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布-加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BCS病人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资料。结果:260例中采用介入、手术或介入联合手术治疗273例次,其中下腔静脉成形术或/和支架置入术149例160例次,肝静脉或副肝静脉成形术或/和支架置入术15例17例次,下腔静脉加肝静脉或融肝静脉成形术或/和支架置入术10例;常温下直视根治术8例,肠腔转流术16例,肠颈转流术5例,肠房转流术8例,腔房转流术6例,脾肺固定术18例,肠腔转流联合下腔静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17例,经右房手指破膜术联合下腔静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8例。手术死亡2例,1例介入病人心包填塞死亡,1例手术病人大出血死亡。全组病人经随访3月-6年,20例复发,其中7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余病人恢复满意。结论:布-加综合征首选介入治疗,不宜介入或介入失败和复发者应选用手术或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布加综合征手术治疗的基本术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94年4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4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布加综合征手术治疗的基本术式及治疗效果。结果 1024例患者中,行外科手术116例,行介入手术908例;行下腔静脉单纯球囊扩张术265例,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术464例,行肝静脉开通术97例,行经右心房-股静脉联合破膜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52例,行肠-腔静脉分流术7例,行根治性矫正术20例,行下腔静脉-右心房人工血管转流术45例,行腔-肠-房联合转流术6例,行腔-肠-颈联合转流术9例,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30例,行肠-房转流术29例。术后获访902例,随访时间为1d-19年,平均13年。严格、灵活地应用各种术式治疗布加综合征为患者带来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布加综合征由多种原因所引起,其治疗应当根据不同的病因或病理类型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与分型有助于我们制定安全、合理及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多种手术及介入方法治疗布加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113例中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22例,PTA加支架置术术16例,脾肺固定加大网膜包肺术27例,经右房及股静脉联合破膜扩张并置支架术33例,下腔静脉右房人工血管转流术10例,直视根治加支架置入术5例。结果 术后病情缓解,下腔静脉压力由术前26~40cmH2O下降至术后15~25cmH2O,门静脉压力由术前37~51cmH2O下降至术后22~33cmH2O。结论 对下腔静脉或肝静脉膜性阻塞或狭窄且无新鲜血栓者,PTA加支架置入为首选措施,不宜用此法的患者以选择适当的手术加介入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布-加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分析、评价肠腔静脉C形架桥、脾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术对重症布-加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0年2月,作者收治的29例重症布-加综合征病人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 20例采用肠腔静脉C形架桥,随访2~25个月,其中17例效果良好(85%,17/20),3例症状改善(15%,3/20);9例采用脾静脉与颈内静脉转流术,随访2~25个月,其中5例效果良好(55.6%,5/9),3例症状改善(33.3%,3/9),1例死亡(11.1%,1/9)。结论 对重症布-加综合征病人,根据病变类型行肠腔静脉C形架桥术或脾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术是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肝静脉成形术在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 对7例下腔静脉狭窄同时合并肝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布-加综合征患者,在施行下腔静脉成形术后,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静脉穿刺的方法,实施肝静脉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结果 7例患者在单独实施下腔静脉成形术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下,在B超引导下实施肝静脉成形术,2例单纯球囊扩张,5例植入支架,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B超引导下的经皮肝静脉穿刺肝静脉成形术,定位准确,实施快捷,对合并肝静脉狭窄或梗阻的布-加综合征患者症状的缓解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十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病人的临床特征、预后及治疗情况.方法 对10例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或(和)下腔静脉造影和肝静脉造影确诊布加综合征:Ⅰ a型4例,Ⅱ型3例,Ⅲ a型3例.肝细胞癌由彩色多普勒超声、增强螺旋CT和病理检测诊断;肝癌单发8例,多发2例.8例均成功开腹进行肝癌切除术,3例并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反C型分流术(肠-腔分流术);5例开腹手术前2~3 d介入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或(和)(副)肝静脉扩张成形术.2例多发肝癌合并布加综合征病人行介入超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或(和)(副)肝静脉扩张成形术.结果 1例行肠-腔分流术+肝癌切除术病人术后5 d死于肝衰竭;1例行肠-腔分流术病人术后4 d出现乳糜漏,治疗15 d后好转.随访9例,随访时间为术后半年至5年;2例多发肝癌病人介入术后1年和半年死于肝衰竭;2例病人在术后1年和2年死于肝癌复发转移.结论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病人预后不良,在解除布加综合征病人肝脏淤血的状态的同时尽早并尽可能的切除肝癌病灶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提高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治水平。方法和结果 分析了1990~1997年收治的20例布加氏综合征。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1.3岁。所有病人均经B超、静脉造影证实。手术治疗7例(含介入治疗失败改行手术1例),分别是肠-腔分流术3例,肠-房分流术2例,腔-房转流术1例,肠-腔-房分流术1例。手术后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6例有效。介入治疗10例,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死于TIPSS并发症。药物治疗4例无效。结论 布加氏综合征的治疗应根据病变的范围、性质、门脉高压或/和下腔静脉高压以及病人的全身情况而选择合理的外科手术方式或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报告57例布加综合征的外科治疗经验.重点介绍对术式选择见解;肝静脉出口平面或其上方的下腔静脉膜状梗阻、或≤2cm的节段性梗阻、狭窄病变,应选择下腔静脉隔膜切除或成形术.本病70%以上患者适用此术式;肝静脉阻塞应首选门-腔分流术;肝静脉闭塞及其邻近下腔静脉梗阻,病变>2cm时,可选择肠─房转流术。总之要根据病变的性质、部位及范围不同确定适当的手术方式,才能提高疗效.全组57例,术后3mon内死亡2例,失访1例。54例随访5mon至8a,平均 2a+8mon.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联合腔肠房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布加综合征14例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联合腔肠房人工血管转流术在中青年患者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致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回流障碍型布加综合征的应用。方法:本组14例,平均年龄28.6岁,均为肝段或长段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致肝静脉出口阻塞,其中12例下腔静脉完全阻塞,2例为肝段下腔静脉严重狭窄,采用3种腔肠房人工血管转流术,分别应用11例,1例和2例。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随访时间4-52个月,平均24个月。方法:(1)术后2例人工血管因栓形成,1例最后改行腹膜腔颈内静脉腹水转流术;另1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死亡。随访期死亡率为7%,总人工血管通畅率为86%,而腔房人工血管的通畅率为93%,本组患者门静脉压力下降范围为5-26cmH2O,平均下降15.5cmH2O,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下腔静脉长段血栓致下腔静脉和肝脉回流障碍的中青年患者,联合腔肠房人工血管转流术不失为一种能同时缓解门脉和下腔静脉高压的手术方法,其远期通畅率尚有待于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节段闭塞性布加综合征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节段闭塞性布加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下腔静脉开通术、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 angiophsty,PT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复杂的病例采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技术进行多角度评估下腔静脉病变,寻找腔内治疗最佳工作角度.结果 本组45例中,43例成功穿通并扩张.下腔静脉压由术前的(35.3±3.9)cm H2O降至术后的(9.5±2.0)cm H2O,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8,P<0.01).2例下腔静脉穿通失败,改行腔房人工血管转流术.1例行PTA时发生急性心包填塞.35例获得随访,随访率77.8%(35/45),随访时间3~46个月,平均28.6个月.除1例术后15个月支架内血栓形成而改行腔房人工血管转流术外,其他34例患者无支架移位及肝静脉阻塞.心包填塞病例经手术修补下腔静脉后治愈,随访6个月除肋间神经痛外无其他不适.本组无肺栓塞及死亡病例.结论 节段闭塞性布加综合征腔内治疗的近期、中期疗效较好.3D-DSA技术有助于布加综合征的腔内治疗.  相似文献   

11.
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布加综合征39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根治术、转流减压术治疗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介入治疗15例,根治手术9例,转流手术15例。结果手术均一次性获得成功,围手术期死亡率0%,下腔静脉压力平均下降14.8(5~24)cmH2O。所有病例术后症状、体征不同程度消退。随访32例,13例基本恢复正常生活,11例可从事轻度体力劳动,8例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但生活可自理。1例胸腔积液反复出现,术后1年基本消失,遗留胸廓塌陷。1例根治术后复发,拒绝再次手术治疗,随后失访。结论介入治疗逐渐成为B-CS的首选术式,但根治术和转流术等外科术式也各有其适应证和不可替代性。临床工作中应根据病理类型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制定个体化的最佳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2.
疑难重症或介入后复发布-加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疑难、重症和介入后复发布-加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2月至2007年8月间对28例疑难重症或复发的布加综合征患者进行了治疗,其中有经皮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后复发者16例、手术后复发2例和疑难重症10例.治疗方法包括:肠腔房转流术10例,肠腔颈内静脉转流6例(1例采用了水母头),腔房或腔颈转流3例,肠腔转流2例,根治或扩大型根治术7例.结果 手术死亡1例(3.6%).人工血管感染1例(3.6%).随访中疗效优、良、中、差和死亡者分别为22.2%、55.5%、14.8%、3.7%和3.7%,满意者占92.5%.结论 根据不同病情施以积极个体化治疗,为疑难、重症和复发的布加综合征患者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BCS)适应证及其失误后的外科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行下腔静脉放置支架失误的BCS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1例失误中适应证选择不当6例,支架堵塞主肝静脉1例,堵塞扩张的副肝静脉10例,支架移位3例,支架未展开1例。19例改行手术治疗,其中18例行分流术,1例行下腔静脉隔膜根治性切除术。手术治疗的19例均获成功。18例分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PP)明显下降(P<0.05),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15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6年。有效率86.7%(13/15),复发率6.7%(1/15)。1例患者于术后2年死于肝性脑病。结论介入治疗BCS时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对介入治疗失误和复发病例可选用不同的分流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布-加综合征围手术期的合理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重症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放射介入治疗11例,均行经皮肝穿肝静脉球囊导管扩张成形术;手术治疗83例,其中肠-腔分流术53例,脾-颈内静脉转流术10例,改良脾.肺固定术2例,腔-房转流术15例,B—CS根治术3例。结果围手术期内,79例治愈,9例好转,死亡6例。结论对于不同临床症状,不同病变类型及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要分别给予不同的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5.
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或半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的介入或半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自 1986年起 ,我们采用多种介入或半介入方法治疗该病 173例 :①下腔静脉PTA76例 ;②下腔静脉PTA加支架置放术 5 9例 ;③经皮经肝静脉再通术 3例 ;④下腔静脉置管溶栓 4例 ;⑤经右心房及股静脉联合破膜、扩张2 2例 ;⑥联合破膜、扩张加支架置入术 17例 ;⑦根治术加支架置放 3例 ;⑧下腔静脉单纯介入治疗后附加其它手术 2 3例。结果 介入治疗即时技术成功率 90 .1% ,半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 10 0 %。治疗前后下腔静脉压力下降范围为 3~ 2 9cmH2 O。发生并发症者 8例。死亡 5例。随访结果 ,下腔静脉单纯PTA后复发率 14.5 % ,下腔静脉PTA加支架置放组复发率仅 1.7% ,联合破膜组复发率18.2 % ,其余各组尚未发现复发。结论 ①下腔静脉或肝静脉膜性阻塞或狭窄且无继发新鲜血栓者 ,PTA应为首选疗法。②下腔静脉破膜、扩张后出现弹性回缩者 ,应放置支架。③对于破膜困难者 ,应改行经右心房和股静脉联合破膜术。④下腔静脉病变合并肝静脉闭塞者 ,行下腔静脉介入治疗后可附加降低门脉高压的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布-加氏综合征(B-CS)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对21例临床疑诊B-CS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X线血管造影对照。结果14例确诊为B-CS;肝静脉间可见多条交通支形成;肝静脉狭窄8例,闭塞1例;下腔静脉狭窄5例。肝静脉血流经交通支分流到未闭的肝静脉或经肝尾叶静脉及其他扩张的静脉分流入下腔静脉。结论肝静脉、下腔静脉狭窄及闭塞和肝静脉间交通支形成是B-CS超声特征性改变,结合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以准确诊断B-C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根治术后复发患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3年9月15例BCS根治术后复发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5例患者,年龄30~68岁,平均46.4岁;共行18例次介入治疗(1例3次,1例2次),其中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10例次,置管溶栓后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5例次,下腔静脉、肝静脉及副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2例次,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并下腔静脉支架植入1例次。围手术期未出现肺动脉栓塞、心包填塞等并发症 。15例患者随访12~106个月,平均41.9个月,13例未出现复发症状及体征,1例肝静脉闭塞在外院行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1例下腔静脉再次闭塞保守治疗。 结论:对于BCS根治术后复发患者,选择及时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可以改善累积通畅率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Results of portal systemic shunts in Budd-Chiari syndrome.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Nine patients with Budd-Chiari syndrome (BCS) were treated by a portal systemic shunt. One had thrombosis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SMV) and another had complete obstruction of the retrohepatic inferior vena cava (IVC). All other patients had a marked stenosis of the retrohepatic IVC with caval pressure ranging from 12 to 24 mmHg (mean: 17 mmHg). Seven patients had an interposition mesocaval shunt using an autologous jugular vein. The patient with a thrombosed SMV had a portoatrial shunt. The patient with an obstructed IVC had a cavoatrial shunt after an erroneous portacaval shunt had failed to relieve ascites. There were no operative deaths and no maj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ne patient died 19 months after operation of acute leukemia complicating polycythemia rubra vera. All other patients were alive and well 8 months to 6 years after operation. None of them had encephalopathy. These results suggest several comments: Portal systemic shunts are a good treatment for BCS and have a low operative risk. The mesocaval shunt is an efficient procedure, even when there is stenosis of the IVC with high caval pressure; shunts to the right atrium should be performed only in the case of complete obstruction or inaccessibility of the IVC. The long-term prognosis is excellent, except in patients with potential malignancies. Therefore, portal systemic shunts should be indicated early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BCS.  相似文献   

19.
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合并血栓形成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阻塞并血栓形成的布-加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近6年间收治的75例下腔静脉阻塞并血栓形成的布一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根治性隔膜切除、血栓取出22例,腔-腔(房)人工血管架桥41例,放射介入+内支架放置12例.结果 73例手术成功,手术死亡2例,手术后下腔静脉压力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缓解.随访6个月至6年,复发4例;其中人造血管堵塞2例,再发下腔静脉狭窄2例.结论 对下腔静脉阻塞合并血栓形成的布一加综合征患者,根据阻塞节段及血栓长度选择相应手术方式,大多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