脂等各自不同途径抑制动脉硬化的形成,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血压病1级、低或中度危险组的患者27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共2周,观察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血脂水平、体重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收缩压(SBP)明显降低(147.85±5.75 mmHg VS 143.74±6.02 mmHg,p<0.05);舒张压无明显改变(91.52±6.18mmHg VS 91.04±5.95 mmHg,p>0.05),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变化:TC(5.94±0.58mmol/L VS 5.90±0.51mmol/L,p>0.05)、LDL-TC(3.28±0.36mmol/L VS 3.25±0.32mmol/L,p>0.05)、HDL-TC(0.89±0.24mmol/L VS 0.90±0.22mmol/Lp>0.05)、TG (1.58±0.33mmol/L VS 1.57±0.26mmol/Lp>0.05),治疗前后体重无明显变化(75.07±5.09kg VS 74.95±4.96kg,p>0.05).结论 在血脂水平、体重下降前,收缩压已有明显下降,而舒张压下降不明显,说明阿托伐他汀对血压的影响独立于调整血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14.
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相关指标在中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进一步研究脑梗死及脑出血中风患者在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检测方面最有诊断意义的指标。方法在质量控制的条件下,对100例中风病人(其中脑梗死患者78例,脑出血患者22例)和30例正常人群作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相关指标分析。结果脑梗死和脑出血中风患者的血沉、血沉方程K值、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胆固醇与正常人群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此外,脑出血患者除上述5项指标外,尚有全血粘度(高切)、红细胞变形指数与正常人群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对比资料研究显示,脑梗死和脑出血中风患者的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脑梗死和脑出血病人中,血液流变学中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变形指数有助于这两类中风原因的分析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抑制作用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常规饲料组、胆固醇饲料组和高脂饲料加阿托伐他汀组,饲养16周。观察实验前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体质量的变化,处死动物后取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主动脉壁细胞黏附分子-1(VCAM-1)阳性表达百分比。结果16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TC和LDL水平明显低于胆固醇饲料组,分别为(23.51±10.58)mmol/L和(14.27±3.51)mmol/L(P<0.01)、(21.39±10.00)mmol/L和(14.23±4.01)mmol/L(P<0.01)。病理学大体观察,对照组、胆固醇饲料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斑块/内膜面积比分别为0%、(28.12±3.77)%和(16.09±2.77)%,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镜下三组内膜厚度分别为(4.45±0.58)μm、(67.47±7.13)μm和(38.11±6.02)μm、内膜/中膜比分别为0.0537±0.007、0.878±0.370和0.391±0.21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组化检测胆固醇饲料组和阿托伐他汀组AS局部VCAM-1的阳性表达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阿托伐他汀组较胆固醇饲料组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脂以外的抗AS的作用,抑制VCAM-1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其抗AS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荞麦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并高脂血症大鼠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荞麦叶总黄酮 (TFBL)对糖尿病并高脂血症大鼠血糖、血脂、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和高脂饲料诱发大鼠糖尿病及高脂血症 ,口服TF BL治疗 12周 ,观察其对糖尿病并高脂血症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 :TFBL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大鼠的血清LDL C ,升高HDL C ,降低血糖 ,改善糖耐量。降低血清MDA含量 ,降低血粘度。结论 :TFBL具有降血糖、调血脂、抗氧化、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索神经嵌压及断伤与面神经微循环障碍的关系。方法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 (LaserDopplerFlowmeter ,LDF)测量 2 5只新西兰大白兔水平段骨管内的面神经血流 ,暴露面神经第二膝部鞘膜 ,施加压迫、切断等处理 ,观察其近侧即面神经水平段血流的变化。结果 :以 10 g重力压迫面神经第二膝部鞘膜 10s可造成近侧神经微循环障碍 ,压迫解除后血流恢复 ;第二膝部切断后面神经水平段LDF值由 787.4± 2 0 9.8mV下降到 3 96.9± 12 2 .8mV(t =12 .91,P <0 .0 1) ,LDF基线平均下降幅度为 5 0 %± 8%。结论 :第二膝部面神经受压或断伤会引起近侧骨管内面神经微循环障碍 ,LDF对研究面神经骨管内嵌压有重要价值 ,提示临床处理面神经第二膝部创伤时 ,减压范围应常规包括水平段面神经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血脂、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管内膜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建立兔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模型,观察AS斑块形成的动态变化,采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法与免疫反应损伤法结合制备兔高脂血症及AS斑块模型。将45只新西兰兔分成对照组和高脂血症模型组,按照建模时间4、8、12周,又将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分为3组。分别于4、8、12周,处死对照组和高脂血症模型组,测定了血脂、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了血管内膜的变化。结果表明:(1)高脂饲养4、8、12周后模型组兔血清中的TC含量显著升高,TG含量在高脂饲养8周开始有明显升高,HDL—C的含量比对照组HDL-C含量要高,但是随造模时间有下降的趋势,LDL—C的含量随造模时间显著升高;(2)血液黏度在高脂模型12周时0.512S^-1和5.96S^-1下,与对照组比较增高显著,颈总动脉血流量和收缩压(BSP)在造模时间8、12周时比对照组有显著增加,而血浆黏度和血管外径随造模时间变化不明显;(3)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正常对照组血管内膜光滑,4周模型组内膜有轻微增厚,有少量含脂质的泡沫细胞,8、12周模型组内膜均有明显增厚,并有多层含脂质的泡沫细胞。透射电镜观察,内皮下有沉积形成的脂质空泡。(4)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鉴定了AS斑块处平滑肌细胞源性的泡沫细胞。结果显示:血脂不同组分的变化可以对AS进程起到预示作用;在AS进程中伴随血流动力学因素颈动脉血流量增加、血压升高和低切变率下血液黏度升高;血管内膜不断增厚,AS斑块的成分也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