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马鞭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宏民  鲍峰玉  阎学斌 《中草药》2002,33(6):493-494
目的:寻找马鞭草中药用活性成分,方法:分离鉴定马鞭草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结果:从马鞭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3个化合物,经过光谱分析分别被鉴定为熊果酸(I),3α,24-二羟基齐墩果酸(II),7α,22S-二羟基谷甾醇(Ⅲ),结论:化合物Ⅲ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青钱柳化学成分的研究(I)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舒任庚  黎莲娘 《中药材》1995,18(7):351-352
从青钱柳嫩叶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到两种无色针状结晶,经光谱学和化学分析鉴定为咖啡因(Caffeine,A)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B)。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酸橙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胜阳  胡世林  石建功  杨永春 《中药材》2001,24(12):865-867
从酸橙(Citrus aurantiumL.)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新橙皮甙(I)、辛费林(Ⅱ)、5,8-表层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Ⅲ)、腺甙(Ⅳ)、天门冬素(Ⅴ)、酪氨酸(Ⅵ)、缬氨酸(Ⅶ)、异亮氨酸(Ⅷ)、丙氨酸(Ⅸ)、β-谷甾醇(X)和β-胡萝卜甙(Ⅵ)。其中,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核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Ⅲ、Ⅳ、Ⅴ为首次从柑橘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垫状卷柏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垫状卷柏Selaginella pulvinata Hoor et Grev.为卷柏科卷柏属植物,广布于四川,云南,西藏,广西,广东,江西,湖北,河北和河北等地,民间生用治经闭,跌打损伤,腹痛和哮喘,炒炭用治吐血,便血 ,尿血和脱肛等^[1],其化学成分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
莴笋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莴笋花Costus laceru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Sephadex LH-20柱纯化,分得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和化学降解进行8个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它们分别为:二十八烷(Ⅰ),β-谷甾醇(Ⅱ),薯蓣皂苷元(Ⅲ),胡萝卜苷(Ⅳ),薯次苷B(Ⅴ),薯蓣次苷A(Ⅵ),薯蓣皂甙(Ⅶ),纤维薯蓣皂苷(Ⅷ)。结论:化合物Ⅰ,Ⅱ,Ⅲ和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荔枝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卢汝梅  杨长水  韦建华 《中草药》2011,42(5):859-862
目的研究荔枝草Salvia plebai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鉴别和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荔枝草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齐墩果酸(oleanic acid,2)、粗毛豚草素(hispidulin,3)、2α,3β,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α,3β,24-trihydroxy-olea-12-en-28-oic acid,4)、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 benzoic acid,5)、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2α,3β-d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6)、2α,3β-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α,3β-dihydroxy-olea-12-en-28-oic acid,7)、高车前苷(homoplantaginin,8)、印度荆芥苷(nepitrin,9)、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10)。结论化合物2、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光石韦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郑兴  余磷  廖端芳  朱炳阳  许云龙  徐军 《中草药》1999,30(4):253-254
光石韦Pyrrosiaclavata(Bak·)Ching为水龙骨科石韦属植物,广布于陕西、甘肃、福建、湖南、云南等地,民间用于感冒咳嗽、吐血、小便不利、泌尿系结石、经闭及外伤出血等[1],其化学成分未见报道。从云南省药材公司购买的光石韦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经反复柱层析,得到6个化合物,经光谱鉴定为β-谷甾醇(Ⅰ),豆甾醇(Ⅱ),胡萝卜苷(Ⅲ),齐墩果酸(Ⅳ),芒果苷(Ⅴ)和蔗糖(Ⅵ)。这6个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其中Ⅳ为首次从石韦属植物中获得。1 仪器熔点由Kofler显微熔点仪测定…  相似文献   

8.
破石株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破石珠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分离,经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分别为6-O-苯甲酰基胡萝卜甙、胡萝卜甙和β-谷甾醇。结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Ⅰ为首次从天然物中获得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小秦艽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张秀艳  王晓琴  温爱平 《中草药》2017,48(2):241-246
目的研究龙胆科龙胆属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干燥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反相ODS等色谱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秦艽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包括8个三萜类成分:栎瘿酸(1)、3β-乙酰氧基-28-羟基-12-烯-齐墩果烷(2)、28-羟基-α-香树脂醇(3)、28-羟基-β-香树脂醇(4)、α-香树脂醇(5)、β-香树脂醇(6)、熊果酸(7)、齐墩果酸(8);12个黄酮类成分: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9)、山柰酚(10)、柚皮素(11)、芹菜素(12)、木犀草素(13)、(2S)-5,4′-二羟基-7-O-β-D-葡萄糖-2,3-二氢黄酮(14)、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5)、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6)、木犀草素-6-C-β-D-吡喃葡萄糖苷(17)、芹菜素-6-C-β-D-吡喃葡萄糖苷(18)、芹菜素-6-C-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19)、木犀草素-6-C-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20)。结论化合物1~11、13~16、19、20均为首次从小秦艽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9~11、13~16、19、2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泡核桃青皮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对泡核桃青皮70%甲醇提取物氯仿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方法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泡核桃青皮70%甲醇提取物氯仿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熊果酸(2)、白桦酸(3)、2α-羟基齐墩果酸(4)、齐墩果酸(5)、核桃酮(6)、4,5-二羟基-α-四氢萘醌(7)、柚皮素(8)。结论:化合物2~5为首次从泡核桃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异叶蛇葡萄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琼光  谭文界  陈科力 《中药材》2003,26(9):636-637
从异叶蛇葡萄根中分离出6个单体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羽扇豆醇、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没食子酸乙酯、没食子酸、( )儿茶素,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2.
苦味西葫芦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苦味西葫芦(Cucurbita pepo cv dayangua Lu Anmin.)的化学成分。方法: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为脑苷(V),13(18)-齐墩果烯-3-醇(VI),胡萝卜苷(IV),β-谷甾醇(Ⅲ),豆甾醇(Ⅲ),硬脂酸三十二烷醇酯(II)和三十三烷(I),结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葛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葛(pueraria lobata)的藤茎用乙醚、甲醇溶剂提取,经纸上层析与薄层层析,得到一系列荧光斑点和非荧光斑点,根据斑点的不同颜色、Rf值与标准品核对,鉴定对其内含有:葛根素(Puera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以及其它黄酮(异黄酮)化的和未知的13种有荧光化合物,并经SP500型分光光度计定量,总黄酮含量为0.242%。  相似文献   

14.
刘勇  李冲  张承忠 《中药材》2002,25(11):792-793
目的:研究粘毛鼠尾草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粘毛鼠尾草乙醇提取物中分得6个化合物,经鉴定为:羽扇豆醇(I)、11β羟基-羽扇豆醇(Ⅱ)、3β-乙酰基-11-β羟基-羽扇豆醇(Ⅲ)、乌苏酸(Ⅳ)、β-谷甾醇(Ⅴ)、葫萝卜甙(Ⅵ)。结论:Ⅰ-Ⅵ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黄山药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梅  陈泉  吴立军  王本祥 《中草药》2001,32(8):685-686
黄山药 Dioscorea panthaica Prain et Burkill为我国特有的薯蓣科薯蓣属植物 ,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地区 ,根茎含薯蓣皂苷元 1 .7%~2 .3% ,生药能祛风除湿 ,清热解毒[1] 。为了进一步探讨黄山药根茎的化学成分 ,我们对其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从中分离鉴定了 4个化合物 :薯蓣皂苷元 ( diosgenin, ) ,延令草次苷 ( trillin, ) ,2 6- O-β- D-葡萄吡喃糖基 ( 2 5 R) -呋喃 - 5 ,2 0 ( 2 2 ) -二烯 - 3β,2 6-二羟基 - 3- O- [α- L-鼠李吡喃糖基 ( 1 - 2 ) ]- β- D-葡萄吡喃糖苷 ( ) ,原薯蓣皂苷 ( protodioscin, …  相似文献   

16.
林问荆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淑惠  李平亚  刘金平  张颜彤 《中草药》2002,33(9):789-790,833
林问荆Equisetum sylvaticum L.为木贼科木贼属植物,分布于朝鲜、日本、前苏联、北美及中国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和内蒙古等地.全草人药,具有收敛止血、利尿镇痛等功能.用于治疗风湿症、痛风、肾炎等[1].其根含问荆皂苷、生物碱,地上部分主含黄酮苷类、高级烷烃[2]、有机酸[3]及挥发油[4]等.近年来,通过对木贼科问荆、木贼等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发现,本科植物大多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保肝及抗肿瘤等多方面生物活性[5].  相似文献   

17.
李琳  何红平  郝小江 《中草药》2006,37(5):665-666
蒙自木蓝Indigofera mengtzeana Craib系豆科木蓝属植物.分布于四川西南部及云南嵩明、蒙自,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之功用.可用来治疗肺炎、急性肠胃炎、肾炎等.药理实验表明同属植物木蓝根茎乙醇提取物具有抗癌作用.文献曾经报道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黄酮和香豆素等化合物.因此对其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3-羟基-8,9-亚甲苯二氧基紫檀烷[(+)-3-hydroxy-8,9-methylenedioxypterocarpan,Ⅰ]、姜黄素(curcumin,Ⅱ)、去甲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Ⅲ)、bisdemethoxycurcumin(Ⅳ)、2',4',7-三羟基异黄烷(Ⅴ)、甘草苷元[(-)-liquiritigenin,Ⅵ]、(α-R)-α,3,4,2',4'-五羟基二氢查耳酮(Ⅶ)、2',3,4,4'-四羟基查耳酮(Ⅷ)、3',4',6-三羟基橙酮(Ⅸ)、3',4'-二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Ⅹ)、β-谷甾醇(Ⅺ)、胡萝卜苷(Ⅻ),以上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安痛藤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活性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IR,MS,1HNMR,13CNMR)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岩白菜素(Ⅰ),3,3',4'-三甲氧基鞣花酸(Ⅱ),β-谷甾醇(Ⅲ),没食子酸(Ⅳ),3,3'-二甲氧基鞣花酸(Ⅴ)。结论化合物Ⅰ,Ⅱ,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Ⅱ和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垂盆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梁侨丽  徐连民  庄颖健  吴铁军 《中草药》2001,32(4):305-305,325
中药垂盆草 Sedum sarmentosum Bunge为景天科景天属多年生草木植物 ,我国分布广泛。它具有清热解毒 ,抗菌消炎作用 ,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热淋、疔痈、水火烫伤、蛇虫咬伤及各种急慢性活动性肝炎[1] 。广泛的临床应用已证明垂盆草及其制剂具有显著的抗肝炎作用。为了广泛筛选该中药中抗肝炎活性成分 ,为药材和制剂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 ,我们对垂盆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从中分得 5个化合物 ,经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鉴定为 δ-香树酯酮 ( δ- amyrone) ,β-谷甾醇 ( β- sitost-erol) ,胡萝卜苷 ( doucosterol) ,苜蓿苷 ( …  相似文献   

20.
灯盏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李菁  于德泉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1):1458-1462
目的:研究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5,7-二羟基色原酮(2)、3-O-咖啡酰-γ-奎尼内酯(3)、柚皮素(4)、3,5-二-O-咖啡酰奎尼酸(5)、3,4-二-O-咖啡酰奎尼酸(6)、4,5-二-O-咖啡酰奎尼酸(7)、1,3-二-O-咖啡酰奎尼酸(8)、1,5-二-O-咖啡酰奎尼酸(9)、3-O-咖啡酰奎尼酸(10)、4-O-咖啡酰奎尼酸(11)和绿原酸(12).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灯盏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