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骨不连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例3处掌骨、指骨骨不连患者经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移植前骨不连端以针刀扩新,形成新鲜的微骨折创面。术后定期X片复查随访。结果2例3处掌骨、指骨骨不连患者骨不连端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副作用小、操作简单的有效方法,初步应用临床疗效满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骨不连断端在移植骨髓前配合针刀处理对愈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玉峰  尚希福 《医学综述》2008,14(18):2799-2802
关节软骨的自身修复能力十分有限,临床上修复方法很多,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是治疗软骨缺损的新方法。手术从关节的非负重区取圆柱状的骨软骨,植入负重区的软骨缺损处,重建了负重区关节面的完整和力学特性,具有创伤小、见效快、成本低、无免疫反应及疾病传播的风险,临床上中长期随访疗效显著,是治疗中小型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理想方法。但自体骨软骨移植术仍有其局限性,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这一问题将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苗强  孙晓新 《医学综述》2008,14(9):1435-1436
目的探讨经皮穿针加自体骨泥植入在闭合复位治疗跟骨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穿刺和自体骨泥植入治疗跟骨骨折140足,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34足,Ⅲ型38足,Ⅳ型68足;术中C型臂观察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和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所有病例随访9~28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132例患者经随访8~16个月后均能完全恢复正常工作,按hindfoot scores评分:优97足,良40足,优良率97.86(。手术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轴长、跟骨宽度、结节部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针固定注入自体骨泥治疗跟骨骨折疗效确切,具有恢复快、创伤少、费用低的优点,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骨外科技术的发展而对骨库的要求也越来越明显,骨融合增强剂,骨缺损的填充及创伤仅仅是临床上需要骨替代品的个例。由于自体骨具备了“骨移植”所需的全部特性,即骨诱导、骨引导及成骨潜能而被认为是最有效、最成功的移植材料,并成为大家公认的“金标准”。然而,由于自体骨所提供的骨量有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纳米人工骨修复材料复合自体微小颗粒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创伤骨科感染性骨缺损患者40例,分为A、B组,每组20例。A组为单纯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组,B组为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纳米人工骨修复材料组。患者分别行相应的手术治疗,记录手术组总时间,术后测量血常规、血沉和C反应蛋白,记录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总费用以及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时间,综合评价分析2组在临床应用期间的疗效。结果患者均得到随访,2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外固定架拆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纳米人工骨修复材料可以在感染性骨缺损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骨缺损是目前骨科难治病之一,严重的创伤、肿瘤、或感染是造成骨缺损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骨缺损的方法主要是植骨结合内、外固定术。植骨材料主要包括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以及异种骨,其中自体骨移植是目前骨移植术的“金标准”,然而,自体骨存在供区出血、感染、疼痛、瘢痕等并发症,并且受到取材数量及形状的限制,不能很好的满足临床需要。同种异体骨因来源广泛、可塑性强以及良好的生物活性等特点,已应用于临床治疗中。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术治疗伴骨缺损的四肢长骨陈旧性骨折患者8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雷 《医学综述》2008,14(21):3342-3343
目的探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方法对近6年来齐河县人民医院应用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4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35例疼痛消失,4例疼痛缓解,1例疼痛缓解不明显。经1年以上随访,Ⅱ期优良率100%,Ⅲ期早期优良率为65%。结论用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创伤小、预防塌陷、降低病残率、延长自体关节使用寿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骨迟缓连结及不愈合是骨折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5%~10%。传统的自体骨移植需切开供骨及受骨区的软组织,创伤反应大,而且自体骨源有限。笔者自1996年以来,应用自体骨髓经皮注射骨折端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骨迟缓愈合及骨不连患者18例,均达到骨性愈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海国栋  丁力  李国艳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2):414-414,444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本组32例均应用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结果:此疗法具有以下优点:创伤小;清除坏死区肉芽组织和硬化骨,打通硬化带,为成骨清除障碍;将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植入骨坏死区域。刺激新骨形成并且促进骨髓细胞转变为成骨细胞;填充坏死区,预防塌陷,降低病残率;延长自体关节使用寿命,至少延缓关节置换时间。结论: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不失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移植骨离体4h内对移植骨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兔髂骨常温下置于0.9%生理盐水中,分别于取骨后0、1、2、3、4h行异位肌袋植骨,植骨分冲洗与不冲洗骨髓两种。异位肌袋植骨行ALP染色、:PAS染色和HE染色等组织形态学检查和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组织学检查显示术后3天各组移植骨中均有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成活,但无新骨形成。术后1周各组均有新骨样组织形成,2周新骨组织增多,其后新骨组织增多并逐渐向编织骨和板层骨组织转变。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异位肌袋植骨各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取骨后置于0.9%生理盐水中4h内对自体移植骨本身的成骨能力没有影响,冲洗骨髓并不影响移植骨的成活以及成骨能力,故将移植骨取下后置于0.9%生理盐水中是合理的方法,取骨后立即植骨或取骨后4h内再植入对自体移植骨的愈合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体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将自体颗粒骨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移植于兔桡骨的骨缺损,研究其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取45只兔,年龄在1岁~1.5岁,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5只,造成两侧桡骨1.5c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其中一组植入CPC/自体颗粒骨为B组,其他两组分别植入单纯CPC为A组和单纯自体颗粒骨为C组,作为对照组。术后4周、8周、12周处死,通过大体标本、X线片,组织学检查评估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在术后各时期,CPC/自体颗粒骨组的新骨形成量均优于单纯CPC组,骨缺损修复的方式和速度与单纯自体颗粒骨组相似。组织学检查表明,CPC/自体颗粒骨组CPC的降解率快于单纯CPC组,这更符合骨缺损修复的需要。结论:CPC/自体颗粒骨复合物的新骨形成能力优于单纯CPC,并与单纯自体颗粒骨相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体骨用于脊柱后路融合过程中BMP-2、VEGF的表达和分布,并探讨其在脊柱融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分别在兔腰椎5、6横突植入自体骨,异体骨制作腰椎后路融合模型。于2、4、7、14、27、35天,6个时间点处死,取其融合节段标本,进行X线拍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进行阳性细胞计数及计算机病理图文分析。结果:1.在脊柱后路融合模型中自体骨骨组软骨生成面积要大于异体骨组。2.脊柱融合的过程中,自体骨组BMP-2、VEGF表达高于异体骨组。结论:在脊柱后路植骨融合中,自体骨组植骨融合速度及质量优于自异体骨。自体骨组BMP-2、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异体骨,证实在脊柱融合移位成骨的过程中,BMP-2起到关键性作用,并促进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体骨用于脊柱后路融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7(BMP-2、BMP-7)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脊柱融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8只,在兔腰椎5、6横突植入自体骨(自体骨组)、异体骨(异体骨组)制作腰椎后路融合模型。分别于第2、4、7、14、27、35天处死兔,取其融合节段标本,显微镜下观察,并用图文分析软件计算软骨生成面积和BMP-2、BMP-7阳性细胞数。结果:在脊柱后路融合模型中自体骨组、异体骨组软骨生成面积分别为(51±4)%、(40±5)%,自体骨组明显大于异体骨组(P<0.05)。脊柱融合过程中,各时间点自体骨组BMP-2、BMP-7表达均高于异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7天表达达到高峰。结论:在脊柱后路植骨融合中,自体骨植骨融合质量优于异体骨,在脊柱融合异位成骨的过程中,自体骨BMP-2、BMP-7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骨折不愈合、骨不连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问题 ,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切开植骨内固定或外固定手术治疗 ,手术有一定难度 ,创伤大 ,病人痛苦 ,并发症多 ,且病人经济费用高 ,当局部软组织条件差时 ,手术的风险更大。近几年国内外报道采用经皮注射自体骨髓可促进骨折愈合 ,我们从 1 998年 6月~ 2 0 0 1年1 0月采用此方法治疗骨不连 32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32例 ,男 2 0例 ,女 1 2例 ,年龄 6~ 67岁平均 36岁。骨不连部位 :指骨 9例 ,掌骨 2例 ,腕舟骨 3例 ,桡骨 7例 ,肱骨 5例 ,锁骨 1例 ,胫骨 5例。…  相似文献   

15.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2%,其中波及跟距关节面骨折约占跟骨骨折的60%~70%。对于波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常规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但术后存在相当比例的切口软组织并发症,创伤大、出血较多、恢复较慢;且晚期同样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李素文  朱戌明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2):2175-2175
目的:探讨骨创伤患者在急诊就诊时漏诊的原因,以减少其发生率。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急诊骨创伤漏诊病例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骨创伤漏诊主要原因有创伤伤情因素、病史采集因素、体格检查因素、医生临床经验因素、影像学检查因素、患者方面因素。结论:提高急诊医生对骨创伤漏诊原因的认识,总结经验教训,加强责任心,是减少漏诊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体骨用于脊柱后路融合过程中BMP-2、VEGF的表达和分布,并探讨其在脊柱融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分别在兔腰椎5、6横突植入自体骨,异体骨制作腰椎后路融合模型.于2、4、7、14、27、35天,6个时间点处死,取其融合节段标本,进行X线拍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进行阳性细胞计数及计算机病理图文分析.结果:1.在脊柱后路融合模型中自体骨骨组软骨生成面积要大于异体骨组.2.脊柱融合的过程中,自体骨组BMP-2、VEGF表达高于异体骨组.结论:在脊柱后路植骨融合中,自体骨组植骨融合速度及质量优于自异体骨.自体骨组BMP-2、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异体骨,证实在脊柱融合移位成骨的过程中,BMP-2起到关键性作用,并促进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兔深冻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对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及其机制。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桡骨15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植人深冻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B组植入深冻异体骨,C组植入自体骨。术后不同阶段分别行大体、组织学及x线检测。结果:(1)3组骨缺损均有成骨现象发生;(2)A、C组骨生成、骨连接情况明显优于B组;(3)A、C组骨缺损愈合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A、C组骨缺损均于术后8周愈合.B组骨缺损在术后10周仍未愈合。结论:提示兔深冻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成骨作用,其取代自体骨植骨修复骨缺损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骨创伤治疗仪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塑型的影响。方法 将68例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骨折处于骨痂改造塑型期应用药物治疗结合功能锻炼的同时加用骨创伤治疗仪治疗,而对照组不使用骨创伤治疗仪治疗,治疗后观察骨痂塑型情况。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骨痂塑型时间明显缩短,其中观察组脊柱、股骨、胫骨、肱骨、尺挠比对照组分别缩短0.8,1.8,1.0,2.4,1.3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 创伤治疗仪能促进骨痂改造塑型。  相似文献   

20.
梁国建   《中国医学工程》2012,(1):82+85-82,85
目的对采用自体骨髓移植且患有骨不连和骨愈合延迟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与观察。方法抽取78例骨不连和骨愈合延迟的骨折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9例。分别采用理疗法和自体骨髓移植法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的骨痂生长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病情反复的患者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自体骨髓移植的方法对患有骨不连和骨愈合延迟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