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松动失败的原因及机制。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共1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初次失败病例,其中无菌性松动13髋(其中股骨假体柄松动合并髋臼假体松动4例,股骨假体柄松动4例,髋臼假体松动5例),感染性松动2例,全部15例均行翻修术,其中4例行全髋翻修、4例柄侧翻修、5例行髋臼翻修,感染性松动行抗生素骨水泥占位控制感染后二期翻修。结果 13例行翻修术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2例感染患者在感染控制后均行全髋翻修。随访10~36月(平均20.60±7.06月)无松动及感染,在最后一次随访中,本组病例的Harris评分为56~93(平均79.60±11.90)分,其中优4例,良7例,可1例,差3例,优良率为73.3%。结论本组全髋关节置换假体松动发生机理涉及手术技巧、假体类型、髋臼假体位置、股骨截骨长度及外展肌力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Delta陶瓷人工假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应用效果.方法 对56例(61髋)严重髋关节疾病患者行Delta陶瓷对陶瓷人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通过双髋正位X线片,测量髋臼外展角和估算前倾角,观察有无陶瓷碎裂、假体脱位、假体周围透亮线和骨溶解、假体松动、感染及假体周围骨折情况发生.结果 手术时间为55~90 min,术中出血量120~200 mL,术后引流量150~400mL.术后平均随访1年7个月.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为(89.3±7.9)分,明显高于术前的(40.3±10.5)分(P<0.01).髋关节功能优37例,良18例,可1例.X线检查示髋臼外展角42.7°±2.6°,前倾角为19.6°±3.5°.随访期间无关节异响发生,未见陶瓷碎裂、假体脱位、骨溶解形成及假体松动、移位和下沉,无感染和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1例术后6个月时出现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Delta陶瓷人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的晚期骨关节炎的手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26例患者150髋关节发育性髋发育不良伴发或继发的晚期骨性关节炎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观察手术后15 d、3个月、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下肢不等长缩短差,分析该手术方式成功的要点。结果 1本组126例患者术前平均Harris评分为(42.75±9.83)分,术后第15天、1、6个月分别为(76.15±9.83)分,84.16±9.43)分(87.15±8.64)分,与术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15例双下肢不等长患者,术后双下肢长度平均差值为(1.02±0.75)cm,较术前的(3.75±3.44)cm明显好转(t=6.32,P<0.05);3术中2例2髋小转子劈裂骨折,1例股神经牵拉伤,经治疗后恢复;术后1例1髋出现假体滑脱,给予二次手术治疗。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发育不良继发晚期骨关节炎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选择合适的假体、充分松解周围软组织,真臼处高质量重建髋臼是保证手术成功、良好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行非骨水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治疗的10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手术情况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骨水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非骨水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052 9;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疼痛评分、Harris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发生术后血肿、假体松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非骨水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中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关节功能评分,降低疼痛程度,降低术后血肿和假体松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高芹 《山东医药》2013,(40):78-79
目的 观察颗粒打压植骨在髋臼骨缺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伴有髋臼侧骨缺损拟行THA的患者20例22髋,术中应用颗粒打压植骨为主或结合钛网重建髋臼,恢复骨量;依照骨缺损量的不同,选择生物型或水泥型髋臼假体.结果 患者术后平均随访40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7.1分增至术后的91.6分(P<0.05),优良率90.9%;X线检查未见假体松动、下沉等情况,可见移植骨与原髋臼体结合处有连续性骨小梁通过,愈合良好,无感染、脱位等并发症.结论 在伴有髋臼侧骨缺损的THA中,采用颗粒打压植骨可有效重建髋臼,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5-01该科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2例(20髋)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骨性强直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患者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结果 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84个月,平均48.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假体下沉、松动,1例(8.3%)发生脱位并发症,1例(8.3%)发生坐骨神经损伤并发症。5髋(25.0%)出现异位骨化,分别为Brooker分级Ⅰ级2髋,Ⅱ级2髋,Ⅲ级1髋。关节活动度由术前髋关节屈伸平均(12.9±5.6)°改善为(75.6±19.6)°,髋关节内收外展由术前平均(4.4±2.7)°改善为(24.5±8.6)°,Harris评分由术前(20.6±13.1)分改善为(71.9±9.3)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能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矫正髋关节畸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髋关节脱位和Harris评分。结果术后1、6个月研究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术后6个月高于术后1个月,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近期疗效显著优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生物型半髋置换及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9例,其中生物型半髋组33例及骨水泥型半髋组36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锻炼时间、两组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 6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518个月,平均13.6个月。生物组较骨水泥组手术时间更短,心肺事件发生率更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其他观察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型半髋置换及骨水泥型半髋置换都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而生物型半髋置换组手术时间短、心肺事件发生率低,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锥形股骨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56髋)于我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侧后方入路,手术股骨侧均采用同一种非水泥锥形股骨柄假体,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结果 术前Harris评分平均56分,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Harris评分92分,有2例发生大腿痛,所有病例未发现不稳定征象,无翻修病例.结论 非水泥锥形股骨柄假体有着可靠的远期固定疗效和优异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膝内翻畸形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中胫骨内侧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关节外科2007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资料较完整的48例(53膝)老年膝内翻畸形并胫骨内侧骨缺损患者,术中采用加大胫骨截骨量(胫骨截骨组)、骨水泥充填螺钉加强(水泥充填组)、自体骨移植(骨移植组)修复胫骨内侧骨缺损。对手术情况、术后影像学、术后并发症及膝关节评测量表(KSS)评分等进行分析,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53膝均获完整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有3膝出现植骨不愈合,1膝骨水泥断裂、松动,4膝假体下沉,2膝出现膝关节不稳,1膝出现深静脉血栓。胫骨截骨组KSS评分由术前(38.17±5.2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5.71±4.47)分,优良率达87.5%;水泥充填组KSS评分由术前(36.56±4.1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0.14±5.01)分,优良率达92.7%;骨移植组KSS评分由术前(37.27±4.9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2.86±3.47)分,优良率达93.4%。水泥充填组、骨移植组修复老年患者膝内翻胫骨内侧骨缺损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结论采用骨水泥充填螺钉加强或自体骨移植修复老年膝内翻人工关节置换术中胫骨侧骨缺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远端稳定的生物型股骨柄髋关节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52例,平均年龄78.2岁,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随机分为两组,28例采用远端稳定的生物型股骨柄假体,24例采用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生物型假体组较骨水泥型假体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P0.05),两组术中血压波动范围生物型假体组明显小于骨水泥型假体组(P0.01),两组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早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内均未发现假体移位和松动,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远端稳定的生物型假体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避免了发生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风险,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且为可能的翻修手术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病人采用限制性内衬髋关节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8~2020年收治的老年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病人共16例。采用Pinnacle ES限制性内衬全髋关节假体,对所有病人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运用Harris髋关节评分、Fugl-Meyer评估量表(FMA)及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分期评估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偏瘫侧运动障碍严重程度及下肢功能,并记录随访期间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所有病例的手术时间为(54.7±8.3)min,术中出血量为(198.3±41.6)mL,随访时间为(15.7±3.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比术前显著提高[(88.1±8.7)分比(17.4±2.6)分,P<0.05],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75%。末次随访时的FMA评分、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分期均明显改善(P<0.001)。随访期间在影像学上未见骨溶解、假体松动、下沉和假体周围骨折,1例(6.25%)病人出现腘静脉血栓并发症。结论 运用限制性内衬髋关节假体治疗老年偏瘫侧股骨颈骨折能够有效改善髋关节及偏瘫侧肢体功能,降低术后假体脱位率,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79例患者,根据假体类型分两组,观察组:生物型假体,对照组:骨水泥型假体,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假体稳定性、异位骨化程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术后两组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X线检查,观察组假体稳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异位骨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型假体比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假体稳定性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为临床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6-08~2011-05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选择符合条件的152例(161髋)纳入研究。其中髋关节传统后外侧入路手术79例(A组,82髋),髋关节改良前外侧入路手术73例(B组,79髋)。随访时间为15个月~5年,平均4.3年。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日、术前后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B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日、术后下床行走时间等疗效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术后假体脱位、神经麻痹、术后Harris评分及术中术后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早期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早期进行关节功能恢复锻炼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手术方式降低了假体位置不当导致关节脱位的风险,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在适应证相同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选择髋关节改良前外侧入路。  相似文献   

15.
高文  王磊  邓雄 《山东医药》2013,(39):72-73
目的 观察非骨水泥型全涂层矩形柄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7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非骨水泥型全涂层矩形柄假体置换治疗.结果 手术时间为52 ~ 88min,术中出血120~650 mL.随访期间2例死于内科疾病.至末次随访时无1例出现脱位、假体松动现象.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7.6分,优良率为80.00%.结论 非骨水泥型全涂层矩形柄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髋同期置换术治疗双髋病变的安全有效性以及优势。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1年1月~2006年1月期间于我科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同期置换术患者47例(94髋),手术均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采用侧后方入路。结果术前Harris评分12~58分、平均36分,手术时间2.2~6.8h、平均4.1h,术中出血量700~3700ml、平均1780ml,术后住院时间14~45d、平均20d,住院费用7738—48443元、平均22219元,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Harris评分44~100分、平均89.1分。结论双髋同期置换在治疗双髋疾病时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松解平衡在中重度肢体短缩患者全髋关节置换中的重要性。方法对2009-06~2013-06在该院治疗的25例伴有中重度肢体短缩股骨头坏死或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37~71(58.6±11.2)岁,2 cm患肢短缩≤3 cm的患者16例,3 cm患肢短缩≤4 cm 7例,患肢短缩4 cm 2例,术前Harris评分(38.2±9.6)分、VAS疼痛评分(7.8±1.3)分。全部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采用前外侧手术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在保证牵引力平衡的前提下采用髋周软组织分步松解法依次对患肢进行适当松解延长,尽可能恢复肢体的长度同时保证人工假体的稳定;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其肢体长度恢复情况、髋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评价其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2.2±0.7)年。术后双侧肢体长度差距≤0.5 cm的患者15例,0.5 cm双侧不等长≤1 cm 8例,双侧不等长1 cm 2例;术后3个月VAS疼痛评分为(2.6±1.1)分,疼痛得到明显缓解,术后1年Harris评分为(87.2±8.6)分,关节活动度满意,外展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在对伴有中重度肢体短缩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时,采用髋周软组织分步松解法适当行髋周软组织松解能使患肢获得较好的长度恢复,术后在获得良好髋关节功能的同时髋部疼痛亦有明显缓解,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毅  郑稼  刘珂 《山东医药》2010,50(19):36-37
目的探讨股骨开窗用于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效果。方法对15例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术中于股骨前外侧假体柄尖端开窗,经骨窗直视下取出远端塞及残留骨水泥,引导髓腔锉位于髓腔中央位置,选用非水泥长柄假体应超过开窗处至少股骨直径2倍。开窗处取下骨块回植。术后6周内部分负重。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复查X线观察骨窗愈合情况、假体位置,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15-235 min;出血量400-1 500 ml;术中无骨折、穿凿发生,术后未发生感染。随访时间24-35个月,X线片示无假体松动、脱位、下沉,骨窗平均愈合时间3.4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2.8分提高至80.2分。结论股骨开窗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疗效确切,并可降低术中骨折、穿凿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9.
何澄  郭慧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292-2293
目的观察不同直径股骨头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对比。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6月收入的62例行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使用的金属头直径不同分为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组(观察组)及普通假体组(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长程随访,随访时间为2年。对比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术前、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对比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对比中,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及2年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而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及2年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对比中,术后1个月、术后2年的屈曲、外展、内收、外旋、内旋程度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内收、外旋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年观察组屈曲、内收、外旋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中,观察组术后大腿疼痛3例,深静脉血栓3例;对照组术后大腿疼痛2例,脱位2例,假体松动2例,深静脉血栓4例;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0%,对照组为31.25%,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金属大头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提高患者术后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并且具有脱位、假体松动发生率低等优点,适合于年龄较轻及对关节活动度要求较高的中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髋型骨水泥占位器治疗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因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半髋型组和全髋型组各12例。半髋型组采用半髋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治疗,半髋型组采用全髋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治疗。比较两组旷置术前、旷置术后1、2 w、1、2、3个月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继发疼痛、髋臼骨缺损、脱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各时间点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型组术后2 w、1、2、3个月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半髋型组。全髋型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半髋型组。全髋型继发疼痛、髋臼骨缺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半髋型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感染、脱位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髋型骨水泥占位器治疗能够明显缩短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期患者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促进关节功能康复,减少继发性疼痛、髋臼骨缺损等并发症的发生和二期翻修手术的难度,明显提高患者过渡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